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祕密》推薦者李欣頻親身體驗:
發現唯有放掉「正麵思考吸引力法則」的誤導與迷思,
纔能心未想,事已成!
給看《祕密》卻還心想事不成的人
必讀的祕密破解版!
當有人宣稱看瞭《祕密》後中彩券頭獎,
你知道這本書的上百萬讀者,
有絕大部分的人是心想事不成的嗎?
我實際應用瞭五年的「吸引力法則」,
直到我放掉這法則時,
我纔真正做到「心未想,事已成」!
現在是你該知道《祕密》哪些地方易被誤導誤讀的時間點到瞭!
作者簡介
李欣頻
臺灣政大廣告係畢業、政大廣告研究所碩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
有著作傢詩人的孤僻性格+靈修者洞察深處的眼睛+旅行者停不下來的身體+廣告人的纖細敏感與美學癖+知識佈道傢想要世界更好的狂熱+教育者捨我其誰的使命感。
28歲以前,她擔任廣告公司的文案,為有效期限內的商品寫下無數永不過期的經典名言。28歲時,她齣版第一本書,從文案寫手的領域跨足為作傢。35歲時,她體驗瞭一場印度奇幻之旅,深度探索瞭更深一層、更不一樣的「李欣頻」。37歲時,她運用心想事成的「祕密」,吸引到杜拜的帆船酒店之旅,考上北京大學博士班,並同時擔任講師。在踏實夢想的同時,與更多人分享自己不凡的體驗。
一直以來,她遊走於廣告創意人、廣告代言人、主持人、講師、作傢等不同身分之間,同時她也是個停不下來的旅人。在她的房子裡,有個旅行箱室,裡頭擺放著大大小小貼上目的地的行李箱,隻為瞭可以隨時齣發。目前她已經旅行瞭東西北歐、希臘、東北非、杜拜、印度、南美(秘魯、墨西哥)……等40餘國,旅行持續進行中,挖掘更鮮活的生命泉源持續進行中。
李欣頻近期為《周末畫報》、《優傢》等撰寫形象廣告文案,並為中國招商銀行、中國電信、藍光、第一娛樂互動門戶貓撲網等多傢企業進行培訓。已經齣版的作品有:《廣告副作用》(藝文篇+商業篇)、《14堂人生創意課》、《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夢、前世、靈魂之旅》、《2012重生預言》、《變局創意學》、《2012馬雅每日能量預言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點 正麵思考正麵感覺並非由「心像」或「思想」產生吸引力,而是慼覺與情緒!/真正啟動「弦能量線」的,並非你在想什麼,而是你在感覺什麼/把夢想的感覺範圍拉大,越大越好,/留意每天來到你麵前的人事物,這就是你現在的振動頻率!/誰說「不好的厭覺」和「好的思想」不可能同時存在?/正麵思考也有可能引來負麵結果/假裝相信是沒有用的
第二點 人們不知自己真正要什麼,於是「心想事成」就成瞭災難當人看不清、狀態不佳時,許願若成直一,就是一連串的災難,/許錯願望瞭.難怪心想事不成,/無窮無盡的慾望,讓「心想事成」變成瞭一連串的詛咒。/很多人忘瞭自己最終到底要什麼,/到底為何需要「減重」?美麗不能被典型化!
第三點 你想要的,你現在身上就有,從「未來的自己」看「現在的自己」,找到你現在沒看到的機會點/先做齣最獨特、最關鍵的事讓所有人看見你,讓資源從四麵八方流嚮你!/我們想要成為的狀態,其實現在就已經是瞭,但我們自己看不到。
第四點 你想要的.如果你現在身上沒有.就算「假裝」也吸引不過來「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的所思所行所創造齣的/如何與夢想的振動頻率相符或相應?
第五點 你的許願,受限於你的想像力不足.如果你沒有夠廣大的想像力,還不如不想!/如果你許願在金錢上,你就會忽略其他「非金錢」的資源!
第六點 璺足吸引豐足法則:當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東西的時候.你原來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過來需要你「吸引金錢」還不如「重新理解金錢的意義」,/設定的金額無論多大,都是阻擋你更大資源流進的限製/你對金錢的反應,決定你與金錢的關係/你隻需享受花錢的樂趣,當你不再專注於賺錢而是花錢時,錢會自己來找你!
第七點 越努力隻選擇「正麵」,對等的「負麵」就直接進傢門躲都躲不掉。當你刻意選擇正麵,你努力忽視的負麵將找機會反撲你,/透過正反兩極纔能看到事物的全貌/負麵情緒可以轉化成為正麵能量/不要抓著正麵情緒不放手,否則就無法順著「流」盪到你要去的地方,/正因為你看不遠,不知道許願的真正且最後的後果,所以放掉控製,一切迴歸自然本律!/生病時把自己放在「已經療癒」的快樂心情上,就會康復?
第八點 不判斷、不選擇、不慣性反應、正負全然接受;在兩極之上纔是創造的源頭!不選擇,全然接受,你纔有能力跳到上一階,/你昕麵對的人事物並無正負,襄爾受苦苦的是你紂
第九點 「期待」就是把你帶離當下,本身就是錯誤的創造法則!隻有當下纔是真的,當下纔具有力量/當你在閤一狀態,你就隻軻下「決定一而不再需要
第十點 生命藍圖高於創造法則之上 超乎於「吸引力法則」、「創造法則」之上更可貴的「生命藍圖法則
附錄
精彩書摘
緣起
在二00七年三月,我在颱北的學學文創開瞭《人生創意課》,當時就是以在網路上流傳的「祕密」影片做為教材,佐以量子物理學的觀點,跟學生講解「創造的法則」。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影片時,非常驚訝我過去所用的想像創造法,原來有這麼一個專有名詞:「吸引力法則」。巧閤的是,我班上的學生謝明憲,早在我還沒介紹這部片之前,就已把此片翻譯成中文上瞭字幕給他的好友看。後來方智齣版社主編賴良珠問我《祕密》是否值得齣版時,我非但大力推薦此書一定要齣,而且預言一定大賣,並推薦謝明憲做為此書的翻譯者(從未翻譯過任何t本書的他,就是「心想事成」的最佳示範者》……後來這本書在二00七年七月上市後銷售百萬冊,突破瞭颱灣齣版界的紀錄,在大陸也賣得非常奸!我還記得當謝明憲成功取得翻譯此書的工作時,他問我:「老師,妳沒有覺得這本《祕密》怪怪的嗎?有些道理似是而非,而且誤導人的地方還不少。」我說:「我知道啊,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悲觀的氛圍中,總得要有一本簡翠易懂,而且還有影片講解的書,讓絕大多數的人從負麵的慣性中脫身,正負能量先取得階段性的平衡後,纔能往上拉到更高的層次繼續探索。這本書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利多於弊,所以還是要先齣版。」
五年過去瞭,自己也從《祕密》的推薦者,到自己親身實驗「吸引力法則」,至今已經有滿滿的心得可以跟大傢分享。基本上《祕密》算是一本鼓勵大傢正麵思考、相信自己創造力的好書,而它階段性的任務也做得非常好三讓很多人開始反轉悲觀的視點,努力往正麵的方嚮去努力,而我自己也是「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實踐者,讓我順利吸引到免費的杜拜帆船酒店之旅、順利進瞭北京大學博士班並同時。
……
前言/序言
洞悉人性的迷霧:揭示你未曾察覺的潛意識驅動力 一本關於內在地圖、信念重塑與行動落地的深度指南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渴望成功、追求幸福,卻常常感到目標遙不可及,努力付諸東流。我們讀過無數勵誌書籍,學習瞭吸引力法則的錶麵技巧,但最終,生活的劇本似乎總在不經意間跑偏。為什麼有些人似乎毫不費力就能達成目標,而我們卻在原地踏步,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潭? 本書並非簡單的技巧手冊,而是一次深入你意識深處的探索之旅。它不販賣空泛的希望,而是提供一套精密的工具,讓你重構你的內在操作係統,從而徹底改變你與現實互動的模式。我們摒棄那些被過度簡化、缺乏實際落地性的“速成秘訣”,轉而關注驅動你日常決策、限製你潛能釋放的那些隱秘的、根深蒂固的心理機製。 第一部分:解構“渴望”的幻象——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經常混淆“想要的感覺”和“真正需要的結果”。很多人渴望財富,實則渴望的是財富帶來的安全感;渴望愛情,實則渴望的是被接納和肯定的價值感。本書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帶領讀者繪製一張詳盡的“個人價值地圖”。 “完美替代品”的陷阱: 探討我們如何用容易實現的小目標來麻痹自己,逃避真正宏大且令人恐懼的夢想。我們將識彆那些潛意識中“更安全”的替代性目標,並提供實用策略,將你的注意力重新聚焦於核心願景。 情緒的貨幣化: 深入分析情緒是如何影響決策和行動的。恐懼、拖延、自我批評這些“負麵”情緒,實際上是你內在係統發齣的信號。我們提供一套情緒解構流程,幫助你理解這些信號的真正含義,而不是被它們裹挾。 語言的構建力量: 你的日常對話,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在無形中塑造你的現實。本書將剖析“無力感敘事”的結構,並教授如何構建強有力的、麵嚮未來的“賦能句式”,讓你的語言成為行動的燃料,而非刹車。 第二部分:重寫潛意識的底層代碼——信念的考古學 真正的障礙往往不是外部環境,而是我們對世界和自我根深蒂固的信念係統。這些信念大多形成於童年,如同安裝在電腦上的老舊、低效的操作係統,即便硬件升級(知識增加),運行速度依然緩慢。 “我的局限性光譜”: 引入一套識彆和量化個人局限性信念的工具。我們不僅要找齣“我不夠好”這樣的模糊斷言,更要追溯它形成的具體情境、承載的情感,以及它在當前決策中發揮的具體作用。 創傷與防禦機製的聯結: 探索防禦機製(如閤理化、投射、否認)如何阻止我們接收關鍵信息和采取必要行動。本書提供溫和但堅定的方法,幫助讀者在不重新經曆創傷的情況下,解開這些防禦鎖鏈,接納那些被壓抑的真相。 “信念的替代工程”: 介紹科學驗證的信念重塑技術,這超越瞭簡單的積極思考。它涉及深層冥想、身份重塑練習,以及通過“行為先導”來快速建立新神經通路的方法。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先扮演,再成為”的模式,讓新信念在實踐中被證實。 第三部分:行動的橋梁——從願景到持續執行的工程學 擁有清晰的願景和鬆動的信念後,下一步是如何將內在的轉變轉化為持續、有效的外部行動。本書關注的是“摩擦力”的管理,而非單純的“動力”的鼓吹。 “最小可行行動”的藝術: 許多計劃失敗是因為第一步設置得太大。我們提齣“最小可行行動”(MVA)的概念,強調行動的門檻要低到幾乎無法拒絕。我們將分解宏偉目標,直到找到那個隻需五分鍾、且能立即産生微小反饋的起點。 環境的優化與反惰性設計: 你的環境(無論是物理空間還是社交網絡)對你的行為有著強大的預測力。本書提供瞭一套“摩擦力工程學”方法,教你如何係統性地增加阻礙不良習慣産生的摩擦力,同時減少達成好習慣的障礙。 反饋的“煉金術”: 失敗和挫摺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你如何處理它們。我們將建立一個實用的“失敗分析框架”,將每一次偏離軌道都視為數據點,而非個人失敗的證明。通過精確解讀反饋,確保你每一次的調整都更接近你的真實目標。 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會變好”的書,而是一份“照做纔能重塑”的操作指南。 獻給所有已經嘗試過“吸引力法則”,卻發現自己依然被睏在“想做卻做不到”怪圈中的人。準備好拋棄那些浮於錶麵的口號,真正深入挖掘你心靈的構造,親手繪製屬於你自己的成功藍圖。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外部信息,而是更清晰的內在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