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

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全喜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艾叶
  • 药用植物
  • 中药
  • 本草
  • 传统医学
  • 植物化学
  • 药理学
  • 临床应用
  • 植物资源
  • 天然产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4404
商品编码:19324667539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页数:606
字数:530000

具体描述

作  者:梅全喜 主编 定  价:59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页  数:60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244404  艾叶的文献研究
 艾叶的药用历史概况
第二节 历代名医名著应用艾叶的概况
一、张仲景
二、华佗
三、葛洪
四、孙思邈
五、王焘
六、宋代名著
七、金元时代名医
八、明代名医
九、清代名医
第二章 艾叶的本草学概述与生药学研究
 艾叶的本草学概述
一、品种
二、产地
三、生长、采收
四、种植
第二节 艾叶的生药学研究
一、艾叶的品种基原与植物形态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艾叶》一书是我国首部正式出版的全面阐述中药艾叶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实用性。为推动艾叶的深入研究、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靠前不少科研、医疗及生产单位在引用、研发艾叶产品时都有参考引用该书,艾灸爱好者都在参阅,该书首版印5千册早馨,第二版更名《艾叶的研究与应用》更受欢迎,已重印4次,此次修订再版十分有必要,本书通俗易懂、简便实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梅全喜 主编 梅全喜,男,1962年5月生,湖北蕲春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并获学士学位。先后在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医院、蕲春县药检所、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广东省博罗制药厂、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从事中药制剂、中药检验、中药研究开发及医院药剂管理工作。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科教科科长、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1992年8月破格晋升为副主任药师,1993年底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认定为首批执业药师,1998年底晋升为主任药师。兼任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等
《植物的奥秘:从细胞到生态的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植物学领域的综合性科普读物,旨在带领读者走进植物丰富而迷人的世界,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全方位地展现植物的生命力、多样性及其在地球生命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读者对植物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并深刻理解植物与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章: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绿色足迹 我们从地球生命的早期开始,追溯植物的演化历程。探讨蓝藻等原始生命如何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大气成分,为更复杂的生命形式的出现奠定基础。我们将深入了解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主要植物类群的出现与发展,理解它们各自在形态、繁殖和适应环境方面的独特之处。通过对化石证据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解读,揭示植物如何从简单的水生生物逐步走向陆地,并最终征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本章还将简要介绍植物演化中的关键事件,例如维管组织的出现、种子和花朵的形成,这些创新是如何赋予植物更强的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并深刻影响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与组织——微观世界的生命工厂 聚焦植物的微观世界,本书将详细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到细胞膜的物质交换,从细胞质的代谢活动到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将一一展开。特别会强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如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以及液泡在维持细胞膨压、储存物质和分解废物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进一步阐述植物的组织系统。我们将解析分生组织如何驱动植物生长,并介绍其不同类型(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及其在根、茎、叶等部位的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同时,也将详细讲解永久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保护组织(表皮、栓皮)、基本组织(薄壁组织、厚壁组织、 theerenchyma)和维管组织(木质部、韧皮部)在植物体内承担的各种重要任务,如光合作用、储存、支撑、运输和防御。 第三章:植物的生理活动——生命赖以维系的化学反应 本章将深入植物的生命活动,解析那些支撑其生存和繁衍的生理过程。首先,我们将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从光反应到暗反应,从色素的作用到能量的转换,都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探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各种环境因素。接着,我们将介绍植物的呼吸作用,揭示植物如何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并解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蒸腾作用作为植物散失水分、调节体温和运输矿质营养的重要方式,也将得到细致的解读,并分析影响蒸腾速率的因素。最后,我们将探讨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和运输机制,说明根系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必需的矿质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在植物体内进行高效的运输和利用。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与发育——生命的延续与多样性 本章将聚焦植物生命的延续之道,深入探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我们将首先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如营养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组培等)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有性繁殖的奥秘,包括花器的结构、传粉的机制(风媒、虫媒、水媒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会强调被子植物种子形成的独特过程,以及种子在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关键作用。本书还将引导读者了解植物的发育生物学,探讨从受精卵到完整的植株,植物体内发生的复杂而有序的形态建成过程,例如器官的分化、形态的形成以及环境信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如光周期、温度等。 第五章:植物的多样性——地球生命的斑斓画卷 本章将带领读者领略植物世界的宏伟画卷,展现地球上令人惊叹的植物多样性。我们将按照科学分类,介绍主要的植物类群,从低等的藻类、苔藓、蕨类,到高等的裸子植物(如松柏、苏铁)和被子植物(如草本、木本)。在介绍各类植物的典型代表时,将突出它们在形态、生境、繁殖方式和生态价值上的独特之处。我们将探索各种奇特的植物,例如食虫植物如何适应贫瘠土壤,附生植物如何依附于其他植物生存,以及各种适应极端环境(如沙漠、高山、水生)的植物。通过鲜活的案例和精美的图片,展现植物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态。 第六章:植物与环境——生存的智慧与生态的平衡 本章将深入探讨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植物的生存智慧以及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分析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并展示植物为应对环境挑战所演化出的各种适应性策略,例如叶片的形态变化、根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休眠机制等。同时,本章也将重点阐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它们作为生产者,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它们如何通过固定二氧化碳,调节大气成分,影响气候变化;它们如何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支持动物种群的生存;以及它们在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和土壤中的重要贡献。 第七章:植物与人类——文明的基石与未来的希望 本章将视角转向人类与植物的紧密联系,从历史、文化、经济和健康等多个维度,阐述植物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我们将回顾植物在人类农业起源中的核心作用,探讨粮食作物(如谷物、蔬菜、水果)的驯化历程,以及它们如何养育了人类社会,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将介绍植物在医药、建筑、纺织、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示植物作为自然资源的宝库,如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植物在文化、艺术和精神层面的意义,以及保护植物多样性对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最后,我们将展望植物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利用植物的力量,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如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第八章:探索植物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奥秘的工具 本章将简要介绍当前植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了解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揭示植物生命奥秘的。我们将提及显微镜技术在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方面的应用,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在研究植物成分和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将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和蛋白质组学,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调控机制。同时,也会提及生态学研究方法,如样带调查、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这些方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对这些研究方法的介绍,让读者对植物科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植物学知识体系,让每个人都能重新审视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绿色生命,发现它们蕴含的无限可能与深刻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受到腰腿疼痛困扰的人来说,艾叶一直是我心中的“宝贝”。这次看到《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简直是心喜若狂。我一直以来都是听说艾叶的温通散寒、活血止痛效果,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来指导我的实际应用。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艾叶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书中会不会推荐一些有效的艾灸方法,或者介绍一些艾叶外敷、泡脚的配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出一些科学依据,解释艾叶为什么对这些疼痛有效,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另外,我也关注艾叶在保健方面的应用,比如如何通过艾叶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以及是否有一些不适合使用艾叶的人群或禁忌。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艾叶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发挥它的疗效。

评分

作为一名传统中医药的爱好者,我对各种药材的深入研究总是充满热情。这次入手《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我更多的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期待。这本书的厚重感和专业的封面设计,让我相信它必然蕴含了丰富的学术信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艾叶的植物学分类、药材的性状鉴别、道地药材的产区研究,以及历代本草对艾叶的记载和演变。在现代研究方面,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艾叶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等)的最新分离、鉴定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成分在抗炎、镇痛、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包含的艾叶的炮制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在不同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研究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进一步理解艾叶的科学内涵,以及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对艾叶的传统应用情有独钟。这次购入《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主要是想系统地学习一下现代科学是如何解读艾叶的功效的。我一直很好奇,古人对艾叶的经验总结,在现代科技手段下,是否能找到明确的科学依据?比如,艾叶为什么能止血、止痛、温经散寒?书中会不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研究?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机理,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另外,我也很关心艾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它在妇科、风湿骨病等领域的疗效,是否有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撑?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小,内容应该会相当丰富。我对书中关于艾叶的栽培、采收、加工等方面的介绍也很有兴趣,这对于理解艾叶的质量和最终的应用效果至关重要。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些认知空白。

评分

刚拿到这本《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封面和目录来看,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重量级的参考书。包装很精美,纸张印刷的质量也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厚实感。我一直对艾叶的传统功效和现代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尤其是它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听说这是第三版,相比前两版肯定更新了不少内容,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尤其关注的是它会不会深入探讨艾叶的药理成分、不同炮制方法对疗效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中药配伍的协同作用。我平时喜欢琢磨一些养生方子,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或者更规范的指导,那就太棒了。封面设计简约大气,虽然没有花哨的图案,但“艾叶的研究与应用”几个字清晰醒目,副标题“第3版”也体现了它的专业性和更新迭代。总的来说,第一印象非常好,迫不及待想要深入了解书中内容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养生保健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全面、权威的关于艾叶的书籍。《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第3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从书籍的装帧设计来看,就透露出一种严谨专业的风格,封面简洁明了,副标题“第3版”更是说明了其内容的更新和权威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涵盖艾叶的起源、历史演变、传统用法,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例如,对于艾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艾灸疗法中的作用机制、剂量、疗程等,希望能有详细的阐述。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艾叶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物质的鉴定以及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途径有深入的解读。对于如何辨别艾叶的品质,以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的艾叶在应用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也希望能有所了解。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艾叶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也为我的日常养生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