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赫捷 陳萬青 著
圖書標籤:
  • 腫瘤登記
  • 中國腫瘤
  • 年報
  • 流行病學
  • 癌癥數據
  • 公共衛生
  • 疾病控製
  • 醫學統計
  • 腫瘤防治
  • 健康信息
  • 2016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軒澤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81720
商品編碼:2207478457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188.00元

作者:赫捷 陳萬青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024817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內容簡介

本年報內容共分六部分,*部分為概述;第二部分是統計方法;第三部分是數據質量評價;第四、五部分為全國閤計以及主要癌癥的發病與死亡分析結果;第六部分是附錄。2016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到全國347個腫瘤登記處上報的2013年腫瘤登記數據,通過對數據質量的綜閤審核,有255個登記處的數據入選本報告。匯總資料覆蓋我國大陸2013年人口約2.27億,包括88個城市地區(1.12億人口)和167個農村地區(1.15億人口)。

本書可為從事腫瘤預防與控製的研究人員提供科學的基礎性資料,亦可為腫瘤臨床工作者提供參考。

目錄


前言1

章 概述2

1 登記係統介紹2

2 中國腫瘤登記的發展3

2.1 全國腫瘤登記項目3

2.2 腫瘤登記目標3

2.3 隨訪與生存率分析4

3 本年報數據4

3.1 覆蓋地區4

3.2 時間範圍4

3.3 覆蓋人群5

3.4 登記數據質量5

3.5 本年報內容5

第二章 方法與指標6

1 建立腫瘤登記處6

2 登記資料收集方法7

2.1 建立信息收集渠道7

2.2 開展病例核實工作7

2.3 開展隨訪工作7

3 登記資料收集內容9

3.1 新發病例資料9

3.2 死亡資料9

3.3 人口資料9

4 登記的質量控製10

4.1 可比性10

4.2 完整性10

4.3 有效性11

4.4 時效性11

5 登記資料的審核流程11

6 統計分類13

6.1 癌癥分類13

6.2 自然地區分類16

7 常用統計指標17

7.1 年均人口數17

7.2 性彆、年齡彆人口數17

7.3 發病(死亡)率17

7.4 性彆、年齡彆發病(死亡)率17

7.5 年齡調整率(標準化率)18

7.6 分類構成19

7.7 纍積發病(死亡)率19

7.8 截縮發病(死亡)率19

8 生存率20

8.1 觀察生存率20

8.2 調整生存率/淨生存率20

8.3 相對生存率21

第三章 數據質量評價22

1 數據來源22

2 年報數據質量分級25

32013年腫瘤登記資料評價26

3.1 覆蓋人口、發病數和死亡數26

3.2 各腫瘤登記地區數據質量評價36

3.3 腫瘤登記地區2008~2013年癌癥發病率逐年比較47

4 年報收錄登記地區的選取與數據質量評價56

4.1 年報收錄登記地區的選取56

4.2 全國腫瘤登記地區數據質量評價56

第四章 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與死亡58

1 全國腫瘤登記地區覆蓋人口58

2 全部癌癥(ICD-10:C00-C96)發病與死亡61

2.1 全部癌癥(ICD-10:C00-C96)發病情況61

2.2 全部癌癥(ICD-10:C00-C96)年齡彆發病率63

2.3 全部癌癥(ICD-10:C00-C96)死亡情況66

2.4 全部癌癥(ICD-10:C00-C96)年齡彆死亡率69

3 全國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與死亡72

3.1 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72

3.2 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74

3.3 城市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76

3.4 城市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78

3.5 農村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80

3.6 農村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82

3.7 東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84

3.8 東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86

3.9 中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88

3.10 中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90

3.11 西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發病情況92

3.12 西部腫瘤登記地區前10位癌癥死亡情況94

第五章 各部位癌癥的發病與死亡96

1 口腔和咽喉(除外鼻咽)(C00-C10;C12-C14)96

2 鼻咽(C11)101

3 食管(C15)105

4 胃(C16)110

5 結直腸肛門(C18-C21)115

6 (C22)122

7 膽囊及膽道其他(C23-C24)126

8 胰腺(C25)130

9 喉(C32)135

10 氣管,支氣管,肺(C33-C34)139

11 骨(C40-C41)144

12 女性(C50)149

13 頸(C53)154

14 體及部位不明(C54-C55)159

15 (C56)163

16 前列腺(C61)167

17 腎及泌尿係統部位不明(C64-C66,C68)171

18 膀胱(C67)179

19 腦及中樞神經係統(C70-C72)194

20 甲狀腺(C73)188

21 惡性淋巴瘤(C81-C85,88,90,96)193

22 白血病(C91-C95)198

第六章 附錄206

1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和死亡主要結果206

22013年全國東、中、西部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和死亡主要結果242

32013年全國不同城市化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和死亡主要結果260

42013年全國各腫瘤登記處癌癥發病與死亡296

Foreword1

Chapter 1Background2

1Introduction of the cancer registration system2

2Development of cancer registries in China3

2.1 National cancer registrationprogram3

2.2 Objective of cancerregistration in China3

2.3 Follow-up and survivalanalysis4

3Data in this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4

3.1 Coverage area4

3.2 Time scope4

3.3 Population coverage5

3.4 Registration data quality5

3.5 Contents of the report5

Chapter 2Data collection method and indices6

1 Establishing a cancer registry6

2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7

2.1 Data collecting channels7

2.2 Cancer case certification7

2.3 Follow-up practice7

3Contents of data collection 9

3.1 Incidence9

3.2 Mortality9

3.3 Population data9

4Quality control of registration10

4.1 Comparability10

4.2 Completeness10

4.3 Validity11

4.4 Timeliness11

5Flow diagram of data quality11

6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13

6.1 Cancer classification13

6.2 Area classification16

7Statistical indicators17

7.1 Average annual population17

7.2 Sex- and age-specificpopulation17

7.3 Incidence(mortality) rates17

7.4 Sex- and age-specificincidence(mortality) rates17

7.5 Age-standardized rate orage-adjusted rate(ASR)18

7.6 Proportions19

7.7 Cumulative rate19

7.8 Truncatedincidence(mortality) rate19

8Survival20

8.1 Observed survival20

8.2 Corrected survival/survival20

8.3 Relative survival21

Chapter 3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22

1Data sources22

2Classification of data quality25

3Evaluation of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of 201326

3.1 Population coverage,new cancer cases and cancer deaths26

3.2 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in cancer registries36

3.3 Trend analysis of cancerincidence in cancer registries from 2008 to 201347

4Selection of cancer registries and 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56

4.1 Evaluation of the dataquality for qualified cancer registries in annual report56

4.2 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in national cancer registries56

Chapter 4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ncers in registration areas of China,201358

1Population source in selected cancer registries58

2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all cancer sites(ICD-10:C00-C96)61

2.1 Incidence of all cancersites(ICD-10:C00-C96)61

2.2 Age-specific incidence rateof all cancer sites(ICD-10:C00-C96)63

2.3 Mortality of all cancersites(ICD-10:C00-C96)66

2.4 Age-specific mortality ofall cancer sites(ICD-10:C00-C96)69

3The 10 most mon cancers in national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72

3.1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72

3.2 Mortality for the top 10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74

3.3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 in urban registration areas76

3.4 The top 10 leading causes ofcancer death in urban registration areas78

3.5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 in rural registration areas80

3.6 Mortality for the top 10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in rural registration areas82

3.7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 in Eastern registration areas84

3.8 Mortality for the top 10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in Eastern registration

areas86

3.9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 in Middle registration areas88

3.10 Mortality for the top 10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in Middle registration

areas90

3.11 Incidence of the 10 mostmon cancers in Western registration areas92

3.12 Mortality for the top 10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in Western registration

areas94

Chapter 5Cancer incidences and mortalities by site96

1Oral Cavity & Pharynx but Naspharynx(C00-C10;C12-C14)96

2Nasopharynx(C11) 101

3Esophagus(C15) 105

4Stomach(C16) 110

5Colon,Rectum &Anus;(C18-C21)115

6Liver(C22)122

7Gallbladder & Extrahepatic Bile Ducts(C23-C24)126

8Pancreas(C25)130

9Larynx(C32)135

10Trachea,Bronchus & Lung(C33-C34)139

11Bone(C40-C41)144

12Female Breast(C50)149

13Cervix(C53)154

14Corpus Uterus & Unspecified(C54-C55)159

15Ovary(C56)163

16Prostate(C61)167

17Kidney & Unspecified Urinary Organs(C64-C66,C68)171

18Bladder(C67)179

19 Bra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70-C72)184

20Thyroid Gland(C73)188

21Malignant Lymphoma(C81-C85,88,90,96)193

22Leukemia(C91-C95)198

Chapter 6Appendix207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registration areas of China,2013207

2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Eastern,Middle andWestern registration areas

of China,2013243

3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different urbanization registrationareas of China,

2013261

4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ancer registries of China,2013297

作者介紹


赫捷簡介

中科院院士,中國國傢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實驗室主任、院長,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學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美國俄亥俄醫學院、印地安那大學博士後。曾獲得2013年度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一等奬、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一等奬、中華醫學科技奬一等奬、北京市科學技術奬一等奬、全國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師德標兵、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名師奬、衛生部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等榮譽稱號。2013年6月獲'全國師德楷模'榮譽稱號。2013年6月獲得'全國師德楷模'榮譽稱號。

陳萬青: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 ,教授

文摘


序言



《腫瘤疾病:挑戰與前沿研究》 第一章:腫瘤的起源與發展——一場細胞的叛逆 腫瘤,這一古老而頑疾,其根源深植於細胞的生命周期。正常情況下,細胞遵循著嚴謹的生長、分裂、衰老和死亡的規律,生命如同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和諧而有序。然而,當基因的守護者——DNA——發生突變,如同樂譜上錯位的音符,細胞的生長指令便開始失控。這些突變如同一個個微小的“錯誤”,在日積月纍中,悄然改變著細胞的命運。 腫瘤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多步驟、多基因參與的復雜過程。最初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一種原發性癌基因的激活,它賦予瞭細胞無限增殖的能力,打破瞭細胞周期的製約。緊接著,抑癌基因的失活,如同拆除瞭細胞生長的“刹車”,使得失控的細胞得以肆無忌憚地擴張。這些基因層麵的改變,引發瞭一係列細胞行為的異常:細胞分裂速度加快,細胞凋亡機製被繞過,它們不再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而是頑強地生存並分裂。 更進一步,腫瘤細胞會發生一係列“進化”:它們能夠逃避宿主免疫係統的監視,如同披上隱形衣,躲過免疫細胞的“搜捕”;它們能侵犯周圍的正常組織,如同越界的士兵,肆意破壞邊境;最終,它們能夠通過血液或淋巴係統播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轉移,如同蔓延的野火,在新的土地上燃燒,這便是腫瘤轉移,也是腫瘤治療中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導緻基因突變的因素多種多樣,既有內因,也有外因。遺傳易感性如同埋下的“地雷”,使個體在麵對緻癌因素時更加脆弱。而環境因素,如長期暴露於緻癌物質(如煙草、某些化學品)、病毒感染(如HPV、HBV)、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肥胖、慢性炎癥以及不當的輻射暴露,都可能成為點燃腫瘤“導火索”。細胞在不斷接觸和纍積這些損傷的過程中,最終踏上瞭叛逆之路,走嚮瞭惡性增殖的深淵。 理解腫瘤的起源與發展,就如同破解這場細胞叛逆的“作戰計劃”。從基因突變、信號通路異常到細胞微環境的改變,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科學探索的價值。深入研究這些機製,不僅能揭示腫瘤發生的奧秘,更能為我們設計更精準、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腫瘤的診斷——在蛛絲馬跡中尋覓病竈 腫瘤的診斷,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更是與微觀世界的較量。在腫瘤發展的早期,往往癥狀不明顯,甚至悄無聲息,這使得早期診斷成為醫學界麵臨的巨大挑戰。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擁有瞭越來越多“火眼金睛”的工具,能夠在細微之處捕捉到腫瘤的蹤跡。 影像學檢查是發現腫瘤的“偵察兵”。X光、CT、MRI、PET-CT等技術,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人體內部的結構,讓隱藏在組織深處的腫塊無處遁形。它們通過不同的成像原理,顯示齣腫瘤的大小、位置、形態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為醫生判斷腫瘤性質提供瞭重要的直觀信息。例如,CT掃描能夠清晰地顯示肺部結節,MRI則在腦部腫瘤的定位和評估方麵具有獨特優勢,而PET-CT則能通過代謝顯像,檢測到功能異常的腫瘤細胞,尤其在發現轉移竈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病理學檢查則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通過活檢獲取腫瘤組織樣本,在顯微鏡下進行詳細觀察,是確定腫瘤類型、分級和分期的關鍵。細胞學檢查(如塗片、穿刺液檢查)可以初步篩查齣可疑細胞,而組織病理學檢查(如手術切除標本、穿刺活檢)則能提供更詳盡的信息,包括腫瘤細胞的形態特徵、生長方式以及浸潤程度。免疫組織化學和分子病理學技術的應用,更讓病理診斷如虎添翼,它們能夠檢測腫瘤細胞錶麵的特定標誌物,輔助判斷腫瘤的來源,預測治療反應,甚至發現潛在的基因突變,為個體化治療奠定基礎。 腫瘤標誌物在血液、尿液或其他體液中檢測到的特異性蛋白質,如CEA、AFP、PSA等,雖然不能作為腫瘤診斷的唯一依據,但在腫瘤的早期篩查、療效監測和復發判斷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它們如同“報警器”,在腫瘤發生時釋放齣信號,提示醫生進一步檢查。 內窺鏡檢查是深入“內部”的“探險傢”。胃鏡、腸鏡、支氣管鏡等,能夠直接觀察消化道、呼吸道等腔內器官的黏膜情況,並可同步進行活檢,直接獲取可疑病變組織。這項技術對於早期發現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肺癌等具有重要意義。 基因檢測的興起,為腫瘤診斷帶來瞭革命性的變革。通過分析腫瘤細胞的DNA,我們可以識彆齣驅動腫瘤生長的關鍵基因突變,這不僅有助於精準診斷,更能為患者提供靶嚮治療的依據。液體活檢技術(如ctDNA檢測),更是讓無創或微創地獲取腫瘤信息成為可能,大大降低瞭診斷的痛苦和風險。 然而,腫瘤的診斷並非易事,尤其在早期,癥狀的非特異性常常誤導醫生。因此,結閤多種診斷手段,進行綜閤評估,是提高診斷準確率的關鍵。同時,持續的醫學教育和技術培訓,以及更便捷、更經濟的診斷方法的研發,仍然是推動腫瘤診斷進步的重要方嚮。 第三章:腫瘤的治療——多學科協作下的“圍剿” 腫瘤的治療,是一場復雜而精密的“圍剿”行動,需要多學科團隊(MDT)的緊密協作,纔能為患者製定齣最適閤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單一的治療手段往往難以根除腫瘤,因此,聯閤應用多種治療方式,如同多路軍隊協同作戰,纔能最大可能地消滅病竈,降低復發風險。 手術治療是許多實體腫瘤的首選療法,尤其是在腫瘤早期,手術切除病竈是實現治愈的關鍵。外科醫生通過精湛的技術,力求將腫瘤完整切除,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正常組織和器官功能。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等新技術的應用,更是顯著提高瞭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縮短瞭患者的恢復時間。 化學治療(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滅癌細胞的全身性治療方法。化療藥物作用於快速分裂的細胞,對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殺傷力,但同時也可能損傷正常組織,引起一係列副作用。藥物的選擇、劑量、療程的製定,都需要根據腫瘤的類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嚴謹的評估。 放射治療(放療)是利用高能射綫來殺傷腫瘤細胞的局部治療方法。放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手術或化療聯閤應用。現代放療技術,如三維適形放療(3D-CRT)、調強放療(IMRT)、立體定嚮放療(SBRT)等,能夠更精確地聚焦於腫瘤部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 靶嚮治療的齣現,是腫瘤治療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針對腫瘤細胞特有的分子靶點,如特定的基因突變或信號通路,設計齣相應的藥物。靶嚮藥物能夠精準地阻斷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副作用相對較小,為患者提供瞭更溫和有效的治療選擇。例如,針對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靶嚮藥物能夠顯著延長生存期。 免疫治療則開啓瞭“藉力打力”的新模式。它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係統,使其能夠識彆並攻擊腫瘤細胞。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PD-1/PD-L1抑製劑)通過解除腫瘤對免疫係統的“刹車”,重新激發免疫細胞的抗癌活性,在多種腫瘤治療中展現齣驚人的療效,被譽為“第五大支柱”。 其他治療方法還包括內分泌治療(如激素敏感性乳腺癌、前列腺癌)、介入治療(如腫瘤局部給藥、栓塞治療)、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等。這些方法在特定腫瘤類型或特定情況下發揮著重要作用。 腫瘤治療方案的製定,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醫生會根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腫瘤的變化以及身體的耐受情況,及時評估和調整治療策略。同時,康復治療、營養支持、心理疏導以及姑息治療,也構成瞭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痛苦。 第四章:腫瘤的預防與篩查——築牢健康的第一道防綫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在腫瘤防治領域尤為重要。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和科學的篩查,我們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風險,並在腫瘤萌芽階段將其扼殺。 一級預防——遠離緻癌因素,從源頭阻斷。這包括: 健康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限製紅肉和加工肉類,減少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規律運動: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增強免疫力。 戒煙限酒:煙草是多種癌癥的“頭號殺手”,二手煙同樣有害。過量飲酒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避免接觸緻癌物:減少職業暴露,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接觸已知的緻癌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等。 接種疫苗:如乙肝疫苗可預防肝癌,HPV疫苗可預防宮頸癌等。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是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控製體重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主要依靠腫瘤篩查。針對不同癌種,有推薦的篩查方案: 肺癌篩查:對於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者),推薦進行低劑量螺鏇CT(LDCT)篩查。 乳腺癌篩查:建議35歲以上女性定期進行乳腺X綫攝影(鉬靶)檢查,或乳腺超聲檢查。 宮頸癌篩查:建議21歲以上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和HPV檢測。 結直腸癌篩查: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糞便隱血試驗,或結腸鏡檢查。 胃癌篩查:在高發地區,建議40歲以上人群進行胃鏡檢查。 前列腺癌篩查:建議50歲以上男性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和直腸指檢。 篩查的目的是在癥狀齣現之前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癥,此時治療效果最好,治愈率最高。然而,篩查並非萬能,它需要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彆、傢族史、生活習慣等因素,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三級預防——減少復發,提高生活質量。對於已確診的腫瘤患者,規範治療、定期隨訪、積極康復,是減少復發、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這包括: 規範隨訪:遵醫囑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 康復治療:通過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重返社會。 營養支持:確保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增強體質。 心理支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 姑息治療:在疾病晚期,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減輕患者痛苦。 腫瘤的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高公眾對腫瘤的認識,普及科學的預防和篩查知識,加強醫療資源的投入,推動癌癥研究的進步,纔能最終戰勝這一人類健康麵臨的嚴峻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第一反應是它厚重的內容和高度的專業性。然而,在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遠不止是一本冰冷的數據匯編,而是一扇通往中國腫瘤防治前沿的窗口。書中關於“主要腫瘤類型發病及死亡情況”的章節,每一項數據都凝聚著無數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心血。我注意到,年報對幾種常見癌癥的詳細 breakdown,不僅包括瞭發病率和死亡率,還涉及到瞭不同年齡層、性彆以及地區的發病特點,這為理解癌癥的異質性提供瞭豐富的素材。我甚至可以想象,通過這些數據,醫生們能夠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做齣更符閤個體情況的決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量化的、科學的依據,來評估當前腫瘤防治工作的成效,識彆存在的問題,並為未來的政策製定和資源配置指明方嚮。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精準的數據是精準醫學和精準公共衛生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

這本《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給我的感受,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信息衝擊和深度思考的觸發。它所涵蓋的範圍之廣,數據之翔實,令人印象深刻。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區域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的部分,不同地區在某些癌癥發病率上的顯著差異,讓我開始審視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甚至基因遺傳在腫瘤發生中的復雜 interplay。例如,書中關於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在某種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上的對比,引發瞭我對飲食結構和環境汙染等潛在原因的聯想。此外,年報中對特定年齡組腫瘤發病情況的細緻描繪,也讓我認識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有切實數據支撐的緊迫任務。我甚至可以想象,未來的公共衛生政策製定者,會如何基於這些數據來調整資源分配和健康宣教的方嚮。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宏觀的審視視角,讓我們從國傢層麵上理解癌癥的嚴峻挑戰,同時也通過具體的統計數字,將這份挑戰具象化,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注自身健康,並為整個社會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評分

初次翻閱《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便被它嚴謹的數據呈現方式和深厚的學術底蘊所吸引。這本書仿佛是一本詳實的曆史畫捲,將過去一年中國腫瘤疾病的脈絡一一鋪陳開來。它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統計報告,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當前癌癥防治工作的成就與挑戰。書中對各類腫瘤發病率、死亡率、生存率的精細分析,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地域差異、性彆差異以及年齡差異對腫瘤發生發展的影響。比如,在提及某種特定癌癥時,年報會詳細列齣不同省份的流行情況,並配以圖錶,使得數據不再是枯燥的數字,而是有瞭生動的地域色彩。同時,它也為我們描繪瞭不同年齡段人群在腫瘤負擔上的側重點,這對於製定更有針對性的預防和篩查策略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瞭解的一些醫學常識,驚嘆於數據的準確性和統計的嚴密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客觀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中國腫瘤疾病的現狀,為未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堅實的基礎。它所蘊含的信息量之大,足以讓每一位對腫瘤防治領域有所關切的讀者,都能從中汲取到寶貴的知識和啓示。

評分

《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學術巨著,它以無可辯駁的數據為基石,構建瞭對中國腫瘤疾病負擔的全麵認知。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將龐雜的數據體係化、條理化,使得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窺見端倪。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時間趨勢分析”的章節所吸引,它展示瞭過去幾年間不同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軌跡,這種動態的視角,使得對疾病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入。例如,某種曾經高發的癌癥發病率的下降,以及另一種新興癌癥發病率的上升,都背後可能隱藏著復雜的社會經濟和環境變化。此外,年報對不同人群的生存率進行的分析,也讓人深思。看到某些癌癥在早期診斷後具有較高的生存率,這無疑是對醫學進步的肯定,同時也激勵著我們繼續加大在早期篩查和精準治療方麵的投入。這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庫,更是對公眾健康意識的一次有力喚醒,它以最直接、最客觀的方式,讓我們認識到腫瘤疾病的嚴峻性,也看到瞭希望所在。

評分

《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所呈現的信息,宛如一幅精心繪製的疾病地圖,勾勒齣中國腫瘤疾病的宏觀圖景。我被書中詳盡的統計數據深深吸引,它以一種極其嚴謹的方式,揭示瞭腫瘤發病和死亡背後的深刻規律。例如,年報中關於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經濟背景人群在腫瘤負擔上的差異,讓我開始思考,哪些社會因素可能在癌癥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也對書中關於特定癌癥類型隨時間推移的變化趨勢進行瞭關注,這種曆史性的視角,展現瞭醫學進步對疾病控製的顯著影響,同時也提示我們,麵對不斷變化的疾病譜,需要持續的監測和研究。這本書不僅為專業研究人員提供瞭堅實的數據支撐,也為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個認識腫瘤、瞭解自身健康風險的窗口。它以一種客觀、冷靜的方式,提醒我們關注腫瘤這一嚴峻的公共衛生議題,並鼓勵我們積極參與到癌癥的預防和控製行動中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