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嘉莹著的《古诗词课》共三十六课:上编二十课,是关于诗的介绍,始于《诗》《骚》,终于晚唐之李商隐;下编十六课,是关于词的介绍,始于很早的花间词人温庭筠,终于南宋末沂孙。读者通过这三十六课,可以掌握到中国诗词演进和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线索,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和作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像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反而更像是一本精致的手工艺品。它的每一个章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绝不拖泥带水,但又足够丰满。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意象”的拆解过程。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月亮代表思乡”,而是会细致地分析在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笔下,“月亮”这一意象是如何被赋予了多重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感色彩的。这种深入肌理的分析,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产生了全新的共鸣。比如,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解读,就不仅仅停留在“忧国忧民”的宏大叙事上,而是细致描绘了诗人对个体生存困境的真实体验,使得他的伟大性更具有人性的光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古典文学的沉稳大气,又偶尔穿插着现代读者易于理解的幽默和洞察力,这种张弛有度的表达,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感。它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那些对古诗词望而却步的人,也能轻松跨入这个优美而深邃的世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完《古诗词课》后的感受,那便是“豁然开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美的“新滤镜”。在我过去阅读古诗词时,常常会陷入对典故的搜索和对韵律的辨析,从而错失了诗歌本身的情感冲击力。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它仿佛一位高明的引导者,教会我如何“感受”诗词,而不是“分析”诗词。作者的叙述充满了人文关怀,他总是在探讨诗句背后的生活质感。例如,在讨论田园诗派时,他没有空泛地赞美隐逸生活,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了诗人选择退隐的复杂心态——那既是厌倦官场,也是对自然和谐的本能回归。这种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捕捉,使得书中的论述极具穿透力。它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诗词世界观,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首作品,而是将它们置于时代的洪流和诗人的生命轨迹中去理解。读完后,我甚至会主动去寻找那些过去被我忽略的、相对冷门的篇章进行重读,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掌握了更深层的欣赏密钥。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时间顺序”或“按流派”的编排方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启发性的主题式推进。这种推进方式使得每一章的阅读体验都像是完成了一次主题探索。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对比不同诗人处理同一主题时的精妙之处。比如,当他并置几位诗人描写“离别”的诗句时,那种细微的语气差别、情感层次的递进,立刻被放大和凸显出来。这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即使是面对人类最普遍的情感,每一位伟大诗人也都能赋予其独一无二的印记。这本书的选文眼光也极为老辣,既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不少被现代读者忽视的佳作,作者对这些“遗珠”的解读,更是充满了发现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让人忍不住要轻声吟诵。它成功地将严肃的文学探讨,转化成了一种愉悦的文化享受,让“学习”这件事变得不再沉重,而是充满了对美的向往与追寻。
评分这部《古诗词课》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们这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一处宁静的“精神难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古典诗词的书籍已经够多了,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赏析或者枯燥的考据,但这本书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窠臼。它没有将重点放在繁琐的生平介绍上,而是极其细腻地捕捉了那些伟大诗人笔下瞬间的情感波动。我记得读到其中关于唐代边塞诗的章节时,那种黄沙漫天、孤城月冷的画面感,仿佛一下把我从书桌前拽到了塞外草原。作者的文字功力极其深厚,他没有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诗人心中的大开大合与细微感伤。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于词作的解析,常常能一语中的地指出那些被传统解读所忽略的潜台词。比如对李清照某首词的分析,不再是简单地聚焦于“愁苦”,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词风转变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个体命运的交织。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得当,字体选择也深得古韵,让人在阅读时,心境自然而然地沉淀下来,真正体会到“读书”二字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引人入胜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河,触摸那些不朽的灵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意境”二字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种满足感,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对这本《古诗词课》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翻开的,毕竟“课”这个字眼,往往意味着教条和应试。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没有急于抛出理论,而是从一个极具烟火气的场景切入,探讨了古代文人在特定自然环境下如何捕捉灵感。这种“接地气”的叙述方式,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宋词“婉约”派的解读,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柔美,而是深入分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女性知识分子情感表达的微妙之处,其论述角度之新颖,视角之独到,让人拍案叫绝。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知识点罗列”,更像是和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其懂得生活的长者进行的深度对话。他擅长在看似寻常的诗句中,挖掘出隐藏的哲学思辨。例如,对苏轼某些豁达诗句的剖析,就上升到了对人生困境的超然物外的态度探讨,这种层次的提升,让我深刻体会到古典文学的生命力。全书的逻辑链条清晰,从初唐的清新到盛唐的气象万千,再到中晚唐的沉郁顿挫,过渡得丝滑自然,每往前推进一章,都像是在攀登一座新的文学高峰,让人对古典诗词的整体面貌有了更宏大、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书中竟有几页是没内容的,明显是盗版,希望京东网相关人员查下
评分叶教授的文字,值得细细咀嚼。
评分书中竟有几页是没内容的,明显是盗版,希望京东网相关人员查下
评分多一些降价促销活动,才会吸引更多客户。
评分书中竟有几页是没内容的,明显是盗版,希望京东网相关人员查下
评分叶先生作品,喜欢。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籍 值得推广阅读
评分叶教授的文字,值得细细咀嚼。
评分多一些降价促销活动,才会吸引更多客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