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协和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 作者 | 沈悌,韩潇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7903371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第一章 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用药
第一节 血管活性药物
第二节 液体治疗
一、晶体液
二、人工胶体
第三节 镇静相关药物
一、镇静(A)
二、镇痛(P)
三、抗谵妄药物(D)
四、肌松药
五、拮抗药物
六、解毒药物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剂
第五节 α受体阻滞剂及其他类型降压药
第六节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第七节 硝酸酯类药物
第八节 抗血小板药物
第九节 抗凝血药物
第十节 调血脂药物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二、苯氧芳酸及其衍生物(贝特类)
三、烟酸及其衍生物
四、其他调血脂药物
第十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十二节 洋地黄与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第十三节 溶栓药物
第十四节 抗肺高压药物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普通感冒常用对症药物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剂(平喘药)
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二、抗胆碱能药物
三、糖皮质激素
四、复合制剂
五、茶碱类
六、炎症介质阻滞剂和抗组胺药
第三节 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二、周围性镇咳药
三、复合性镇咳药
第四节 祛痰药
一、恶心性祛痰药
二、溶解性祛痰药
三、 黏液调节剂
第五节 中枢呼吸兴奋剂
第六节 其他药物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抑酸、抗反流和治疗溃疡的药物
一、质子泵抑制剂
二、H2受体拮抗剂
三、抗酸与胃黏膜保护药
第二节 促胃肠动力药与止吐药
第三节 胃肠解痉药
第四节 助消化药
第五节 泻药
第六节 止泻药及微生态制剂
第七节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八节 胰腺疾病及消化道出血用药
第九节 炎症性肠病及其他消化系统用药
第五章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第二节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第三节 免疫抑制剂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
第五节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用药
第六节 生物制剂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利尿剂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第三节 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
一、降压及抑制血管紧张素治疗
二、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三、肾性贫血的治疗
四、矿物质紊乱和肾性骨病的治疗
五、CKD的营养治疗
第七章 抗感染用药
第一节 抗细菌药物
一、β-内酰胺类
二、氨基糖苷类
三、大环内酯类
四、喹诺酮类药物
五、其他种类常用抗细菌药物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
一、抗人疱疹病毒属药物
二、抗HIV药物
三、抗流感病毒药物
四、抗肝炎病毒药物
第五节 抗寄生虫药物
一、抗蠕虫药物
二、抗原虫药物
第八章 血液系统及肿瘤疾病用药
第一节 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第二节 血液相关制品
第三节 刺激造血类药物
第四节 抗血小板药
第五节 抗凝药
第六节 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七节 化疗及辅助药物
一、常用化疗药物
二、肿瘤化疗辅助治疗药物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抗癫痫药
第二节 抗帕金森病药
第三节 抗痴呆药
第四节 镇静催眠药
第五节 抗抑郁及精神病药
第六节 脑血管病用药
第七节 改善脑循环及头晕头痛用药
第八节 脱水降颅压药
第九节 神经肌肉疾病用药
第十节 中枢兴奋剂、肌松药及其他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用药
第一节 糖尿病的降糖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物
二、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用药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节 抗骨质疏松药物
第十一章 营养药物、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第一节 肠内营养制剂
一、氨基酸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二、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三、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四、其他
第二节 肠外营养制剂
第三节 维生素类
一、脂溶性维生素
二、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矿物质类
药物手册附表
1.临床常用急救/静脉泵入药物用法
2.妊娠期用药分级
3.1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3.2肾功能受损无需调整剂量的药物
4.常用血药浓度监测
中文药名索引
药物是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保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俗语“药到病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从天然动植物、矿石,到化学合成药,再到培养霉菌制取抗生素,直至近30年的生物制剂和分子靶向药物,药品的数量大有井喷之势。同时,药物商品化竞争激烈,“一药多名”让医生们看得眼花缭乱,甚至莫名其妙。据统计,中国药监部门正式批准的药品文号达到十六万个(虽然有很多重复),即使基本药品目录也列入520种药物。医生要凭脑力记住如此多的药物名称、作用机理、剂量、剂型、用药途径、适应症、毒副作用等等,几乎不可能,在工作中查阅药物手册是很自然的,“医生翻书不为辱”。而且,面对个体差异的患者与变化多端的疾病,无药可用固然无奈,但可选药物过多也令人无所适从。因此,一本好的药物手册能够帮助医生在处理病人时摆脱困境,迅速选择正确的药物,主要基于它的科学、简洁与实用,韩潇医师等编写的这本临床用药速查手册体现了这些原则。
作为一名对儿科领域充满热情但又经验尚浅的医生,这套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窗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儿科疾病细致入微的描述,不仅仅是症状的罗列,更是对患儿生长发育规律、免疫系统特点等深层因素的考量。这让我意识到,儿科医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结合儿童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书中关于儿童期常见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引导我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我曾遇到过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病例,而这本书中的一些提醒和提示,恰恰能帮助我及时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信息。另外,书中对于一些罕见病或少见病的介绍,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儿科医学的广阔天地。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职业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让我能够不断地学习、进步,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评分我真的太需要这样一本内容精炼、信息全面的儿科临床实践指南了!协和医科大学出品,本身就自带一股值得信赖的光环。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其中一本,里面的内容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比如,对于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诊断和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细微差别,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殊性。特别是关于一些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书中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用的文献和指南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对于提升临床思维的科学性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一些“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这些往往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于避免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非常有价值。此外,书中对于儿童的心理护理和家属沟通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在儿科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本身,是我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性。例如,关于儿科药物的使用,书中不仅列出了常用的药物,还详细说明了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在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肝肾功能不全患儿)中的调整。这对于避免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性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药物剂量或者配伍的疑问,现在有了这本手册,感觉像有了定心丸。另外,关于儿科的常见急症和重症,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监护要点、抢救措施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我个人觉得,这套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性强的临床指导,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帮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评分我是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儿科住院医师,这套书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之前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实际临床中,总感觉有些脱节,不知道如何具体应用。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比如,关于儿科的各种检查和检验,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解读,以及如何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检查结果。这让我对各种检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更自信地为患儿安排检查。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儿科操作,如静脉穿刺、腰椎穿刺、胸腔穿刺等,也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提升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提供的一些图示和表格,它们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流程,让我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总的来说,这套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非常实用,是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简直太令人惊喜了!收到的时候,厚实的纸箱完好无损,拆开后,三本书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部还有一层透明的塑封,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我尤其喜欢的是“包邮”这个字眼,在购买的时候就觉得很实在,收到后更是觉得物超所值。三本书的设计风格都很统一,封面简洁大方,字体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书籍。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印刷清晰,字迹饱满,排版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之前一直被各种零散的资料和网络信息搞得焦头烂额,现在有了这套体系化的手册,感觉心中有了底。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指导,这对于临床工作来说,意义非凡。而且,这套书并非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它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接地气,虽然是专业书籍,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整体而言,从书的物理形态到它所承载的内容,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