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瑞典] 喜仁龙 著,邓可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1298
商品编码:12880262000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震撼了历史地理学大师侯仁之先生的著作。严谨的丈量,详尽的观察,精细的图纸,真实的照片,这一切在新版本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对照1924年英文原著,每一处细节,每一幅图片,我们都细致还原并加以校订标注。
53幅城门精细手绘图纸
126张城墙城门真实老照片
我们越过时空的阻隔
终于可以与这些无言的记录者静默相对
体悟古老遗存中蕴含的历史韵味

名人推荐

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考察北京城墙与城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在我们自己的专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见的。而他自己从实地考察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真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也就充分地流露出来。他高度评价这组历史纪念物,同时也为它的年久失修而伤心。在考察中,他的观测细致、记载不厌其详,这是十分可贵的。
——侯仁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新版本)经过细致完整的重译,修正了前一版中译本的一些错讹,保存了比较清晰的当年拍摄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照片,特别是补充了作者原书中有关中国西安、青州城墙和城门的部分照片。本书中译本的重新出版再次唤醒人们对昔日北京城的印象。
——李孝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瑞典)喜仁龙(Osvald Sirén) 译者:邓可

喜仁龙(OsvaldSirén,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家。曾供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18年到日本讲学,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国,开始密切关注东方艺术与建筑。1956年获得首届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词典?增补版》(1981)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中国绘画研究的集大成者。
邓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研究生,参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城市形态研究小组,从事城市形态与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

出版前言 1
中文版新序 李孝聪 5
中文版序 侯仁之 11
英文版自序 15
第—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1
第二章
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
13
第三章
北京的内城城墙
31
第四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内侧壁
49
南城墙 51 / 东城墙 61 / 北城墙 70 / 西城墙 78
第五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外侧壁
89
东城墙 91 / 北城墙 94 / 西城墙 96 / 南城墙 99
第六章
外城的城墙
103
外城城墙的内侧壁 109 / 外城城墙的外侧壁 113
第七章
内城的城门
121
引 言 121 / 西城墙上的城门 125 /
东城墙上的城门 144 / 南城墙上的城门 150 /
北城墙上的城门 170
第八章
外城的城门

序言

地球上的人类大都经历过“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历史阶段,这就使得世界上 19 世纪以前形成的城市普遍营造了城墙,城墙成为城市突出的标志之一。城墙、城门楼和城墙上的雉堞,形成了一道显著而美丽的城市天际线,人们从遥远的田野上很容易辨认城市,而当你走近它时,又会被高耸威严的城墙所震撼。这就难怪当侯仁之先生在 1932 年初秋的傍晚,乘火车穿过华北平原到达北平(即北京)前门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他眼前,使其从视觉到心间产生了一种震撼,由此萌发了对北京城的兴趣,竟然研究它长达 80 年之久。1924 年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én)出版了关于北京城的研究著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一书,1947 年侯仁之先生在英国伦敦旧书店慧眼识珠,买下这本书,并将它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喜仁龙教授(Osvald Sirén,1879—1966),出生在芬兰赫尔辛基,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他开始的学术旨趣是研究 18 世纪欧洲的艺术史,1908—1923 年,喜仁龙取得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讲授欧洲近代美术史与艺术理论的教席。从 1928 年起,他负责瑞典国家博物馆绘画与雕刻部的管理,在那里他发现了许多馆藏的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中国的艺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在博物馆一直工作到 1945 年。喜仁龙曾经数次(1918、1921—1923、1929—1930、1934—1935、1954、1956)来中国考察,城市建筑、绘画艺术、佛教罗汉造像让其流连忘返。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中国考察城墙和城门的时候,是中国城市的城墙和城门还没有遭受全面拆毁破坏的时期。
从 14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资本的活跃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欧洲的城市普遍经历了“文艺复兴”后的重建,构筑带有棱堡防御体系的城墙成为城市的新标记。近代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机器生产的普及,现代交通工具在城市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欧洲城市在城墙的外围普遍兴起新的建成区,林立的楼群压抑着昔日的城堡,城墙不再是欧洲城市的天际线,不能给初到之人以强烈的震撼,反而会引起失落之感。当喜仁龙先生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中国的城市还没有经历近代化的熏陶,大多数城市的城墙还相当完整,他作为具有艺术史专业素养的学者,从对城市失落的欧洲来到中国,获得了真切的震撼,尤其是北京城的城墙“是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辽阔,沉稳雄壮,有一种睥睨四邻的气魄和韵律”。正如其在《英文版自序》中所说的:“对城门艺术特征的兴趣,逐渐唤醒了我去了解这些历史遗迹重要性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探求它们的修筑以及在不同时期改建的历史。”正是这样学术专业的思考和眼光,促使他对中国城市开始了真正的考察。
20 世纪前半叶的完整北京城,虽然是明清两代留下的城墙和城门,但是北京内城(或称“满城”“北城”)的东西城墙和街巷胡同,却基本上以元大都为基础。元大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完全按照中原汉式营建都城的礼制在田野上规划营建的城市,其街道胡同布局完全是从游牧转为定居时平均分配宅基地管理制度的产物,为后来的北京城留下了整齐划一的空间结构,这是一笔全世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都城墙是实现都城稳定与有序管理的工具之一,失去了城墙的约束,也就破坏了空间结构,更难以体现文化遗产的特征。所以,北京城本来可以以整体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随着北京城城墙的拆除,这一希望无可挽回地落空了,北京只能以紫禁城等单体建筑群来“申遗”了。
人类对历史文化遗物的保护和收藏,是对过去时代的纪念和追寻,是对逝去时代文化代表物的珍惜和欣赏。历史上,总是将前一时代的宫殿建筑群视为过去统治的象征和代表,在改朝换代时,把前朝的建筑或城市加以毁灭性的破坏,被誉为“革故鼎新”。例如:项羽烧毁秦咸阳城“大火三月不灭”,金兵攻入北宋都城汴梁,毁大内、宫殿,拆下的梁、柱和“艮岳”山石全部运到了燕京,以营筑金中都城。元灭金,金中都也遭到彻底的破坏;明灭元,同样平毁了元大都的宫殿。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中,仅有唐朝、清朝两代沿用了前朝的城市宫室。在欧洲,则有罗马帝国摧毁古希腊的城市和宫殿,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沿途破坏烧掠,所到之处尽为瓦砾废墟。
不同时代的城市设计表达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当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时,人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尽可能多地保存一些能够代表各个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以使年轻的一代永远不会遗忘自己的“根”与民族文化的底蕴。作为民族文化特征标志的传统建筑,不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存在,不能让子孙后代仅仅从博物馆中去感受,所以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保存前代历史时期的城市设计规划,保护城市中有历史标志性的城墙、城门和街道格局。
现代化是一柄双刃剑!现代化虽然能够带动城市产业的勃兴,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也进行着建设性的破坏,随着大批传统旧建筑被拆毁,中国城市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城市丧失了历史景观风貌,同时住民的心理情结也受到伤害。曾经有领导讲过“给城市脱胎换骨”,对现代城市缺少人文关怀,导致传统价值观的丧失,意味着不再有更多的人热爱和关心城市。功利心理侵蚀着市民的良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攀比性地营造高层建筑,中国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原本建筑的丰碑变成了权力的象征。由于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缺乏认识,因此,一批批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遭到毁灭。
旧城中心地带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房地产业总是看好这片区域,旧城内的居民被迁出,新住宅区人口过度集中,却缺少就业机会,仅仅具有“睡眠”功能,例如:北京的望京、天通苑、回龙观就是集中了几十万人口,除了住宅而缺少其他城市功能的大型居住区。每天上班族加剧了北京城市交通的繁忙与阻塞,形成一个难以解决的怪圈。有规划的城市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规划的城市代表着有秩序,在王朝时代有秩序的表象就是营筑城墙。从中国城市结构的基本原则来分析,中国人一向注重“墙”的作用。墙,可以是用砖石砌筑,可以是用土夯筑,也可以是用篱笆木栅圈围。每一所住宅院落、衙署、仓场或者庙观,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用墙围起来的“小城”。南北朝至隋唐期间,中国城市盛行封闭的坊市制度,若干不同功能的院落式组群,用墙围起来,合成一个个“坊”;坊内有十字街道,坊墙有门,因此,坊相当于比院落大一些的“城”。若干个坊被街巷隔开,或用高厚的墙围起来,则组成了“城市”。市场也被固定在有限的几个市坊墙内,依时起闭。因此,那时候的城市街道平直,城市建筑布局显得很规整。宋代以后,虽然“坊墙”渐渐废除,而重视城市功能结构的规划原则仍然不变,修筑城墙更加严谨。现存文献记载,中国人从距今三千年前的周代开始,就习惯于按预先拟订的规划营造城市,除服从于自然环境条件之外,更赋予一定的礼制思想甚至风水观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用建筑载体来表现的一个侧面,“反
映中国百姓对围墙式建筑物根深蒂固的信赖”。所以,中国历代无论首都,还是中小城市,大多数都是经过规划、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规划孕育的文化内涵,在于用墙来体现素肃与崇尚礼制的繁缛,城市内街道的繁华与胡同的幽静形成对比,受城墙约束而形成的严整和含蓄,更表达了城市居民恒久的礼俗状态和文明心态。这是当今我们迈向城市现代化时必须给予关怀的。
“城墙,确实是中国城市中基本、令人印象深刻且耐久的部分。”喜仁龙这样评述我们的城墙,更不要说那些充满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城门楼了。如今我国历史上数千座城市中保存比较完整城墙的城市已经不多了,根据与现代城市重叠沿用而非城市遗址的初步调查,都城级城墙尚存的城市有:西安、南京、开封,保存城墙相对完整的府级城市有:大同、荆州、宣化、榆林、正定、襄阳、苏州、大理、永年、衢州,城墙完整的州县级城市仅有:寿县、平遥、松潘、兴城、临海。所以,有比较完整城墙的中国城市已经成为稀罕之物,当然需要精心呵护。
距离喜仁龙所著《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第—个中文译本出版又过去了30 年,正当人们渐渐失去对往日北京城的印象时,北京后浪出版公司再次翻译出版了这本书。经过细致完整的重译,修正了前一版中译本的一些错讹,保存了比较清晰的当年拍摄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照片,特别是补充了作者原书中有关中国西安、青州城墙和城门的部分照片。本书中译本的重新出版再次唤醒人们对昔日北京城的印象,它不仅激起思恋的乡情与忆想;而且更引发对保护城市城墙的思考,再次提醒国人只有精心呵护传统建筑,才能因体会其艺术美的价值而产生爱,惟有爱才可能去实现我们的梦。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包装很好,黑白的,后一百多页都是附的老照片。

评分

书包装很好,黑白的,后一百多页都是附的老照片。

评分

很有趣的一本小书,还以为是英文版。

评分

商品不错,配送及时,满意。

评分

很好的书,做活动买的,囤着慢慢看。

评分

物流快,服务好,速度给力

评分

很好的书,做活动买的,囤着慢慢看。

评分

商品不错,配送及时,满意。

评分

很好看 跟着作者游老北京 过瘾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后浪直营】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普及版)古建筑历史文化书籍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