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旧拓多为三十五字,新拓恢复原貌三十六字,字径三点五厘米。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由邹宗绪主编的这本《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的出版还原该碑帖的全貌,值得读者学习和研究。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留下了不可胜 数的书法遗产,其中许多**的碑石墨迹,成为历代 学书者学习的典范,知道**,仍是广大书法爱好者 临习的楷模。
由于文字的演变以及书法遗存保护等方面的原因 ,出现了古今字形差别、碑帖残损等问题,给我们学 习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提 高书法艺术的宗旨,主编邹宗绪从浩如烟海的历代书 法遗存中选出若干书体不同、风格各异的碑石墨迹作 为**范本,并精心修整残缺字形,以供广大书法爱 好者及书法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这本《汉史晨碑 /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为系列范本之一。
《周大盂鼎铭文·散氏盘铭文》【篆书】
《周毛公鼎铭文·虢季子自盘》【篆书】
《先秦石鼓文》【篆书】
《秦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篆书】
《北魏汝南王修洽古塔铭》【魏碑】
《北魏郑文公下碑》【魏碑】
《北魏张玄墓志》【魏碑】
《北魏张猛龙碑》【魏碑】
《北魏吊比千碑》【魏碑】
《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魏碑】
《北魏龙门四品》【楷书】
《北魏元略墓志》【楷书】
《北魏刁遵墓志》【魏碑】
《北魏崔敬岜墓志》【魏碑】
《汉袁安碑·袁敞碑·汉少室石阙铭·祀三公山碑》【篆书】
《汉西狭颂》【隶书】
《石门铭》【魏碑】
《汉石门颂》【隶书】
《汉礼器碑》【隶书】
《汉史晨碑》【隶书】
《汉乙瑛碑》【隶书】
《汉曹全碑》【隶书】
《汉张迁碑》【隶书】
《汉鲜于璜碑》【隶书】
《汉夏承碑》【隶书】
《汉尹宙碑》【隶书】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隶书】
《汉西岳华山庙碑》【隶书】
《汉封龙山颂》【隶书】
《汉衡方碑》【隶书】
《东吴天发神谶碑》【篆书】
《隋龙藏寺碑》【楷书】
《隋董美人墓志》【楷书】
《隋元公墓志铭》【楷书】
《隋智永真草书千字文》【多体】
《晋爨宝子碑》【正书】
《晋爨龙颜碑》【正书】
《晋好太王碑》【隶书】
《晋王羲之书十七帖》【行书】
《历代名家摹王羲之兰亭序》【行书】
《历代名家书心经》【多体】
《唐碧落碑》【篆书】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楷书】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楷书】
《唐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楷书】
《唐颜真卿书麻姑仙坛记》【楷书】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楷书】
《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楷书】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唐欧阳询书千字文》【行书】
《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楷书】
《唐怀素书千字文》【大小草书】【草书】
《唐怀素书自叙帖》【草书】
《唐孙过庭书谱》【草书】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楷书】
《唐褚遂良书阴符经》【楷书】
《唐灵飞经》【楷书】
《杰唐李邕书法华寺碑》【行书】
《唐李邕书簏山寺碑》【行书】
《唐张旭书古诗四帖》【草书】
《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行书】
《宋黄庭坚书诸上座》【草书】
《宋黄庭坚书松风阁诗》【行书】
《宋赵佶书千字文·秾芳诗》【多体】
《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行书】
《宋苏轼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楷书】
《宋苏轼书前赤壁赋》【楷书】
《宋米芾书蜀素帖·苕溪诗卷·吴江舟中诗》【草书】
《宋米芾书苕溪诗卷》【多体】
《l元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多体】
《元赵孟頫书妙严寺记》【楷书】
《元赵孟頫书三门记·仇锷墓志铭》【楷书】
《元赵孟頫书胆巴碑》【楷书】
《元赵孟頫书洛神赋》【楷书】
《明唐寅书落花册:》【行书】
《明文徵明书醉翁亭记》【行书】
《明文徵明书前赤壁赋》【行书】
《明文徵明书前后前赤壁赋》【行书】
《明祝允明书琴赋卷》【行书】
《明草诀百韵歌》【草书】
《清金冬心书金刚般若经》【楷书】
《清邓石如隶书》【隶书】
《清邓石如篆书》【篆书】
《清吴昌硕书修震泽许塘记》【篆书】
《清傅山书千字文》【楷书】
《于右任书千字文》【草书】
《于右任书法欣赏》【草书】
我是一名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老师,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优质教材。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时,眼前一亮。《汉史晨碑》作为其中的一部,其隶书风格的独特魅力,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书法的初步认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的字形结构稳健,笔画朴实,却蕴含着强大的张力,这种力量感与现代设计中的简洁、厚重的美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践中,我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形”与“神”的切入点,让他们明白每一个笔画的形态背后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情感与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在学术性与普及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文字说明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专业深度,非常适合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我计划将《汉史晨碑》中的经典字形作为学生初期楷书或隶书临习的范本,相信这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笔画基础和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初步鉴赏能力。
评分最近入手了这套《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我平时喜欢在家练练字,但总觉得找不到特别好的范本。这套书真的太给力了!我先翻了翻《汉史晨碑》,里面的字写得特别有力量,横画宽厚,竖画挺拔,给人一种很稳重的感觉。虽然我还是个新手,但光是看着这些字,就觉得特别舒服。而且,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也超级好,感觉就像真的把古老的碑石搬到了我面前一样,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都看得特别清楚。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一些细节,比如有些字下面有刮擦的痕迹,或者有些地方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这些真实的“瑕疵”反而让我觉得更亲切,更真实。它不像那种经过过度修饰的字帖,总觉得少了点“味道”。这套书真的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死板的线条,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历史的厚重感。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临摹了,相信通过这套书,我的书法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冲着“百部经典”的名头买的这套《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想着里面肯定有不少好东西。拿到手之后,更是惊喜连连。我尤其关注的是《汉史晨碑》这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了汉代隶书的一种重要面貌。里面的字,虽然不像后来的楷书那么规整,但那种古朴、雄浑的气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特别欣赏它那种“蚕头燕尾”的写法,虽然看似简单,但笔画的处理却非常讲究,有起笔、行笔、收笔的清晰脉络。而且,我发现这套书在细节上做得特别好,比如它会把碑石上一些模糊不清或者残缺的部分也如实呈现出来,这就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碑帖的历史痕迹。有时候,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反而更具魅力,更能体现出书写的生命力。我最近一直在尝试临摹《汉史晨碑》里的几个字,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和艺术魅力。这套书不仅仅是练字的工具,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套《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简直是一座宝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系统而权威的入门途径。《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首先,它的出版规模就令人震撼,精选了百部经典碑帖,这涵盖了从篆、隶、楷、行、草各个书体,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名家的代表作品,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书法史。我尤其喜欢这套丛编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极高,能够清晰地展现碑帖的笔画细节和墨韵变化,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翻阅《汉史晨碑》这一卷,其浑厚古朴的隶书风格,字形宽博,笔画方折,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与后来更趋圆润秀美的隶书相比,它更具汉代隶书的古拙气韵,那种力量感和节奏感,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感受到。而且,它还提供了高清的拓片,甚至还有一些不同版本和断碑的对比,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丛编中的其他碑帖,相信这套书一定能极大地提升我的书法鉴赏能力和临习水平。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字研究情有独钟的学者,我对于《汉史晨碑/中国碑帖百部经典丛编》这套丛书的出现,感到由衷的欣喜。它不仅仅是一套简单的碑帖汇编,更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学术工程。从我个人关注的《汉史晨碑》这部分内容来看,其选取的拓片版本极为精良,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碑石的原貌。在细节的处理上,这套丛书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比如对碑文的释文、考证,以及对碑刻年代、书写者背景的深入剖析,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学术信息。尤其是在释文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文字解读,还对一些疑难字、异体字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进行文献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丛书在排版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学术研究的需要,将原碑、释文、考证等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结构清晰,易于查阅。对于想要深入探究汉代隶书发展脉络,以及碑刻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的同行而言,这套丛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学术基础,能够激发更多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