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教材共12本,包含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公共课+必考课。
| 序号 | 书名 | 课程代码 | 定价 | ISBN | 出版社 | 版次 | 主编 |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706 | 23 | 9787040423952 | 高等教育 | 2015年版 | 刘瑞复 李毅红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2656 | 24 | 9787301258552 | 北京大学 | 2015年版 | 钱淦荣 罗正楷 |
| 3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00018 | 35 | 978711149730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5年版 | |
| 4 | 现代汉语 | 00535 | 47 | 9787513536134 | 外研社 | 2013年版 | 齐泸扬 |
| 5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00531 | 45 | 9787513527613 | 外研社 | 2012年版 | 陈思和 宋炳辉 |
| 6 | 文学概论 | 00529 | 52 | 9787301294949 | 北京大学 | 2018版 | 王一川 |
| 7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00532 | 40 | 9787561719312 | 外研社 | 2013年版 | 方智范 |
| 8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 00533 | 40 | 9787513524896 | 外研社 | 2012年版 | 方智范 |
| 9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 00530 | 47 | 9787513532976 | 外研社 | 2013年版 | 陈思和 |
| 10 | 外国文学作品选 | 00534 | 48 | 9787513524896 | 2013年 | 高等教育 | 刘建军 |
| 11 | 写作 | 00506 | 47 | 9787301149751 | 北京大学 | 2013年版 | 徐行言 |
| 12 | 古代汉语 | 00536 | 37 | 9787301149751 | 北京大学 | 2009年版 | 王宁 |
总定价:485元
选修课 选一科不注明选考哪科的同学,默认发计算机应用基础。如需调换选修课联系我们客服!
0031 心理学(选修课)
00429 教育学(一) (选修课)
00012 英语一 (选修课)
00024 普通逻辑 (选修课)全套教材共11
拿到这套教材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分量——沉甸甸的,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了“份量感”。我之前看过一些出版社出的类似教材,内容讲得过于精简,很多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一带而过,结果考场上就栽了跟头。这套汉语言文学的教材,从装帧的细节上就能看出是用心了的。比如,它在讲解一些文学流派或重要作家作品时,会插入一些背景介绍和文本细读的分析,这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至关重要。我翻阅其中一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册子,发现它对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演变梳理得非常到位,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僵硬,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感,让人在阅读时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自考生来说,持续的学习动力比什么都重要,而一本好的教材能够点燃这种动力。我希望它在后续的专业课内容中,比如古代诗歌鉴赏和写作理论部分,也能保持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叙述风格。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套书的价值就远超其标价了。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在网上和实体书店之间徘徊的自考党,我深知“版本”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市面上流行的教材可能内容陈旧,或者跟最新的考试大纲有所出入。这套“全套12本”的定位,让我对它的时效性抱有较高的期望。我特地对比了其中一门关于“美学原理”的目录,发现它涵盖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流变以及与中国传统审美的结合点,这通常是自考中容易丢分的知识盲区。如果教材能够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提示和归纳,无疑会大大提高我的复习效率。更让我欣赏的是,这套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段落留白合理,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伏案苦读的自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很多时候,一本阅读体验差的教材,光是翻阅过程就让人望而生畏,而这套书的阅读舒适度,让我愿意主动去翻开它,而不是被动地应付任务。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自考教材是零散出版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拼凑“全套”,结果往往是东拼西凑,前后逻辑不一致。这套明确标榜为“公共课+专业课全套12本”的组合,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的一致性。我之前遇到的问题是,公共课的教材内容和专业课的某些衔接点处理得不够顺畅,导致我在理解某些哲学或语言学基础知识时感觉吃力。这套书如果能够确保所有科目之间知识体系的平滑过渡,那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制的“学习地图”。我尤其关注“公共课”部分,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它们是专业课理解的理论基石。如果这部分内容能用更贴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角度去阐释,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应用,那将是锦上添花。目前来看,这套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专业、完整、且专注于提升自学者的实战能力,而不是徒有虚名。
评分我之前参加过一次汉语言文学的单科考试,体会到自考的出题风格往往是“重理解,轻死记硬背”。因此,一套好的教材不应该只是知识点的罗列,而应该提供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分析工具。这套教材中关于“文学批评方法”的那几本,我初步看了一下,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流派,而是将不同的批评视角(如历史唯物主义、结构主义等)与具体的文本案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种“教你如何思考”的设计,比直接给出结论要高明得多。这对于我准备主观题部分的论述题至关重要。如果教材能提供足够的案例分析和解题思路引导,我才敢真正信赖它能带我通过考试。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发现更多这样的“高阶思维训练”,而不是停留在基础知识点的重复灌输上。毕竟,自考的最终目的,是证明我们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创作的能力。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一看就是那种专注于内容本身的教材。我最近在备考汉语言文学自考,手头上的资料零散,正愁没有一套系统性的教材来梳理知识点。这套全套12本的组合一下子吸引了我,特别是它明确标注了“公共课+专业课全套”,对于像我这种需要从零开始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几本专业课的目录,发现内容覆盖面很广,从古代文学史到现代文学理论,脉络清晰,结构安排得很合理。很多自考生的痛点就是教材内容太跳跃,或者深度把握不住,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保证学术深度的同时,兼顾了自学者的接受程度,很多概念的解释都比较细致。我尤其看重它的“自学考试”定位,这意味着它必须紧扣考纲,不能是纯理论的堆砌。如果后续的章节内容也能保持这种严谨和实用性,那它绝对是我这次备考的得力助手。目前看来,光是这套书的完整性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省去了我四处搜集零散资料的烦恼,可以更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