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装 帧: 纸板书
作 者: Margaret Wise brown
绘 者: Clement Hurd
页 数: 34
开 本: 15*12.5CM
语 言: 英文
出版社: HarperCollins
ISBN: 9780061074295
>
简单却富于韵味、诗意盎然,一个让孩子倍感温暖的睡前故事。
有时候,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觉得妈妈唠叨。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妈妈的视线。
可妈妈呢?每每都能知道自己的宝宝在做着什么,动着怎样的歪心思。
读读这本“逃家小兔”吧!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或是想要自己的独处,或者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故事里的一问一答,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
精彩书评:
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Library Journal《学校图书馆》杂志
所获奖项:
* Outstanding Children's Books of 1972 (NYT)
《纽约时报》1972年度优秀儿童图书
* Oppenheim Toy Portfolio Platinum Award 1994
美国《奥本海姆玩具包评测手册》白金级推荐
* 100 Best Books for Children(NEA)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00本优秀童书推荐
* Teachers' Top 100 Books(NEA)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999年度向教师推荐的100本优秀儿童读物
* Suggestions for Your Reading Pleasure (MCPL)
蒙哥玛利公共图书馆向父母推荐的50本优秀儿童读物
* Storyteller's Choice forchildren at the Darien Library
美国康涅狄格州图书馆推荐的3~4岁幼儿优秀读物
* Best Books for Children to Read by Jessie Dove
美国幼儿教育家杰西德芙推荐的优秀幼儿读物
>
>
* 作者在文字描述部分,仅用黑白两色展示母子对话场景 *
简单的线条描绘,毫无修饰的兔妈妈和兔宝宝,让孩子自己在脑海中,浮现更多画面。
* 可一段对话结束,再看到的是什么呢?翻过来,是意想不到的色彩柔美油画 *
整版面的连接图画,让阅读的视野突然开阔了起来,深深被图画里的细节所折服。
就像灵活的动画一般,母子间无言的一举一动、配合默契的亲情交流,一览无遗。
* 黑白激发想象,而色彩则填补更多的空白细节 *
视觉里一明一暗的反差信息,促使思维里的文字信息流动起来,亲情的感受也愈加浓郁。
* 悉心设计,总能给孩子们纯真的眼睛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
小兔在哪里呢?它藏在水里,藏在岩石中,藏在花朵里......
兔妈妈每次都能一眼望见她的小宝贝,眼神里满满都是爱。
>
>
>
>
1910年出生于纽约。“怀兹”是英文“聪明”的音译。玛格莉特正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远的天地。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更能开发孩子的想像力,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1952年,42岁的玛格莉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这本画册简直是为学龄前的小不点量身定做的,色彩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每翻一页都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温柔到骨子里的笔触,哪怕是描绘一些看似寻常的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特别是那些动物的眼神,画得太灵动了,仿佛下一秒它们就要跳出纸面跟你说话一样。我女儿每次翻到某一页,都会指着那个小动物的眼睛看半天,然后咯咯地笑起来,那种纯粹的快乐感染力极强。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棒,边角都做了圆滑处理,完全不用担心小家伙自己拿去看的时候会伤到自己,这种对细节的考量,真是让家长们省心不少。而且纸板的质地也足够厚实,我家那个“小破坏王”使劲拽了好几次,愣是没把书弄坏,可见质量是经得起考验的。
评分我得承认,我完全是被这本画册的内页设计给“唬住”了。它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页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那些被精心描绘的元素得以充分呼吸,不会显得拥挤和压抑。对比市面上很多内容塞得满满当当的绘本,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而且,我发现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它的文字用词也颇具匠心,很多看似简单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我尝试过用不同的语调去朗读,发现即便是最平铺直叙的读法,文字本身也带着一种内在的音乐性。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对语言美的初步感知,绝对是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作为家长,我最看重的是一本好的绘本能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给出过于具象的、限制性的画面,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开放性意义的场景,让孩子的大脑可以自由驰骋,去填补那些未被明确表达出来的细节。比如,当描述主角“变成”某种事物时,画面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展示了一种状态的转变,而不是把所有变化过程都画得一清二楚。我的孩子就经常在读完某个场景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想象中那个“新身份”到底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这种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创造故事的过程,对她认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睡前故事。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这种“经典名作的纸板书版本”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太过精简会削弱原著的意境。然而,这本小册子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核心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对画面进行了高度提炼和符号化处理,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反而更符合低龄宝宝的认知特点——他们更需要清晰、强烈的视觉符号来建立概念连接。而且,这本书的便携性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出门逛街或者带孩子去看医生时,可以轻松地塞进包里,它成了我们应对“等候时间焦虑”的最佳武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拿出它,那份宁静和确信感就能瞬间弥漫开来,让等待变得不再难熬。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只是随便买来看看,没想到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竟然如此抓人,那种淡淡的、若有似无的悬念感,贯穿始终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紧张不安。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故事,而是用一种非常舒缓、近乎冥想的方式,带你体验一种心境的起伏。我常常在晚上给孩子读完后,自己也会安静下来,回味那种文字和画面交织出的韵味。那种反复出现的母题,在不同的情境下被赋予了新的诠释,每一次阅读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追逐”与“陪伴”这个永恒主题时的克制与恰到好处,没有过度煽情,却让人在不经意间被深深触动。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看的书,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所有阅读它的人,重新审视生命中最核心的联结与依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