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下卷)》影印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俾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原书大多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刊本,作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他们遵从前人苦心孤诣遗留之术,恐久而湮没,故集数十年习武之心得,公之于世。从一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附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少见之佳本。原书有一些涂抹之处,并不接近正确,恐为收藏者之笔墨。因为着墨甚深,不易恢复原状,并且尚有部分参考价值,故暂存其旧。另有个别字,疑为错误,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们只对有些显著的错误之处和版面上的墨点等,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对缺少目录和编排不当的部分原版本。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内功研究的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不同流派的资料,但这本书在“图文对应性”上做得非常到位,达到了近乎教科书的标准。图示的绘制风格是那种极简主义的工笔写意,它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和装饰,将所有焦点都集中在人体关键的骨骼、肌肉和气血运行的投影上。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图解旁边标注的文字说明,其精确度简直令人咋舌。例如,对于一个特定姿势中“肘部应微收三寸”这样的细节描述,图上会用极细的线条和精确的参照物来辅助说明,而不是含糊其辞地说“收肘即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实操环节的重视程度,它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者在模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确保了练习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勉强消化了前几章的理论阐述部分,说实话,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快餐式”阅读的书籍。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但行文风格却非常注重哲理的深入挖掘和传统意境的营造。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动作要领,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每一个步骤背后的“气机流转”和“心法导引”的内在逻辑。我尤其欣赏他对“神合意、意合气、气合形”这一系列递进关系的详尽剖析,这些内容需要反复阅读,甚至需要结合我日常静坐冥想的经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读起来需要极大的专注力,稍有分心,就可能漏掉一两个关键的转折词句,导致整个段落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需要带着敬畏心去研读的古籍,它对读者的悟性和耐心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绝非速成手册可比,它引导的是一条需要长期积累和体悟的修行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中蕴含着一种沉静而坚韧的力量,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它没有浮夸的辞藻去渲染所谓的神奇效果或者包治百病的承诺,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对人体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作者的语气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而又充满慈悲的引导姿态,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而又不失原则地传授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关于“持恒”的告诫,它没有简单地说“要坚持”,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修行过程中如何面对“倦怠期”和“瓶颈期”的心理建设,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自我疏导方法。这种对修行者心路历程的体察和关怀,使得整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上升到了对个体精神成长的哲学指导高度,让人在阅读后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一份面对未来挑战的内心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奇特,有一种古老的韵律在其中流淌。它不像现代武术书籍那样追求高效和直接的成果展示,反而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在慢悠悠地为你讲述一件关乎生命本源的奥秘。在描述某些高阶的身体调整方法时,作者会突然插入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对古代养生哲学的引用,这种“绕弯子”的叙述方式,起初让人感到有些不适应,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正是其精妙之处。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插叙,实际上是为接下来的技术解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理论支撑,让功法不再是孤立的技术动作,而是与传统生命哲学融为一体的完整体系。这种行文的张弛有度,让阅读体验本身就成了一种对心性的打磨过程,每一次的停顿和回顾,都像是为了让身体和意念更好地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是那种轻飘飘的、一翻就旧的印刷品。纸张的纹理很细腻,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即使用力翻阅也不会担心撕裂。印刷的油墨色彩饱满,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解部分,线条也勾勒得极其清晰锐利,没有丝毫的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这种涉及精细动作和穴位标注的图谱,清晰度简直是太重要了,它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学习和对照时可能出现的误判。装订方面也十分扎实,即使我经常需要将它平摊在地上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和参考,书脊也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于内容价值的尊重,也让我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专业和信赖感,这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化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功法书籍,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