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国史
  • 外交史
  • 陆征祥
  • 人物传记
  • 历史人物
  • 近代史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外交官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26724
商品编码:17117558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9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

原价:16.20元

作者:石建国;石源华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2-01

ISBN:9787202026724

字数: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中华民国外交史,一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外交史的研究,这不仅不能正确地、全面地反映民国外交史的全貌,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对于民国外交家的正确评价。本套丛书在编纂过程中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外交家的一生,既充分肯定和褒扬他们的历史功绩,也不讳言并批评他们的失策和错误,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塑造一代民国外交家的新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少时即识愁滋味
家世
丧母
求学

第二章 步人外交殿堂
入学北京同文馆
拜师许景澄
师徒四年

第三章 风雨圣彼得堡
外交场上的磨炼
充当杨儒助手
痛失恩师与慈父
与“魔鬼”的较量
“调离”风波

第四章 异国婚恋
一见钟情
视妻如友
改信公教

第五章 荷兰公使任上
筹建公使馆
救助康有为
出席海牙和会
谈判设领问题

第六章 首任民国外交总长
联袂倡议共和
改革外交部
“余厨子事件”

第七章 短命的“超然内阁”总理
首次出任内阁总理
一次不成功的演说
组阁危机
挂冠而去

第八章 参与中俄外蒙古问题谈判
初涉外蒙古问题
重掌外交部
艰难的谈判
心血付诸东流

第九章 主持中日“二十一条”谈判
三任外交总长
马拉松式的较量
签下人生的“死案”
在帝制的漩涡中

第十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为“参战”而奔波
参与中日军事协定交涉
与协约国的交涉

第十一章 出席巴黎和会
“和会代表权”之争
一波三折的巴黎之行
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山东问题交涉
拒签对德和约
辞别外交舞台

第十二章 与培德相伴的最后时光
为爱妻远行欧洲
“养女出走事件”
培德去世

第十三章 皈依上帝
进入比利时修道院
浓浓故国情
心系祖国抗战事业
没能实现的报国梦
死后哀荣
……

作者介绍


文摘


恰在此时,国际国内形势风云突变,直接促进了中俄交涉的进程。先是,美国新当选总统威尔逊,宣布改变美国远东政策,3月19日,退出六国银行团。此举给银行团所属其他各国带来巨大冲击。由于害怕美国可能会单独对华借款,银行团遂以积极姿态谋与袁世凯政府尽快签署大借款合同。不料,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反袁声浪陡然高涨。袁世凯为镇压革命党人的反抗,急欲得款,在借款条件上竞附和了银行团的要求,于是,臭名昭著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在4月26日骤然签字(陆征祥也是签字人之一)。虽然大借款合同危害中国权益极大,但对袁世凯政府的外蒙问题交涉来说,则是减灭了一个掣肘因素。
继而,5月2日美国驻华代办威廉斯向袁世凯呈递国书,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打破了列强孤立,瓜分中国的阴谋。在承认中华民国问题上,俄、英一直狼狈为奸向中国施压,以中国先行承认其在蒙、藏特别利益为先决条件。美国的行动,对俄、英无疑是个不小的刺激。因之,中国的险恶国际环境稍有改观。
5月14日,中俄代表再次全面商议悬而未决的俄蒙商务专条问题。陆征祥的谈判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库朋斯齐声言“本国政府必欲留一直接与外蒙订议商务问题之余地”时,陆征祥态度强硬,驳斥说:“所谓为商务问题留直接订议之余地者,系指中国未曾追认库约十七条而言。今此十七条既经明白加入,所谓商务问题业已包括无遗,何必再有此第六款”。力主要求将俄方对案中的第六款删除。①
……

序言


第一章 少时即识愁滋味
家世
丧母
求学

第二章 步人外交殿堂
入学北京同文馆
拜师许景澄
师徒四年

第三章 风雨圣彼得堡
外交场上的磨炼
充当杨儒助手
痛失恩师与慈父
与“魔鬼”的较量
“调离”风波

第四章 异国婚恋
一见钟情
视妻如友
改信公教

第五章 荷兰公使任上
筹建公使馆
救助康有为
出席海牙和会
谈判设领问题

第六章 首任民国外交总长
联袂倡议共和
改革外交部
“余厨子事件”

第七章 短命的“超然内阁”总理
首次出任内阁总理
一次不成功的演说
组阁危机
挂冠而去

第八章 参与中俄外蒙古问题谈判
初涉外蒙古问题
重掌外交部
艰难的谈判
心血付诸东流

第九章 主持中日“二十一条”谈判
三任外交总长
马拉松式的较量
签下人生的“死案”
在帝制的漩涡中

第十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为“参战”而奔波
参与中日军事协定交涉
与协约国的交涉

第十一章 出席巴黎和会
“和会代表权”之争
一波三折的巴黎之行
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山东问题交涉
拒签对德和约
辞别外交舞台

第十二章 与培德相伴的最后时光
为爱妻远行欧洲
“养女出走事件”
培德去世

第十三章 皈依上帝
进入比利时修道院
浓浓故国情
心系祖国抗战事业
没能实现的报国梦
死后哀荣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中其他人物传记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 ---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精选系列):风云际会间的时代侧影 引言:百年变局下的国家使者 自晚清“开眼看世界”的蹒跚起步,至民国时期波谲云诡的外交角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最为剧烈和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历史洪流中,一群肩负国家使命的外交官,或立于巴黎和会、或穿梭于各国首府,他们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紧密相连。他们不仅是条约的签署者,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 本“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精选系列)”汇集了数位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关键角色的外交家的人生轨迹与外交实践。不同于专注于某一特定事件的叙事,本丛书旨在通过个体生命的独特视角,勾勒出百年来中国外交从屈辱抗争走向独立自主的艰难历程,展现这些历史人物的学识、抱负、抉择与局限。 卷一:近代中国外交的奠基者——鲍照(1841-1909) 篇章概述:自古以来第一人 鲍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外交官员,其经历是理解晚清外交困境的绝佳切片。他早年追随容闳,是首批留美学生中的一员,深谙西方政治体制与国际公法。 本书详细梳理了鲍照在总理衙门和后来的外务部中的早期工作。重点聚焦于他在甲午战争前后的斡旋努力,展现了他如何试图以法律和外交手段来缓解清廷与列强之间的矛盾。传记通过梳理其大量往来公文和私人信函,还原了其在处理如“漳州教案”、“安东案”等复杂涉外事件时的周旋智慧。 鲍照的贡献在于,他将西方的外交理念系统地引入中国的官僚体系,尽管其努力最终被历史的巨浪所吞没,但他所构建的早期外交人才梯队和制度框架,为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书不仅描摹了其外交生涯,更深入探讨了其在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性之间寻求平衡的心路历程。 卷二:从清末到北洋的过渡——曹汝霖(1877-1962) 篇章概述:在危局中谋求出路 曹汝霖,一位在清末、民国初年及北洋政府时期都深度参与对外交往的复杂人物。他既是庚子赔款谈判中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推手之一。 本传记着重分析了曹汝霖在“五四运动”前后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巴黎和会期间,他是中国代表团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其关于山东问题的立场和决策,深刻地影响了国内政治格局。本书细致还原了当时代表团内部的分歧、与国内舆论的博弈,以及他如何在一系列不利条件下试图维护国家权益的努力。 此外,曹汝霖在“新政”期间,对外交借款的引进和技术人员的引进所起的作用,也得到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对其在不同政权下角色的转变考察,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在国家主权摇摇欲坠的时代,一位高级官员如何在维持国家机器运转与应对民族情绪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 卷三: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颜惠庆(1877-1959) 篇章概述:民国外交的稳定锚 颜惠庆,被誉为民国时期最受尊敬的外交家之一,他的特点是沉稳、专业且深受国际社会认可。他曾多次出任外交总长,并长期担任驻英、驻美大使。 本传记侧重于颜惠庆在两次重大危机中的表现:一是北洋政府后期政局动荡中,他力挽狂澜,数次代行国务总理职务,维持了国家政务的连续性;二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以驻美大使身份参与解决“太平洋会议”前的外交准备,以及随后的对日“收回胶州湾”的谈判过程。 本书通过大量未刊档案和口述史料,展现了颜惠庆在处理国际债务、维护租界权益等日常繁杂但至关重要的外交工作中的专业素养。他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超越党派纷争的专业官僚形象,本书旨在探讨这种“专业主义”在政治光谱剧烈摇摆的民国,究竟能支撑起多大的国家空间。 卷四:留学背景与国家认同——顾维钧(1888-1980)的早期篇章(不含其后期之经历) 篇章概述:天才外交家的起点 本卷聚焦于顾维钧从早年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到首次崭露头角的巴黎和会期间的经历。我们避开其后期担任驻美大使及联合国代表的广为人知事迹,转而深入挖掘其青年时代的思想塑造。 传记详细记录了他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如何影响其国际法观念和对国家主权的理解。核心部分在于巴黎和会上,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中国代表,如何顶住巨大压力,以其出色的英文辩才和严密的逻辑,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了关于“山东问题”的精彩陈词。本书旨在分析,是什么样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储备,使得一位年轻的外交官能够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发出最清晰、最有力的国家声音。 结语:历史的镜鉴与个人的重量 本丛书四位外交家,横跨晚清至民国四十载的动荡岁月。他们或试图在新旧交替中寻找出路,或在内外交困中力图维系国家的体面,或在动荡中以专业能力支撑起岌岌可危的政权。他们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国家身份认同的缩影,也是对今日国际关系参与者们的一份深刻镜鉴:在国家利益与个人良知之间,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外交官的抉择,往往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捧《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内心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好奇,也掺杂着对那个时代官场运作的隐忧。然而,读罢之后,这种复杂的情绪逐渐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敬意。书中描绘的陆征祥,并非我们通常理解中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外交家形象,他更像是在时代巨浪中努力掌舵的船长,时而坚定,时而摇摆,却从未真正放弃。我特别关注书中有关于他与列强周旋的章节,那些发生在条约签订、利益划分的谈判桌上,字里行间的博弈,充满了智慧与妥协。作者并未回避陆征祥在某些时刻的无奈与局限,反而将这些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得以理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的外交官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他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信息下,做出艰难的选择?他又是如何平衡国内的政治势力与国际的现实格局?这些问题,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梳理,也让我对“外交”这一充满艺术与科学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充满兴趣,而《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外交领域的大门。陆征祥这个名字,在我阅读此书之前,并没有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他的外交生涯。书中对他参与的每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每一次艰难谈判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生动。我被他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努力为中国争取一席之地所折服。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他所展现出的审慎与韧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回避他在外交生涯中的一些争议性时刻,而是通过翔实的史料,展现了他当时的处境和考量,这让我对“外交”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巨大责任。

评分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命运的缩影。陆征祥,这位民国时期身居要职的外交官,其人生轨迹与中国近代史的跌宕起伏紧密相连。书中对他外交生涯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罗列,更是深入到事件背后的动机、考量以及决策过程。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他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如何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的部分,那些在书页间流淌的智慧与策略,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外交官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者的叙述风格很是独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年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像陆征祥这样的外交官,是如何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为民族的崛起贡献力量的。

评分

《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让我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民国时期那位名叫陆征祥的外交官的灵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细致入微的刻画,它没有将陆征祥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成长、奋斗与局限。我被书中关于他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交织的叙述所吸引,那些夹杂着个人情感、家庭责任与国家使命的琐事,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形象。例如,书中对他在某些外交场合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他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做出的那些足以影响国家命运的决策,都让我感到身临其境。尤其是当读到他面对国家利益受损时内心的痛苦与不甘,那种身为外交官的责任感与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每一个个体所经历的真实人生,以及他们为时代变革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

陆征祥,一个名字在民国历史的洪流中并不算家喻户晓,但他的身影却穿梭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阅读《民国外交官传记丛书:陆征祥传》,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往事之门,让我得以窥见一位中国近代外交官的奋斗与挣扎。书中的叙述,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在还原一个鲜活的个体。从他早年接受的西方教育,到后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权衡。尤其是在处理诸如“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参与巴黎和会等重大事件时,作者深入挖掘了陆征祥的决策过程,那些在历史书页中被简化甚至略过的细节,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我看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如何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试图为民族争取应有的权益,即便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但那种坚持与担当,依然令人动容。这本书让我对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的艰难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陆征祥这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有了更为立体和人性化的认知。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