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领袖既懂得领导,又懂得追随。泰勒大学校长探讨领导力话题,锤炼下一代领袖。
内容简介:
真正的领导力到底是何面目?具有何种特点?如何运作?这是值得追问的问题。本书由尤金·哈贝克博士执笔,内容精彩,资料翔实,读来亲切。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中都有清楚准确的解读,甚至具体到基督徒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人人都是领袖》这本书中,哈贝克博士告诉我们,若想领导他人,必须首先成为耶稣基督的追随者。在与他人关系方面,一个人只有践行耶稣基督所倡导的仆人精神,才能真正具备领导他人的才能。哈贝克博士以这个视角为框架,以此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基督徒领导力的关键特质。基督徒领导力总是要融入神的目标和目的中去。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这里所谈的原则适用于各领域各阶层的领袖,不管是领导一个家庭的丈夫,领导一个企业的CEO,还是领导一个教会的牧师。哈贝克博士如此处理领导力与仆人精神之间的张力,使得二者都得到肯定,又不违背二者的原则。读完这本书,大家将清楚地知道,成为追随者,又不放弃自己的领袖角色,这是完全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赢家。
作者简介:
尤金·B·哈贝克博士是泰勒大学第三十任校长。他同时是好几本书的作者,其中两本与其妻子玛丽露·哈贝克合著。尤金·B·哈贝克出生于1946年6月17日,出生地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市。他在1968年于泰勒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1973年在天普大学获得法学学位,1981年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曾在乔治福克斯大学和东部大学担任行政职务。从1981年到1991年间,他担任了亨廷顿学院的校长。从2005年开始,他担任泰勒大学的校长,是该校的第三十任校长。
评 论:
领袖和追随者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得益彰,彼此互补。这种关系并非无关痛痒,也并非毫无张力与冲突。理想的状况是领导稳固,足以指明前进方向;追随者忠诚,足以批评指正。
——美国前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 约翰·加德纳
尤金·B·哈贝克博士成功地带领了两所大学。他通过操练和学习领导力,预备自己,并用一生的时间去带领。本书的作者并非是个理论家,乃是终其一生的实践者。
——Gloria Gaither, 作家和歌词作者
谁适合读这本书?
适用于各领域各阶层的领袖,不管是领导一个家庭的丈夫,领导一个企业的CEO,还是领导一个教会的牧师
领袖;追随者;
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本书的原则清晰实用,帮助每个人从现实出发,应对问题,做个良好的追随者,也做个好领袖。本书处理了领导力与仆人精神之间的张力,使得二者都得到肯定,又不违背二者的原则。读完这本书,大家将清楚地知道,成为追随者,又不放弃自己的领袖角色,这是完全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赢家。
目 录:
第1 章 什么是领袖
第2 章 领袖的九大任务
第3 章 权力、权威与信任
第4 章 头脑与身体
第5 章 领导力与家庭
第6 章 应对性问题
第7 章 领导力的个人重担
第8 章 个人更新
第9 章 追求卓越
第10 章 从个人领导力到组织领导力
第11 章 聪明的追随者
第12 章 处理冲突与面质
第13 章 愿景与规划
第14 章 饶恕
第15 章 薪金、权力交接以及表现软弱
第16 章 组织规模的增长:多少算多
第17 章 领袖与当地教会
第18 章 蒙呼召
第19 章 对领袖的要求
第20 章 领导力与属灵恩赐
第21 章 领导力与委身
第22 章 领导力与顺从
第23 章 领袖最大的事
第24 章 恢复、复兴与领导力
精彩试读:
序言
领导力这一话题,众家之说,定义迥异。“领导力”实属巨额增值产业,演讲者、著作人、顾问,熙来攘往,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领袖运筹帷幄,均在既定背景之下,亦受其文化价值观所影响。于是,领袖需要范围,需要底线,需要基准,需要坚如磐石的基础,以指导其如何“行使”领导力。倘若无此,领袖亦常常迷失方向。此种事例,在商界、政界,乃至教会,屡见不鲜。
本书实乃基于这一假设:圣经经文为领袖提供了范围、标准和原则,不可撼动,无懈可击。在领导过程中,忽视圣经经文,实为以身犯险。因此,本书援引圣经中事例,贯穿始终。
有批评家攻击领导力中的圣经原则一一历数个人领导力或职业领导力失败的事例,指出这些人也以圣经原则为基准,此举实在可悲可叹。有人对圣经领导力原则执行不力,暴露的本是该领袖自身的缺点,并未构成对圣经原则正确性的有效质疑。
本书再版,仅以一己之力,继续探讨领导力这个话题,旨在锤炼下一代领袖,愿此举造福众人。
尤金·B·哈贝克
前言
如今,领导力方面的书籍数不胜数。原因之一在于对真正的领导力的需求,这需求从未如此强烈。然而,真正的领导力到底是何面目,具有何种特点,如何运作,这是值得追问的问题。本书由尤金·哈贝克博士执笔,内容精彩,资料翔实,读来亲切。对于以上问题,哈贝克博士在书中有清楚准确的解读,甚至具体到基督徒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人人都是领袖》(Rediscovering the Soul of Leadership)这本书中,哈贝克博士的的确确能够帮助我们。哈贝克博士告诉我们,若想领导他人,必须首先成为耶稣基督的追随者。在与他人关系方面,一个人只有践行耶稣基督所倡导的仆人精神,才能真正具备领导他人的才能。哈贝克博士以这个视角为框架,以此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基督徒领导力的关键特质。基督徒领导力总是要融入神的目标和目的中去。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这里所谈的原则适用于各领域各阶层的领袖,不管是领导一个家庭的丈夫,领导一个企业的CEO,还是领导一个教会的牧师。哈贝克博士如此处理领导力与仆人精神之间的张力,使得二者都得到肯定,又不违背二者的原则。读完这本书,大家将清楚地知道,成为追随者,又不放弃自己的领袖角色,这是完全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赢家。
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十分实用,其根本原因在于该书深深植根于基督徒视角下的领导力,以神的视角定义领导力,以耶稣基督的生活和话语诠释领导力,将领导力导向符合圣经原则的目标。该书既保证以圣经原则为中心的视角,又针对许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任何关于领导力的严肃探讨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
哈贝克博士降低了领导力这个话题的门坎,让我们所有人都能问津,同时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能提升自己,达到领导力角色使命呼召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是哈贝克博士为全世界基督徒做出的贡献。现任领袖和未来领袖若想以鲜明的基督徒视角来履行这崇高的使命召唤,《人人都是领袖》则为必读书目。
托尼·埃文斯(Tony Evans)
奥克利夫圣经联谊会主任牧师
引言
在巴西,一位基督徒领袖梦想建起一座全新的大型装订厂,向每一位巴西人传讲耶稣基督福音的绝好消息。这座装订厂现在已经投入运营,成为促进教会发展的有力工具。
在阿根廷,一座高度警戒的监狱成为基督教福音事工和门徒训练的中心之一。在波多黎各,有人梦想着要创立一个圣经研究中心,不分教派,让所有教会都能使用这个圣经研究中心,从而追寻福音的信息。这个圣经研究中心现已建成。
在俄罗斯,有人曾经梦想为人们提供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并且完全在俄罗斯境内装订。现在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成百上千万人因此开始信仰耶稣基督。在加纳,有人想要为目不识丁的人们提供翻译成当地人语言的圣经。这个梦想也已经成为现实。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我深知这一切,只因我曾亲眼目睹胸怀这些美丽梦想的人们如何为梦想而奋斗。这些胸怀梦想的人正是以本书内容为蓝本并付诸实践的基督徒。
对于领导力的阐述和讨论,人们经常立足于观点鲜明的西方立场。西方的种种偏见会让我们在思考时戴上有色眼镜。然而,领导力恰恰具有全球性色彩。无论国家与文化,无论教派与传统,成千上万的基督徒领袖,甚至上百万的基督徒领袖都在追求梦想,这梦想来自于神。
梦想成为现实,其景华美绚烂,然而,一切并非一蹴而就。想要成效长存,领袖既要认识到追随圣经真理的重要性,又要将其整合到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之中,领袖要懂得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实非易事,却相当必要,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在教育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下,梦想能否实现?当然能实现。由于教派差异,在提倡梦想的同时,是否的实现?肯定会。尽管如此,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我曾到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与其领袖探讨这些想法),将圣经真理与组织领导力维度和个人领导力维度有效整合,即能看出天壤之别。写《领导力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Leadership,1987) 与《领导: 以追随者之心》(Leading with a Follower’s Heart,1990)之初,我所体验到的领导力背景主要是美国郊区的福音主义,与基督教高等教育有关。那样的背景相当有益,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尽管从传统上来讲,我仍然是福音派,居住在世界上的首都城市之一,此地以多元化著称。我曾造访过世界上多所多民族共存的基督教大学,福音派、新教、东正教、罗马天主教,我都看到神以奇妙而壮丽的方式在做工。
因此,在这所有背景之下(其中包括美国国内背景),我继续探讨领导力,我的观点就在你将要读的这本书中。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引自圣经的领导与追随范例,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地域。例如,每个人都关注领导力的公共层面。领导力必须扮演公共角色,必须履行公共职能。每个人想要也努力去理解和实践私人领导力或个人领导力维度,如何成为更出色的丈夫、妻子,如何成为更称职的父亲、母亲;或者,如何成为更好的人。每个人都知道领导力还有第三个要素,即领导力的内在层面,或如柳溪教会(Willow Creek)的比尔·海波斯(Bill Hybels)牧师所讲的“别人不在场时,你又当怎样?”备受尊敬的领导力作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讲道:“正是在这第三个要素中,领导力之魂才真正得以确定,并得到良性发展。领导力的公共维度和私人维度都将由内在层面那熊熊烈火所锻造。”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Peter Drucker oundation) 主席弗朗西斯·赫赛尔本(Frances Hesselbein)最近在接受《世界经理人》(Chief Executive)专访时,谈到未来领袖面对的首要挑战不是“领袖需要去做什么”,而是“领袖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于是,我回到工作台,回顾了之前两本书里的观点。结论是:我需要重新考量书中观点。总而言之,我要重新证实书中观点。我是在当年提出那些观点的,现在10年过去了,社会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视角也变得空前广大。本书囊括了这些背景和视角。然而,我重新组织了书中资料,以期同时反映领导力的公共层面/组织层面与私人维度/ 内在维度。为了给书中内容提供背景,你要理解我的理论框架,理解我是怎样发展“领导”与“追随”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没有这个背景,书中内容的意义将不完整。
1995 年, 教皇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Ⅱ)参观了美国东北部几个城市,包括纽约市。在一次采访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援引教皇的话说:“美国需要多多祷告,以免丧失灵魂。”在这10 年,以及今后无数个10 年中,基督徒领袖必须避免丢失领导力之魂。领导力本需要与圣灵紧密联系。领导力若不依托圣经,领袖若不像关注其他组织文献一样关注圣经中的话语与范例,其领导力将偏离圣灵奠定的基调,直至与圣灵完全脱节。那时,更多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即可胜任的职业将在世上大行其道,信仰的合理实践却不见踪影。那将是基督教世界不能承受之悲剧。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低调却充满力量的设计感,让人不禁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它清晰而流畅的排版所打动,每一行字都仿佛在引导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世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而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会拿出笔来在书上做标记,勾画重点。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每一个案例都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情境下“领袖”特质的体现,以及如何将这些特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影响而非控制”的论述,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管理方式,意识到真正的领导力源于内心的认同和价值的共鸣,而非简单的命令与服从。读完之后,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很多过去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也对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场景和人物,将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情商”和“同理心”的强调,这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对话和行为描写,展现了这些特质在人际互动中的强大力量。读到某个角色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冷静和智慧时,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倾听比诉说更有力量”,让我对沟通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一直认为,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能够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是建立信任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书中对如何构建积极的团队文化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不是简单地强调“团队精神”,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激发每个成员的创造力和归属感。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冲击和启发是巨大的,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商业书籍的框架,而是以一种更加哲学和人性化的视角来解读“领导力”这一概念。作者的文字充满力量,却又饱含温度,仿佛在与我们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书中对“愿景”的描绘,不仅仅是宏伟的目标,更是对一种价值导向的阐释,它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榜样”的力量的论述,一个真正的领袖,不仅仅是通过言语去指导,更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带动。这种“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经常会思考,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质能够成为他人的榜样,又该如何去培养和展现这些特质。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领导力并非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它鼓励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被注入了强大的能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为现代职场人士量身定制的指南!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我们在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痛点和挑战。比如,书中关于“赋能”的讨论,就让我耳目一新。我以前总觉得领导就是要“指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挖掘和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书中的许多技巧和方法都非常实用,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反馈,如何处理冲突,如何激励士气等等。我尝试在工作中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发现效果确实很显著,团队的士气明显提升,成员之间的协作也更加顺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责任感”的阐述,它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承担后果,更是强调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读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一些困难任务时的态度,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主动承担的勇气,才错失了成长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可以展现出“领袖”的风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承担、去影响、去创造。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方向和可能性。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精彩的类比,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授权”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把任务交给别人,更是对信任的传递和潜力的释放。通过书中的案例,我看到了许多普通人在获得授权后,所展现出的惊人能量和创造力。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在团队中,是否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空间。书中关于“适应变化”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固步自封只会落后,而拥抱变化、学习新知,才是保持活力的关键。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和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积极的展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