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力》:寫給內心善良、不敢拒絕、不懂拒絕的老實人。
★生活中的多數麻煩就是這樣惹上的:說Yes太快,說No太慢。
★你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彆讓不好意思害瞭你。
★你說不,沒有對不起誰。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拒絕力》教你不得罪人、不傷和氣地說No,迅速擺脫老好人的宿命。
★《拒絕力》教你全方位地掌握拒絕的藝術,有助於你在人際關係的浪潮中更加遊刃有餘。
當你正埋頭於繁忙的工作中,而一個同事請你幫他設計一個方案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當你滿身疲憊地迴到傢裏,好友卻要你陪她去逛街時候,你會怎麼做?
當你頭暈腦漲,上司卻要你去參加一個客戶的酒會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常常為自己不能及時而勇敢地拒絕後悔不已;如果你在位自己不會拒絕而鬱鬱寡歡,那麼,請打開《拒絕力》!本書將讓你全方位地掌握拒絕的藝術,有助於你在人際關係的浪潮中更加遊刃有餘。
這些年,你都是吃瞭不懂拒絕的虧
為麵子不敢拒絕的“好好先生” / 002
害怕失去朋友,隻有自己吃虧 / 004
違心答應請求,無奈委屈自己 / 006
擔心破壞關係,隻得自己硬撐 / 009
時機未到,隻能忍受被欺辱 / 012
缺乏主見,附和彆人的想法 / 015
在意彆人的眼光,缺乏自信 / 019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拒絕
每個人都可以大方地拒絕彆人 / 024
不隻說“不”,要說“是—不—是” / 026
“是的,但是”會使對方放棄說服 / 029
用“這是我一貫的原則”來迴絕 / 032
拒絕前說句“反正”“還是”的轉摺語 / 033
給對方留下你已“盡力”的印象 / 035
在拒絕前,要找到替代方案 / 038
先承後轉,不傷人心 / 044
藉助對方的說法拒方 / 046
明快的拒絕令人不再糾纏 / 051
運用贊美法達到拒絕目的 / 054
彆不好意思,該拒絕時就拒絕
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 058
彆被朋友關係“綁架” / 060
莫讓承諾成為一種負纍 / 063
擺脫不良誘惑的乾擾 / 065
麵對抉擇也要守住底綫 / 067
警惕鮮花後麵的陷阱 / 069
反操縱,不能說的就不說 / 073
不會拒絕,你還敢拼職場
在工作中學會拒絕 / 078
防止在工作中的外來乾擾 / 080
妥善處理同事間的距離關係 / 086
掌握職場拒絕語言的使用技巧 / 089
提防辦公室小人,敬而遠之 / 091
把握分寸,服從但不盲從 / 095
拒絕下屬,如何說“不行” / 100
怎樣拒絕,彆人纔願意接受
對優柔寡斷者說“或許” / 104
對唯唯諾諾者說“是” / 108
果斷做齣決定並堅持到底 / 111
禮貌拒絕,而非強硬對抗 / 115
轉移話題,消除尷尬 / 117
巧妙拒絕,跟誰都能談得來
運用“破唱片”技巧,重復說“不” / 124
反復說“真傷腦筋”“該如何是好” / 129
利用俗語直截瞭當地拒絕 / 130
運用含糊迴避法暗示 / 133
恰當自嘲,化解尷尬 / 137
對無關的話語不反對不贊成 / 141
誇張地說“是”就是錶示拒絕 / 144
想拒絕時,就不要提對方的名字 / 146
多餘的敬語,會拉大心理的間隔 / 148
運用巧問反詰法間接地拒絕 / 150
無聲拒絕,讓彆人心領神會
用態度傳達拒絕信號 / 156
將拒絕的態度進行到底 / 159
用肢體語言做齣拒絕的姿勢 / 165
體態不佳的舉止就是否定 / 168
中斷微笑使對方不安 / 169
避免碰觸對方遞過來的物品 / 171
不妨背對著窗戶就座 / 172
從對方背後更容易拒絕 / 174
置身於對方目光可及的範圍外 / 176
近者在遠處,疏遠者在近處 / 178
強勢拒絕,你就贏瞭
做人不要太老實 / 184
做事多留一個心眼兒 / 188
為人處世用點兒心機 / 192
大智若愚裝裝糊塗 / 197
能屈能伸能進能退 / 202
故意犯錯保護自己 / 204
附錄小測試:你是“N型人”還是“Y型人” / 207
害怕失去朋友,隻有自己吃虧
常聽彆人提起這樣的事情:原本打算拒絕卻被對方邀請吃飯,“我們找個飯店,邊吃邊慢慢談吧!”結果答應瞭對方的要求而怏怏不樂歸來。
這啓示我們,在瞭解對方意圖的前提下,想拒方,就必須嚴格禁止自己與對方一起吃喝。因為一旦成為“酒肉朋友”,人們就會産生難以抗拒的心理,從而喪失拒方的勇氣。
伊尹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宰相,他不僅幫助湯王推翻暴虐無道的夏桀,還輔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餘年,功勛彪炳。伊尹享年100歲,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他葬在商湯陵寢之旁,以錶彰他對商朝的貢獻。甲骨文記載商朝還有祭祀伊尹的儀式。
伊尹齣生時遭遇洪水,獲救後被莘國國王的廚師收養。伊尹在禦廚的撫養下長大,學得一手烹調的好絕技;同時他天資聰穎,又用功讀書,學問淵博,懂得治國的道理。後來莘國的公主嫁給湯王,伊尹作為陪嫁的僕臣同去。
伊尹重復嚮湯王陳情瞭七十次,每次都被拒絕。苦悶之際,擅長烹飪的伊尹突然心生一計,應聘湯王的禦廚,為湯王準備早、午、晚餐,曆經周摺之後,終於與湯王有瞭“交情”。湯王由於吃瞭伊尹做的飯菜,故難以拒絕伊尹。
伊尹指齣,治國的道理與烹飪的道理是相通的,都統閤於“道”,能通曉“道”就能掌握好萬事萬物。他以調和五味作比喻,嚮湯王說瞭許多治國的道理,深得湯王的賞識,被任命為宰相。他說:“做菜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佐料要放得適中;治國就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弄清主次先後順序,掌握好分寸,纔能夠政通人和,國傢纔能治理好。”
伊尹又講到各地方的美食,然後跟商湯說:“你要吃到這些美食,就要有良馬;要成為天子,就要實行仁政,讓你的百姓生活過得好、能夠信任你。”在看到夏朝氣數已盡,就用“割烹”作比喻嚮湯王建議“討伐夏桀、拯救人民”。
伊尹這些民、行仁政的建言,商湯聽瞭連連點頭稱“是”。
成為“酒肉朋友”,對於一個人的觀點同意或反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可能有人會這樣想:即使變成“酒肉朋友”,隻要各自付款,就不會有心理上的負擔,拒絕自然也就不是一件難以啓齒的事情,這可就大錯特錯瞭。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講,一起吃喝的行為本身,往往會無意識中把兩個人結閤在一起。一旦有瞭這樣的關係,喪失拒絕的勇氣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事瞭。
違心答應請求,無奈委屈自己
瑪麗娜的丈夫是一個公認的好人。無論是戚、同事,還是鄰居、朋友等,隻要對她丈夫說一下,她丈夫就盡量給人傢幫忙辦好,且不要對方的報酬。這樣的人在他人眼中,百分百的活雷鋒。可是,瑪麗娜卻非常苦惱。因為他們傢的生活不是很富裕。原因是幫人幫得太多瞭,傢裏根本存不住錢。看他人的生活水平一直提高,可是,自傢仍然停留在溫飽階段。而且,她丈夫由於幫人,經常不在傢,傢裏的活兒幾乎都是她一個人做。
,瑪麗娜這樣抱怨:“你可真是個好人,但我嫁給你這好人,我一點兒都不覺得幸福。你誰都幫,誰都想照顧,偏偏不照顧我這當妻子的。把傢裏的責任甩給我去做,自己倒去做大眾好人。”令瑪麗娜驚訝的是,丈夫居然說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情願,隻是通常沒有勇氣拒絕他人的請求罷瞭。
瑪麗娜傢的局麵跟前幾年的熱播劇《傢有兒女》裏的一個情節非常相似。主人公的鄰居經常嚮他們傢藉東西,很多次他們都不想藉,然而又沒有勇氣說“不藉”。藉齣的東西,還不好意思要迴來。偏偏那個鄰居又不自覺,藉瞭東西不還,還繼續藉其他的。搞得他們傢很是鬱悶。後來,他們的女兒拒絕瞭那個鄰居藉書,還氣呼呼地說:“拒絕有那麼睏難嗎?不想藉就不藉嘛!”
為什麼有人不想答應彆人的請求,卻沒有勇氣拒絕,隻好違心地答應呢?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說“不”的傢庭教育環境。換句話說,難以開口說“不”是從小養成的性格,是教育孩子的長者,通常是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結果。可能有人說,孩子的父母不會不讓孩子說“不”的,也不會讓孩子一定遵從他人的強迫的。從錶麵上看,的確不能歸咎於父母。然而,深入分析一下,就會得齣不一樣的結論。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都要經曆一個叛逆期。在這個叛逆期,孩子會迫切想掙脫長者的束縛,依照自己的意願處理事情。當然,孩子的叛逆期之內的叛逆舉動很多是錯誤之舉。比如,該吃飯瞭讓孩子吃飯,孩子說:“不想吃。”這實際上就是孩子的叛逆之舉。他不想聽從大人的安排。大人碰到這個情況,通常是先好言相勸,以便讓孩子吃飯。一番苦口婆心之後,如果孩子仍然拒絕吃飯,可能有的大人就會采取“暴力方式”讓孩子屈服。從孩子角度而言,他一開始拒絕,結果卻發現拒絕會遭受懲罰。如果類似的事情頻繁多次發生的話,孩子就會喪失拒絕的勇氣,什麼事情都遵循大人的意思。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因為他已經條件反射,假如說“不”,就得忍受皮肉之苦。漸漸地,說“是”便成為瞭一種習慣。
再有,孩子在大人強迫他做事的時候,漸漸學會如何觀察大人的臉色,害怕惹大人生氣,擔心自己會因此而遭遇懲罰。因此,他之所以對一件事情說“是”就是怕惹他人不悅。長此以往,類似的事情多瞭,就會漸漸養成一種說“是”的習慣。簡而言之,被拒創傷是導緻人們不敢拒絕的重要原因。
有人總結,不敢拒絕的人,在他過去經曆和人際環境中, 一定存在“不許你”的情況太多。在“不許你”氛圍下,人的思維和思想被製約,難有自主性和創造力的發揮,人的所作所為無形中被一種勢力控製著,總是聽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會……”的指引,腦海充斥瞭太多與“不”相關的內容,為達到“不”的要求和避免違犯“不”的懲罰,一個人的個性裏會漸漸形成對“不”的高度敏感,他不得不服從,又厭惡和敵視的“不許你”,他心裏體驗著“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種種焦慮。
所以,要想增強人們拒絕的勇氣,就得從“娃娃時期”開始抓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人應該盡可能地給予孩子多一些說“不”的教育機會。
我必須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以前,我總是把“不好意思”當作一種美德,認為能幫就幫,能答應就答應,這樣纔能贏得彆人的好感和尊重。但結果呢?我的生活被無休止的請求淹沒,我的時間被零散的事務切割,我的內心充滿瞭委屈和無力感。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我所謂的“好意”,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一種誤導。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啓示在於,它讓我理解瞭“界限”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拒絕,更重要的是,它幫你構建瞭一個強大的內心,讓你能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空間和價值。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讓我能夠精準地識彆那些模糊的界限和潛在的“情感勒索”。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積極的拒絕”的探討,它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冷漠的“硬漢”,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懂得取捨的人。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拒絕時,清晰而溫和地說明自己的立場,並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慢慢地,我發現,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棘手的請求,變得不再那麼難以應對。更重要的是,我內心那種長期的愧疚感和委屈感,也逐漸消散瞭。我不再害怕被彆人貼上“不閤群”的標簽,而是更加自信地活齣瞭真實的自己。這本書,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斷捨離”,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將不必要的負擔從生活中剔除,從而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心理重建指南”。我長期以來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特彆害怕麻煩彆人,同時也害怕成為彆人的麻煩。所以,彆人一旦提齣請求,我總是不假思索地答應,即使心裏一百個不情願。久而久之,我的生活被各種“不得不做”的事情擠得水泄不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被透支瞭,內心也充滿瞭怨氣和疲憊。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第一次認真審視瞭“拒絕”這件事。它沒有把我塑造成一個“利己主義者”,而是教我如何從一個更健康、更成熟的角度去理解和實踐拒絕。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雙贏思維”的闡述,它告訴我,拒絕並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很多時候,通過恰當的溝通,是可以找到既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又能保護自己利益的解決方案的。書中提供的很多“拒絕話術”都非常實用,而且非常人性化。比如,它教我如何在錶達拒絕的同時,給予對方溫暖和尊重,如何避免讓對方感到被否定。我嘗試著在一些小事上練習,比如拒絕不必要的社交邀請,或者對工作中的不閤理要求說“不”。效果齣乎意料地好,不僅我自己輕鬆瞭不少,周圍的人也開始理解和尊重我的選擇。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掌控感,也讓我明白,學會拒絕,纔是通往更高效、更充實生活的必經之路。
評分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太大的改變瞭!一直以來,我都是那種“好好先生”的類型,彆人一開口,我總是不忍心拒絕,結果自己總是被各種事情纏身,弄得疲憊不堪,甚至耽誤瞭自己的正事。翻開這本書,簡直就像找到瞭救星。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講溝通技巧的書那樣,上來就教你各種套路,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拒絕、為什麼會說“是”而內心卻痛苦,這種心理上的疏導真的太重要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勒索”和“邊界感”的講解,讓我茅塞頓開。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拒絕,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善良,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底綫。書裏提供瞭很多實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溫和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立場,如何用“三明治溝通法”來拒絕不閤理的要求,還分享瞭很多真實案例,讀起來很有代入感。我嘗試著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雖然一開始會有點忐忑,但效果齣奇地好。同事們非但沒有覺得我變瞭,反而覺得我更有效率,也更值得信賴瞭。這讓我意識到,學會拒絕,並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彆人負責。它讓我不再因為答應瞭太多不必要的事情而感到內耗,終於可以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學習和個人成長。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到最有價值的一本書,強烈推薦給所有和我一樣,曾經睏擾於“不好意思說不”的朋友們!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麵上關於“拒絕”和“溝通”的書籍太多瞭,我總覺得它們韆篇一律,教的都是一些空洞的道理,或者過於套路化的技巧。但這本書,真的刷新瞭我的認知。它沒有教我如何用生硬的語言去拒絕彆人,也沒有讓我變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相反,它深入到拒絕背後的心理根源,幫助我理解那些讓我難以啓齒的“不好意思”和“害怕衝突”的原因。書中對“自我價值感”的探討非常深刻,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拒絕,是因為我們不認可自己的價值,害怕一旦拒絕,彆人就會否定我們。這種心理上的疏導,比任何具體的拒絕話術都來得重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設定邊界”的部分,它讓我明白,拒絕並非是將人推開,而是為瞭更好地保護自己,也為瞭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書裏提供的一些“情緒管理”和“自我肯定”的練習,對我幫助很大。我開始嘗試去識彆自己的情緒,不被他人的期待所裹挾,並且學會瞭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現在,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為瞭滿足彆人的期望而犧牲自己的需求,我學會瞭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這本書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
評分我一直是個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在需要錶達不同意見或者拒絕彆人請求的時候,更是顯得笨拙而尷尬。總覺得一開口拒絕,就會傷害到對方,或者讓關係變得僵硬。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說不”,更重要的是,它讓你理解“為什麼”要學會拒絕,以及拒絕的藝術在哪裏。書中的案例非常貼切,很多場景我都有親身經曆,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曾經那個唯唯諾諾、不懂拒絕的自己。書中提齣的“同理心原則”讓我眼前一亮,原來拒絕並不意味著冷漠,而是要在理解對方需求的基礎上,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限製。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情感連接”和“價值認同”的探討,它告訴我們,真正的良好人際關係,建立在尊重和坦誠之上,而不是無條件的迎閤。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一些溝通技巧,比如在拒絕時,先肯定對方的齣發點,然後再陳述自己的難處,最後提齣替代方案。剛開始有些不習慣,但慢慢地,我發現周圍的人並沒有因為我的拒絕而疏遠我,反而更加尊重我的決定。甚至有幾次,我的坦誠反而拉近瞭我和朋友之間的距離。這本書讓我擺脫瞭“好心辦壞事”的睏境,讓我更加自信地麵對各種人際交往的挑戰。它不僅提升瞭我的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建立瞭更健康、更平等的人際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