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和寂寞都是美的

伤心和寂寞都是美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
图书标签:
  • 伤感
  • 治愈
  • 情感
  • 成长
  • 孤独
  • 文学
  • 散文
  • 人生
  • 共鸣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537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5708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54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鲁迅、郁达夫、郑振铎、钱理群等诸多名家对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均有不俗的评价。

二、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平和冲淡,有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或境界。其文章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曾经轰动一时。

三、本书精选55篇散文佳作,内容丰富,题材各异,风格恬淡。读者在了解周作人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同时,更能深入体会到作者的闲适、寂寞与不平。

四、大家经典,全新校订,风格典雅清新,适合珍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周作人先生散文精选集。所选文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也有对喝茶、谈酒、萤火、蚯蚓等不同生活情趣和自然知识的分享;展现了作者看待不同事物的思想和观念;在写作角度和写作风格上,从作者早期人道主义者的悲愤、缅怀,到中期的平淡、闲适,再到后期对趣味性、知识性文章的偏重,充分体现出作者情感、生活的变化。阅读本书,读者在了解作者人生经历、趣味偏好的同时,也可以品味出作者在写作方面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和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

作者简介

周作人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是“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语丝》周刊主编。代表作有《木片集》《知堂回想录》等。周作人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


目录

初恋 001

娱园 003

若子的病 006

若子的死 010

苦雨 012

鸟声 016

唁辞 019

故乡的野菜 022

北京的茶食 025

喝茶 027

苍蝇 031

十字街头的塔 035

生活之艺术 038

与友人论性道德书 041

我的复古的经验 045

日本的人情美 048

一年的长进 051

沉默 053

山中杂信 056

《冬天的蝇》 071

《醉馀随笔》 076

读禁书 080

情书写法 084

关于禽言 087

谈油炸鬼 092

儿时的回忆 098

畏天悯人 104

入厕读书 109

《隅田川两岸一览》 114

《岭南杂事诗抄》 120

关于日本语 126

模糊 130

《我是猫》 134

情理 138

常识 141

责任 143

谈酒 146

乌篷船 150

死之默想 153

死法 157

心中 161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167

吃烈士 171

闲话四则 173

关于宽容 177

关于测字 182

关于送灶 189

雨的感想 196

医师礼赞 201

男人与女人 206

女人的文章 212

女人的禁忌 219

蚯蚓 226

萤火 234

立春以前 243


精彩书摘

生活之艺术

契诃夫(Tshekhob)书简集中有一节道,(那时他在爱珲附近旅行,)“我请一个中国人到酒店里喝烧酒,他在未饮之前举杯向着我和酒店主人及伙计们,说道‘请’。这是中国的礼节。他并不象我们那样的一饮而尽,却是一口一口的啜,每啜一口,吃一点东西;随后给我几个中国铜钱,表示感谢之意。这是一种怪有礼的民族。……”

一口一口的啜,这的确是中国仅存的饮酒的艺术:干杯者不能知酒味,泥醉者不能知微醺之味。中国人对于饮食还知道一点享用之术,但是一般的生活之艺术却早已失传了。中国生活的方式现在只是两个极端,非禁欲即是纵欲,非连酒字都不准说即是浸身在酒槽里,二者互相反动,各益增长,而其结果则是同样的污糟。动物的生活本有自然的调节,中国在千年以前文化发达,一时颇有臻于灵肉一致之象,后来为禁欲思想所战胜,变成现在这样的生活,无自由、无节制,一切在礼教的面具底下实行迫压与放恣,实在所谓礼者早已消灭无存了。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蔼理斯对于这个问题很有精到的意见,他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但以为禁欲亦是人性的一面;欢乐与节制二者并存,且不相反而实相成。人有禁欲的倾向,即所以防欢乐的过量,并即以增欢乐的程度。他在《圣芳济与其他》一篇论文中曾说道,“有人以此二者(即禁欲与耽溺)之一为其生活之惟一目的者,其人将在尚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有人先将其一(耽溺)推至极端,再转而之他,其人才真能了解人生是什么,日后将被记念为模范的高僧。但是始终尊重这二重理想者,那才是知生活法的明智的大师。……一切生活是一个建设与破坏,一个取进与付出,一个永远的构成作用与分解作用的循环。要正当地生活,我们须得模仿大自然的豪华与严肃。”他又说过,“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和取与舍二者而已,”更是简明的说出这个意思来了。

生活之艺术这个名词,用中国固有的字来说便是所谓礼。斯谛耳博士在《仪礼》序上说,“礼节并不单是一套仪式,空虚无用,如后世所沿袭者。这是用以养成自制与整饬的动作之习惯,惟有能领解万物感受一切之心的人才有这样安详的容止。”从前听说辜鸿铭先生批评英文《礼记》译名的不妥当,以为“礼”不是Rite而是Art,当时觉得有点乖僻,其实却是对的,不过这是指本来的礼,后来的礼仪礼教都是堕落了的东西,不足当这个称呼了。中国的礼早已丧失,只有如上文所说,还略存于茶酒之间而已。去年有西人反对上海禁娼,以为妓院是中国文化所在的地方,这句话的确难免有点荒谬,但仔细想来也不无若干理由。我们不必拉扯唐代的官妓,希腊的“女友”(Hetaira)的韵事来作辩护,只想起某外人的警句,“中国挟妓如西洋的求婚,中国娶妻如西洋的宿娼”,或者不能不感到《爱之术》(Ars Amatoria)真是只存在草野之间了。我们并不同某西人那样要保存妓院,只觉得在有些怪论里边,也常有真实存在罢了。

中国现在所切要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去建造中国的新文明,也就是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也就是与西方文化的基础之希腊文明相合一了。这些话或者说的太大太高了,但据我想舍此中国别无得救之道,宋以来的道学家的禁欲主义总是无用的了,因为这只足以助成纵欲而不能收调节之功。其实这生活的艺术在有礼节重中庸的中国本来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如《中庸》的起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照我的解说即是很明白的这种主张。不过后代的人都只拿去讲章旨节旨,没有人实行罢了。我不是说半部《中庸》可以济世,但以表示中国可以了解这个思想。日本虽然也很受到宋学的影响,生活上却可以说是承受平安朝的系统,还有许多唐代的流风馀韵,因此了解生活之艺术也更是容易。在许多风俗上日本的确保存这艺术的色彩,为我们中国人所不及,但由道学家看来,或者这正是他们的缺点也未可知罢。

(十三年十一月)


前言/序言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早提倡者和开拓者,其散文文体包括随笔、小品、杂文、笔记等,种类庞杂,形式多样。写作中,周作人在严守散文体制的同时,又努力打破各种体式的界限,在散文文体中寻求突破的途径,使得散文各体之间互相融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视野。

周作人早期的散文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提倡思想启蒙,虽不像鲁迅的作品那样犀利、尖锐,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正义感。如本书收录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吃烈士》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缅怀之情。

1928年以后,周作人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散文更加崇尚平淡,有着一种朴实的闲适。他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从取材、立意,以至行文各方面,都体现了只用平白无华的语言营造幽隽淡远的意态。 如《初恋》中写道:“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矇的喜乐。并不问她是否爱我,或者也还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这种朴实的、毫不造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初恋情感的平淡真实。

周作人的散文,内容驳杂,既写苍蝇蚯蚓、品茶饮酒、谈狐说鬼,也写风俗人情、读书写字等,主要以趣味性和知识性吸引人,平和冲淡的风格贯穿始终。如本书收录的《故乡的野菜》,既叙述了野菜的用处:或以厌虫蚁,或做供品,或做肥料;同时,又引经据典地描写了野菜的风雅传说,再加上儿歌的描述,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但透过这些淡淡的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相思之情,以及对那种恬淡、充满诗意的生活的向往。还有《吃茶》《谈酒》《入厕读书》等名篇,所写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虽无多大的思想意义,但其中另有一番雅趣。作者极其平淡地将生活的琐碎津津乐道。

周作人向往平淡、富有雅趣的生活,然而身处乱世,历经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生道路曲折、复杂,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其散文的百味杂糅。本书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经历,以“脍炙人口、性情真挚”为主旨,甄选出55篇散文佳作供读者品读。读出平和冲淡的人,可以享受宁静闲适的美好;读出苦涩哀愁的人,可以找到旧时的知音,获得心灵的慰藉。



《尘埃落定》 故事梗概 《尘埃落定》以一个极其宏大而又微观的视角,描绘了川西高原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麦其土司家族的兴衰史。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名叫“我”的十二岁男孩,是麦其土司家的一个旁支,身份低微,不被重视。然而,正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以一种局外人的视角,见证并记录了这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沉沦与最终的消亡。 故事的开端,男孩被一个贵族妇女收养,成为她的“影子”。这个妇女,麦其土司的小女儿,一位美丽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子,她的命运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男孩默默地观察着这个家族里每一个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欲望与绝望。 麦其土司家族,如同高原上顽强生长的青稞,承载着数代人的荣耀与罪孽。他们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杀予夺。土司老爷,这个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以其冷酷无情和精明算计著称,他用铁腕维持着家族的统治,同时也积累着无数的仇恨与恩怨。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被欲望和权力所吞噬,或沉溺于享乐,或卷入权力斗争,为家族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家族中的女性,也并非只是柔弱的摆设。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她们的智慧、隐忍、甚至一些扭曲的欲望,都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复杂的人物群像。男孩对她们的观察,充满了一种童真式的解读,他用稚嫩的语言,描绘出她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社会秩序开始动摇,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土司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旧的等级制度、习俗礼仪,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 男孩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他既是这个家族的一份子,又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他能够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审视着这一切。他目睹了家族成员们面对外部世界时的迷茫、恐惧与不甘。他们试图用旧有的方式来对抗新的时代,但终究螳臂当车,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洪流。 故事的高潮,是土司家族的彻底覆灭。在那个变革的年代,旧有的权力结构被彻底摧毁,麦其土司的地位不复存在。曾经的辉煌,如同高原上的晨雾,瞬间消散。家族成员们,或被清算,或流离失所,或融入新的社会,他们的命运,都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男孩,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他将自己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他的视角,始终保持着一种孩童的纯真与敏锐,他没有过多地去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于白描的方式,将家族的兴衰,个人的命运,以及时代变迁的轨迹,一一呈现出来。 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以其独特的文学语言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将一个关于权力、家族、人性与命运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深受川西高原藏族文化的影响,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背景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氛围。 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作者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将高原的壮丽景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复杂的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男孩的视角,使得语言充满了孩童的质朴与天真,同时又蕴含着对成人世界的深刻洞察。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那个遥远而又真实的世界。 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情感和驱动力。土司老爷的权谋算计,麦其土司小女儿的悲情命运,以及其他家族成员的种种欲望与挣扎,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男孩作为叙述者,他的视角虽然稚嫩,却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主题探讨:小说深刻地探讨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家族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关联、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失落与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对整个中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小说也展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在绝望中寻求生存的韧性。 叙事结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以男孩的视角展开。这种视角选择,使得故事更加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同时也为作者提供了独特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方式。叙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男孩十二岁开始,一直到家族的最终覆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文化意蕴:小说深入挖掘了藏族文化的精髓,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心理等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之中,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也成为了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阅读价值 《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历史、权力以及人性进行深刻思考的文学杰作。 思想启迪:小说引导读者反思权力的本质及其对人性的影响。它揭示了在绝对权力的诱惑下,人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堕落和毁灭的。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个体所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以及在困境中生存和寻找意义的可能性。 文化体验:通过阅读《尘埃落定》,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川西高原的藏族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积淀。这种跨文化的阅读体验,能够拓宽读者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艺术享受:小说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刻画、宏大的叙事结构,都为读者提供了极高的艺术享受。它是一部能够让你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的文学作品。 时代印记:小说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侧面。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以及它对个体命运和社会变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尘埃落定》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它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也是一曲唱响人生的悲歌,更是一份留给读者细细品味的文学宝藏。它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尘埃落定,也可能是在无数个时代变迁中,无数个家族的共同宿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由文字构筑的私密空间,没有围观者,没有评判,只有最真诚的自我剖析。那些关于“伤心”与“寂寞”的描绘,并非是简单的抱怨或诉苦,而是像艺术家一样,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勾勒出情感的肌理。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坦然,那份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经历的接纳。或许,真正的美,就蕴含在这些不完美之中,就像残缺的玉石,反而更显其温润的质地。我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常常过度地追求表面的快乐和圆满,而忽略了那些在低谷时期才能激发的内在潜能?那些独处的时光,那些独自承受的失落,是不是也像是在为心灵注入一种更深邃的力量,让我们在经历风雨后,能够更坚定地站立,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不必害怕那些阴影,它们也是构成丰富生命色彩的一部分。甚至,正是这些看似“不好”的体验,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的珍贵,更懂得珍惜身边的点滴温暖。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提炼,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初读时或许会让人望而却步,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但深入阅读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份“伤心”与“寂寞”,并非是无病呻吟的哀叹,而是一种对生命更深层理解的体现。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现实中的不如意,但她选择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她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黑暗,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微光,并将其放大。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一种在孤独中也能寻到乐趣的能力。我联想到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但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却能触动无数人的心灵。这本书,或许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鼓励我们,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即使那声音有时带着一丝低沉。在这份低沉中,或许隐藏着最真实的自我,以及最宝贵的成长契机。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种面对人生困境的勇气,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凡之美的视角。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充满诗意的书名——“伤心和寂寞都是美的”。第一感觉是,作者一定是一位内心敏感而又通透的人。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却又异常浓郁的情感扑面而来。我并没有在书中寻找跌宕起伏的情节, nor is it trying to find answers to complex questions. Instead, I found myself drawn into a contemplative journey, one that encourages introspection and self-discovery. The author’s prose is like a gentle stream, flowing with quiet grace, allowing read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subtle nuances of human emotions. It’s not about dwelling in despair, but rather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that can emerge from moments of vulnerability. The book seems to suggest that by acknowledging and embracing our sadness and loneliness, we can unlock a deeper sense of self-awareness and resilience. It’s about finding beauty not in the absence of pain, but in the quiet strength that arises from navigating through it. This exploration of the inner landscape is a much-needed respite in our often-frenetic world, inviting us to pause, reflect, and perhaps, find solace in our own shared human experiences.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直击人心,像是一首低吟浅唱的诗,又像是一面泛着微光的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翻开扉页,并没有立刻被浓墨重彩的故事所吸引,而是先感受到了一种缓缓流淌的氛围,一种属于独自品味时光的宁静。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种喧嚣的呐喊,也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如同细雨润物般,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来。我开始想象,那些“伤心”和“寂寞”,并非都是令人畏惧的阴影,或许在它们之中,隐藏着一种别样的光辉,一种经过沉淀后才得以显现的深刻与通透。也许,正是这些不被外界轻易理解的情绪,才让我们有机会与最真实的自己对话,去审视那些过往的经历,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或失落的瞬间,并从中提炼出成长的养分。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对于如今这个节奏快、信息爆炸的时代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去思考,去拥抱那些看似负面的情绪,因为它们也是构成完整人格的一部分,是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慰藉,更找到一种与自我和解的力量。

评分

The title alone, "Sadness and Loneliness Are Both Beautiful," piqued my curiosity, suggest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emotions often perceived negatively. Upon delving into its pages, I discovered a narrative that avoids the pitfalls of overt melodrama or forced positivity. Instead, the author weaves a tapestry of introspection, inviting the reader into a space of quiet contemplation. It’s as if the book whispers rather than shouts, its gentle cadence encouraging a deep dive into the human psyche. I found myself reflecting on how society often pressures us to present a facade of constant happiness, neglecting the valuable lessons embedded in our moments of solitude and sorrow. The author seems to argue that these experiences, far from being weaknesses, can be profound catalysts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a more authentic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This isn't about romanticizing pain, but about recognizing its potential to foster resilience, empathy,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life's complexities. The writing style is nuanced, allowing for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 and personal connection, making it feel less like a prescriptive guide and more like a shared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 condition. It’s a book that encourages us to sit with our feelings, to find the quiet strength within them, and perhaps, to discover a unique form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评分

喜欢这个书的名字 还没看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书,加上有优惠活动,很划算,囤着慢慢看。

评分

还记得许久以前到超市还有商场买东西,大包小包拎,那个累。而现在全都网购,那叫一个方便。现在基本全部京东购物啦,虽然偶尔买到的商品不是很满意(不是京东自营的),但是一般都是可以的。希望京东越做越大,前提一定要保证正品哟~为什么我的评论一样的,因为实在是评论不过啦,但凡看到此段评论的说明商品没有问题,有问题会单列出依实评论!

评分

618买了太多东西,很少有问题的,大部分都挺好的,满意,喜欢在京东买东西。东西太多,就不一一评论了,有些特别满意或者不怎么满意的我会单独写出来。618买了太多东西,很少有问题的,大部分都挺好的,满意,喜欢在京东买东西。东西太多,就不一一评论了,有些特别满意或者不怎么满意的我会单独写出来。

评分

这本书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揭示了哪个时代下,人们的人情泠暖,以及世态炎凉。老舍先生的文风一贯是幽默风趣,让人在细细品味的同事,把沉痛、委屈和义愤化作笑与泪的控诉。读来很是令人深思。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书没有破损哦 喜欢的可以买买买呀

评分

我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评分

读了周作人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并不是给人一味的平淡印象,即使有这种感觉,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忧愤抑郁,所以个人觉得读他的文章应该不能单纯的看表面,多想想文章背后的内容。这才不枉花费时间,不浪费如此文章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