为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存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掌握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7年10月向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央企集团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7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征集活动的通知》(工信厅信软函〔2017〕568号),在2016年案例征集工作基础上继续在全国开展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的征集活动。经过四十余位业内专家三轮严格评审,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1055个有效案例中遴选出了100个优秀案例。
本套系书籍是上述100个优秀案例的汇编,共分为大数据优秀产品案例和大数据优秀应用解决方案案例两大类共三本。本书为大数据产品入围的优秀案例汇编,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国内大数据企业在产品方面的技术突破、产品架构和推广成效。编者希望通过这种展示方式,为相关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切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本书可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及从事大数据政策制定。
这本书的年代感,在阅读过程中也时不时地跳出来提醒你它的出版时间。毕竟,2017到2018年,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来说,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很多当时被誉为“前沿”的技术栈和解决方案,现在可能已经被更高效、更经济的新工具所取代。例如,我注意到其中好几个案例还在大力推崇某种特定的开源组件版本,而现在那个版本可能已经进入维护模式,社区的活跃度大幅下降。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拿着旧地图找新路”的错觉。虽然历史案例的学习价值不容否定,但如果一本书无法提供足够的前瞻性或者至少明确指出这些方案在当前环境下的局限性,那么它的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作者在回顾这些案例时,能增加一个“后续发展与反思”的环节,简要说明这些方案在后续的迭代中是如何演进的,或者哪些设计决策在今天看来是需要修正的。否则,一个对新兴技术敏感的读者,读完后可能会觉得浪费时间去研究那些可能已经被淘汰的“最佳实践”。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组织和逻辑推进,简直像在走迷宫。它似乎很不情愿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更像是把不同公司的宣传稿件,按照年份随便堆砌在一起。很多章节之间的跳跃性非常大,前一秒还在谈论某个电商平台的推荐系统优化,后一秒就突然转向了某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治理项目,两者之间的技术衔接点模糊不清。我试图去寻找一种内在的主线,比如按照技术栈的复杂度排序,或者按照行业应用领域的集中度来组织,但似乎并没有找到清晰的脉络。这导致我需要不断地在不同案例之间来回切换我的思维模式,从关注实时性到关注准确性,再到关注合规性,这种频繁的上下文切换,极大地消耗了我的阅读精力。如果作者能够构建一个统一的框架,哪怕只是在每部分开头做一个简短的总结,说明这个案例的核心创新点和它所属的大数据技术领域,可能都会让阅读过程顺畅许多。目前的状态,更像是翻阅一本厚厚的、没有索引的会议论文集,信息量是有的,但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过于费力,让人不禁怀疑,这些案例的选择是不是更侧重于“能找到资料就放进来”,而非“真正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评分从内容深度的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广而不深”。它似乎是想囊括所有热门的大数据应用领域,从物联网数据采集到企业级的数据湖构建,无所不包。然而,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对于核心技术的细节描述往往浅尝辄止。比如,当提到采用了某种先进的图数据库技术来解决社交网络分析问题时,它只是简单带过“使用图数据库提升了查询效率”,但对于图数据库的具体建模方式、索引策略,以及相比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具体性能提升曲线,却避而不谈。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那些已经对基础技术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沮丧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面向初学者的科普介绍,而是那种能让资深工程师读完后能产生“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的顿悟瞬间。如果它能选择性地深入挖掘三到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那些复杂的技术难点、踩过的“坑”以及最终的优化技巧,用图表、代码片段或者详细的流程图来展示,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会提升好几个量级。现在这个版本,更像是行业报告的摘要合集,缺乏深入技术内核的勇气和笔力。
评分最后,从图书的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编辑质量确实拖了后腿。纸张的质量一般,油墨的清晰度也算不上上乘,长时间阅读后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更关键的是,图表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许多用来解释复杂架构的流程图,线条模糊不清,标注的小字密密麻麻,根本无法在不借助放大镜的情况下看清全貌。在讲解技术方案时,图表往往是帮助理解的关键辅助工具,如果连这些基础的视觉呈现都做不好,那么读者对内容本身的专业度也会产生怀疑。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数据管道建设的示意图,涉及到十几个微服务模块的交互,结果在打印出来后,几个关键的箭头和数据流方向几乎混成了一团,完全看不出逻辑关系。这不仅没有帮助理解,反而增加了额外的理解难度。一本专注于“优秀产品和应用”的专业书籍,应该在细节上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而这本书在印刷和排版上的粗糙处理,给我的整体阅读感受打了很低的分。
评分这本书,老实说,我拿到手的时候,心情是挺复杂的。封面设计得中规中矩,感觉就是那种典型的技术丛书的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直接点明了主题——“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系列丛书(2017-2018年)”。我当时最大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像一本武林秘籍一样,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大数据技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出来。毕竟,光是看那些架构图和算法名称就能让人头大,我更需要的是“怎么用”和“用在哪里出效果”的实战经验。所以,我翻开目录的第一页,就开始留意那些具体的案例名称,看它们是不是涵盖了我目前工作中遇到的痛点,比如实时数据流的处理、海量用户行为的挖掘,或者复杂的跨部门数据整合。如果这些案例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光说“我们使用了Spark和Hadoop”,那就太敷衍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在某个特定行业背景下,某个具体的产品是如何克服技术瓶颈,最终实现了业务指标的飞跃。比如,那个金融风控的案例,他们具体调整了哪些参数,模型准确率提升了多少个百分点,这种量化的、有血有肉的细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干货,能让我回去后马上就能在自己的项目里找到灵感和借鉴的思路,而不是一堆空洞的理论陈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