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5500

新东方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55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考研英语
  • 词汇
  • 新东方
  • 英语学习
  • 词汇书
  • 考研
  • 英语词汇
  • 5500词汇
  • 备考
  • 学习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6710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5137
品牌:新东方(XDF.CN)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19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5500》以教育部颁布的新版考试大纲为依据,完整收录大纲词汇。全书采用字母A~Z 的顺序编排,方便考生快速定位所要查询的单词。书中所收录词汇的释义全部参考英语词典,甄选其较为核心和常用的意思,简明易懂,精准地道。同时本书还对考研中常考到的词汇作了明确标注,重点突出,使考生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本书配有单词自测红膜,覆盖红膜可以遮挡页面上的中文释义,方便考生检验记忆效果,及时发现没有掌握的单词。考生还可以在这些单词旁边的圆圈中做特殊标记,下一轮背诵时只记标记过的单词,大幅缩减背诵时间。本书所收录的词汇全部给出英式音标,聘请专业外教朗读,英式发音纯正地道,便于考生模仿跟读,边听边记。听力音频可免费下载频,并且支持扫码收听。

作者简介

作者名: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

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汇聚了新东方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线教师、辅导专家和图书编辑。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准确把握各类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熟知考生在备考阶段存在的弱点和误区。所编写的辅导用书凝聚了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之精华,方便考生明确备考方向,高效复习迎考。


内页插图

目录

A……1

B……17

C……29

D……55

E……70

F……86

G……94

H……100

I……109

J……120

K……122

L……124

M……133

N……145

O……150

P……157

Q……178

R……180

S……195

T……226

U……240

V……244

W……248

X……255

Y……255

Z……256


前言/序言

复习考研英语的征程,通常就是从背单词开始的,因为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可能直接关乎考研的成败。

本书以教育部颁布的新版考试大纲为依据,完整收录大纲要求的约5500 个词汇,可以使考生对于大纲词汇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词汇范围。以字母A~Z 的顺序编排,方便考生快速定位所要查询的单词。书中所收录词汇的释义都是其核心和常用的意思,简明精准,使背诵更高效,印象更深刻。

本书的特色如下:

1. 词义注释参考权威英语词典,简明易懂,精准地道。在全面覆盖词性的同时,注意收录熟词僻义,但对释义的罗列不盲目求多,以便考生掌握单词较为重要和常用的意思,不被冗余信息干扰。

2. 明确标注常考词汇,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本书将考研中常考到的重点词汇用“

3. 提炼精华要点,对词汇没有复杂的讲解,非常适合考生快速完成自学,然后投入精力去研究历年真题。考生只需利用零散时间,借助本书“过单词”,不断加深印象即可。

4. 本书配有一张单词自测“红膜”。覆盖红膜可以遮挡页面上的中文释义,方便考生检验记忆效果,及时发现没有掌握的单词。考生还可以在这些单词旁边的圆圈中作上特殊标记,下一轮只记标记过的单词,大幅缩减背诵时间。

5. 开本小巧,携带方便!与厚重的词汇书不同,这本词汇手册小巧轻便,考生可以把它作为一本口袋书,随时随地背单词。

6. 提供可下载的MP3 音频,聘请专业外教朗读,英式发音纯正地道。本书所收录的词汇全部采用英式音标,免费提供全部词条的配套音频下载,并支持扫码收听,便于考生模仿跟读,边听边记。这样一来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帮助考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语感,特别适合在睡前对学习成果进行回顾和巩固。

选对词汇书固然重要,但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也很关键,希望考生在拿到这样一本小巧实用的大纲词汇手册后,能静

下心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词汇:

首先,将《考研英语大纲词汇5500》中的全部词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浏览一遍,对于每个词汇的拼写、

发音和释义先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你会发现有一些词是已经掌握的了,无需再记。

然后,做出一个总体规划,分配背诵任务,力求短期“通关”。推荐采用“循环式”记忆方法:每天在背新的单词之前,

务必先复习之前背过的单词,这样循环往复,让词汇在你的眼前和脑海中不断复现,着重攻克标有星号的词汇和自己标

记过的词汇,逐渐加深印象,直至做到“念念不忘”。

背诵单词时,有两个习惯需注意避免。一是用拼写字母的方式去背,类似a-p-p-r-e-c-i-a-t-e 这样去诵读,以求形成条件反射。因为时间久了以后,对这种抽象字母串的记忆可能会失效,拼错的可能性很大。二是把一个单词抄写无数遍。

此种方法比较耗时,一旦抄错,后边强化的都是错误拼写,而且容易变为一种机械动作,忘了自己抄的这个词到底是什

么意思。建议考生结合音标和朗读发音,将单词划分为若干个音节来记,声音比字母的印象更深刻,而且固定音节的拼写往往有规律可循,这样根据发音再拼写会更为容易。一般的短词就不必抄了,长词也无须抄写很多次,一定要注意在

按音节记拼写的同时,头脑中要提示自己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建立起“形”与“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到了后期,

则可以只用眼睛看,不用动笔了。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本凝聚了编者心血的词汇手册能够为考研路上的莘莘学子减压,让词汇记忆效果更加显著,也希

望在这本词汇书的陪伴和指引下,每一位考生都能用踏实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跨越词汇这道难关,斩获英语高分!

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新东方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5500》的图书的、但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专注于描述其他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资源,并且力求详尽、自然。 --- 探索浩瀚的英语世界:超越词汇记忆的深度学习指南 系列名称: 《全球视野:跨学科英语应用与思辨能力提升丛书》 分册一:《深度阅读与文本解析:从经典文学到前沿科技报告的阅读策略》 前言: 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绝非仅仅在于熟记孤立的词汇列表。当我们面对真实的、复杂的英语文本时,所依赖的应是一种综合性的“解码”能力——对语境的敏锐捕捉、对作者意图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不同文体逻辑结构的清晰认知。《深度阅读与文本解析》正是为追求卓越的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打造的进阶工具书,旨在将您的阅读能力从“识别”提升至“理解”和“批判”。 本书核心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深度聚焦于提升学习者在处理高难度、专业化英语文本时的效率与准确性。全书结构清晰,分为理论基础、文体解析、应用实战三大模块。 第一部分:阅读理论基石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当代语篇分析学的核心理论,包括语篇连贯性(Cohesion and Coherence)的构建机制、信息流动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式,以及“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在快速理解陌生文本中的应用。我们不提供速记技巧,而是深入剖析词汇在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层面的功能性变化,例如词义的临时引申、隐喻的使用与转喻的识别。 第二部分:文体差异化解析 这是本书最具特色也最耗费心力的部分。我们精选了五大类极具代表性的高难度英文文本进行剖析,每类文本均配有超过五万字的详尽注释和分析: 1. 古典文学与哲学文本(18世纪至20世纪初): 选取了乔伊斯、伍尔夫等作家的晦涩段落,重点解析其意识流叙事中的句法倒装、古英语残余词汇的现代语义漂移,以及复杂长句中的多重从句嵌套结构。学习者将掌握如何“慢读”以适应古典语境。 2. 法律与合同文本: 侧重于拉丁词根的准确溯源,以及法律术语(如“prima facie”、“stare decisis”)在现代语境下的精确使用边界。讲解了美式与英式法律文本在用词和句式结构上的细微差别。 3. 社会科学与经济学论文: 挑选了来自《美国经济评论》等顶级期刊的抽象论证段落。重点训练识别“情态动词”在表达研究者谨慎态度时的微妙作用,以及如何快速把握复杂的因果链条和假设前提。 4. 科技前沿报告(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 这部分着眼于专业技术术语的“情景化”学习。我们不单独罗列名词,而是通过分析一篇完整的实验报告,展示“分子动力学”、“算法迭代”等术语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动态语义变化。 5. 国际政治与外交文书: 分析联合国决议和重要外交声明。核心训练在于识别外交辞令中的“委婉语”(Euphemism)和“模糊表述”(Vagueness),理解其背后的政治意图。 第三部分:高级应用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习者将在本部分面对大量的“非标准”测试材料,旨在模拟真实的研究环境: 归纳与演绎推理训练: 提供数篇论点模糊的文章,要求学习者自行构建逻辑框架,并用英文撰写批判性摘要。 修辞手法识别与反驳: 重点训练识别“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稻草人谬误”(Straw Man)等逻辑错误,并学习如何用精准的英语进行反驳论证。 跨文化语境敏感度测试: 包含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知识的阅读理解题,确保学习者能避开因文化脱节导致的理解偏差。 学习目标读者定位: 本书并非面向初级或基础备考群体,而是为具备扎实中高级词汇量(建议已掌握约6000以上核心词汇)后,希望进入学术研究、专业翻译、高级国际交流或挑战顶尖研究生项目(如需阅读大量英文原著和论文)的学习者而设计。它是一把深入文本迷宫的专业钥匙,而非快速入门的指南。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真正掌握如何与世界前沿的英语思想进行直接对话。 --- 分册二:《精妙写作与风格润饰:从清晰表达至文学雕琢》 本书简介(摘要): 本分册关注写作的“风格学”与“效能学”。我们假设读者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转而致力于提升句子的韵律感、词语的精确性(Diction)以及段落间的过渡自然度。内容涵盖了从学术论文的“客观声音”的塑造,到商业邮件的“说服性语气”的拿捏。特别设立了一章专门探讨如何避免“学术腔”(Jargon Overload)和“翻译腔”,确保英文表达的地道与有力。其中收录了超过三百个“词语辨析对”,如“imply”与“infer”、“affect”与“effect”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及适用范围的拓展。本书的训练侧重于“重写”(Rewriting)——即如何将一个平庸的草稿,通过精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调整,升华为具有个人风格的高质量文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调配上醒目的橙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和“靠谱”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震慑住了,这可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而是实打实的重量,捧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那种感觉就像是面对一座知识的宝库,虽然知道里面的内容肯定需要下苦功夫去啃,但光是这份分量,就足以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装帧工艺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即便是需要长时间翻阅和做标记,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更值得一提的是,书本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无论是放在书桌上摊开,还是携带出门放在背包里,都显得不那么笨重,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词汇突击”。它不像有些参考书那样,为了追求“大而全”而牺牲了阅读体验,这本书在排版上的用心程度,从侧面反映出编者对考生的细致关怀。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一丝不苟的引路人,已经为你铺好了最坚实的基础石。这初步的印象,极大地缓解了我对考研词汇量庞大的焦虑感,让人觉得,只要跟着这本书的节奏走,攻克难关指日可待。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辅助设计也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仅仅依靠纸质书本进行记忆,总归有其局限性,而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例如,那些听力材料的同步性极好,发音标准且语速适中,完美贴合了考试要求,这对于提升听力中的词汇识别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二维码链接,而是提供了一种更稳定、更可靠的学习辅助方式,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保持了作为一本严肃参考书的专业性,不被临时的技术变动所干扰。再者,书中的自我测试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它不像那种简单的课后问答,而是模拟了不同题型下的词汇考察方式,让我可以在学习新内容后立刻进行“小测”,实时检验吸收效果。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有效地避免了“看了就忘”的尴尬局面,让学习过程始终保持在高效率运转。

评分

从一个长期备考者的角度来看,选择一本合适的词汇书,就是在选择一个长期的学习伙伴。这本书给我的最深感受是它的“恒久价值”。它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热点书籍,它所收录和梳理的知识体系,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符合研究生入学选拔核心要求的。我甚至可以预见到,即便在考研结束后,我依然会将它作为英语词汇查阅的工具书保留在书架上,因为它所建立的词汇认知框架是稳固且系统的。那种学习完之后,感觉自己对整个英语世界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级的满足感,是其他普通词汇书无法比拟的。它不是催促你“速成”的口号式书籍,而是引导你“精进”的学术指南。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记住某个单词,更是如何理解一个词汇在复杂语境中生命力的变化,这才是真正高阶的语言学习方法论。这份扎实的学术底蕴,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标价。

评分

翻开内页,我立刻被其清晰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不同于市面上一些杂乱无章、堆砌信息的词汇书,这本书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编排。它不像那种简单的字母顺序排列,而是似乎融入了某种科学的记忆规律。那些复杂的单词被巧妙地拆分、归类,很多我过去怎么看都记不住的“拦路虎”,在这个排版下,竟然找到了可以理解的语境和记忆锚点。我特别留意了那些例句的选取,它们绝不是那种生硬的、脱离实际的“翻译腔”,而是充满了现代感和学术气息,很多句子本身就是极佳的阅读理解范例。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你“认识”单词,更是要让你“学会运用”它们,这在写作和翻译部分会是巨大的加分项。再深入看,对词根词缀的解析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像一把万能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多个知识点的大门,让原本看似孤立的词汇群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这种系统性的构建,让背诵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像是一场探索词汇奥秘的侦探游戏。

评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实战导向性”非常强悍。很多词汇书只是罗列了意思,但这本书对每个核心词汇的辨析却做得极为精妙,尤其是在形近词和近义词的区分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有些词在普通字典里释义相近,但在考研真题中却有着微妙的感情色彩或使用场合的限制,这本书对这些“陷阱点”都做了明确的标记和详尽的解释。我甚至发现,一些在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极高,但又极易混淆的词汇,被单独拎出来做了重点剖析,配有“易错点提醒”这样的版块。这种高度聚焦于考试核心难点的做法,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让我能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能拉开分数差距的地方。可以说,它像一个高精度的雷达,提前帮我扫描并排除了那些最容易失分的知识盲区。这种精准打击的学习策略,对于时间紧张的备考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