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斯坦利·L.恩格爾曼,羅伯特·E.高爾曼 著
圖書標籤:
  • 經濟史
  • 美國經濟史
  • 殖民地時期
  • 劍橋大學齣版社
  • 曆史
  • 學術著作
  • 經濟發展
  • 北美殖民地
  • 社會經濟史
  • 政治經濟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276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728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裏,我們對美國經濟史的認識有瞭一個顯著的飛躍。這部分歸功於經濟史學科本身的發展,尤其是由於統計和分析方法的創新對 “新經濟史”的貢獻;部分歸功於社會史、勞工史和政治史等相關領域的發展。 《劍橋美國經濟史》既全麵討論瞭這一研究領域中的*新成果和進展情況,同時又對美國經濟的發展過程和經濟變遷進行瞭全麵的綜述。本書已經成為美國經濟史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也是經濟學與曆史學相關專業研究者的必讀之作,更是擴展讀者視野、深刻理解美國全方位崛起過程的藉鑒之作。
本書第一捲(殖民地時期)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瞭美洲土著人、非洲人、歐洲人在美洲的早期經濟活動,這些經濟活動影響瞭19世紀以後美國的經濟史。第二部分分析瞭北美北部殖民地、南部殖民地和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社會經濟狀況。第三部分包括瞭經濟史研究的傳統領域:人口和經濟發展問題、重商主義政策以及憲政等問題。

作者簡介

斯坦利· L. 恩格爾曼(Stanley L. Engerman)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John H. Munro經濟學教授及曆史學教授。

羅伯特·E. 高爾曼(Robert E. Gallman)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Kenan經濟學及曆史學教授。

目錄

第1章 歐洲人和非洲人到來之前至美國內戰時期美洲土著人的曆史概況 // 001
第 1節 土生土長的北美土著人 // 002
第 2節 16世紀的北美大陸 // 010
第 3節 美洲土著人與歐洲殖民地時代的到來(1600—1660) // 015
第 4節 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與美洲土著人的戰略(1660—1715) // 023
第 5節 美洲土著人與歐洲人爭奪霸權的鬥爭(1715—1763) // 030
第 6節 美洲土著人與美利堅閤眾國的興起(1763—1815) // 038
第 7節 美洲土著人與美國的擴張(1815—1865) // 046

第2章 美洲殖民地的非洲背景 // 055
第1節 地理背景 // 055
第2節 政治與社會分化 // 060
第3節 經濟組織 // 063
第4節 非洲國傢之間政治關係的動態發展變化 // 065
第5節 生産經濟 // 069
第6節 商業經濟 // 075
第7節 歐洲與非洲的貿易 // 079
第8節 奴隸貿易 // 083
第9節 奴隸貿易的影響 // 089
第 10節 從非洲到美洲 // 092

第3章 美洲殖民地的歐洲背景 // 095
第1節 歐洲源頭在何種意義上對北美殖民地發揮影響 // 095
第2節 經濟製度 // 112
第3節 其他歐洲國傢的經濟 // 129
第4節 殖民地對宗主國的逆嚮影響 // 132
結 論 // 134

第4章 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人口、勞動力和經濟發展 // 136
第1節 殖民地的機構組織及其製度 // 136
第2節 勞動力市場製度 // 152
第3節 人口增長與勞動力 // 166
第4節 經濟的發展 // 185
注 釋 // 199

第5章 北美北部殖民地的經濟與社會(1600—1775) // 202
第1節 邊疆經濟 // 205
第2節 農業經濟 // 211
第3節 海港經濟 // 220
第4節 公共製度與經濟 // 229
結 論 // 236
注 釋 // 237

第6章 北美殖民地南方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 240
第1節 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的南方地區 // 240
第2節 煙草與切薩皮剋地區的經濟增長 // 251
第3節 大米和低地農村地區的興起 // 262
第4節 邊遠農村地區和邊疆地區 // 275
結 論 // 281
注 釋 // 283

第7章 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 287
第1節 蔗糖生産和奴隸製 // 290
第2節 奴隸解放後奴隸製和經濟的調整 // 318
注 釋 // 322

第8章 英國重商主義政策和北美殖民地 // 328
注 釋 // 348

第9章 美國獨立戰爭、憲法與新國傢的形成 // 355
第1節 美國獨立戰爭 // 355
第2節 關鍵曆史時期 // 363
第3節 聯邦主義者和反聯邦主義者 // 373
第4節 早期國傢主義時期 // 378
注 釋 // 389

譯後記 // 391


劍橋係列世界經濟史:一部跨越世紀的經濟圖景 《劍橋係列世界經濟史》 並非單一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個宏大而詳盡的係列叢書,旨在為讀者描繪一幅跨越數韆年、囊括全球主要文明和經濟體演進的壯麗史詩。它以其嚴謹的考證、前沿的學術觀點以及對不同曆史時期經濟範式的深入剖析,成為全球經濟史研究領域公認的權威參考。本係列叢書的特點在於其廣博的覆蓋麵和對復雜經濟現象的細緻梳理,它關注的焦點在於經濟結構的變化、技術創新的驅動力、製度的形成與瓦解,以及不同地理區域間的相互影響。 本套書係並非僅僅關注某個特定國傢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曆程,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全球視野下的經濟發展框架。它深入探討瞭從古典時代的手工業和農業經濟,到中世紀的商業復興與行會製度,再到近代早期重商主義的興起,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深刻社會轉型等一係列關鍵議題。 跨越時空的經濟脈絡梳理 本係列叢書的結構清晰,每一捲都聚焦於特定的曆史階段或地理區域,力求對該階段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的掃描。 早期人類的經濟基礎: 叢書開篇部分,會詳細探討人類早期社會(如史前時期和古典文明早期)的資源獲取方式、勞動力組織和財富積纍的初始形態。它不會將重點局限於已有的成熟國傢經濟,而是追溯農業起源、定居生活對生産力的根本性改變,以及早期貿易網絡的萌芽。例如,在分析美索不達米亞或古埃及的經濟時,重點會放在灌溉技術、神廟/王室對剩餘産品的集中控製、以及早期度量衡和債務關係的建立上。 古典與中世紀的經濟轉型: 這一部分深入剖析瞭古典帝國(如羅馬)的經濟結構——奴隸勞動的作用、廣域貿易的復雜性(如地中海貿易體係)、以及財政係統的運作。隨後,重點轉移到中世紀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形態。在歐洲,對莊園製度的經濟邏輯、城市手工業的興起、行會製度對生産效率和質量的約束與保護,以及早期金融工具(如匯票)的發展進行瞭細緻的考察。對於拜占庭、伊斯蘭黃金時代以及宋代中國的經濟成就,叢書也給予瞭同等的重視,討論瞭其在農業技術、貨幣製度和官營手工業方麵的創新,以及它們如何構建瞭當時世界的財富中心。 全球化與商業革命的先聲: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叢書的敘事進入瞭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此階段的重點不再是孤立的區域經濟,而是跨洋貿易對全球商品流動、價格體係和權力結構産生的顛覆性影響。它詳細分析瞭白銀的全球循環(特彆是美洲白銀對歐亞經濟的影響)、商業公司的運作模式、早期殖民地經濟的建立(關注其資源掠奪和單一作物種植的經濟結構),以及這些活動如何催生瞭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叢書對重商主義思潮的理解,也並非停留在簡單的貿易保護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國傢權力與商業擴張如何相互依存、共同塑造經濟政策。 技術、製度與工業化的前夜: 叢書的後半部分通常會聚焦於“大分流”的醞釀期。它會細緻地考察科學知識與實用技術的結閤過程,例如在紡織業、采礦業和冶金技術上的漸進式改進。同時,對製度經濟學的考量貫穿始終,包括産權的界定與保護、法律體係對契約執行的影響,以及國傢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統一化方麵的作用。它會探討為什麼某些地區率先進入工業化,而其他地區則長期停滯於前工業時代的增長模式,這涉及到對人口壓力、資源稟賦、以及社會組織效率的綜閤評估。 強調分析的深度與廣度 《劍橋係列世界經濟史》的學術價值在於其堅持使用現代經濟學的分析工具來解釋曆史現象,但同時避免陷入過度簡化的模型。它承認曆史情境的復雜性和非綫性特徵。 例如,在討論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時,它會引用馬爾薩斯理論,但會結閤曆史證據修正其在不同技術背景下的適用性;在分析技術變革時,它不僅關注“發明”本身,更關注“采納”和“擴散”的社會和經濟障礙。 此外,叢書在地理覆蓋上也力求平衡,避免瞭西方中心論的敘事傾嚮。它花費大量篇幅來研究亞洲(特彆是印度和中國在18世紀的經濟體量和復雜性)、中東的貿易網絡以及拉丁美洲在殖民體係中的經濟角色。這種多中心的視角,使得讀者得以全麵理解世界經濟體在不同曆史節點上相互聯係、相互塑造的復雜動態。 簡而言之,本係列叢書提供的是一幅宏大的、由無數細微經濟事件編織而成的世界經濟演化圖景,它不偏執於任何單一的解釋路徑,而是通過紮實的史料和精妙的分析,展現經濟活動的普遍規律與曆史特殊性。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閱《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總感覺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在艱苦條件下努力生活的先輩們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本書在我的閱讀清單中占據瞭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早期美國的形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經濟理論時的清晰和易懂。書中關於財富積纍、資本形成以及早期市場經濟運作的論述,雖然涉及深刻的經濟學原理,但通過大量的史料和案例,被闡釋得非常生動,讓即使是經濟學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我從中瞭解到,殖民地經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挑戰和麯摺,包括來自母國的政策限製、殖民地內部的社會矛盾以及與周邊勢力之間的摩擦。書中對於早期工業化跡象的探討,以及手工業在殖民地經濟中的作用,都為我打開瞭新的認知。它讓我明白,今天的美國經濟繁榮,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無數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探索之上。這本書是一份寶貴的曆史遺産,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激發瞭我對曆史的敬畏之心。

評分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的帶領下,深入探索一片未被馴服的新大陸。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是其宏觀視野與微觀細節的完美結閤。作者不僅展現瞭整個北美殖民地經濟的整體發展趨勢,如商品貿易的擴張、工業萌芽的齣現以及貨幣體係的建立,更聚焦於一些具體的經濟活動,比如捕鯨業、製革業、造船業等,並對其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土地分配和所有權製度的討論印象深刻,這直接影響瞭後來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書中對不同殖民地之間經濟聯係的描繪也十分生動,解釋瞭它們是如何相互依存,又如何在競爭中發展。而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充分考慮瞭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文化習俗以及外部世界(如歐洲列強)的影響,使得整個經濟圖景更加立體和真實。它不像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敘事性和分析性,讓我能夠理解經濟現象背後的邏輯和演變過程。這本書讓我對“經濟”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數字和圖錶,更是人類活動的集閤,是社會關係和權力結構的反映。

評分

這本《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真的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越讀越有味道的書。初拿到手時,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嚴謹的封麵設計所吸引,心想這肯定是一部大部頭、學術性極強的作品。然而,翻開第一頁,便被作者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敘事所徵服。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將我拉迴到瞭那個遙遠的殖民地時代,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早期美國經濟發展的脈絡。從北美大陸上第一批定居者如何艱難地開墾土地,發展農作物,到他們如何與原住民進行貿易,再到奴隸製的興起及其對經濟結構的深遠影響,每一個細節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各種經濟活動背後的驅動力、遇到的挑戰以及由此産生的社會和政治後果。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不同殖民地經濟模式的對比分析,比如新英格蘭的自給自足農業與南方種植園經濟的巨大差異,以及它們各自所麵臨的獨特機遇和睏境。讀完之後,我對殖民地時期美國經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為什麼後來的美國經濟會走上那樣一條獨特的道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適應、創造和發展的史詩,讓人不禁對先輩們的智慧和毅力肅然起敬。

評分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曆史事件的瞭解。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經濟活動與社會生活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尤其被書中對殖民地時期人口流動及其對經濟影響的細緻描述所吸引。移民的湧入,不僅帶來瞭勞動力,也帶來瞭不同的技術、文化和商業模式,深刻地塑造瞭殖民地的經濟麵貌。同時,書中對不同社會階層經濟地位的分析也極其到位,從富裕的商人、大地主到普通的農夫、雇工,甚至是貧睏的邊緣人群,他們的經濟生活狀況都被清晰地呈現齣來。書中對貿易網絡,特彆是跨大西洋貿易和殖民地內部貿易的細緻描繪,讓我對當時的商業活動有瞭更直觀的感受。那些遠渡重洋的船隻,載滿著商品,也承載著夢想和風險。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經濟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與政治、社會、文化等方方麵麵都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一個時代的風貌。

評分

閱讀《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一捲):殖民地時期》的過程,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這本書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讓我對早期美國經濟的認知産生瞭顛覆性的改變。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分析殖民地經濟時,並沒有簡單地將它視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將其置於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對於殖民地與歐洲國傢之間經濟關係的探討,特彆是英國的重商主義政策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製約與促進作用,讓我對殖民地經濟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書中對殖民地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經濟差異的精妙分析,也讓我認識到,所謂的“殖民地經濟”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存在著顯著的多樣性和區域性特徵。從北方的漁業、林業,到中部的多樣化農業,再到南方的煙草、稻米種植,每一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經濟優勢和發展模式。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演進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