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薄伽梵歌(注释本)
原价:46.00元
作者:【印】毗耶娑,【美】普拉萨德 英译注,王志成,灵海汉,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220094750
字数:230000
页码:36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灵性修习和瑜伽实践的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内容提要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最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目录
英文译注者简介
文献缩略语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阿周那困惑
介绍军队将领
战争从吹响螺号开始
阿周那想要检视即将与之作战的敌军
阿周那的困惑
阿周那描述战争的罪恶
当事态变得艰难,甚至强人也会困惑
第二章 超然的知识
阿周那继续陈述他反对战争的理由
《薄伽梵歌》的教导开始于关于自我与身体的真知识
自我永恒,身体短暂
死亡和个体灵魂的轮回
不灭之灵超越心意和语言
主克里希那提醒阿周那作为武士的职责
业瑜伽即无私行动的学问
吠陀经论述了生活的物质和灵性两个方面
业瑜伽的理论和实践
自我觉悟者的标志
放纵感官的危害
通过感官控制和知识获得宁静
第三章 无私服务之道
为什么要服务他人
互相帮助是创造者的第一诫命
领导者应该作出榜样
对无知者,智者应该做什么?
所有的行动都是原质的行动
圆满之路上的两块主要绊脚石
贪欲是罪恶之源
如何控制贪欲而达至目标
第四章 伴随着自我知识的业瑜伽之道
业瑜伽是被遗忘的古老戒律
上主为何要化身
崇拜和祈祷之路
劳动分工建立在人的天资基础上
……
第五章 弃绝之道
第六章 冥想之道
第七章 自我知识与觉悟
第八章 永恒的存在
第九章 至上知识和大奥秘
第十章 绝对者的显现
第十一章 宇宙形象的显现
第十二章 虔信之道
第十三章 创造物和创造主
第十四章 原质三德
第十五章 至上存在
第十六章 神性品质和魔性品质
第十七章 三种信仰
第十八章 通过弃绝私我臻达解脱
结 语 主克里希那的告别信息
译后记
作者介绍
通过《薄伽梵歌》以及其他印度经典的教导服务于人类,通过所有伟大导师和世界主要经典的不朽教导,使所有文化、种族、宗教和信仰之间达成和谐统一。
1959年在印度卡拉普印度理工大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并于1966年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普拉萨德博士从事研究、教学、工程咨询,也为州和联邦政府工作,包括为加州旧金山的美国海军以及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工作。
2012年,普拉萨德博士被聘为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土木工程荣休教授,以及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宗教与心理学兼职教授。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佛教-基督教对话、瑜伽-吠檀多灵性哲学。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和'瑜伽文库'。最近出版的作品有:《哈达瑜伽之光》《智慧瑜伽》《虔信瑜伽》《瑜伽的力量》《喜乐瑜伽》。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薄伽梵歌(注释本)》,我被它所蕴含的深刻智慧所震撼。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一场充满张力的对话,探讨了人生中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苦难的根源、以及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注释部分的设计尤其巧妙,它没有生硬地打断原文的阅读体验,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关键处提供了必要的解释和引导。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智慧”(Jnana)的论述,注释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智慧”比作驱散黑暗的火炬,让我深刻理解了知识与真正智慧的区别。它不仅仅是信息的积累,更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执念和欲望,思考它们是否真正服务于我的人生目标。它鼓励我去探索内在的自我,去发现那个超越物质和情感的永恒之我。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仿佛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对未来充满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当我的朋友将《薄伽梵歌(注释本)》推荐给我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总觉得一些古老的文本离现代人的生活太远了。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深奥的哲学理念融入到生动的对话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注释,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断地为我答疑解惑。我曾对“奉爱”(Bhakti)的概念感到困惑,觉得那似乎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情感,但注释作者通过引用许多关于虔诚奉献的实例,让我明白奉爱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可以是对于工作的热爱,可以是对于家人的关怀,也可以是对生命本身的感恩。这种将抽象理念具体化的讲解方式,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力量,因为真正的力量源于我们对自身内在的理解和对宇宙法则的顺应。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新视角,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评分刚拿到《薄伽梵歌(注释本)》时,我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想着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人生困惑的答案。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就是诗史般的对话,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阿周那内心的挣扎与克里希那的慈悲开导。而注释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初次接触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非常耐心地解释了梵语词汇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它将那些在现代社会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的概念,比如“达摩”(Dharma)和“摩耶”(Maya),用非常贴切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无私奉献”(Karma Yoga)的部分,注释作者引用了一个园丁的故事,一个辛勤耕耘却不求回报的园丁,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行动而不执着于结果的精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教导”我,而是在“陪伴”我,陪我一点点地探索那些古老的智慧,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不再害怕迷茫。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薄伽梵歌(注释本)》的书名所吸引,总觉得“薄伽梵歌”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神圣而古老的韵味,而“注释本”则承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然后就陷入了一种沉醉。这本书并非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场史诗般的对话,将人生最核心的哲学命题娓娓道来。注释部分更是锦上添花,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尊重的态度,一点点地揭示了原文的层次感和多重含义。我尤其欣赏注释作者在解释那些关于“解脱”(Moksha)的论述时,并没有回避其艰深之处,而是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引人入胜的语言,将这些终极的追求描绘得触手可及。读到之处,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超越生死轮回的辽阔境界,也体会到了内心平静的真正来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宗教典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安顿心灵、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活出意义的指南。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生活、对欲望、对痛苦的认知,并且愿意尝试去调整自己的视角。
评分这部《薄伽梵歌(注释本)》简直就是一本思想的宝库,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体悟。我一直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辨很感兴趣,但很多经典著作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晦涩难懂。直到我接触到这个版本的《薄伽梵歌》,那种感觉才豁然开朗。注释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生搬硬套的解释,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原文的意涵,结合了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甚至是一些现代心理学和人生哲学的角度。读到某些段落,原文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在注释的引导下,竟然展现出如此深邃的智慧,关于无我、业力、奉爱,这些概念不再是抽象的术语,而是能够与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的鲜活道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克里希那的教诲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神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普世的智慧,一种指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平静和行动准则的哲学体系。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能够跳出宗教的藩篱,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吸收这些教诲,感觉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促膝长谈,一点点地启发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