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虹著的《品类影像》是一本影视广告制作的百科全书。分门别类,给出食品、体育、数码、汽车、护肤品等11种品类广告的不同创制思路与方法。
海量片场实例,涵盖光线、光学、色彩、运动四大摄影造型手段,令你在广告片场游刃有余。
揭秘经典广告创制全流程,从制作前会议到后期制作,详解业内流程规范。
立足前沿,详细介绍动作捕捉、逐格摄影、蓝绿幕抠像等先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齐虹,资深广告导演、摄影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广告、MV摄影创作》。多年从事电视商业广告、MV导演工作,具有几百部广告、商业短片拍摄经验。代表作品有《北京电影学院60周年校庆宣传片》《中影集团宣传片》《云南省宣传片》《承德宣传片》《中国联通电视广告》《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电视广告》《交通银行电视广告》《民生银行电视广告》《中国劲酒电视广告》《青岛啤酒电视广告》《三一重工企业形象电视广告》《奇瑞汽车电视广告》《云南白药牙膏电视广告》《百合婚恋网电视广告》等。
序 积累的叙述
前言
第—章 影像的品类与品类的影像
1.1 什么是品类影像
1.2 品类影像的分类
1.3 品类影像的品质感
1.4 获得精准的品类广告影像
1.5 品类影像生存和品类影像创新
1.6 品类影像的制作人
第二章 食欲表现影像类
2.1 食品
2.2 确定食品的品类属性
2.3 确定食品的品类影像特征
2.3.1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形状特征
2.3.2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色彩特征
2.3.3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材质特征
2.3.4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构成特征
2.3.5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运动特征
2.3.6 食品品类影像中的性质特征
2.4 确定实现食品品类影像特征的表现方法
2.5 确定实现固态食品品类影像特征的视觉手段
2.5.1 光线
2.5.2 色彩
2.5.3 镜头
2.5.4 运动
2.5.5 道具
2.6 确定实现液态食品品类影像特征的视觉手段
2.7 食品品类影像的经营
第三章 动感时尚影像类
3.1 体育品类的属性
3.2 体育类广告影像的风格特征
3.3 体育类影像风格对拍摄主题和主体的影响
3.4 戏剧风格与写实风格的对比分析
3.4.1 体育品类广告影像的光线塑造
3.4.2 画面运动形式
3.4.3 画面的光学特点
3.4.4 影像的色彩造型
3.5 数字手段对体育类影像的辅助
3.5.1 3D技术
3.5.2 抠像合成
3.5.3 水墨效果
3.5.4 子弹时间
3.5.5 摩非
3.6 广告实践案例
第四章 动感时尚影像类
4.1 光线表现部分
4.1.1 摄影棚内的布光思路
4.1.2 外景中的光线利用
4.2 运动器材表现部分
4.2.1 早期设备
4.2.2 跟拍车
4.2.3 跟拍车的附属配置
4.2.4 跟拍飞行器
4.2.5 车拍架
第五章 数字科技信息影像类
5.1 便携数码产品、通讯产品及服务广告的品类属性
5.2 便携数码产品、通讯产品及服务广告的影像属性
5.3 光线布置
5.3.1 产品的布光
5.3.2 以屏幕亮度作为订光点
5.3.3 环境光线的氛围
5.3.4 反光率的运用
5.4 色彩的运用
5.4.1 突出色的运用
5.4.2 色调的运用
5.4.3 色光的运用
5.4.4 粗糙颗粒的复古胶片色彩与质感
5.5 光学镜头的自由运用
5.5.1 变焦镜头内部的运动
5.5.2 长焦镜头带来的窥视效果
5.5.3 用摄影机模拟产品的主观视角
5.5.4 广角镜头强调空间纵深感
5.5.5 同一场景使用长焦与广角拍摄的不同效果
5.6 摄影机的运动
5.6.1 气垫云台模拟肩扛摄影机的运动
5.6.2 跟拍车拍摄人物的运动
5.6.3 运用动作控制系统拍摄分身效果
5.7 数字后期合成对影像的辅助
5.7.1 合成同机位同角度的素材
5.7.2 前景与后景的合成
5.7.3 合成动态素材和平面素材的拼贴效果
5.7.4 画面元素的添加
第六章 唯美表现影像类
6.1 护肤品广告的影像特征
6.2 护肤品广告影像的制作
6.2.1 皮肤的光亮控制
6.2.2 人物的布光
6.2.3 慢速与虚实关系
6.2.4 产品拍摄
6.2.5 背景的空间处理
6.2.6 化妆造型
6.2.7 后期软件辅助
6.3 影像的变异
6.4 特殊环境与画面效果实施案例
第七章 唯美表现影像类
7.1 护发品广告
7.2 护发品广告影像的特征
7.3 护发品类影像的创制
7.3.1 光线造型手段在护发品广告中的运用
7.3.2 色彩造型手段在护发品广告中的运用
7.3.3 运动造型手段在护发品广告中的运用
7.3.4 光学造型手段在护发品广告中的运用
7.3.5 后期对护发品广告的辅助效果
7.4 护发品广告影像注意事项
第八章 疗效表现类影像
8.1 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的影像风格分类
8.2 正面情绪影像的制造
8.2.1 从色彩入手
8.2.2 从光线入手
8.2.3 注意事项
8.3 负面情绪影像的制造
8.3.1 消色的影像
8.3.2 制造高反差的画面
8.3.3 制造暗调的影像
8.4 实验室类影像的制造
8.4.1 实验室影像的特点
8.4.2 运用摄影手段制造实验室影像
8.5 影像风格的异化
8.5.1 正面、负面情绪类影像的异化
8.5.2 实验室影像的异化
8.5.3 药品广告中异化的其他影像风格
8.6 结语
第九章 证言表现影像类
9.1 名人代言广告概述
9.2 直接宣讲式名人代言广告
9.2.1 直接宣讲式名人代言广告的人物布光方式
9.2.2 直接宣讲式名人代言广告的摄影机机位和角度的选择
9.2.3 直接宣讲式名人代言广告常用镜头焦距
9.2.4 直接宣讲式名人代言广告的影调和色调
9.3 故事情节/情境式名人代言广告
9.3.1 故事情节/情境式名人代言广告的摄影机机位和角度选择
9.3.2 故事情节/情境式名人代言广告常用镜头焦距
9.3.3 故事情节/情境式名人代言广告的运动造型
9.4 名人代言类广告的影像风格
9.4.1 同一名代言人
9.4.2 同一品牌的不同产品分类
9.4.3 代言人一贯表现风格的利用与发挥
9.5 名人代言广告拍摄前准备
第十章 形象宣传影像类
10.1 宣传片的主旨
10.2 宣传片的类型
10.3 宣传片影像的品类特征与创制
10.3.1 光学手段利用
10.3.2 摄影机的航拍方式
10.3.3 改变拍摄频率的方式
10.3.4 试验阶段的摄影方式:运用HDR创作高动态范围影像
10.3.5 以超宽画幅的构图方式制作画卷式的高像素影像
10.3.6 特效拍摄和电脑合成
10.4 总论
第十一章 网络媒体影像类
11.1 什么是病毒式广告
11.2 病毒广告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的比较
11.3 病毒式广告成功案例
11.4 病毒广告的制作
11.4.1 说什么
11.4.2 对谁说
11.4.3 怎么说
11.5 病毒广告在中国
11.6 病毒式广告的未来
第十二章 音乐氛围化影像类
12.1 MV品类
12.2 MV品类的影像特征
12.2.1 叙事
12.2.2 声画关系
12.2.3 形式感
12.3 MV品类影像造型分析
12.3.1 光线
12.3.2 运动
12.3.3 光学
12.3.4 色彩
12.3.5 后期
12.3.6 综合使用摄影造型手段随性创造风格
12.4 MV影像制作实例分析?
第十三章 影视广告人物拍摄
13.1 序言
13.2 重点造型手段
13.2.1 镜头
13.2.2 光线
13.3 布光分析
13.4 结语
第十四章 影视广告静物拍摄
14.1 玻璃透光器皿的拍摄
14.1.1 亮背景暗边缘的背景处理方式
14.1.2 暗背景亮边缘的背景处理方式
14.1.3 对标签的处理
14.1.4 拍摄液体时的处理方法
14.1.5 总结
14.2 金属的拍摄
14.2.1 大面积柔光光源的运用
14.2.2 直射光源的运用
14.2.3 拍摄弧形金属时的光线压缩
14.2.4 总结
14.3 器皿的运动拍摄方式
14.3.1 转台
14.3.2 摇光
14.4 对背景和环境的处理方式
14.4.1 影响前景透明物体的背景处理
14.4.2 虚化背景的处理方式
14.4.3 模拟现实的环境处理方式
14.5 其他静物器皿的拍摄
14.5.1 半透光型静物器皿的拍法
14.5.2 不透物品拍摄
14.6 总结
第十五章 高速摄影机拍摄
15.1 高速摄影机的发展
15.2 当今主流高速摄影机
15.3 高速摄影机的工作方式
第十六章 抠像制作
16.1 抠像制作的品类属性
16.2 抠像技术的历史演变
16.3 蓝绿屏抠像摄影的基本理念
16.4 蓝绿屏抠像摄影的技术细节
16.4.1 背景的颜色
16.4.2 背景的材料选择
16.4.3 背景的面积
16.5 曝光
第十七章 动作控制系统拍摄
17.1 认识MotionControl
17.1.1 什么是MotionControl
17.1.2 MoCo的诞生
17.1.3 为什么要使用MoCo
17.2 MoCo创造的画面效果
17.2.1 空间变换过程中的真实感
17.2.2 影像视觉空间的虚拟化
17.3 MoCo的使用特点
17.3.1 摄影师如何利用MoCo进行摄影创作
17.3.2 具体案例分析
第十八章 动作捕捉系统拍摄
18.1 动作捕捉技术的背景和历史
18.2 动作捕捉技术的分类
18.3 现阶段动作捕捉系统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环境和特点
18.3.1 广告内容的传播更简单与真实
18.3.2 使广告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
18.3.3 增强广告作品的视觉和艺术感染力
18.4 动作捕捉技术在广告制作中的具体操作
18.4.1 进行动作设计和准备工作
18.4.2 制订捕捉计划
18.4.3 骨架建立与标记点跟踪
18.4.4 空间坐标的三维重建
18.4.5 数据修正和重新捕捉
18.5 运动捕捉技术的未来
第十九章 逐格摄影拍摄
19.1 逐格摄影的历史
19.1.1 逐格摄影萌芽的出现
19.1.2 逐格摄影的发展
19.1.3 现代逐格摄影
19.2 逐格摄影的定义及其原理
19.3 各类逐格摄影的实现方法及应用
19.3.1 逐格摄影的快门控制方法
19.3.2 逐格摄影的相关辅助附件
19.3.3 逐格摄影的技术控制
19.3.4 部分拍摄环境经验参考
19.3.5 逐格摄影的种类及其运用
19.3.6 实例介绍
第二十章 影视广告制作流程分析
20.1 前期准备
20.2 拍摄
20.2.1 常规的拍摄顺序
20.3 后期制作
20.4 广告制作流程介绍全案
20.4.1 《达能高钙饼干广告:父女篇》
第二十一章 影视广告创制案例分析:《智联招聘网广告黄健翔篇》创制全纪录
出版后记
说实话,我对这种“教程”类的书籍向来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市面上的作品往往是堆砌资料,缺乏真正的洞察力。然而,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创意根源”的探讨,而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它深入挖掘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像叙事的核心逻辑,探讨了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去触动观众最深层的情感共鸣。书中对特定风格的导演手法的拆解分析,细致入微,几乎能让人还原出当时拍摄现场的氛围。它让我意识到,技术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作品高度的,永远是创作者对世界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欲望。这种对“灵魂”层面的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单纯的操作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匠心,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那低调却又不失质感的色彩搭配所吸引。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为考究,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需要频繁翻阅参考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书脊的工艺处理得非常扎实,即便是频繁打开摊平,也不会有松动的担忧。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传递出一种专业、严谨的气息,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档次。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我原本以为,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已经对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视觉风格了如指掌,毕竟互联网上的信息获取成本极低。但阅读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断层。书中对一些经典广告案例的“解构”,揭示了那些看似不经意间的镜头运动、色彩调性背后的深层商业目的和心理学原理。这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更加审慎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我曾经“看过”的广告片。它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而是一种主动的、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吸收过程。这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更深层次的影像理解之门,让我对“如何用影像讲好一个故事”有了更宏大、更具战略性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将一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短视频创作中,但总感觉自己的作品在叙事节奏和画面情绪的调动上总欠缺那么一股“火候”。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真正打通“概念”与“实践”之间鸿沟的实战技巧。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能够预判到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点,并在关键章节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举例说明。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光影关系和景别选择时的论述方式,没有过多陷入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图示,将抽象的视觉语言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摸索中前进”的创作者来说,这种体系化的指导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能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更扎实的影像思维框架。
评分在时间管理和项目推进的层面上,这本书提供的流程梳理也为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面对一个大型拍摄项目,从前期的概念提案到后期的精修定版,环节众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进度的拖延。这本书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影视广告拍摄中各个工种之间的协作要点和时间节点把控的黄金法则。尤其是关于不同预算级别下如何进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策略分析,提供了非常实用的“B计划”和“C计划”。这对于预算紧张但又追求高质量产出的独立制作团队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拍出好看的画面,更是如何专业、高效地管理整个制作生命周期,保证项目在预设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