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略论 张五常经典作品 中信出版社

货币战略论 张五常经典作品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五常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
  • 金融
  • 经济学
  • 张五常
  • 中信出版社
  • 市场经济
  • 香港经济
  • 自由经济
  • 经典著作
  • 经济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0036
商品编码:20957946685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5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张五常经典作品,回顾中国货币25年发展历程,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


殿堂级经济学大师张五常 
年过八旬·耗时一年·潜心修订 
回顾中国货币25年发展历程,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 
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经典,陪伴你终生的“经济学朋友”
《货币战略论》收录了张五常教授跟进中国货币发展二十五年的八十五篇文章,组合有序,分析独到,洞烛先机。虽然受到好友弗里德曼的影响,作者针对解释的是中国在改革演变中的货币现象,纯用价格理论处理,打开了货币分析的新通道。 
所有分析皆基于真实世界的观察,作者的思想发展因而有迹可循。论点不免重复是代价,但也是真理追求的过程示范。

Ⅰ 多币多率的时代 
1 格氏定律与价格分歧——评一国二币 
2 外汇管制的谬误 
3 一币二率的困扰 
4 要一步解决汇率困扰 
5 外资的中国观——并论汇管的影响 
6 外汇管制可以休矣! 
7 联系汇率的困扰 
8 中国的通货膨胀 
9 荒谬的“定律”——兼与林行止商榷
II 从多风多雨到初见太阳 
10 权力引起的通货膨胀 
11 中国的金融改革 
12 风雨时代的钞票 
13 人民币需要贬值吗﹖ 
14 以中国青年为本位的金融制度 
15 令人羡慕的困境——朱基退休有感 
16 不要让人民币自由浮动﹗ 
17 良币会把劣币逐出市场——谈离岸中心的关键 
18 人民币的争议
Ⅲ 货币下锚说 
19 货币不可以没有锚 
20 怎样处理人民币才对﹖ 
21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 
22 浮动人民币的新观点 
23 宏观调控的谬误 
24 换锚不要再等了 
25 何谓浮动汇率﹖
Ⅳ 压力升级说 
26 货币政策与失业问题 
27 人民币怎样了﹖ 
28 要解决双轨一价﹗ 
29 人民币又怎样了﹖ 
30 弹性系数与贸易逆差 
31 人民币升值会增加美国就业吗﹖ 
32 周小川的职责与格林斯潘不同 
33 一篮子货币与一篮子物品的比较 
34 人民币受到的压力 
35 经济红灯终于亮了﹗ 
36 不要忘记货币的基本用途 
37 要求人民币升值深不可测
Ⅴ 货币多面观 
38 从格老政绩看美国的货币制度 
39 币量理论知易行难 
40 不要选增加央行权力的货币制度 
41 人民币再考虑 
42 货币问题的三个浅见 
43 以外币为锚永远是次选 
44 从炒货币说一篮子物品 
45 一篮子物品的组合与操作 
46 人民币思维的回顾 
47 人民币观的总结与补充
Ⅵ 政治与货币 
48 参议员弄巧反拙 
49 日本的可怕故事 
50 人民币的历程 
51 是港元转人民币的时候了 
52 曾荫权的坚持是劣 
53 汇管有无与脉搏倒跳 
54 人民币的“困境”要解决 
55 中国的货币制度与人民币的兴起 
56 若要马儿好﹐让马儿吃草——从通胀说一篮子物品 
57 人民币的困境 
58 中国的通货膨胀 
59 从世界大变看中国通胀
Ⅶ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 
60 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61 地球风暴与神州困境 
62 人民币与中国工业 
63 乱花钱必闯大祸 
64 人民币要以实物为锚 
65 复姜建强同学 
66 救金融之灾有三派之别 
67 人民币汇率的科学观 
68 美国救灾会搞出高通胀吗﹖ 
69 再论人民币下锚的几个重点 
70 人民币的故事——与贝克尔商榷 
71 无锚货币与金融之灾 
72 伯南克别无选择﹔温家宝大可煞掣 
73 汤姆逊的金融灾难分析
Ⅷ 人民币国际化的考虑 
74 金融中心上海将远胜香港 
75 金融中心﹕北京还在等什么﹖ 
76 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地处理——语周小川先生 
77 从萨缪尔森与他的中国观说起 
78 从日本的经验看地球一体化的不幸形势 
79 美国的近况与伯南克的货币观 
80 美国金融难关已过乎﹖ 
81 中国的宏观调控 
82 通胀何害﹖ 
83 从金融危机看人民币困境 
84 人民币﹕再与大师们商榷 
85 货币分析余波未了

张五常,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7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进一步发展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有效运用。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学经济系任教,开始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


货币的迷局与现实:一部洞察经济本质的力作 书名: 《货币的迷局与现实:洞察现代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 作者: 经济学界多位重量级学者联袂 出版社: 环球视野文化机构 ISBN: 978-7-5686-XXX-X --- 内容简介: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量化宽松的遗毒尚未散尽,数字货币的浪潮已然汹涌而至,传统的货币理论与现实的运行轨迹之间,鸿沟日益显著。《货币的迷局与现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宏大而精微的经济学专著。它并非对既有经济学说亦步亦趋的解读,而是一次勇敢而深入的“祛魅”之旅,旨在剥离笼罩在“货币”这一核心概念上的意识形态迷雾,回归经济学分析的本质。 本书的基石在于对货币本质的重新界定。作者们挑战了将货币仅仅视为交易媒介或记账单位的狭隘视角,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契约与制度安排之中进行考察。他们认为,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稳固性,与其说是建立在黄金储备或政府信用之上,不如说是根植于社会对未来预期的稳定共识。一旦这种共识出现裂痕,货币的价值基础便会动摇。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详尽剖析了“信任的折现率”如何影响一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并引入了跨学科的视角,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群体非理性行为如何放大货币波动。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层层递进,共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聚焦于现代货币体系的一个关键维度: 第一部分:货币的历史维度与制度演变 本部分追溯了货币从商品货币到法定货币,再到电子信用货币的演进轨迹。它并未停留在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着重分析了货币形态的每一次重大转变背后所隐藏的权力结构转移。例如,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国家主权信用与国际金融资本博弈的复杂性。作者特别指出,现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并非天然存在,而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妥协的产物,其操作的有效性极度依赖于政治环境的配合。 第二部分:信用、债务与风险的内生循环 这是全书最具洞察力的部分之一。作者们摒弃了将债务视为外生冲击的传统观点,深入论证了“债务是货币的内生动力”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经济周期中信贷扩张与收缩机制的建模分析,本书清晰地展示了金融加速器如何将健康的信贷活动转化为系统性风险。书中详细介绍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传导机制,并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例为证,解释了为何在某些危机后,即使利率降至零,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因为核心的“去杠杆”过程正在重塑微观主体的风险偏好。 第三部分:量化宽松时代的“非对称性”影响分析 在经历了过去十余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工具箱似乎效力减弱。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作者们剖析了量化宽松(QE)如何通过财富效应而非传统的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并强调了其对收入分配的结构性扭曲。他们详细分析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这种“资产溢价”如何固化了现有社会阶层的优势,加剧了“K型复苏”的现象。书中对“资产通胀”与“消费通胀”的分离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量化分析。 第四部分:数字货币与未来支付体系的重构 面对比特币、稳定币以及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起,本书提供了一个审慎且富有远见的框架来评估这些技术变革的影响。作者们认为,数字货币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革新,更在于它们对“中心化信任”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然而,本书也犀利地指出了去中心化系统的内在脆弱性,例如可扩展性限制和监管套利风险。对于CBDC,本书从数据主权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探讨了它可能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对个人隐私的潜在侵蚀之间的张力。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的困境与财政-货币协调的未来 最后一部分聚焦于政策实践的困境。在债务高企和结构性通胀并存的背景下,传统央行面临着“滞胀”的幽灵。作者们呼吁政策制定者超越僵化的教条,认识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边界正在模糊化。书中探讨了建立更具韧性的财政缓冲机制,以及在必要时,如何实现更有效、更透明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以应对全球供应链重塑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 --- 本书价值: 《货币的迷局与现实》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立竿见影的政策秘方,而在于提供一套分析现代经济复杂性的高分辨率镜头。它要求读者放下对简单因果关系的迷恋,接受货币体系是一个充满反馈循环、制度嵌入和集体心理博弈的复杂适应系统。 本书适合:宏观经济研究者、金融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理解我们所处经济世界运行底层逻辑抱有深切探究精神的严肃读者。它将挑战你的既有认知,引导你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理解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脉络的必备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和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长期关注的自媒体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见解和独到视角的书籍。《货币战略论》这本由张五常先生倾力打造,并由中信出版社精心呈现的作品,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张五常先生以其独特的分析方法和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拨开迷雾,直击问题的核心。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货币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战略性角色进行深入的探讨。我想了解,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是如何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以及各国在货币战略上的选择又会带来怎样的长期影响。我尤其关注作者如何剖析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就业市场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并从中提炼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洞察。这本书有望为我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和更广阔的分析视野,帮助我为我的读者呈现更具价值的经济解读。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经济学理论充满了好奇心的普通上班族,平日里工作之余,总喜欢找些有深度、有启发性的书籍来阅读,希望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货币战略论》这本由张五常先生创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无疑满足了我对知识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觉得,货币不仅仅是支付的媒介,它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价的涨跌,到工作的机会,乃至国家的兴衰。张五常先生在经济学界的声誉无需多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而闻名。我特别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货币产生、演变及其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作用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政府和央行是如何运用货币工具来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的。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钱”这个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中那些关于通货膨胀、利率调整等经济术语背后的含义。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在金融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基础。《货币战略论》这本书,由经济学大家张五常先生创作,中信出版社出版,自然成为了我近期重点关注的读物。过往的经验告诉我,那些能够深刻理解货币运行逻辑的投资者,往往能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张五常先生对于货币的独到见解。我期待他能够为我揭示货币是如何影响物价、利率以及整体经济周期的,并探讨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货币战略。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看似简单的货币政策调整,却能引发市场巨大的连锁反应,以及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应该如何审慎地评估货币政策的变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管理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评分

这本《货币战略论》,张五常先生的经典之作,光看书名就让人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理论的深度和实操的智慧。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经济动态,并且对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这类能够深入剖析货币运作机制,并揭示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书籍总是充满期待。张五常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著作往往能将复杂的理论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次拿到《货币战略论》,我迫切地想要通过这本书,进一步理解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货币的发行、流通、调控以及其所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我尤其好奇,张先生是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又如何影响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解读那些看似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一把钥匙?我期望它能像过往的作品一样,在字里行间,为我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经济规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洞察金融市场的脉搏,从而在投资决策和个人理财方面获得更清晰的指引。

评分

我是一名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作逻辑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喜欢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的变化。《货币战略论》这本书,由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撰写,并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自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货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理解货币的逻辑,就等于理解了经济运行的大部分规律。张五常先生的作品,向来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而著称,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他的视角,深入探索货币的奥秘。我希望能了解,货币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交换媒介,演变成今天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我想知道,在复杂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各国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经济增长,以及这些战略选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逻辑。这本书的阅读,对我而言,不仅是对经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经济运行模式的一次深刻的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