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閱讀男女: 新井一二三解開創作者的祕密花園

東京閱讀男女: 新井一二三解開創作者的祕密花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井一二三(あらいひふみ) 著
图书标签:
  • 新井一二三
  • 文学创作
  • 日本文学
  • 访谈录
  • 作家访谈
  • 写作技巧
  • 心理分析
  • 文化评论
  • 东京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61794396
商品编码:16089505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6-04-01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百個小說家就有一百個故事……
我們迷上一個作家,我們閱讀深愛作家的作品,
我們竟活得越來越像自己喜愛的作家了……

誰也無法理解,別人心底的情感缺口。
只要有一本小說,故事中的一句話,一個情節,說出了我們想說的……
我們就不會寂寞了。
愛養美男子的女作家岡本加乃子,大膽挑戰文豪谷崎潤一郎的山田詠美,
不管原諒母親或是被母親原諒的佐野洋子,世界級作家村上春樹,風起雲湧的台日文學……

依戀父親,用錢出賣母親,不同的生命情結,寫出來都教人吃驚,不可思議。
無法隨便說出口的祕密,無法探問愛情的關鍵,無法以道德衡量的感情……
許多人不敢想像,不敢面對的潛意識,被壓抑的不可理解的私密……寫成小說。
男作家鋪排人生主題,女作家糾結情海昂首向前。

新井一二三以創作者角度閱讀創作者,每個人的真實人生竟比小說還要精采,離奇……
這座五光十色的閱讀祕密花園,成為我們理解自尊與情感之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あらいひふみ
當時我暗戀一個男同學,看到他影子就心跳口渴,不知所措之餘,跑進書庫裡,找找書背上寫著戀或愛的書要拿來參考。
果然從司湯達的《戀愛論》到弗羅姆的《愛的藝術》,從浪漫電影《愛的故事》之原作到保守派人生指南書《為誰而愛》,書架上擺著古今東西名作家寫的戀愛論。
翻著翻著,十四歲的我得知:從古至今,不分膚色、階級、年齡,好多人都為戀愛而煩惱過。就這一點而言,我儘管多麼痛苦,至少絕對不孤獨……__新井一二三

日本東京人。
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1994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發表散文及小說。她的《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在中國出版後,引起學子的閱讀熱,2012年3月赴北京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受到熱烈迴響。中國媒體說:用中文寫作的新井一二三,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文化橋樑。她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目录

【序】書架是祕密的花園/新井一二三

第一部:曾經是我所愛的你,究竟是什麼人?
012「駄目男」小說(1)__ 原田舞葉《你是某人的心愛》
018「駄目男」小說(2)__ 織田作之助《夫婦善哉》與佐藤愛子《晚鐘》
024愛養美男子的女作家__岡本加乃子《老妓抄》
031痴人和賢者之愛__谷崎潤一郎的《痴人之愛》與山田詠美的《賢者之愛》
035女性情慾之門__林芙美子《浮雲》與桐野夏生《又怎樣》
040不自認的女性主義文學__桐野夏生《擁抱的女人》
044女性主義惹上了右派__上野千鶴子《國家主義和性別》

第二部;女作家情結
050打開了日本文學界潘朵拉盒子的一本書__佐野洋子《靜子》
057少女與惡魔之間__森茉莉《奢侈貧窮》
066日本「女兒文學」的開創者__幸田文《廚房記》

第三部:男作家的人生主題
072從基層來的明星__東山紀之《川崎孩子》
077一個小說家的誕生__多利安助川《山羊島的藍色奇蹟》
082作為安魂曲的小說__伊藤正幸《想像收音機》
086世界級作家與他的老讀者__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巡禮之年》
090山東大熊的修學旅行__王瑞智《東國十八日記》
095日本庶民的口述歷史__小熊英二《活著回來的男人》

第四部:共同擁有的昔日回憶
102日本第一代個人主義者__永井荷風《美利堅物語》《法蘭西物語》
108那三角紅屋頂房子__中島京子《東京小屋的回憶》
114東京慰安所__乃南朝《星期三的凱歌》
119日本製造的保母__花森安治《生活手冊》
124小說家的預言__田中康夫《三十三年後的不由得,水晶樣》

第五部:他們用日文寫台灣
134新時代日台文學__吉田修一《路》
137用日文寫小說的台灣人__溫又柔《來福之家》
146台灣外省版《麥田捕手》__東山彰良《流》

第六部:小說即人生,甚至更離奇……
152神道式整理法迷住美國人__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156日本的貧困書寫__NHK採訪組《女性貧困-新連鎖的沖擊》
165自費出版__林真理子《我的故事》
168老老與認認__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和中島京子《漫長的告別》

附錄
178文學是少女的庇護所__張愛玲《心經》和水村美苗《母親的遺產》
181外省第二代的心路歷程__在日本看朱天心《三十三年夢》
186我如何成為了中文作家__二O一五年七月十九日,香港書展演講稿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满足您的要求:内容丰富、详细,且不提及任何与您提供的书名相关的信息,同时避免任何明显的AI写作痕迹。 --- 《迷雾之城的回响:现代都市中的记忆碎片与艺术重构》 著者: 伊藤 诚一 装帧设计: 采用手工纸张与烫金工艺,封面以抽象的城市天际线为底,点缀着手绘的古老图腾,散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气质。 第一辑:钢筋森林的肖像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城市研究报告,而是一部深入现代都市肌理、探究其“非物理存在”的文学志怪之作。伊藤诚一,这位以细腻观察著称的散文家,将镜头聚焦于那些在摩天大楼阴影下被遗忘的角落、被高速生活冲刷殆尽的集体记忆。 第一章:沉默的立柱与低语的通道 伊藤以他标志性的、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解剖了一座超级都市的骨架。他记录了那些被反复涂抹、修补和遗忘的墙壁——每一道裂痕、每一块剥落的油漆,都承载着数十年间迁徙者、劳动者和沉思者的微小叙事。他尤其关注那些连接不同社会阶层、却又刻意保持距离的地下通道和高架桥下的空间。这些空间,如同城市的情绪泄洪区,是压抑与爆发的临界点。他没有使用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捕捉一个流浪汉在凌晨三点对一盏路灯的凝视,来揭示社会结构性疏离的残酷真相。 第二章:霓虹灯下的失语者 在光怪陆离的商业区,灯火辉煌掩盖了人与人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本章探讨了“在场”与“缺席”的辩证关系。作者深入访谈了数位在信息时代中感到彻底迷失的个体:一位曾经的编程天才,如今沉迷于修复老式机械打字机;一位资深的股市交易员,却坚持只用信件进行人际交往。伊藤将这些人物塑造成现代文明的“反向英雄”,他们的反抗并非激烈的颠覆,而是选择性地退出主流叙事,在废墟中重建个人的意义体系。 第二辑:时间的折叠与艺术的炼金术 如果说第一辑是观察城市的病理学,那么第二辑则是对“修复”和“重构”的哲学探讨。伊藤诚一坚信,艺术并非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是对抗现实虚无的唯一炼金术。 第三章:被遗忘的匠人与重复的仪式 作者耗费数年时间,追踪了几位仍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匠人。这不仅仅是对“慢生活”的浪漫化,而是对“时间感”的重新编程。他详细记录了制钟师如何与齿轮搏斗,力求达到永恒的精确;记录了古籍修复师如何用极度克制的耐心,将破碎的纸张重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宇宙。伊藤提出一个深刻的观点:在快速迭代的消费社会中,这些重复性的、对细节的执着,是对线性时间观最有力的反叛。他们的每一次敲击、每一次描摹,都是在为被加速的生命争取一小块停顿的永恒。 第四章:空间的非欧几何与记忆的拓扑学 在这一章中,伊藤将文学分析的目光转向了城市规划的“未完成项目”。他研究了那些被废弃的工业园区、未能竣工的地铁站,以及因行政区划调整而瞬间变成“鬼城”的区域。这些空间在物理上是停止的,但在精神上却异常活跃。作者运用了非欧几何的概念,来描绘人们在这些“断裂点”上构建的复杂情感网络。他认为,记忆的运作不遵循直线逻辑,而是通过情感的引力场,将遥远的过去与当下的瞬间扭曲地连接起来。这些未完成的空间,恰恰成为人们投射内心未竟之事的最佳画布。 第三辑:回响的谱系——对“真实”的追问 本书的收尾部分,是对自我身份与外界认同之间关系的深刻拷问。 第五章:镜子的另一面:数字幽灵的挽歌 在高度数字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质感”正在消亡。伊藤诚一关注那些在网络空间中过度活跃,但在现实中却极度隐形的人。他剖析了数字身份的脆弱性——一个精心维护的在线形象,如何在一个系统的故障或一条无心的评论下轰然倒塌。他不是简单地批判技术,而是探讨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真诚”的定义。真正的“自我”是否已然分散在无数的屏幕像素和加密数据流之中? 第六章:城市之声:失落的旋律与重生的噪音 在全书的最后,伊藤将目光投向了声音的景观。城市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交响乐团,充斥着引擎的轰鸣、警报的尖啸和无意义的背景白噪音。作者对比了古典音乐厅的精确性与街头即兴表演的野性。他记录了在深夜十点,当主要噪音源沉寂后,城市所发出的那些微弱、却极其真实的“回响”——那是水管的滴水声,是远处火车驶过时的低频震动,是潜意识的声音。他总结道,真正的“生存意义”,可能就隐藏在这些被主流感官所过滤掉的、最本真的噪音之中。 结语:在废墟中等待黎明 《迷雾之城的回响》是一部关于“在场感”的深刻反思。它邀请读者暂时脱离高速运转的社会脚本,慢下来,去倾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去触摸那些被忽略的纹理。伊藤诚一没有提供任何简单的答案或救赎的蓝图,他提供的只是一副能看穿迷雾的透镜,引导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重新发现人类情感与创造力的持久韧性。这本书是对所有在现代性巨大洪流中试图锚定自我的人们,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注视。 目标读者: 关注城市社会学、现代哲学、当代艺术批评,以及对人文学科有深度兴趣的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東京閱讀男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本厚重的笔记里,翻阅着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速写。新井一二三的文字,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的叙事,而是如同细密的水墨画,层层晕染,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勾勒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秘密花园”的描绘,那不仅仅是灵感闪现的瞬间,更是创作者在无数次自我怀疑和自我推翻中,依然坚持前行的勇气。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一位作家在深夜灯下修改着他的手稿,一位画家在画室里对着空白的画布沉思,一位音乐家在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这些画面,虽然在书中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但通过新井一二三的文字,却能引发我无限的联想和共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阅读”与“创作”之间那若有若无却又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滋养,相互启迪,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图景。

评分

我总觉得,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微缩的宇宙,而《東京閱讀男女》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无数宇宙的窗户。新井一二三的叙事手法,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像是旁观者,又像是参与者。他用一种极其自然且不露痕迹的方式,将“東京閱讀男女”的生活点滴与“創作者的祕密花園”的秘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被那些关于阅读的细枝末节所打动,那些因为一本书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那些在字里行间找到慰藉和力量的瞬间,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而当目光投向创作者的“秘密花园”时,我看到了他们背后付出的心血、经历的迷茫,以及最终绽放出的绚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旅程,而这种艰辛,恰恰赋予了作品更为动人的生命力。新井一二三的笔触,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充满着同理心和敬意,让我对“创造”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对“灵魂共振”的深刻体验。新井一二三的叙事,仿佛是一个导游,带领我穿梭于东京的街巷,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喧嚣背后的宁静角落,去聆听那些未曾被公开的故事。他笔下的“東京閱讀男女”,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是他们恰好被书本所吸引,被文字所治愈。而“創作者的祕密花園”,对我而言,更是一种对人类内在世界的探索。我看到了创作者的脆弱,也看到了他们的坚韧;我看到了他们的挣扎,也看到了他们的突破。新井一二三用他独特的视角,将这些看似琐碎却无比珍贵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而又感人的画面。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闪耀的艺术火花,也更加敬佩那些敢于将自己内心世界展露人前的创作者。

评分

这本《東京閱讀男女》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神秘的诱惑力,仿佛是一扇通往别人内心深处秘密的门。我一看到这个名字,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想象着在一个灯光昏黄的咖啡馆,或者一个藏在东京巷弄深处的小书店里,一群热爱阅读的男女,他们在字里行间寻找着什么?新井一二三这个名字,我也并非不熟悉,他笔下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有洞察世事的犀利,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我特别好奇,他在这本书里究竟要如何“解开创作者的秘密花园”?这个“秘密花园”又意味着什么?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灵感,是艺术家们在孤独和困顿中的挣扎,还是他们与作品之间那微妙而又深刻的联结?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潜入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作世界,去理解那些令人惊艳的作品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是如何承载着创作者的灵魂与思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闪耀的火花,听到那些沉默的呐喊,感受到那些在创作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评分

读完《東京閱讀男女》的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又丰富的精神旅行。新井一二三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够轻易地将我拉入他所构建的世界。他笔下的“東京閱讀男女”,不仅仅是简单的读者,他们更像是城市的灵魂碎片,在书本中映照出自己的影子,也折射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而“創作者的祕密花園”,这个意象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指代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更是一种对艺术生命力的赞颂,一种对人类创造精神的深邃探索。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秘密”?它藏在那些未曾言说的痛苦,还是那些瞬间迸发的灵感?新井一二三以他一贯的细腻笔触,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们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多层次的,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创作者的八卦式窥探,而是上升到对“何以为创”这一哲学层面的追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