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 追寻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治家轨迹 为人处世智慧 家风家训 曾氏家风文化 家教理论家

曾国藩家风 追寻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治家轨迹 为人处世智慧 家风家训 曾氏家风文化 家教理论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兵,田旭凤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家风
  • 家训
  • 治家
  • 为人处世
  • 晚清史
  • 传统文化
  • 家教
  • 曾氏家风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715
商品编码:153016267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家风是什么?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从古沿袭下来的道德风尚和家教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家风的建设,因为中国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齐家是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在家风方面,晚清一名臣曾国藩十分重视。他有着大量与家风有关的论述和观点,对现代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启发,无论是经营一个家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都是金玉良言和行为准则。

目       录

章 宗旨篇——家道长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 1 
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必须有“国法”;一个家庭要累世兴旺,必须要有“家规”。凡是家道可以长久的,不依仗一时的官爵,而依靠长远的家规;不依仗一两个人的骤然发迹,而依靠子孙后辈的代代维持。 
家道长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 / 2 
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 5 
八字诀的次序——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 9 
家训四条: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 11 
家规的训示——必须牢记“三不信” / 14 
家业长久计——以“耕读”为立家根本 / 17 
任凭富贵,不忘根本 / 19 
遵守八字诀、三不信和八本,可永葆上等人家 / 21 
第二章 习性篇——“勤、俭、谦”三字是家风核心 / 27 
曾国藩终其一生把“勤、俭、谦”作为自己家风的核心,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家风,主要是考虑到自己门第显赫,唯恐家中人沾染奢侈、懒惰及骄纵的恶习。这是在洞悉人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家庭确立一个家风主心骨。 
遵勤敬,远骄佚 / 28 
傲是凶德,惰是衰气 / 30 
别让奢、佚、骄害了子孙后代 / 32 
不轻易非议讥笑别人——戒骄要义 / 3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子孙必须要知道的道理 / 37 
保全家庭平安无事的办法——谦、勤 / 39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不失掉寒士的家风 / 41 
以“勤、俭、谦”三个字为家风主心骨 / 43 
洗净浮华习气 / 45 
第三章 正心篇——充满正能量的醇正家风 / 49 
所谓“万法唯心造”,能做自己心的主人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正心修心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毕竟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是从心出发,有怎样一颗心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 
息息心火,忍耐忍耐 / 50 
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 / 52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54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 56 
让烦恼飞——逆来顺受的悔字诀、硬字诀 / 58 
不要牢骚,心平气和 / 61 
治心以“广大”,治身以“不药” / 63 
福泽长久的秘诀——反躬自责,勤俭忠厚 / 65 
每日自省,洗刷自己 / 68 
第四章 自立篇——自强自立又谦虚,家业昌盛葆长青 / 71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自己能自立自强,想成为圣贤豪杰都可以做到!如果自己不自强,那么虽说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能有什么用呢?所以,无论家境如何,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自立自强这样一种家风的建设。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 72 
有才华的人为何潦倒一生 / 74 
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 76 
凶德致败的根源——长傲、多言、奸诈、好讼、执拗 / 78 
不要让名望过实际——不先拜一个人,不自吹一句话 / 80 
担当大事,“明强”二字 / 82 
担忧大小看格局 / 83 
成功要素:大局和细节 / 85 
第五章 修身篇——修好自己身,家风自然兴 / 89 
《周易·乾》中写道:“君子进德修业。”所谓进德、修业,一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同样认为,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德进一尺,便是我自己的一尺;德进一寸,便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进一分德,便可算是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剩一分钱。德和业都增进,那么家业一天天兴起。 
志大才疏大过失 / 90 
格物致知的修为之道 / 91 
集中心志,凝成智慧 / 93 
排除杂念,从事“克己复礼”的学问 / 96 
用功如挖井,与其挖几井不见水,不如老挖一口井 / 98 
精神越用越好用,智慧越苦越闪光 / 100 
进德、修业 / 102 
“读书人”与“读书的人” / 104 
恒心修炼术:日课册 / 107 
第六章 齐家篇——家运昌盛的秘诀 / 111 
曾国藩认为,家和则福自生。和气蒸蒸而家道不兴旺的从来没有见过,家庭不和睦而家业却不败的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曾国藩认为家庭的本质是人,只有人的修养得到提升,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家庭的和睦和家运的昌盛。 
家和万事兴 / 112 
扫除力——不洁净是败家气象 / 113 
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 116 
种菜、养鱼、饲猪、植竹——家业兴旺或衰败的晴雨表 / 118 
家运昌盛靠什么——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 120 
起屋建祠,好在丰裕和俭朴之间 / 123 
家庭兴旺之道:勤、敬、和 / 125 
风水不能富贵 / 127 
丧葬之事,一切从俭 / 129 
治家的方法 / 131 
第七章 孝悌篇——孝敬父母与和睦兄弟姐妹的学问 / 133 
曾国藩视“孝悌”为立家之本,强调“身可在外,孝思常存”。反观现在很多在外打拼事业的年轻人,在重视事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父母尽孝道,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连一个问候电话都没有,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孝悌学问,比功名更要紧 / 134 
孝心的实行比记诵词章强万倍 / 136 
这也是不孝——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他兄弟得坏名声 / 139 
即使是至亲,有时也要委婉行事 / 142 
关心父母身体——失眠吃什么 / 144 
爱敬都做到,可预期家道兴旺 / 146 
家中无恶言 / 148 
尽孝的另一种形式 / 150 
第八章 做人篇——人做对,家就成 / 153 
一个家庭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是家风的体现。如果每个家庭成员在做人方面都成功了,那意味着整个家庭必将获得成功。如果能将良好的做人风格传承下去,则可以永葆家族长盛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做对了,家就成了。 
矜名不若逃名趣 / 154 
劳谦君子 / 155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易受人钱财 / 157 
自修求强可以,与人争斗求强不可以 / 159 
人忌标榜,不必为虚名而耿耿于怀 / 160 
感恩成就更好的自己 / 162 
如何做一个鬼服神钦的人 / 163 
第九章 处世篇——每个家庭都要懂的处世法则 / 167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家庭是活在真空中的,每个家庭都需要与周围的人处好关系。家庭的处世法则怎么样,决定了家庭的社会关系如何。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家庭能否在困境中有人帮助,就看平时如何处世,做得好则家业昌盛发达,做得不好则沦为孤家寡人,家业凋零败落。 
得罪人的事尽量不做 / 168 
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 / 169 
刚柔互用的处世妙法 / 171 
为人办事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 / 173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175 
如何惩治敌人及如何待敌人的家人 / 177 
平和是处世良药 / 178 
第十章 人性篇——每个家庭不可不知的人性弱点 / 181 
俗话说:“上山知山性,下海懂水性。”一个家族要想在人世间长存不败,就必须要深谙人性。一个深谙人性的家族是睿智的,一方面家族成员能够克服弱点完善自身,另一方面精通人情世故,在世俗生活中活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看破“羡慕嫉妒恨”的人性弱点 / 182 
守护家庭,不要胡乱猜疑 / 184 
仗势必失势——学会放下对外物的依仗 / 187 
名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坚持不懈才是正道 / 189 
家风传承,做人的标准和底线 / 191 
第十一章 亲族篇——自如应对家族里的复杂关系 / 193 
对一个家庭来说,如何处理亲戚族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亲戚族人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有助于披荆斩棘、开拓发展,处理得不好则会带来无尽的烦恼。正所谓“皇帝也有几门穷亲戚”,不管富贵贫贱,每一个家庭都要直面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亲戚族人情谊?如果亲戚族人投奔,你怎么办?如果亲戚族人遇到困难是否要伸出援手?……关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且看曾国藩是怎样做的。 
亲友之间多走动 / 194 
亲戚族人投奔如何办 / 195 
家族里的“散财童子” / 197 
无论有隙无隙,一概爱之敬之 / 200 
族人有难,八方支援,何愁家族不旺? / 203 
第十二章 保家篇——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 207 
一个家庭一定要牢记这句话: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这是曾国藩熟读历史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一个家庭只有在“盛”的时候保持“衰”的忧患意识,考虑问题更加长远一些,才能够永葆家业长盛不衰。 
如何对待名声和地位 / 208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 210 
求阙斋——吉凶转化眨眼间 / 212 
人要有让自己怡然自乐的东西 / 215 
节劳、节欲、节饮食 / 217 
健身的千金妙方 / 219 
养身五法 / 221 
第十三章 交际篇——教你如何做家庭中的“外联部长” / 225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一个家庭不能没有交际圈。那么,一个家庭应该融入什么样的圈子,又应该将什么样的人纳入圈子?我们在与人交际时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与朋友交往时有所误会,应该怎么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友之道关乎着家风的传承,更关乎着子孙后代能否走上正途。翻开本章,让我们一起学习曾国藩传授的朋友相处之道。 
交友是把“双刃剑” / 226 
良师益友胜过黄金万两 / 228 
远离损友 / 231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 2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35 
朋友相交,不可相负 / 237 
第十四章 用人篇——从大将到家中看门人,我们应该如何驾驭 / 239 
每个家庭都绕不开驾驭人才的问题,不管是家族创业开公司,还是做个小买卖,或者请保姆、保洁、装修人员等为家庭提供服务,都需要我们要懂得识人用人技巧。曾国藩作为晚清强牛人,从管理手下大将到管理看门人,他揣摩总结出了大量的实战经验。现在,让我们翻开本章,学习一二。 
相人口诀 / 240 
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绝不敢轻视 / 242 
访求人才为当务之急,不留庸碌多余之人 / 244 
从《周易·旅卦》看如何对待下人 / 245 
第十五章 婚学篇——书香门第的家风是这样炼成的 / 249 
曾国藩的理想很简单,就是渴望子孙后代能够传承“书香门第”的家风,不喜欢的就是官宦子弟的骄纵之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曾国藩不仅向子女传授读书之道,而且在婚姻大事上明确提出自己的原则。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向曾国藩学习打造书香门第的家风呢? 
读书三宝——志气、见识、恒心 / 250 
读书如煮饭,要用大柴大火 / 252 
从“读书不求强记”谈读书之道 / 254 
选媳妇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 255 
女孩找对象,耕读人家胜过富家名门 / 257 
女性对家风的传承 / 259
观照古今,体悟世道:一部关于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社会智慧的深刻对话 本书并非仅仅追溯某一位历史人物的家世传承或治家方略,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在时代剧烈变动中,中国传统精英阶层如何构建其精神内核与行为准则。我们试图跳出对特定家风文本的简单梳理,转而深入探究那些支撑起一个庞大家族乃至一个历史时期的“看不见的结构”。 一、士人精神的重塑:从儒学经典到世俗实践的张力 本书首先聚焦于晚清至民国初年,一个知识分子群体所面临的时代困境:如何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坚守儒家士人的核心价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又不得不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和传统秩序的崩塌。 我们没有详述曾氏家族具体的家训条文,而是着重分析了这种精神内核的生成机制与内在矛盾。古代士人对“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是如何在丧失了传统政治舞台后,转向对“家业”和“个人品格”的极端重视?这种向内收缩的动力,是衰落的表征,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守? 书中探讨了“敬畏心”与“担当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在社会结构稳定时,敬畏心是维系纲常的纽带;而在动荡时期,担当感如何被重新定义为一种近乎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救赎?我们通过对比不同家族的实践案例,揭示出士人精神在面对“新学”与“旧业”时的复杂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如何影响其后代的教育取向。 二、治理的哲学:从家族组织到社会治理的隐喻 我们避开了对曾氏家教理论的系统性梳理,转而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组织治理”哲学。中国传统精英治理,核心在于如何将抽象的道德律令,转化为可操作的、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治”与“法治”在传统大家族管理中的微妙平衡。这种平衡并非简单的“德法兼施”,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对“人情”与“规矩”的复杂权衡艺术。例如,在处理财产继承、姻亲关系、以及仆役管理等日常事务中,决策者展现出的非理性但却高度有效的手腕,实际上映射了中国传统权力运作的底层逻辑。 我们通过对清代中后期士绅阶层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分析,阐释了他们如何扮演“社会缓冲垫”的角色。他们如何利用自身的学识和声望,在朝廷的宏大叙事与民间琐碎的生计之间架设桥梁?这种治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深入肌理的渗透力,但其弊端也恰恰在于其缺乏透明性和对外部监督的抗拒性。本书旨在揭示这种治理智慧的时代局限性与普适性。 三、教育的转向:从“经世致用”到“现代性焦虑”的过渡 传统精英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毋庸置疑,但我们探究的重点在于教育目的的悄然转移。晚清时期,家庭教育开始面临“为谁而学”的终极追问。 当“科举”这一上升通道逐渐收紧或变质时,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再是培养“入仕者”,而是培养能够适应新旧交替环境的“现代人”。这种焦虑感,使得教育内容从纯粹的经典研习,逐渐向实用技能、外语学习,乃至对“世界形势”的认知拓展。 本书详细论述了这种教育转向中,父辈期望与子代现实之间的错位与冲突。一些后代试图完全抛弃父辈的路径,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而另一些则在恪守传统的同时,试图将传统德行嫁接到新的职业身份上。我们探讨了知识代际传承的断裂与延续,以及这种断裂对后世家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四、家风的文化符号学:超越道德说教的审美与建构 “家风”往往被简化为一系列道德口号,但本书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建构和身份的符号系统。一个家族的精神气质,是通过其独特的仪式、审美趣味、生活细节以及对失败的处理方式共同塑造的。 我们分析了传统士大夫家庭如何通过对艺术品、古籍、园林等物质载体的偏爱,来外化其内在的精神追求。这些看似与“治家”无关的爱好,实则是对“雅”与“拙”的界定,是对周遭庸俗环境的一种无声抵抗。 更重要的是,我们探讨了“家风”在面对重大挫折或道德危机时的韧性或瓦解。一个家族的真正文化底色,并非体现在其鼎盛时期,而是在于其面对巨大变故时,如何运用其既有的叙事框架来解释和消化创伤。这种“解释学”的过程,远比那些具体的家训条目更具研究价值。 结语:古今对话中的自我观照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历史的坐标系,让我们审视当代社会中,我们在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等领域所做的选择,是否无意中重演了历史的某种困境或智慧。我们试图引导读者,在历史的深处,找到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正直且有用的人”这一永恒命题的深刻回响,而非仅仅是对一个历史家族的传记式回顾。这是一部关于精神韧性与文明传承的深度思辨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曾国藩家风》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家风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的书。作者通过深入挖掘曾国藩的人生轨迹,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成功的家族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曾国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世原则的解读,以及他如何将这种原则体现在家教之中,培养出后代正直、勤勉、有担当的品质。 书中关于曾国藩如何用“慎独”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何用“知耻”来警醒后代的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社会,信息繁杂,诱惑众多,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操守,实属不易。曾国藩的家风,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精神坐标。它鼓励我们回归本质,关注内心的成长,而非外在的浮华。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家族的传承,更是关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

评分

《曾国藩家风》让我看到,一个伟大的家族,并非仅仅因为其显赫的地位或丰厚的财富,更在于其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曾国藩如何在乱世之中,用他的智慧和毅力,构建了一个稳固而充满活力的家庭。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治家的技巧,更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人生奋斗的方向。 书中对曾国藩“艰苦朴素”、“戒骄戒躁”等家风的阐述,对于当下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源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堆砌。曾国藩以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本书则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将这份财富传递给我们。读完此书,我感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对如何经营家庭、教育子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翻开《曾国藩家风》,仿佛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晚清,亲身感受这位传奇人物如何以他独特的智慧,构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家族体系。本书的叙述方式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以故事性的笔触,将曾国藩的治家理念融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之中。我被书中关于曾国藩如何处理亲情、友情、官场关系的描绘所深深打动,从中看到了一个集大智慧、大担当于一身的严父慈母形象。 书中对曾国藩“立志”、“勤学”、“修身”等治家根本的阐述,与我们当下追求“内卷”、“速成”的时代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坚持不懈的自我修炼。尤其是书中关于曾国藩如何培养后代的学习习惯、道德情操的篇章,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读完此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尝试将曾国藩的“持之以恒”、“言传身教”等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评分

初读《曾国藩家风:追寻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治家轨迹》,便被其深邃的家教思想和严谨的治家理念所吸引。书中对曾国藩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庸的书生,成长为晚清力挽狂澜的重臣,并能家族绵延不绝、人才辈出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曾国藩“勤”、“俭”、“孝”、“敬”等家风核心的解读,这些看似朴素的品质,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生机,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紧密结合,展现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意义。 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家训条文,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曾国藩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读书写字等方方面面的细节描绘,生动地勾勒出一位“能臣”也是“能父”的形象。曾国藩在对待子女教育上,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后代。书中对曾国藩如何教育儿子,如何处理家族内部矛盾,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描写,都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重拾这份“慢”下来、静下心来治家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思考方式。在阅读《曾国藩家风》的过程中,我不断被曾国藩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大道至简”的智慧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复制曾国藩的家训,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家训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时代背景,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曾国藩如何处理个人情感与家族责任之间关系的论述。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依然保持对家庭的责任感,如何教育子女成为有德行、有能力的人,这些都让我深思。书中的许多观点,如“勤俭持家,方能长久”、“言传身教,胜于空谈”等,虽然看似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不迷失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