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4版)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庭银,章强强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临床微生物学
  • 微生物学诊断
  • 医学检验
  • 病原微生物
  • 细菌
  • 真菌
  • 病毒
  • 寄生虫
  • 实验室医学
  • 感染性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6071
商品编码:19280709538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周庭银,章强强 主编 定  价:498 出 版 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页  数:891 装  帧:精装 ISBN:9787547836071 第1篇细菌学基础知识
第1章细菌的分类、鉴定与命名
第2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2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第3章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4章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机制
第5葶微生物标本前处理的自动化
第6章细菌的自动化培养
第7章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
第8章临床微生物学信息与报告
第9章病原体组分检测及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检测
第10章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11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3篇临床细菌学
第12章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第13章革兰阴性球菌
第14章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第15章肠杆菌科
第16章弧菌属及相关菌属
第17章肠杆菌科少见菌属的鉴定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全书分上下册。 周庭银,章强强 主编 周庭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技师。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临床微生物鉴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疑难菌株、少见菌株鉴定的研究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先后帮助靠前多家医院鉴定50余株疑难菌株。其写作态度认真严谨,精益求精,所主编的图书性强,市场反响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认可,并在业界具有很好好的口碑。
章强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真菌研究室主任、主任技师。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教育部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一书自2001年(2007年第二版,2012年第三版)出版至今已有十六年,一直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的喜爱和好评,曾获华东地区科技图书一等奖,被誉为“临床微生物室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参考书”,更是国内的以图解形式编写的临床微生物学专著。
    近五年来,国内外临床微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随着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深入认识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大量新菌种被发现,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大,检验手段也不断更新。应广大读者和出版社的要求,编者在第三版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提出的建议做了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 增添近年来许多新发现的少见菌、疑难菌和真菌等,并对新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微生物学信息与报告部分做了系统的介绍,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更新了图片和内容,反映了国内外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等
《当代医学解剖学图谱》 内容简介: 《当代医学解剖学图谱》是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和图文并茂于一体的巨著,旨在为医学生、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对人体构造有深入了解需求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精准、易于理解的人体解剖学参考。本书打破了传统解剖学教材的刻板印象,以高度现代化的视角,结合最新的解剖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实例,将复杂的人体结构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人体各系统、各部位的解剖描述,不仅遵循了经典的解剖学顺序,更强调了结构之间的功能性联系和临床相关性。每一章节都围绕特定的人体区域展开,从宏观的整体布局到微观的组织细胞,层层深入,细致入微。我们不仅关注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基础结构,更深入探讨了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概述与基础 引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宏观层面认识人体,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性。我们将探讨人体的分部(如头、颈、躯干、四肢)、体表标志以及体腔的划分。同时,会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组织学基础进行简要回顾,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体表解剖学: 强调体表标志在临床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通过详细的图示,清晰标示出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在体表的投影位置,这对于体格检查、定位诊断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运动系统 骨学: 详细阐述全身骨骼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从颅骨、脊柱、胸廓到四肢骨,每一块骨骼都配以高清的解剖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其连接、关节形成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相互作用。本书特别注重骨骼的生物力学特性,探讨其在支撑、运动和保护内部器官中的作用。 关节学: 深入解析人体主要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的分类(如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关节面的形态、关节囊、韧带以及关节腔。图谱将直观展示关节的运动方式及其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的重要性,并提及常见的关节损伤和疾病。 肌学: 全面介绍全身肌肉的组成、起止点、功能和神经支配。本书将肌肉按照区域(如头颈部肌肉、躯干肌肉、上肢肌肉、下肢肌肉)进行分类,配以精美的解剖图,清晰展示肌肉的层次、走向和相互关系。对于重要的肌肉群,还会详细描述其在特定运动中的协同作用。 第三部分: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详细描绘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宏观与微观结构。我们将解析脑的各叶、皮层、沟回,以及各结构的功能区域划分。脑血管的分布和脊髓的节段性结构也将被清晰呈现。本书将特别关注神经传导通路,揭示信息在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传递路径。 周围神经系统: 详尽介绍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功能。本书将重点解析主要的神经丛(如臂丛、腰骶丛)的形成及其分支,并详细描述各外周神经的支配区域,这对于理解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至关重要。 自主神经系统: 简要介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内脏活动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心血管系统 心脏: 精确描绘心脏的形态、结构、腔室、瓣膜以及传导系统。本书将通过多角度的切面图,清晰展示心肌的层次、冠状动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心房、心室的解剖关系。 血管系统: 全面介绍全身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分布。我们将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始,追踪全身的血液循环路径,并详细描绘门静脉系统、体静脉系统等重要血管网络。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将得到阐述。本书将特别强调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血管在营养供给和代谢废物清除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 详细描述鼻腔、咽、喉的解剖结构,包括其骨性与软骨性支持、粘膜的分泌功能以及在呼吸、发声和吞咽中的作用。 下呼吸道: 精确描绘气管、支气管的解剖及其分支,以及肺的整体结构、肺叶、肺段的划分。本书将通过精细的解剖图,展示肺泡的微观结构和气体交换的生理基础。胸膜的结构和胸腔的解剖也将一并介绍。 第六部分:消化系统 消化道: 依次详细介绍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本书将深入解析各器官的粘膜、肌层、浆膜等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其功能(如消化、吸收、排泄)进行阐述。 消化腺: 详细描绘肝脏、胆囊、胰腺、唾液腺等重要消化腺的解剖结构,包括其位置、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导管系统。本书将强调这些腺体在分泌消化酶和胆汁方面的作用。 第七部分: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 精确描绘肾脏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皮质、髓质、肾盂)、肾血管和肾单位的解剖。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也将被详细阐述。 男性生殖系统: 详细介绍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 全面描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本书将特别关注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和盆底结构。 第八部分:内分泌系统与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 介绍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的位置、形态和基本结构。 感觉器官: 详细描绘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解剖结构,包括其光学、听觉、嗅觉和味觉的生理基础。 第九部分:头颈部与躯干的区域解剖 头颈部: 整合头颅、面部、颈部各层次的结构,重点分析重要的解剖区域,如颅窝、颈部三角区、咽旁隙等,并强调其在临床检查和手术中的重要性。 躯干: 详细描述胸部(胸壁、肺、心)、腹部(腹壁、腹腔、腹膜)、盆腔(骨盆、盆腔脏器、盆底)的区域解剖,突出各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的解剖标志。 第十部分:四肢的区域解剖 上肢: 按照肩、臂、肘、前臂、腕、手等区域,逐层展示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 下肢: 同样按照髋、大腿、膝、小腿、踝、足等区域,详细描绘各层次的解剖。 本书特色: 高清精美图谱: 全书配有大量由资深解剖学家和医学插画师精心绘制的高清解剖图,线条清晰,色彩逼真,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人体结构。部分图谱采用三维建模技术,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临床相关性突出: 每一章节都穿插大量的临床注释,将解剖知识与常见的疾病、损伤、手术入路等紧密结合,帮助读者理解解剖结构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结构化叙事: 采用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逻辑严谨,易于理解。 现代术语应用: 遵循最新的国际解剖学命名原则,确保术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便于检索: 详细的目录和索引设计,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当代医学解剖学图谱》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它将引领您深入探索人体这座精妙绝伦的“生命宫殿”,为您在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的道路上提供坚实的知识保障和无可替代的视觉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微生物学诊断充满热情的医务工作者,我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临床实践中,微生物学的知识在不断更新,新的病原体、新的检测技术、新的耐药机制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4版)》能够紧跟学术前沿,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诊断信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新兴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以及分子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它能为我提供前瞻性的指导,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临床微生物学知识体系中一个坚实而可靠的支柱。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梳理临床微生物学知识的书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大量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我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思维。这本书的“图解”二字,让我对其在可视化教学方面的潜力充满期待。我设想,它能够通过精美的插图、生动的图表,将一些复杂的概念,例如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的感染途径等等,以一种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认知,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评分

在实际工作中,微生物诊断是疾病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本好的诊断学书籍,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定位问题,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正确解读结果,最终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希望这本《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4版)》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全面的指导。例如,在面对感染性疾病的疑似病例时,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体?哪些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最敏感、最特异的?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又需要注意哪些干扰因素?这些都是我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详细而权威的解答,甚至能够给出一些基于证据的诊断流程图或决策树,这将极大地提升我解决临床问题的效率。

评分

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其中的每一个章节,但仅从目录和章节的标题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就已经非常广泛了。它似乎囊括了从基础的细菌、真菌、病毒到寄生虫的各种病原体,并且针对每一种病原体,都涉及了其致病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耐药性监测等关键内容。我尤其关注那些在临床上比较罕见但又极具挑战性的病原体,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诊断思路和鉴别要点。同时,作为一本图解版的书籍,我对其中的插图和照片质量寄予厚望。我希望这些图片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从而帮助我更好地识别和分析样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且权威的感觉,深蓝色的封底搭配银色的书名,字体清晰,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似乎就预示着内容的丰富和扎实。我购买它的初衷,是希望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地查阅到一些关于病原体鉴别诊断的实用信息。当然,我也知道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对我选择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我在微生物诊断领域得力的助手,帮助我更准确、更高效地解决临床难题。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结合方式也十分好奇,希望它能图文并茂,将抽象的微生物形态和复杂的检测过程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在遇到疑难病例时,有更直观的参考依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