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通識》一書是作者包剛升在復旦大學政治學課程講義的基礎上修改潤色而成的,力求成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淺齣的政治學普及作品,旨在讓您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政治學的常識,加深對中國與世界政治的認知,逐步養成係統的政治思考能力。具體來說,本書試圖介紹和探討政治學領域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與重大議題。
包剛升編著的這本《政治學通識》試圖跟您一起 探討政治領域的重大問題,比如古希臘人如何理解政 治?孔子與韓非的政治觀有何不同?身處荒島的眾人 如何構建閤理的政治秩序?從哲學到博弈論,政治學 走過怎樣的路?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社會主義分彆 主張何種政治觀點?論戰焦點何在?如何理解現代國 傢?如何解讀**構建和**能力等時髦概念?** 範圍內有哪些主要的政體類型?不同政體的政治邏輯 是什麼?如何理解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樣性?為什麼政 治製度很重要?國王可以強拆嗎?憲法和法律在政治 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為什麼有的**實現瞭成功的 民主轉型,而有的**則沒有?選民根據什麼來投票 ?為什麼非暴力不閤作運動能奏效?為什麼不同** 的政治文化差異如此之大?民主可以跨文化移植嗎? 什麼是民族主義?怎樣解讀族群政治與族群衝突?如 何理解政治生活中的暴力現象?內戰何以發生?私人 部門與公共部門如何實現有效治理?什麼是經濟增長 的政治學?如何理解政治學研究的常見誤區?什麼是 真正的政治科學研究?
包剛升,浙江海寜人,執教於復旦大學**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2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曾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從事訪問研究,其學術專著《民主崩潰的政治學》獲評“《新京報》2014年年度社科書”及“《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
**講 什麼是政治?
1.1 政治是**興衰的關鍵
1.2 中國人的政治觀
1.3 孔子與韓非政治觀的分野
1.4 古希臘人如何理解政治?
1.5 西方的現實主義政治觀
1.6 理解政治的當代觀點
【**閱讀書目】
第2講 政治學:智者如何思考?
2.1 島嶼的寓言:誰之統治?何種秩序?
2.2 什麼是政治學?
2.3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傳統
2.4 從“黑暗時代”到啓濛時代
2.5 經驗研究範式的興起
2.6 從政治科學到研究範式的多樣化
【**閱讀書目】
第3講 意識形態大論戰
3.1 政治觀點背後的意識形態
3.2 現代意識形態的興起
3.3 什麼是自由主義?
3.4 古典自由主義的大師們
3.5 自由主義的演進與嬗變
3.6 新古典自由主義的復興
3.7 什麼是保守主義?
3.8 撒切爾夫人改革與裏根革命
3.9 什麼是社會主義?
3.1 0從民主社會主義到新工黨
3.1 1意識形態論戰的場域
【**閱讀書目】
第4講 政治生活中的**
4.1 世界版圖上的**
4.2 **起源的邏輯:安全與暴力
4.3 從封建主義到現代**
4.4 理解**的不同維度
4.5 **理論的不同流派
4.6 **構建與**能力
4.7 **能力的不同視角
【**閱讀書目】
第5講 不同的政體:民主、威權與極權
5.1 **視野中的政體類型
5.2 什麼是民主政體?
5.3 民主政體的治理細節
5.4 民主模式的多樣性
5.5 民主的悖論與被誤解的民主
5.6 威權主義政體的邏輯
5.7 極權主義政體的邏輯
【**閱讀書目】
第6講 政府結構與政治製度
6.1 如何理解政府機構?
6.2 政治係統與官僚係統的比較
6.3 政府形式:議會製、總統製與半總統製
6.4 議會製“大戰”總統製
6.5 公民投票與選舉行為
6.6 不同選舉製度的邏輯
6.7 如何理解現代政黨?
6.8 政黨體製的不同類型
6.9 央地關係:聯邦製與單一製
6.10 製度設計與憲法工程學
【**閱讀書目】
第7講 法治與公民權利
7.1 國王可以強拆嗎?
7.2 政府有權捕殺禽類嗎?
7.3 憲政與憲法的基本問題
7.4 憲政與司法審查
7.5 法律體係與司法係統
7.6 公民權利與《世界人權宣言》
【**閱讀書目】
第8講 民主轉型的政治邏輯
8.1 民主轉型遭遇僵局?
8.2 如何理解民主轉型?
8.3 民主史:從雅典、英國到現代
8.4 現代化導緻民主化?
8.5 驅動民主轉型的階級力量
8.6 政治文化重要嗎?
8.7 影響轉型的**因素
8.8 轉型政治中的精英行為
【**閱讀書目】
第9講 如何參與?為何抗爭?
9.1 什麼是政治參與?
9.2 政體類型與政治參與
9.3 投票與選舉權的普及
9.4 獨自打保齡?
9.5 社會運動與非暴力抗爭
9.6 如何理解社會運動?
9.7 市民社會理論
【**閱讀書目】
**0講 政治文化真的起作用嗎?
10.1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10.2 托剋維爾論政治文化
10.3 阿爾濛德與公民文化
10.4 英格爾哈特: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10.5 社會資本理論的興起
【**閱讀書目】
**1講 民族主義與族群政治
11.1 什麼是民族主義?
11.2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理論
11.3 民族**與族群政治
11.4 族群政治與政治發展
【**閱讀書目】
**2講 暴力、革命與內戰
12.1 政治的兩幅圖像
12.2 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
12.3 政治暴力的類型與邏輯
12.4 **與社會革命
12.5 內戰的理論解釋
【**閱讀書目】
**3講 經濟增長與**治理的政治學
13.1 蛋糕政治定律
13.2 作為微觀基礎的經濟人假設
13.3 私人部門治理
13.4 公共部門治理
13.5 激勵結構與經濟增長
13.6 腐敗的政治經濟學
【**閱讀書目】
**4講 如何做政治科學研究?
14.1 你憑什麼相信?
14.2 新聞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14.3 社會科學研究的常見謬誤
14.4 什麼是科學與科學方法?
14.5 社會科學需要探索因果關係
14.6 社會科學與變量語言
14.7 比較研究的主要方法
14.8 社會科學研究的不同類型
14.9 “研究九問”與“洋八股”
【**閱讀書目】
後記
我最近接觸到一本叫做《民主的睏境與齣路》的書,這本書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似乎在探討民主製度在實踐中麵臨的種種挑戰,並且試圖提齣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在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到作者對民主的定義和運作機製有著非常清晰的理解,並且能夠將理論與現實相結閤。書中可能涉及瞭關於民粹主義興起、政治極化加劇、以及信息時代對公眾意見形成的影響等問題。作者的分析非常細緻,他可能通過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或者當代的政治現象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例如,他或許會分析某一次選舉的結果,或者某個國傢齣現的政治危機,來闡述民主製度在麵對復雜社會矛盾時可能齣現的張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現實問題的批判性反思,它並沒有迴避民主製度的不足之處,而是積極地尋求改進的方嚮。同時,我也認為作者在探討齣路時,可能也強調瞭公民參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和理性的公共領域。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對民主製度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並且激發瞭我對如何更好地維護和發展民主的思考。
評分偶然間讀到一本名為《意識形態與政治動員》的書,其中的論述對我産生瞭極大的衝擊。這本書似乎在探討,那些抽象的觀念、信仰體係,是如何轉化為具體的政治行動,並最終影響曆史進程的。作者很可能詳細地分析瞭,不同的意識形態,例如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等,是如何通過構建特定的敘事,來動員民眾,形成集體認同,並驅動政治變革的。我注意到書中可能會提及一些曆史上著名的政治運動,並深入剖析其背後的意識形態根源,以及組織動員的具體策略。作者的筆觸,可能充滿瞭對曆史細節的敏感,並且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意識形態如何在特定社會環境中生根發芽,並最終凝聚起一股巨大的力量。我從中看到瞭,信息傳播、象徵符號的運用、以及集體情感的激發,在政治動員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為何看似簡單的政治訴求,有時能夠引發如此巨大的社會變革,同時也讓我對信息時代的意識形態競爭有瞭更警惕的認識。它讓我思考,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是如何悄悄地塑造著我們的政治傾嚮。
評分最近拜讀瞭《全球化時代的國傢主權》這本書,感覺它對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分析非常深刻。書中詳細闡述瞭在跨國公司、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問題的重壓下,傳統意義上的國傢主權概念是如何被不斷挑戰和重塑的。作者運用瞭大量的案例研究,比如歐盟一體化對成員國主權的侵蝕,以及聯閤國安理會否決權機製如何體現瞭有限的主權實踐,都寫得非常具體。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並沒有簡單地斷言國傢主權已經衰落,而是提齣瞭一種更為 nuanced 的看法,認為主權正在從“排他性”的控製權,轉嚮一種“參與性”的權力,即國傢需要在全球治理的框架內,與其他行為體閤作,纔能有效維護自身利益。書中對“軟實力”和“巧實力”的討論,也讓我意識到,國傢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不僅僅取決於軍事和經濟的硬實力,更在於其文化吸引力和製度的閤法性。讀完之後,我對國傢在復雜國際關係中的角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未來全球治理的趨勢有瞭更深的思考。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嚴謹而富有洞察力,對於想要瞭解現代國際政治運作邏輯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名叫《現代政治思想史》的書,感覺收獲頗豐。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不像傳統的政治學教材那樣,上來就講國傢、政府、權力這些概念,而是從古希臘的城邦生活講起,把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這些古代哲人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我們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到的政治脈絡中。作者在梳理這些思想時,並沒有枯燥地羅列觀點,而是著重強調瞭不同思想傢是如何迴應他們所處的時代挑戰的。比如,在講到霍布斯時,他並不是簡單地說霍布斯認為人是自私的,而是深入分析瞭英國內戰的背景,解釋瞭為什麼霍布斯會得齣“利維坦”這樣的結論,以及他對於安全與自由之間權衡的思考。再往後,盧梭關於“公意”的論述,也很有啓發性,作者並沒有把他描繪成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而是展現瞭他在試圖解決社會不平等和個人自由衝突時的深刻睏境。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沒有把這些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傢當作遙遠的偶像,而是把他們還原成瞭和我們一樣,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探索、修正、甚至犯錯的個體。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處在他們的時代,我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代入感,讓抽象的政治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當下的一些政治現象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近來我沉浸在一本關於《政治權力與社會結構》的書籍中,其分析角度之犀利,讓我頻頻掩捲沉思。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宏觀的國傢機器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權力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例如傢庭、社區、工作場所等社會微觀結構中層層滲透,並最終形塑瞭我們的觀念與行為。書中可能涉及瞭關於社會階層、意識形態、以及製度性偏見如何共同編織成一張無形的權力之網,限製瞭個體的選擇與可能性。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於“結構性權力”的闡釋,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權力如何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悄然地製造不平等,並且讓被統治者在某種程度上也認同並維護瞭這種不平等。他可能通過一些社會學或曆史學的案例,來證明看似個人化的睏境,往往是更深層社會結構問題的反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政治的理解,不應僅僅局限於政治體製和政治人物,更需要關注權力如何隱秘地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這種視角,無疑為理解社會現實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也促使我反思自身在權力結構中的位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