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德国刑法教科书(上下)(德)耶赛克 中国法制出版社 9787509385548

正版 德国刑法教科书(上下)(德)耶赛克 中国法制出版社 97875093855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耶赛克 著
图书标签:
  • 刑法
  • 德国刑法
  • 教科书
  • 法律
  • 法律教材
  • 耶赛克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外文原版
  • 法律硕士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法律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5548
商品编码:1498375891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德国刑法教科书(上下)
书号:9787509385548
定价:120.00
作者/编者: (德)耶赛克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编辑推荐:

匠心打造经典再版:本书学术价值高,广受读者认可,常销不衰。再版精心设计,既是思想盛宴,也是视觉享受。

  著者的巨大影响力:耶赛克是德国与外国刑法学界的泰斗,他被授予众多荣誉博士称号,曾经获得国内与国际zui**别的奖章。他是世界**的刑法学家,长期担任国际知名的刑法家协会即“国际刑法协会”(AIDP)的主席。

  精心修订完善译本:忠实于原文,精心修订完善2001年汉译本存在的一些错译、漏译以及表达上的瑕疵,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也以译者注的形式加以解释,以便于读者理解。




内容简介

《德国刑法教科书》介绍了德国刑法的总论部分。*编刑法法规探讨了刑法,尤其是产生于得到国际承认的法制国家理解刑法原理的重要条件;第二编犯罪行为涉及犯罪和刑法学在一般语言使用上习惯上称为刑法理论或刑法解释学的部分;第三编犯罪的法律后果阐述制裁制度、zui广义的量刑和被判刑人的再社会化。

  这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的特点是方案切实可行,系统安排合理,思想脉络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构造明晰,体现出了一个伟大学术导师的风格。同时,这本书与其他著作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通过比较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方面的内容丰富了刑法教义学。




目录

再版说明

  中文版前言

  第五版前言

  第yi版前言

  序论 一般之基础

  §1 刑法的任务

  §2 刑法的基本概念

  §3 体系地位、划分和刑法的整体改革、统一条约

  §4 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

  §5 统计中反映的犯罪和刑法之适用

  §6 刑事科学

  第yi编 刑法法规

  第yi章 刑法法规的组成

  §7 犯罪

  §8 刑罚

  §9 处分

  第二章 刑法的渊源

  §10 1871年前德国刑法史概况

  §11 德国实体刑法的改革

  §12 刑法典以外的联邦刑法渊源

  §13 刑法渊源之顺序

  §14 国际刑法

  第三章 刑法与法治国家

  §15 刑法的保障功能

  §16 “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与择一认定

  §17 刑法的解释

  第四章 德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18 国际上的适用范围

  §19 对人的适用范围

  §20 德国国内的适用范围

  第二编 犯罪行为

  第yi章 一般之基础

  §21 一般犯罪论的意义、方法和体系

  §22 近代犯罪论的发展阶段

  §23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章 故意的作为犯

  第yi节 违法性

  A项:违法性及其与构成要件的关系

  §24 违法性的概念与本质

  §25 违法性与构成要件

  §26 刑法构成要件的结构

  B项:不法构成要件的要素

  §27 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28 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

  §29 故意和构成要件错误

  §30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C项:阻却违法性

  §31 使构成要件该当行为合法化的一般基础

  §32 正当防卫

  §33 合法化的紧急避险

  §34 被害人同意与推定同意

  §35 基于公务员的职权行为及相关情况

  §36 被允许的危险

  第二节 责任

  A项: 责任论的基础

  §37 责任概念的人类学根据

  §38 责任概念的解释学基础

  §39 责任概念的界限、内容以及结构

  B项:责任的要素

  §40 责任能力(归责能力)

  §41 违法性意识和禁止错误

  §42 责任构成要件及其要素

  C项:免责事由

  §43 构成要件该当的违法行为的免责基础

  §44 免责的紧急避险

  §45 防卫过当

  §46 基于职务指示的行为

  §47 作为超法规免责事由的义务冲突、不可期待性以及良心决定

  §48 关于免责事由错误

  第三节 故意犯罪行为的诸阶段

  §49 未遂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处罚

  §50 不能犯未遂和幻觉犯

  §51 中止未遂

  第四节 不法与责任以外的应受处罚性条件

  §52 个人之阻却刑罚事由和个人之解除刑罚事由

  §53 应受处罚性的客观条件

  第三章 应受处罚行为的特殊形态

  第yi节 过失的作为犯

  §54 过失的概念与种类

  §55 过失犯的不法构成

  §56 过失犯的合法化事由

  §57 过失犯的责任

  第二节 不作为犯

  §58 不作为犯的概念、种类以及基本问题

  §59 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

  §60 不作为犯情况下的不法意识、要求错误、未遂犯和共犯

  第四章 正犯与共犯

  §61 正犯与共犯理论的基础

  §62 间接正犯

  §63 共同正犯

  §64 教唆犯和帮助犯

  §65 重罪的教唆未遂和共犯的其他初期阶段

  第五章 犯罪单数和复数

  §66 行为单数和行为复数

  §67 想象竞合犯

  §68 实质竞合

  §69 法条单一

  §70 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71 补论:死刑

  第三编 犯罪的法律后果

  第yi章 刑罚及其附随后果

  §72 自由刑

  §73 罚金刑和财产刑

  §74 禁止驾驶

  §75 附随后果

  §76 追缴与没收

  第二章 矫正及保安处分

刑法理论的深度探索与实践指引:全球视野下的犯罪构成与法律适用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而深刻的法律视野,聚焦于当代刑法理论的前沿发展与司法实践中的核心难题。它并非一部特定法域的教科书,而是横跨刑法学、犯罪学及法律哲学多个维度的综合性论著,致力于剖析刑罚权力的正当性基础、犯罪概念的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复杂角色。 第一部分:刑法学的基石与范畴重构 本书的首章便着手于对刑法概念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与批判性反思。不同于传统法典的结构性叙述,我们首先探讨的是刑法的“基础焦虑”——即在现代社会结构变迁、技术飞速发展与人权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刑法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合法性基础正面临何种挑战。 我们深入分析了犯罪构成的历史演变,从古典的“意志自由说”到社会危害性理论,再到当代刑法中日益重要的“规范控制理论”和“风险刑法观”。重点剖析了构成要件理论的三个层次——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与违法性阻却事由,并结合最新的司法判例,探讨了故意、过失的界限在复杂案件(如组织犯罪、高技术欺诈)中的模糊化倾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行为”概念的重新定义,讨论了不作为犯的理论深度,以及在环境法、金融犯罪等新兴领域中,行为被抽象化、工具化所带来的法律适用困境。 在违法性层面,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条文解读,引入了社会伦理、比例原则与社会相当性标准进行多维度衡量。我们详细论述了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限缩解释原则,并对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这一争议焦点进行了跨法域的比较分析,探究其在尊重个人意思自由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张力。 第二部分:主观罪过与责任的形而上学追问 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火力于刑法的核心——责任论。责任,作为连接行为与刑罚的桥梁,其理论基础的稳固与否直接决定了刑罚的公正性。 我们详尽地阐述了责任理论的演进,从严格的“心理说”到以“规范非难”为核心的“应予非难说”。书中对“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与“责任能力”的界定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在精神障碍案件中,我们不仅引用了德国、美国刑法理论的最新进展,更结合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自由意志”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可信度,以及这对“归责”原则的冲击。 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用于剖析刑法中的“情节化”趋势。在量刑阶段,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估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悔罪表现以及社会影响,是司法实践中的永恒难题。本书引入了“社会控制理论”中的“标签效应”,分析了司法程序本身对行为人身份重塑的影响,强调了“刑罚的预防机能”与“报应机能”在司法裁量中的平衡艺术。 此外,本书对特殊的主观状态进行了深入探讨,如:间接故意与放任、积极不作为与容忍、以及犯罪共同论中的“共谋”与“教唆”的界限。特别是在共同犯罪中,对“犯罪体系化”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简单汇集说在处理多层次犯罪结构时的局限性,并推介了“功能性分担理论”在复杂组织犯罪中的适用潜力。 第三部分:当代刑法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前瞻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当代社会对刑法提出的全新要求,主要聚焦于“风险社会”下的刑法扩张与界限重塑。 1. 风险刑法与抽象危险犯的滥用: 我们系统地考察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金融欺诈等领域中,刑法如何从“结果犯”转向对“抽象危险”的预防。书中尖锐地指出,过度依赖抽象危险犯可能导致刑法领域的“前置化”和“泛罪化”,削弱了刑法谦抑性的传统。重点分析了“预备行为”在网络空间中的界定难度,以及如何避免将未完成的犯罪意图过早地纳入刑罚体系。 2. 刑法的国际化与全球治理: 随着跨国犯罪的增加,本书探讨了引渡、国际刑事法院体系(ICC)对国家刑法的影响。我们分析了“危害人类罪”与“战争罪”的国内法化进程,以及在国际合作背景下,如何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正当权利,避免“法律殖民”的风险。 3. 刑法中的技术干预与数据安全: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控的崛起,本书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信息时代下的“数字财产”与“隐私权”的刑法保护。探讨了黑客行为的定性、算法歧视的法律责任追究,以及在“数字监控国家”的背景下,国家侦查权力的边界与自我克制。 4. 刑罚执行与重返社会: 理论探讨最终需要回归实践。本书对刑罚的执行阶段进行了反思,批评了单一化的监禁模式,倡导引入“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理念。通过对替代性刑罚的分析,探讨了如何使刑罚的执行过程更具人文关怀和改造效能,最终目标在于降低累犯率,实现真正的社会安全。 总结而言,本书不是对既有法条的简单注释,而是一场关于刑法本质、功能与未来走向的深度对话。它要求读者不仅掌握法律的条文逻辑,更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理解刑法在全球化、技术化浪潮中,如何坚守其作为“社会最后防线”的谦抑与公正原则。全书以严谨的逻辑架构、丰富的跨国案例和深刻的理论洞察,为法学研究者、司法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边界的读者,提供了一部极具启发性的思想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它能够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这部德国刑法教科书的引进,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接触国际前沿法学成果的同行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德国刑法学者是如何处理复杂案件的,他们是如何进行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或许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新的思路和启示。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我的法律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其核心的学术著作。德国的法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而刑法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德国刑法学界最权威的声音。我期待能够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关于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深刻阐释,以及对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精细分析。同时,我也对德国刑法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各种变革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法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细致研读,能够让我对刑法的本质、功能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采用了经典的深蓝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庄重而不失格调。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与质感,翻页时的沙沙声更是让人心生愉悦。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排版,字迹清晰,行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书页的装订也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散架。书的整体尺寸也恰到好处,方便携带和收纳,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不会显得笨重。总而言之,从外观到触感,再到使用上的便利性,这本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深入了解它的内容。

评分

我对法律类书籍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特别是那些经过严谨学术研究的译著,它们往往能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不同法系、不同思维方式的窗口。这部德文刑法教科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德国刑法理论的精髓,了解其学说演进的脉络,以及其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尤其是在比较法研究日益重要的今天,能够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德国刑法学术成果,对于拓宽视野、提升法律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中国刑法学研究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中汲取养分,促进中国刑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评分

最近迷上了研究各国法律体系的演变,尤其是欧洲大陆法系,一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读过一些介绍性的著作,但总觉得不够深入。听说这本书是德国刑法领域的权威教材,非常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德国刑法学界的核心观点和前沿动态。我特别想知道,在当今社会转型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德国刑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是如何回应新挑战的,例如网络犯罪、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我相信,通过学习这部教科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德国刑法知识框架,并能与我已有的法律知识形成有益的对照和补充,从而对整个法学体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