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全4冊),淨空法師推薦幸福之法心靈與修養勵誌成功中華傳統文化佛學名傢作品哲學宗教書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全4冊),淨空法師推薦幸福之法心靈與修養勵誌成功中華傳統文化佛學名傢作品哲學宗教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釋印光 著,中華文化講堂 編,中華文化講堂 譯
圖書標籤:
  • 印光法師
  • 文鈔
  • 佛學
  • 淨空法師
  • 心靈修養
  • 傳統文化
  • 勵誌
  • 哲學
  • 宗教
  • 成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成功無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團結齣版社
ISBN:9787512610439
商品編碼:168870362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書籍信息】

書  名: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全4冊)
作  者:釋印光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11
版 次:1
頁 數:2160
字 數:1620韆
印刷時間:2013-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書 號:ISBN 978-7-5126-1043-9
包 裝:平裝
定 價:168.00(全四冊)


【編輯推薦】

★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

★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


【內容簡介】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是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論、記、疏跋、法語以及雜著等文字的匯編。自1912年印光法師於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潛修,高 鶴年居士將其四篇文稿刊登於《佛學叢報》後,龍天推齣,應世弘法。先有徐蔚如等民國大居士,後又有德森法師、羅鴻濤等,欲報印光法師法乳之恩,故集成增 廣、續編、三編,計文鈔十捲,共一百餘萬字,是近代以來流通量大、流通麵廣的佛教著作之一。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是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今人學佛,如不依《文鈔》之教誨,實無入手之處,成就之時。故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共分四冊,收錄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四捲、《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二捲、《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四捲以及《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一捲,以現今蘇州靈岩山寺流通之《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為底本進行點校、排版。


【作者簡介】

印光法師(1861年~1940年),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 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閤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大師圓寂後被尊為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深遠的人物之一。


【媒體推薦】

惟我印公是真念佛人。                      ——虛雲和尚

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弘一法師

惟我印光大師,由儒入釋,三者悉備於一身;念佛修心,六字包羅乎萬行;故能令人永jiu紀念也。     ——圓瑛法師

要學佛,在今天這個時代,《文鈔》一定要熟讀,你纔是真佛弟子。     ——淨空法師

凡欲於此有限人生獲得佛法大限度真實利益者,不可不讀《印光法師文鈔》。       ——傳印法師

印光大師,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梁啓超


【書籍目錄】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捲一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

與友人論校經綱要書

與融明大師書

與悟開師書

復海曙師書

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與佛學報館書

復濮大凡居士書

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通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通

復鄧新安居士書

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復高邵麟居士書四通

與陳锡周居士書

與心願居士書

與衛錦洲居士書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通

與泰順林枝芬居士書二通

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復永嘉某居士書六通

與徐福賢女士書

與康澤師書

與諦閑法師書

與玉柱師書

與廣東許豁然居士書

復丁福保居士論臂香書

與廣東蕭永華孝廉書

與某居士書

與海鹽某夫人書

與海鹽顧母徐夫人書

復永嘉某居士書九通

復永嘉周群錚居士書

復弘一法師書

復無锡尤惜陰居士書

擬答某居士書

與高鶴年居士書

緻諦閑法師問疾書

復弘一師書二通

復汪夢鬆居士書

復陳慧超居士書

復酈隱叟書

復尤弘如居士書

復戚智周居士書三通

復範古農居士書二通

復吳希真居士書三通

與陸稼軒居士書

復劉智空居士書

復周智茂居士書

復某居士書

復黃智海居士書

復潘對鳬居士書

與聶雲颱居士書

復喬智如居士書

復江易園居士書

復唐大圓居士書

復汪雨木居士書

復盛機師書

與方遠凡居士書

復慧朗居士書…

復龐契貞書

復袁聞純居士書

復袁福球居士書

與周法利童子書

與馬契西書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捲二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捲三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捲四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一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捲二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捲一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捲二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捲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捲四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約教論。今以教理約教,行果約機,謂依教理以起行,行滿方剋證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 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 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嚮。韆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 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 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嚮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 曇鸞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齣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

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禪宗,若單提嚮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 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 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及真歇瞭,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土, 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齣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齣一《四料簡偈》。可謂提 《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齣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韆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賾、天 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榖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贊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岩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禪宗自 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製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 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國傢多故,則法lun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者若將浼焉。幸有 一、二大心緇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

弟以闡提齣傢,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於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頗生信嚮。十餘年來,悠悠虛度,毫未得益。 但自西徂東,由北至南,往返萬餘裏,閱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汙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 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終。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彆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伏願和尚發菩提 心,宏揚此法。倘淨土經論,盡皆通徹,則何幸如之!若或未盡鑽研,或恐違背本宗,不敢稱性發揮,當權將宗、教兩門工夫,暫時歇手。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 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贊之所以,四眾遵違之利害。則不被門庭隔礙,而敢於一切禪、教、律人前,稱性發揮,無復畏憚矣。然淨土書 多,zui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閤論》,為破堅衝銳之元勛也。其外《淨土聖賢錄》,曆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 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跡。讀之則知曆代禪教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周,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第yi要書。若欲 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壽不過三十八。”今適滿其數。恐無常倏至,所以專持佛號,預待臨終。設無常果至,則後會無期。兼欲雪在傢毀謗佛法之罪,故不避 忌諱,略采野芹,獻於飽餐王膳大富長者座下。祈憫而納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齣生死,幽顯共生西方。則淨土興而宗風不墜,眾 生福而國運常亨。所謂移花賺蝶至,買石得雲饒。書此,大旱望雨之誠;用蔔,同歸蓮邦之慶。祈垂海涵,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