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评分猴子学样的故事改版,孩子们喜欢。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使人产生比观赏生活中的梅花更丰富的美感。艺术作品表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完美,表现生活中的丑,同样可以化生活丑为艺术美。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丑的嘲讽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丑恶的本质,引起人们对丑的厌恶与鄙视,从而去消灭丑、根除丑用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此时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与价值。譬如,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了社会腐朽现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性、并给世人以警示,同样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赏者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评分不错,经典作品,慢慢收!
评分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壁立在明江东岸的一个拐弯处,面向西南方,离县城北部驮龙大桥25公里。海拔345米,相对高度230米。全部崖壁画4600平方米(据新修《宁明县志》统计)。
评分在英国历史上,很多人的命运比玛丽还要悲惨许多,“九日女王”简·格雷就是其中之一,而她悲惨的命运完全是由她的母亲一手造成的。她的母亲弗朗西丝· 格雷(Frances Grey)是亨利八世的侄女,在都铎王朝的政治阴谋里,她把自己的女儿当做一颗棋子恣意利用。就算在那样一个贵族的子女根本不知父母之爱为何物的年代,简的母亲也算得上是冷酷无情的典范了。她变着法儿地利用女儿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好处——简的父亲也是如此,不过不像她母亲那样明日张胆罢了。作为一个女孩,简生在了一个不幸的时代,在权力市场上女性是没什么价值可言的商品。她的母亲弗朗西丝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以责骂她愚蠢的方式提醒她所犯的错误。 在那样的年代里,要是哪个孩子让父母脸上无光或是没服从父母的安排,便会被人看做是大逆不道,要受到责骂和诅咒。恬静好学的简·格雷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长大。有一次,她为了让自己的心情舒畅一些,向家庭教师透露了自己可怕的现状:“我得告诉您,把真相告诉您,您听了没准儿会大吃一惊……不论我说话还是沉默,坐着还是站着,高兴还是悲伤,做女工还是玩耍,跳舞还是做其他事情,我都必须权衡利弊、患得患失,就好像这件事和上帝创造世界一样重要。如果我不这样做,就会受到严厉的辱骂,是的,也可以说是残酷的威胁。有时他们掐我、拧我、打我,还用其他乱七八糟的方法折磨我(为了他们的荣誉,我不能说出这些方法),我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地狱里……” 和日后父母因贪婪与野心而带给她的致命结局相比,她所受到的“掐拧和责打” 真的只能算小打小闹了。亨利八世的继承人——幼主爱德华六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而此时,诺森伯兰郡公爵约翰·达德利{ 约翰·达德利是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的父亲(详见本书第1 部第3 章)} 则对王位的归属作着打算。在爱德华六世尚未成年的时候,约翰·达德利就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摄政王的角色,在他的领导下,英格兰进入了极端新教主义时期。然而,如果爱德华的王位由他的姐姐——笃信天主教的玛丽·都铎继承的话,约翰·达德利和他的宏图大略就只好付诸东流了。 约翰·达德利铤而走险地同格雷家族进行密谋,想让自己的儿子吉尔福德同简结婚。然后他说服了病人膏肓的爱德华六世把他的两个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排除出继承人的行列,让他信奉新教的表亲简取而代之。经过如此一番安排,约翰·达德利相信,只要爱德华六世一咽气,他的儿媳就能当上女王,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巧妙地控制住儿媳,从而独掌大权。简·格雷在有生以来的15年里一直不喜欢出风头,她觉得吉尔福德·达德利是个目中无人的恶棍,因此她对即将要嫁给他的事实感到十分害怕。这次,简破天荒地在父母面前公然拒绝这次联姻,但她的母亲最终还是把她打服了。 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约翰·达德利马上宣布简为新女王,并强迫议会与他合作。才十几岁的小姑娘简·格雷被这个宣布吓坏了,她连爱德华六世生病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被人利用去接替他。她十分厌恶统治国家的想法,尤其是这样做等于惹恼了她的表姑玛丽和伊丽莎白。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昏了过去,是她母亲的几个耳光把她抽醒的。当人们把王冠给她送去的时候,她拒绝试戴,说自己没有这个权利。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她不敢见任何人,包括曾经对她野蛮管制的父母,尽管他们现在在她面前俯首称臣。
评分还没读 不知道孩子是否喜欢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