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思想家、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大卫·哈维作品;从基本概念出发,解释资本主义历史与地理的发展;借马克思的经典,为我们时代的难题寻求答案
1 作者为世界思想家,影响深远:剑桥大学博士《资本论》40余年,其课程视频下载量超过200万次,其多种著作在全球被译为十余种语言。
2 本书内容将金融与地理两方面结合,对全球化、城市化做出了系统而实在的解释,对我们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帮助。
3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作者从基本的概念开始,带领读者一步一步进入核心主题,让相对的内容不再显得那么艰涩。
4 精装锁线,黑白配色,简明大方。
这是一部谈论资本、信用、金融、全球化与城市化的经济类著作。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大卫·哈维,从商品、价格、资本、货币等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一步带领读者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发展历程。他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中,将金融与地理两个维度相结合,更好地解释了城市化过程、房地产市场和不平均的地理发展,让我们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可以做出更合理的应对。
大卫·哈维:我们存在于社会世界和所谓的自然世界当中,这个世界正在迅猛地发生结构转换,我们需要知道它是如何转换结构的,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006 年唯首出版社(Verso)版导言 / 003
导 言 / 034
第1 章 商品、价值与阶级关系 / 043
第2 章 生产与分配 / 098
第3 章 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 / 149
第4 章 技术变革、劳动过程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 183
第5 章 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变化的组织 / 237
第6 章 积累的动态 / 263
第7 章 过度积累、价值丧失和“块”危机理论 / 311
第8 章 固定资本 / 332
第9 章 货币、信用和金融 / 382
第10 章 金融资本及其矛盾 / 445
第11 章 租金理论 / 511
第12 章 空间格局的生产:资本和劳动在地理上的机动性 / 575
第13 章 资本主义空间经济中的危机:帝国主义的辩证法 / 632
后记 / 680
作者简介: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剑桥大学博士,现为纽约市立大学(CUNY)研究生院杰出,全球作品被引用数量领先的人文学者。哈维《资本论》40余年,其课程视频下载量超过200万次;其著作在全球被译为十余种语言,已译为中文的有《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新自由主义简史》《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等。
译者简介:
张寅,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和当代激进思想;译作另有《黑格尔社会理论的基础》;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一部的作品。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里程碑式的著作……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几大流派透彻的批判、总结和延伸。
——《伦敦书评》
一本深厚、巧妙,颇具才智和洞见的书——尤其是它对于租金和金融资本的论述,无论何时都是越多人读到它越好。
——《环境与规划》
在20 世纪70 年代的混乱中胜出的解决方案(尽管各处的胜负是非常不平均的)大致走上了新自由主义的路线或所谓“自由市场”的路线,其中带头的是金融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石油美元的问题)。这次胜利绝不是无可避免的,也不是没有它自身内在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后一点如今已经极为明显了。但是新自由化有一个实在是意料之中的后果。在《资本论》第1 卷,马克思证明了一个社会越是符合去除国家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权力的不对称——有的人拥有生产资料,有的人则被排除在生产资料所有者之外——就越会造成“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而“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论》第1 卷,第645 页)1。30 年的新自由化恰好造成了这样一个不平等的结果。我们可以构造一种可信的论证——我在《新自由主义简史》(A Brief History ofNeoliberalism)2 中试图说明这一点——资本家阶级的主导派系之所以会提出新自由化的日程,从开始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从20 世纪70 年代的乱局中兴起的资本家阶级精英分子恢复、巩固,并在一些情形下重构了他们在全世界的权力。
这次政治转变——阶级权力的恢复和重构——意义重大,需要更加详细地予以评论。阶级权力本身是含糊的,因为它是一种难以直接衡量的社会关系。但它的行使需要一个看得见的必要条件(尽管绝不是充分条件),即收入和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这些积累和积聚的存在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都得到了联合国报告的广泛关注。当时人们发现,世界上富有的358 个人的资产净值“等于世界上贫困的45% 的人口——共计23 亿人——的收入总和”。世界上富有的200 个人“在到1998 年为止的四年间使他们的资产净值翻了一倍有余,超过了1 万亿美元”,因而“世界的前三名亿万富豪的资产超过了所有不发达国家及其6 亿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这些趋势一直在加速,尽管各处的加速并不平均。在美国,前1%的收入赚取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 年到2000 年翻了一倍有余,而前0.1% 的人达到了原来的三倍有余。从1972年到2001 年,“从低往高第99 个百分位的收入增长了87%”,而“第99.9 个百分位的收入增长了497%”。在1985 年的美国,《福布斯》400 富豪的财富总和在按照通货膨胀予以调整之后“为2380 亿美元”,“平均资产净值为6 亿美元”。到了2005 年,他们的平均资产净值则是28 亿美元,全部资产达到了1.13 万亿美元——“超过了加拿大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转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管薪酬的急速上升。“按照今天的美元来计算,普通的首席执行官在1980 年可以挣160 万美元年薪”,但到了2004 年,年薪数字上升到了760 万美元。布什(Bush)当局的税收政策令人愤慨地使这些差别更加悬殊了。税收减免的大多数好处都流向了前1% 的收入赚取者,而且近的税务法案只为“处于收入分配中段的人”削减了大约“20 美元”的税负,而“前1% 的人当中的前十分之一尽管有530 万美元的平均收入,却平均可以省下82415 美元”。这些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新自由主义政策掌权了——这些政策在地理上的扩散是非常不平均的——收入和财富极其悬殊的差距就会随之出现。在1988 年之后的墨西哥,随着私有化和经济结构转换的浪潮,有24 名墨西哥亿万富豪出现在了1994 年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排在第24 位。在2005 年,严重贫困的墨西哥拥有了比沙特阿拉伯更多的亿万富豪。在俄罗斯以“休克疗法”实行市场改革的几年间,七名寡头控制了近一半的经济。随着市场改革,东欧和中欧也同样显示出了不平等程度的剧增。由于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动,前1% 的收入赚取者到2000 年为止已经把他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翻了一倍。东亚和东南亚的所谓“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s)初还能够把强劲的增长与合理的分配平等结合起来(如韩国),但自1990 年以来——主要是在它们的经济遭受了1997—1998 年猛烈的金融冲击之后——它们的不平等程度却出现了45% 的增加。在印度尼西亚,少数贸易巨头的大笔财富避开了这场创伤的侵害,却有大约1500 万印尼人失业。
坦白说,一开始翻开《资本的限度》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的。在当今社会,谈论“资本的限度”似乎是一种挑战,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冷静和理性的视角,试图去界定和理解这个概念。我注意到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形态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粗放式增长,到工业革命后的技术变革,再到后来的金融化和全球化,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资本力量的扩张和随之而来的挑战。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的分析,比如对不同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对比,让我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资料和学术研究,这使得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中信出版社的这本译著,语言流畅,翻译准确,并没有因为是学术著作而显得晦涩难懂,反而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思想的魅力。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花点时间回味,思考书中的观点如何能应用到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框架。
评分这《资本的限度》实在是太有分量了!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了数个世纪的经济史。作者对于资本逻辑的剖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理论,更是在揭示一种驱动社会变迁的强大力量。书中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例如财富分配不均、周期性危机、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经济动因的解读,比如对大萧条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的错误,而是从资本本身的运作逻辑出发,揭示了其内在的必然性。中信出版社提供的这个版本,排版清晰,注释详尽,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去的很多认知被颠覆了,也学到了很多全新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它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洞察社会运行机制的宝典。
评分《资本的限度》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一直对经济史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则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作者在梳理资本主义发展脉络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类社会结构、政治权力以及文化变迁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创新”与“规制”的辩证关系,作者展现了资本如何在不断创新中寻求突破,又如何在失控的边缘被社会力量所约束。中信出版社的版本,纸张舒适,字体适中,让长时间的阅读也成为一种享受。我常常会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在安静的夜晚,沉浸在这本书的智慧之中。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资本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史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让我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最近在读《资本的限度》,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力真的很大。我一直在思考,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边界?作者在书中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淋漓尽致的探讨。他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梳理历史,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以及考察资本扩张所带来的实际后果,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一些微妙之处的把握,比如资本如何通过看似微小的改变,逐渐侵蚀原有的社会平衡,以及当资本力量过于强大时,对政治、文化乃至个体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中信出版社的版本,文字精炼,逻辑清晰,即使是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每次读完,我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智识上的刺激,仿佛看到了过去被掩盖的许多真相。这本书让我对“发展”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疑问和期待。
评分这本《资本的限度》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宏大历史叙事的把握,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经济理论、政治斗争和社会思潮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立体而鲜活的时代画卷。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对话,他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带你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关键节点,那些看似偶然的历史事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支撑。尤其对书中关于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的辩论,作者的论述鞭辟入里,既有对自由市场效率的肯定,也对资本逐利性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对“看不见的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中信出版社的版本,印刷精美,纸质也很好,阅读体验非常愉悦。我经常会在午后,泡上一杯咖啡,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那种智识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不只是关于经济,更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强烈推荐给每一个对历史、经济和社会议题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