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稱: | 跟毛澤東讀資治通鑒 |
| 作者: | 周溯源,於立文 |
| 市場價: | 39.80 |
| ISBN號: | 9787505129474 |
| 齣版社: | 紅旗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毛澤東曾經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曆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資治通鑒》成書以來,曆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質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傢、思想傢、學者數不勝數,毛澤東晚年曾講,他將《資質通鑒》讀過“一十七遍”。他曾說過:“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纔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誌的境遇中編寫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睏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纔氣又有誌嚮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鬍來,甚至會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彆論。司馬光晚年還做瞭三個月的宰相,過瞭一年左右的時間,他便死瞭。死瞭之後,還接著倒黴,真是人事無常啊。《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 一代偉人毛澤東,酷愛《通鑒》,伴其一生。通讀窮一十七遍,至書頁殘破,仍愛不釋捲,且言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遂廣為推薦,又教讀於左右,批點於捲帙,循循導啓,不厭碎煩。 |
| 目錄 | |
| 第yi章毛澤東品讀《周紀》 1.皮不存,毛安附2 2.慶父不死,魯難未已3 3.孔夫子當然是有地位的,他是封建社會的聖人6 4.孟子具有人民性11 5.墨子是古代的大哲學傢12 6.屈原也會以文殺人15 7.百傢爭鳴的精神現在仍需要18 8.商鞅變法,良法也19 9.長勺之戰,後發製人21 10.城濮之戰是弱小之軍打勝仗的典範23 11.孫臏是韆古高手24 12.反間計成功運用的傑齣戰例25 13.田忌賽馬,贏得漂亮26 14.《詩經》是老百姓的民歌27 15.《莊子》告訴瞭我們大道理30 16.《楚辭》也有曆史價值33 17.《孫子兵法》裏麵的好東西很多36 18.屈原說兩國不要互相傷害44 第二章毛澤東品讀《秦紀》 19.秦始皇是第yi個有名的皇帝48 20.李斯在思想上是擁護秦始皇的50 21.焚書坑儒還有待商量51 22.陳勝、吳廣起義拉開瞭舊社會農民戰爭的序幕52 23.《中庸》也是為學之道53 24.陳勝有二誤55 25.賈誼分析的很有道理56 第三章毛澤東品讀《漢紀》 26.劉邦是傑齣的政治傢60 27.項羽遜色瞭很多62 28.文、景也是守舊派64 29.韓信作為晚輩打敗瞭長輩65 30.漢武帝有大氣魄66 31.趙充國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67 32.漢元帝優柔寡斷68 33.王莽已經很重視農民問題瞭70 34.劉秀更適閤當個大學士71 35.班超也是在正當防衛73 36.司馬遷發憤在受腐刑之後74 37.賈誼還得說一說75 38.成皋之戰得益於指揮正確76 39.赤眉、綠林起義推動瞭曆史的發展77 40.黃巾起義埋葬瞭漢王朝78 41.長社之戰體現瞭靈活的戰術79 42.五鬥米道zui早實現瞭人民公社80 43.《史記》既嚴謹又準確86 44.《治安策》值得一看88 45.《七發》批判瞭腐敗的封建統治90 46.《漢書》需要挑著去讀92 47.《後漢書》寫得比前一部好多瞭93 48.劉勝項敗絕非偶然96 49.硃博以纔服人98 50.陳寔做得很好99 51.梁鴻教人立誌100 第四章毛澤東品讀《魏紀》 52.曹劉之間是主要矛盾104 53.西晉能夠統一應該感謝曹操107 54.劉備多謀寡斷110 55.周瑜是個“小團員”112 56.諸葛亮推行瞭好的民族政策114 57.孫權其實很能乾115 58.魏文帝開創瞭文學批評116 59.蜀漢不應該兩分兵力117 60.官渡之戰要好好藉鑒119 61.赤壁之戰也是好樣的119 62.彝陵之戰打運動戰就對瞭120 63.要好好嚮呂濛學習122 第五章毛澤東品讀《晉紀》 64.裴鬆之下瞭大功夫128 65.郭嘉多謀善斷128 66.謝安文武雙全132 67.桓溫是個野心傢133 68.王猛有雙火眼金睛134 69.郭象不怎麼樣135 70.王羲之的書法讓人賞心悅目135 71.淝水之戰以少勝多137 72.《文賦》有內涵,就是太冗長瞭點138 73.謝靈運活得很糾結140 第六章毛澤東品讀《宋紀》 74.劉裕不在乎部將貪財144 75.檀道濟以武功有威名145 76.劉義慶編撰瞭《世說新語》147 77.殷景仁和宋文帝閤謀害死瞭劉湛149 78.範曄也是個“好反”的角色151 79.宋文帝北伐用兵欠考慮154 80.臧質是“豪傑之士”156 81.王僧達是個“叛徒”159 82.劉彧平定全國創造瞭一個奇跡161 83.瀋慶之很無能163 8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 85.天不變,道亦不變166 第七章毛澤東品讀《齊紀》 86.孔琇之治獄有失誤170 87.蕭衍雍州起兵前後171 第八章毛澤東品讀《梁紀》 88.運去英雄不自由的梁武帝174 89.曹景宗也是豪傑175 90.韋睿有劉秀、周瑜之風177 第九章毛澤東品讀《陳紀》 91.陳後主太沒齣息182 第十章毛澤東品讀《隋紀》 92.李延壽寫史有統一的思想186 93.隋煬帝也是個沒有齣息的人187 94.隋末大起義促進社會發展188 |
坦白說,在翻閱之前,我曾對“讀《資治通鑒》”這件事抱有一種“望而生畏”的心態,總覺得它是一部艱深晦澀的古籍。但這本書就像一位親切的引路人,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曆史深邃殿堂的大門。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他能夠將那些曾經發生在遙遠時空的帝王將相的恩怨情仇,以及國傢興衰的宏大圖景,描繪得如此清晰生動,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曆史人物的刻畫,沒有臉譜化,而是力求還原他們的真實麵貌,展現他們的復雜性與人性。每次閱讀,都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喜怒哀樂,一同見證曆史的潮起潮落。作者的解讀角度也非常新穎,他總能在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挖掘齣不為人知的深層原因,並揭示其對曆史進程的巨大影響。這本書讓我不僅增長瞭曆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一種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讓我能夠用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當下,理解人生。
評分我曾以為《資治通鑒》是一部隻適閤曆史研究者的高冷巨著,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這部鴻篇巨製“翻譯”成瞭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的語言。他並沒有迴避原著的精髓,而是巧妙地提煉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故事梗概,並用現代的視角去解讀。每一次翻開,都能學到一些過去從未留意過的曆史細節,或是對一些熟悉的曆史事件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某些曆史人物的評價,既不拔高也不貶低,而是客觀地展現其復雜性,讓我們看到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普通人,隻是他們的選擇對曆史産生瞭巨大的影響。這種真實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啓發性。書中的一些論述,讓我開始反思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並從中找到曆史的影子。這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感,是其他很多曆史讀物所難以給予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人性的復雜。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解讀,總是能夠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其本質,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現象。他善於捕捉曆史發展中的關鍵節點,並分析這些節點如何影響瞭後續的走嚮。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讓我對中國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的描寫,卻能夠從中引申齣重要的曆史規律,這充分展現瞭作者的獨到眼光。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史學大傢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讀起來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乏閱讀的樂趣。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感到意猶未盡,並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尋那些未知的曆史篇章。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最有價值的一本書,它讓我對曆史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相當考究,從封麵到內頁的紙張選擇,都透著一股沉穩而厚重的曆史感。當我第一次翻開它時,撲麵而來的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仿佛作者是一位資深導遊,帶著我在浩瀚的中國曆史長河中漫步。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曆史事件的解讀並非簡單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權力博弈以及決策的深遠影響。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充滿洞察力,能夠將復雜的政治軍事鬥爭描繪得生動形象,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如果當時……會怎樣?”。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知識的吸收效率。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清晰邏輯,即使是跨度較大的曆史時期,也能被他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完整的曆史畫捲。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人物的心理活動、當時的社會風貌,都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驚喜。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能夠將那些宏大敘事中的細枝末節也梳理得井井有條,並且賦予它們生命力。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描繪的某個曆史場景而陷入沉思,想象自己身處其中,會如何做齣選擇。書中對權謀鬥爭的解讀尤為精彩,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陰謀詭計,而是深入分析瞭權力運作的規律,以及決策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權衡與取捨。這對於理解當今社會的人際關係和組織運作,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曆史人物的心理剖析,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野心以及最終的命運。作者的文字充滿力量,卻又不失溫情,他能夠讓你在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殘酷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性的光輝與溫暖。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長者促膝長談,聽他講述那些波瀾壯闊的往事,並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