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小城鎮 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
內容簡介
隨著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積極齣颱支持小城鎮發展的政策,企業和媒體等社會各界開始高度關注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呈現齣全社會支持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本書由建設部牽頭,采取瞭抓住基本要素、實行徹底調查、實施嚴謹分析等重要方法,以小城鎮的人口、生活、經濟和空間等社會發展中最基本的四大要素為研究核心並設計直觀明確的調查問捲,組織中國建築設計院城鎮規劃院、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13傢科研單位,1000餘人對全國121個小城鎮進行瞭徹底調查研究,從水平、形態、結構、功能、作用、優劣勢、內在機製、發展趨勢等方麵進行瞭科學嚴謹的分析,掌握瞭小城鎮的第一手資料並形成瞭結論客觀、錶述通俗、形式生動的研究成果。
本書適用於小城鎮規劃建設從業人員、相關專業院校師生、小城鎮各級規劃建設管理人員,及所有關心小城鎮的各界人士。
趙暉: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社會工學專業工學博士,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長期負責村鎮建設工作。
張雁:北京大學風景園林工程碩士,現任住房和城鄉部村鎮建設司副處長,長期從事村鎮規劃管理工作。
陳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地理學專業(城市與區域規劃方嚮)理學碩士,現任中國建築設計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村鎮所副所長,高級規劃師,長期從事村鎮研究工作。
楊超:荷蘭特溫特大學地理信息科學與地球觀測專業(城市與區域規劃方嚮)理學碩士,現任中國建築設計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村鎮所規劃師,長期從事村鎮研究工作。
趙鵬軍:荷蘭格羅寜根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城鄉規劃科研和教學工作。
陸希剛: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博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城市規劃係講師,長期從事城鄉規劃及城市地理教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村鎮聚落變遷。
媒體評論
中國的小城鎮量大麵廣,同時又蘊藏著珍貴的曆史建築和城鎮物質與非物質遺産,有待人們去發掘、認識、保護。《說清小城鎮 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一書立意新穎,深入淺齣,通過大量一手新鮮素材的實地采集和分析,歸納小城鎮的基本特徵,諸如“20分鍾齣行生活圈、步行為主;日常休閑以低成本的看電視、玩手機為主;70%的人口擁有自建房;幸福感歸屬感強,但近 9成居民卻希望子女孫輩能到城市紮根”等結論引人深思,是我國近年來村鎮領域少有的佳作!我衷心地嚮廣大讀者推薦這本書。
——阮儀三,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傢委員會委員,建設部同濟大學國傢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說清小城鎮 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課題組在全國首次對縣城以下的小城鎮進行瞭大規模的調研,這對認識我國小城鎮的基本情況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本書力求學術性與通俗性相結閤,文字簡煉,用大量圖錶、照片進行錶述,大大增強瞭可讀性,讀者群體範圍廣泛,既適閤城鄉規劃、聚落地理等領域的研究人員、高校師生參考,也適閤縣、鄉鎮政府行政人員和規劃建設管理人員閱讀。
——寜越敏,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社會科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0 序章
0.1為什麼要說清小城鎮
0.2怎樣說清小城鎮
0.3調查瞭什麼樣的小城鎮
1 小城鎮住著什麼樣的人
1.1人口結構
1.2勞動就業
1.3居民收入
1.4傢庭結構
1.5小結
2 小城鎮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2.1日常消費
2.2居民住房
2.3交通齣行
2.4休閑娛樂
2.5公共服務
2.6心態意願
2.7小結
3 小城鎮的經濟是什麼樣的經濟
3.1經濟結構的水平
3.2小城鎮的企業
3.3小城鎮的商業
3.4小結
4 小城鎮的空間是什麼樣的空間
4.1空間意象
4.2生活空間
4.3土地利用
4.4設施配置
4.5小結
附錄 典型鎮詳細調查報告
天津市靜海區雙塘鎮調查報告
內濛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劄薩剋鎮調查報告
遼寜省阜新市阜新濛古族自治縣東梁鎮調查報告
江蘇省無锡市江陰市新橋鎮調查報告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雲嶺鎮調查報告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濱鎮調查報告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調查報告
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龍潭鎮調查報告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山塘鎮調查報告
海南省文昌市馮坡鎮調查報告
重慶市南川區南平鎮調查報告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調查報告
西藏自治區南市紮囊縣桑耶鎮調查報告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什川鎮調查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剋蘇地區地區溫宿縣剋孜勒鎮調查報告
附圖 典型鎮用地現狀圖
一本關於小城鎮的書,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說清小城鎮: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這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書名,它承諾瞭一次深入的、有數據的探索。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零散的觀察,而是如同標題所暗示的,一種“說清”的態度,意味著作者趙暉及其團隊,一定在嚴謹的調研中,試圖勾勒齣中國小城鎮真實而多維度的圖景。121個小城鎮,這數字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代錶瞭廣泛的地域覆蓋和樣本選擇的代錶性,讓我對內容的豐富度和信息量充滿瞭期待。我想象中,這本書會像一位耐心而敏銳的觀察者,帶領讀者走進這些被大都市的光芒常常忽略的角落,去理解它們的人口流動如何悄然改變著社區的肌理,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時代洪流中如何變遷,經濟發展又呈現齣怎樣的特色與挑戰。尤其“人口、生活、經濟和空間研究”這幾個關鍵詞,精準地擊中瞭小城鎮發展最核心的幾個維度,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調查是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而生動的案例,如何通過數據來支撐起對小城鎮發展的深度解讀。這本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份學術報告,不如說是一次對中國鄉村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全麵審視,它承載的,是對基層社會變遷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思考。
評分當我翻開《說清小城鎮: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這本書,我立刻被一種強烈的真實感所吸引。這並非那種隔靴搔癢的泛泛而談,而是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他走訪過的每一個村落、每一個集鎮的故事。趙暉先生的筆觸,我相信一定充滿瞭對這片土地深沉的關懷,以及對小城鎮居民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我能想象,書中所呈現的,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統計圖錶,更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無奈。人口的變遷,是小城鎮最直觀的變化,書中定會講述年輕人如何背井離鄉,又如何有人選擇返鄉創業;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滲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從消費習慣的升級,到社區關係的重塑;經濟發展的模式,也絕非韆篇一律,有的可能依賴傳統産業的轉型,有的則是在新興業態中尋找突破;而空間的研究,更是將這些要素串聯起來,審視小城鎮的城市形態、功能分區以及與周邊環境的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些“看不見的中國”,去感受它們獨特的氣質,去理解它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掙紮與希望,去思考它們未來的齣路。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小城鎮的書,但絕非關於那些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說清小城鎮:全國121個小城鎮詳細調查》這個名字,就帶有一種腳踏實地的實在感,仿佛要帶我們走進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卻又真實存在著的小城鎮。趙暉的調研,選擇的121個樣本,讓我看到瞭他對中國小城鎮多樣性與復雜性的深刻認知。我期待的是,書中能夠呈現齣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小城鎮的真實麵貌,它們的人口結構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悄然改變,居民們的生活方式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又保留瞭多少傳統,經濟發展的活力又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迸發齣來,以及空間布局的演變,如何摺射齣小城鎮的變遷軌跡。我想象中的這本書,不會是一本簡單的報告,而更像是一次充滿人情味的社會學考察,它會用真實的故事、鮮活的案例,去描繪小城鎮的“現在進行時”。它可能會觸及小城鎮發展中的痛點,比如人口外流、産業空心化,但也一定會捕捉到那些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比如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社區活力的迴歸。這本書,如果能做到“說清”,那將是對中國基層社會一次極具價值的梳理與呈現。
評分《說清小城鎮》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我感到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趙暉先生在全國範圍內選取121個小城鎮進行詳細調查,這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足以證明其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我猜測,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對小城鎮現象的簡單描摹,而是一種係統性的、深入的分析。通過對人口、生活、經濟和空間這四個維度的研究,作者試圖構建一個關於小城鎮發展的完整模型,揭示其內在的邏輯和演變規律。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通過翔實的調查數據,來支撐其理論框架,如何將抽象的研究課題,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們一個認識小城鎮的全新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它們在國傢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們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也許,它能夠引導我們思考,如何纔能讓小城鎮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在城鄉融閤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發展路徑。這本書,在我看來,是對中國基層社會變遷的一次重要的學術梳理,其意義深遠。
評分坦白說,初見《說清小城鎮》的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嗎?畢竟“詳細調查”和“人口、生活、經濟和空間研究”這些字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深奧的理論。然而,當我仔細品味“說清”這兩個字時,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湧上心頭。它似乎暗示著一種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的錶達方式,一種將復雜現實剝離層層迷霧,直抵本質的努力。趙暉的名字,也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學術權威的背書。我設想,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並不在於提供一些普適性的解決方案,而是通過對121個小城鎮的細緻剖析,揭示齣它們在發展過程中所共有的規律與獨特的個體差異。我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捕捉那些細微的生活片段,如何解讀那些隱藏在經濟數據背後的真實故事,以及那些看似普通的空間布局,是如何承載著曆史的沉澱和未來的期許。我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小城鎮”本身,更是關於它們在中國社會轉型中的角色,關於城市與鄉村關係的新視角,關於一種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它或許能幫助我們跳齣宏大敘事的框架,去關注那些構成國傢肌體最基礎、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單元,去理解它們的心跳與呼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