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倡导求异求新求变,目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摄影的表达。我们分析摄影作品不是有意无意地给摄影创作制定一个有形或无形的什么标准,而是恰恰要破除任何表达上的思想僵化与创造力的枯竭,提供*多的可选择的思路与表达方式,来积极地影响我们的摄影创作。 本书是一本摄影作品分析,内容包括:关于摄影、关于摄影作品、摄影作品的分析、摄影作品实例分析等。
本书针对国内、国外摄影理论及创作之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 详细分析,为目前摄影作品思想僵化与创造力枯竭等问题,给出了*多可 选择思路与表达方案。此外,作者还有意结合摄影创作的某些个例,及近 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入学考试中的“摄影作品分析”试题,向广大读 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摄影专业学生、教师,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通过学习本书,在理解摄 影作品及其创作构想方面,可以获得全新的思路与创作理念,并提高摄影 鉴赏水平。
唐东平,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摄影构图、人像摄影、彩色摄影、摄影作品分析、光线处理等。主要著作有:《广告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出版)、《摄影作品分析》(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
**章 关于摄影·
1.1 摄影是什么·
1.1.1 摄影是什么·
1.1.2 摄影与艺术·
1.1.3 艺术与艺术性·
1.1.4 独特的表现方法·
1.1.5 重要的不是艺术·
1.2 摄影的分类研究·10
1.2.1 图片摄影分类研究的迫切性与意义·10
1.2.2 图片摄影分类研究的方法·11
1.2.3 图片摄影分类的表述·13
1.3 给摄影师定位·14
1.3.1 摄影师与艺术家·15
1.3.2 摄影师与社会学家·16
1.3.3 摄影师与人道主义者·16
1.3.4 摄影师与商人·16
1.3.5 摄影师的素质·17
1.4 给摄影作品定位·18
1.4.1 掌握摄影历史知识熟知摄影创作现象·18
1.4.2 充分理解摄影作品隐藏的信息·21
1.4.3 植根传统文化全面理清脉络·25
第2章 关于摄影作品·27
2.1 摄影作品的立意·27
2.1.1 表意的范围·28
2.1.2 表意的角度·34
2.1.3 表意的深度·38
2.2 摄影作品的选材·39
2.2.1 选材的实质·39
2.2.2 选材的依据·40
2.2.3 选材的角度·42
2.2.4 选材的方法·46
2.3 摄影作品的构思·47
2.3.1 景别·48
2.3.2 拍摄角度·49
2.3.3 构图方案的选择·50
2.3.4 光线处理·53
2.3.5 色彩处理·54
2.3.6 技巧策略·54
第3章 关于摄影作品的分析·57
3.1 创作成功的评判标准·57
3.1.1 难易程度·57
3.1.2 创新程度·59
3.1.3 思想深度·61
3.1.4 美感程度·62
3.2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64
3.2.1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65
3.2.2 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66
3.3 比较分析法研究·72
3.3.1 从摄影创作风格的演变来比较分析·73
3.3.2 从师承关系分析·74
3.3.3 从摄影师自身的创作中寻找可比较因素·75
3.3.4 东西方同类创作的比较·76
3.3.5 历史上同类创作的比较·76
3.3.6 比较分析法举例·77
3.4 摄影作品分类分析·80
3.4.1 艺术类摄影作品的分析·81
3.4.2 纪实类摄影作品的分析·110
3.4.3 应用类摄影作品的分析·122
第4章 摄影作品实例分析·125
4.1 系列摄影作品实例分析·125
4.1.1 摄影专题分析·125
4.1.2 非连续性系列照片的简要分析·130
4.2 单幅摄影作品分析前的准备工作·137
4.2.1 获取有关摄影家的背景资料·137
4.2.2 了解相关摄影家的摄影创作观念·140
4.3 历届入学考试样卷题解要点说明·143
4.3.1 审题·143
4.3.2 综合造型技巧的详细分析·143
4.3.3 分析总结·145
4.3.4 样卷答题要点的简要说明·145
4.4 必要的考前心理准备·147
后记 语言的另一面·153
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偶然,但这次“偶然”却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起初,我只是想找一本关于如何提升摄影作品质量的书,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如此丰富且深入。它不仅涵盖了摄影作品分析的方方面面,更是将摄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书中关于“影像的力量”的论述,让我对摄影的社会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能够引发思考、改变观念、甚至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媒介。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拍摄的那些照片,它们是否仅仅是记录了表面的现象,还是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升格局的优秀教材。
评分对于想要真正提升摄影作品分析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框架,从构图、光影、色彩到叙事、情感、思想,每一个方面都被深入剖析。 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对摄影作品的“敏感度”。现在,当我看到一张引人注目的摄影作品时,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惊叹,而是会开始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吸引我?它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种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才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分析摄影作品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看”世界的书。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所看到的一切,如何去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含义。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摄影作品的社会学意义”的章节,它让我认识到,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摄影师通过他们的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着社会的现实,甚至能够引发公众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对摄影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对摄影这门艺术充满了敬畏。
评分作为一个对电影和视觉语言都非常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将摄影作品的分析提升到了一个艺术鉴赏的高度,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书中提到的“摄影的美学原则”,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摄影中的“美”是可以被拆解、被分析、被学习的。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摄影与心理学”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色彩、构图和光影对观众心理产生的微妙影响,让我意识到摄影师的每一个选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者的情感体验。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拍摄的照片,我是否真正地利用了视觉语言来传达我的想法和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书,更是一本人文关怀的读物,它鼓励我用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更深刻的洞察力去理解生活。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人,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理解得透彻,弄个明明白白。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拆解”一张摄影作品,如何像一位侦探一样,从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去挖掘隐藏的信息。 书中关于“光线与阴影的叙事”的章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以前总觉得光影只是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漂亮,但这本书告诉我,光影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叙事能力。它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烘托场景的氛围,甚至暗示故事的发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摄影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评分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曾经对摄影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迷茫。我知道自己拍得不够好,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去改进。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它清晰地指出了我可能存在的误区,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书中关于“摄影作品的结构与节奏”的分析,让我对作品的整体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我总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张照片,现在我明白,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单张照片的精彩,更是整体构思的完整和节奏的把控。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以为摄影作品的分析就是简单地描述一下画面内容,然后夸夸作者的技法,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真正的摄影作品分析,是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书中很多章节都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叙事性”的摄影,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镜头语言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曾苦恼于自己的照片总是“散”,没有中心,看了这部分内容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一张照片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叙事单元,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宏大而深刻的作品。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某位著名纪实摄影师作品的分析,作者不仅详细讲解了摄影师如何捕捉决定性瞬间,更是深入剖析了摄影师在拍摄前所做的田野调查、与被摄者的沟通以及后期编辑的选择,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作品。这种“台前幕后”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摄影作品的生命力远不止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它是一种思考,一种观察,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表达。
评分作为一名电影专业的学生,我对视觉语言的敏感度一直很高,但如何将这种敏感度转化为对摄影作品的深度分析,我一直感到有些吃力。这本《摄影作品分析(第3版)》的出现,简直是解了我燃眉之急。它系统地梳理了摄影作品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且用大量的实例来佐证这些理论。 书中关于“镜头语言的解构”部分,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只是觉得电影镜头切换很流畅,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每一个镜头的位置、角度、焦距、景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都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这种精细化的分析,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看过的所有电影和摄影作品,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扎实,远超我的预期。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指定教材,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摄影风格的演变”这一主题的探讨,它将摄影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清晰而有条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摄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征。 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辨识不同摄影师的独特风格,以及如何去分析这些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现在,当我再看那些经典摄影作品时,我不再仅仅是欣赏它们的画面美感,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怀。
评分这本《摄影作品分析(第3版)》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翻开扉页,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指定教材的字样,这一下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但又常常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真正“看懂”一张照片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一点地将我带入摄影艺术的殿堂。 书中的内容,绝对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作者们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的经典摄影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摄影大师的创作现场。从构图的黄金分割到光影的魔术运用,从色彩的情感表达再到叙事的镜头语言,每一个概念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关于“视觉焦点”的章节,以前我总是凭感觉去摆弄相机,现在我明白了如何通过构图、色彩、对比度等多种手法,巧妙地引导观者的视线,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被作品的核心所吸引。这种“有意识”的创作,让我的摄影作品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