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 |
| 作者 | 唐光健 |
| 定价 | 49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762724 |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3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2k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唐光健等编著的《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上下)(精)》是《现代全身CT诊断学》的第3版,由一批专家根据多年的CT诊断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参考外相关资料编写而成。除按系统阐明疾病的CT 诊断外,还设置篇章论述CT在急诊中的应用,在口腔颌面科的应用,儿童疾病的CT诊断等。对CT在影像学中地位、CT在诊断疾病所起的作用、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问题给予了描述。本书强调了CT图像与病理的对照,重视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关联与评价,并注意探讨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要点。 《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上下)(精)》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介绍了因CT设备技术的进展对疾病诊断研究成果的应用,如CT灌注、能谱CT等;对口腔疾病 ,肝、胆、胰、脾疾病的CT诊断等均做了较大篇幅的改动,内容更为全面,更贴近临床实际需要。全书共 200余万字,4000余幅图,并编有主题词索引,易读易懂 ,好记好学,普及与提高兼顾,可作为新手入门的阶梯, 也可供有工作经验的医师系统学习或应急查阅。 适用于放射科医师及各科临床医师、研究生作为参考书及继续教育的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 CT成像技术概论 1.1 CT的发明与发展 1.2 CT成像 1.3 CT扫描技术临床应用概述 1.4 CT图像后处理 1.5 CT图像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6 CT的X线剂量规范与低剂量扫描 2 CT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2.1 水溶性含碘对比剂的发展沿革 2.2 水溶性碘对比剂的分类、性质与不良反应 2.3 水溶性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3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3.1 检查方法 3.2 颅脑的正常CT解剖 3.3 脑先天性疾病 3.4 脑血管病 3.5 颅内肿瘤性病变 3.6 颅内感染性疾病 3.7 脑白质营养不良 3.8 基底节钙化和基底节CT低密度的诊断与鉴别 4 脊柱与脊髓疾病的CT诊断 4.1 脊柱与脊髓的CT检查方法与CT解剖 4.2 脊柱与脊髓的先天性异常 4.3 脊柱与脊髓炎症及感染性疾病 4.4 脊柱退行性病变 4.5 脊柱血管疾病 4.6 脊柱与脊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4.7 腰椎融合与内固定的术后CT评价 5 五官头颈病变的CT诊断 5.1 眼部病变的CT诊断 5.2 颞骨及耳部疾病的CT诊断 5.3 鼻和鼻窦疾病的CT诊断 5.4 咽部疾病的CT诊断 5.5 喉部疾病的CT诊断 5.6 颈部疾病的CT诊断 6 呼吸系统疾病的CT诊断 6.1 呼吸系统的CT检查方法 6.2 呼吸系统的正常CT表现 6.3 呼吸系统病变的CT基本表现 6.4 气管、支气管疾病 6.5 肺部疾病 6.6 胸膜、胸壁疾病 6.7 横膈疾病 6.8 胸部CT对于胸部疾病诊断的作用 7 纵隔疾病的CT诊断 7.1 纵隔CT扫描及其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7.2 纵隔的正常解剖及纵隔分区 7.3 纵隔肿瘤的CT诊断 7.4 其他纵隔疾病 8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CT诊断 目录〖3〗目录8.1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CT检查方法 8.2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解剖 8.3 冠状动脉病变的CT诊断 8.4 心肌病的CT诊断 8.5 心脏瓣膜病的CT诊断 8.6 心脏肿瘤的CT诊断 8.7 先天性心脏病的CT诊断 8.8 心包病变的CT诊断 8.9 主动脉病变的CT诊断 9 疾病的CT诊断 9.1 概述 9.2 的CT检查方法 9.3 正常的CT表现 9.4 CT检查的适应证与限度 9.5 良性疾病的CT诊断 9.6 良性肿瘤的CT诊断 9.7 恶性肿瘤的CT诊断 9.8 男性病变 9.9 CT功能成像 10 肝、胆、胰、脾疾病的CT诊断 10.1 疾病的CT诊断 10.2 胆囊、胆管疾病的CT诊断 10.3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10.4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疾病的CT诊断 10.5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11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1.1 泌尿系统的CT检查 11.2 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11.3 泌尿系统肿瘤 11.4 肾、输尿管及膀胱结核 11.5 肾的囊肿性病变 11.6 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11.7 泌尿系统结石 11.8 肾血管疾病的CT诊断 11.9 反流性肾病和梗阻性肾病 12 胃肠道疾病的CT诊断 12.1 概述 12.2 食管疾病的CT诊断 12.3 胃部疾病的CT诊断 12.4 十二指肠疾病的CT诊断 12.5 小肠疾病的CT诊断 12.6 结肠疾病的CT诊断 12.7 直肠疾病的CT诊断 12.8 阑尾病变的CT诊断 12.9 前腹壁与腹膜病变的CT诊断 13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 13.1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检查方法 13.2 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其与影像诊断的相关性 13.3 腹膜腔疾病的CT诊断 13.4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CT诊断 14 腹盆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 14.1 腹盆部淋巴结的CT检查 14.2 腹盆部主要淋巴结的解剖分布 14.3 腹盆部淋巴结与脏器淋巴系之间的联系 14.4 腹盆部淋巴结的正常CT表现 14.5 腹盆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14.6 腹盆部淋巴结主要病变的CT鉴别诊断 15 女性盆腔疾病的CT诊断 15.1 女性盆腔的CT检查方法 15.2 女性盆腔器官的正常CT解剖 15.3 女性生殖系统先天异常 15.5 内膜异常 15.6 输卵管妊娠 15.7 良性囊性病变 15.8 与输卵管肿瘤 15.9 肿瘤 16 男性盆腔疾病的CT诊断 16.1 男性盆腔的CT检查方法与解剖 16.2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 16.3 病变的CT诊断 16.4 病变的CT诊断 16.5 盆腔其他少见病变的CT诊断 17 肌肉与骨关节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7.1 骨关节创伤 17.2 CT三维影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中的应用 17.3 骨骼肌肉系统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17.4 骨关节感染性疾病 17.5 骨坏死 17.6 骨定量CT 18 口腔颌面部疾病CT诊断 18.1 概述 18.2 口腔颌面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18.3 口腔颌面部发育性疾病 18.4 颌面部炎症 18.6 唾液腺疾病 18.7 口腔癌 18.8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18.9 口腔颌面部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18.10 颌面部骨折 18.11 颞下颌关节疾病 19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CT诊断 19.1 垂体 19.2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19.3 肾上腺 19.4 内分泌胰腺 19.5 APUD系统 20 儿童常见疾病的CT诊断 20.1 儿童CT检查方法 20.2 儿童颅脑疾病的CT诊断 20.3 儿童颈、胸部疾病的CT诊断 20.4 儿童腹部、盆腔疾病的CT诊断 21 创伤的CT诊断 21.1 头部创伤 21.2 胸部创伤 21.3 腹部创伤 21.4 脊柱创伤 21.5 骨盆创伤 21.6 四肢骨与关节创伤 22 合并脑内、肺内机遇性病变的CT诊断 22.1 概述 22.2 发病机制及病理 22.3 的临床表现特点 22.4 神经系统病变与CT表现 22.5 肺部感染与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 23 CT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23.1 概述 23.2 胸部CT介入放射技术 23.3 腹部CT介入放射技术 23.4 肌肉骨骼CT介入放射技术 23.5 CT导引下颅脑介入放射技术 24 PET-CT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24.1 概述 24.2 检查前准备 24.3 PET-CT图像正常表现 24.4 肿瘤的PET-CT检查与诊断 关键词索引(中文) 关键词索引(英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对于我来说,选择一本医学专业书籍,除了内容本身的学术价值,其叙述方式和逻辑结构同样重要。这本《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在我看来,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诊断学”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会仅仅罗列CT图像,而是会聚焦于如何从影像学特征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疾病的诊断。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各种常见和少见疾病在CT上的典型表现,并提供详实的鉴别诊断思路。例如,面对一个肺部结节,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如大小、边缘、密度、有无钙化、空洞等),并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给出高度怀疑的疾病列表,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同样,在腹部、盆腔等部位,如何通过CT特征来区分良恶性病变,如何识别早期病灶,如何通过全身扫描来评估肿瘤分期和预后,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唐光健教授的专业背景,以及出版社的品牌效应,让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看懂”CT、“用好”CT的“实操手册”。9787506762724这个ISBN,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经过正规出版流程的,信息可靠。
评分购买这本书,主要是看重它作为一本“诊断学”教材的实用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CT解剖或病变图像,而是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诊断逻辑和流程。尤其是在“现代”和“全身”这两个方向上,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如何将最新的CT技术,例如多模态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融入到全身各部位的疾病诊断中的。同时,“全身CT诊断学”的定位,让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疾病认知框架,能够将分散在不同解剖区域的影像学线索联系起来,从而对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或转移性肿瘤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一次全身CT扫描,来评估肿瘤的TNM分期,如何发现隐匿性的转移灶,以及如何根据CT表现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唐光健教授的专业地位,以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出版信誉,都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充满信心。9787506762724这个ISBN号,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购书凭证,确保我能获得正版的优质内容。
评分说实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找到一本真正有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著作并不容易。这本书的标题《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现代”和“全身”这两个词。我一直认为,影像诊断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掌握和运用最新的技术进展。现代CT技术,例如高分辨成像、低剂量扫描、能谱成像等,已经极大地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这些新技术在全身各部位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和技术要点。而“全身CT诊断学”则更进一步,它意味着本书将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全身各系统、各部位的CT诊断知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复杂病例的医生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现器官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做出更全面的诊断。唐光健教授在CT领域的声誉,以及出版社的质量保证,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成为我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医生,我深知影像学,尤其是CT,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所扮演的“火眼金睛”的角色。这次入手这本《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3版)》,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现代”二字。现如今,CT技术的硬件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从多层螺旋CT到能谱CT,再到最新的能谱球管CT,成像质量和信息量都在不断突破。因此,一本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介绍最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学书籍,对于我们保持知识更新、提升诊断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想了解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代CT设备在成像特点、伪影处理以及图像重建策略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最终的诊断。同时,“全身CT”这个定位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或多系统受累的病例时,能够将全身CT扫描的影像信息融会贯通,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这往往能为诊断提供关键线索。比如说,在筛查和诊断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节病、淀粉样变性,或者评估肿瘤全身转移情况时,全身CT的价值不言而喻。唐光健教授的声望,以及这本书的多次修订,都让我对它所呈现的诊断思路、鉴别要点以及最新的影像技术应用,抱有极高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所有在医学影像领域耕耘的同仁们送来了一份厚礼。我一直对CT影像学充满兴趣,尤其是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CT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愈发关键。从这本书的扉页来看,它是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倾力编撰,并且是经历了三次修订的经典之作,这本身就赋予了它极高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我尤其期待它在“全身”这个维度上的深入探讨,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往往需要跨越单一器官的局限,进行整体性的思考。例如,某些肿瘤的转移,或是系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都可能在全身CT扫描中得到蛛丝马迹。而“诊断学”三个字,则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功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更高效地解读CT影像,从而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唐光健教授的名字,在业内是响当当的,他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足以让人信服这本书的内容定是精雕细琢,紧贴临床实践,充满了实用的诊断技巧和鉴别要点。9787506762724这个ISBN号,就像是它身份的独特印记,确保了我能够找到这本货真价实的“正版”著作,避免了盗版书籍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和误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出版背景,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的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这会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