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实用内科学》
首版自1952年出版,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是国内公认的内科学经典著作,系统、科学、实用,为我国临床医生必备的重要工具书,始终坚持每四年修订一版,目前已修订至第15版。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较大和版次较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界一部畅销65年不衰的传世精品专著,是中国内科学专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培养、造就我国几代临床医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全面,编写严谨,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内科疾病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和新理念都尽可能予以反映。本次修订在结构上对某些篇章和目录作了重新编排;增加了一些被遗漏的病种,以实现“凡能遇到的病种,在本书都可以查到”的目标;各章节内容更新达1/3;改进索引词的编写,增加双级索引;增加二维码增值服务,实现富媒体纸数融合;随书赠阅《<实用内科学>传奇》读本和视频。
由陈灏珠院士任名誉主编,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教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于2017年10月隆重上市。
全书687万字,定价498元。自1952年出版至今有65年历史。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大和版次★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为培养、造就我国几代临床医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阅读对象是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同时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各级专科医师,掌握非本专科的内科疾病诊治用的参考书,以优化其处理各科内科综合情况的能力。
本书的特色是“实用”,从临床实际出发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
将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其中,在新证据学基础上,介绍了各种疾病诊疗指南的改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接轨。
结构上对篇章和目录作了重新编排;删去不必要的重复文字,精炼易懂,更新三分之一内容;增加了重要疾病和综合征的二级索引词,便于查阅。本书编写力求定义准确、概念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临床思维,易为临床医师掌握、应用。
为体现时代性和可读性,提升正版图书价值,书中植入二维码,直接扫描观看视频、幻灯片、图表或病例等,同时附赠《<实用内科学>传奇》和相关视频,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这本巨作的发展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林果为,1936年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历任《实用内科学》第13~15版主编。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工作,特别在血液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极深造诣。
王吉耀,1944年生。复旦大学内科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消化病、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我国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胃肠病及肝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葛均波,1962年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1987年起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优化。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
d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
第三篇 医学遗传学概论
第四篇 疾病的免疫学基础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概论
第七篇 循证医学概论
第八篇 肿瘤学概论
第九篇 老年医学
第十篇 感染性疾病
第十一篇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二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三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四篇 危重病医学
下册
第十五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十七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八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九篇 新陈代谢性疾病
第二十篇 营养性疾病
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
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四篇 精神障碍
前言/序言
《实用内科学》第15版的修订,正逢纪念本书出版65周年,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z大和版次z多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为培养、造就我国几代临床医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让读者能进一步了解这本巨作的发展历史,我们编写了《《实用内科学》传奇》并拍摄了相关视频,随本书同时出版。在编写过程中,全体编委受到《实用内科学》精神的激励,决心将新版的质量较前有所提高。
近10年来内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基因组解密后,尤其d一、二、三代测序分析技术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运算科学的发展,精准医学理念日益深入临床实践,无论对疾病实体的认识和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及方法都起了重大的改变,并且更加注重人文医学。上述情况构成了新版修订的指导思想。本书曾于1958、1972、1981和1997年进行过四次较大幅度的修订,本次是第五次较大幅度的修订。但修订的总方针仍然不变,仍将遵循《实用内科学》历来创导的宗旨和读者定位,全面反映本书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版依据以下原则修订:①在结构上对某些章节做了重新编排,上、下册目录做了重大调整,使其更合理,两册字数分布均匀;②增加了一些被遗漏的病种,如寨卡病毒感染、动物源性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Castleman病等,从而实现“凡能遇到的病种,在本书都可以查到”的目标;③各章节内容要求根据修订思路更新三分之一,使内容更新颖,文字更精练,结构更严谨;④增加了不少新的章节,增加图表数量,以提高可读性,但本版总字数未超过上一版;⑤改进索引的编写,对一些重要的疾病名称或综合征名称采用规范的二级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⑥在配套的增殖服务中,通过小视频、幻灯片、图表或病例讨论等,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针对目前“分科过细”的现状,在编委会组成上,增加了主编、副主编人数,每个专科都有领军人物,加强了审阅力度和专业性,从而保证各系统疾病的稿件能在初审、分审、总审中反复修改,确保其质量;并且改组了编委会,增加了不少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作者都经过遴选,挑选有丰富实践经验、良好写作能力的副高级以上专家。因此,不论是副主编,还是每一位编委,对本书的贡献,都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本版起对副主编及编委都进行简要介绍。
本书述及的各种治疗方案、方法和药物剂量都是按一般情况提出的。由于临床情况复杂,存在个体差异,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所处临床的具体情况,对本书提供的资料酌情参考,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编者对本书的应用不作任何承诺和保证,不承担使用后的任何责任。
本版的修订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支持,也获得海外校友的积极参与。全体秘书组成员认真负责地参与整个编写过程,特别是常务副主编潘孝彰教授,在协调组织本书的编写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少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助本书再版时得以进一步完善。
《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2017年7月于上海
《实用内科学》(第15版/配增值)套装全2册:一本值得信赖的临床医学指南 在瞬息万变的医学领域,保持知识的更新与实践的精进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在内科学这个包罗万象、日新月异的学科中,一本权威、全面且与时俱进的参考书,更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实用内科学》(第15版/配增值)套装,正是这样一部凝聚了数代医学智慧的经典巨著,旨在为广大西医临床医生提供一份最新、最实用、最权威的内科综合性工具书。 权威铸就经典,专业编纂精益求精 《实用内科学》系列自问世以来,便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临床底蕴和高度的实践指导性,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本版(第15版)在继承前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汇聚了我国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与代谢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感染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多个内科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经过数年的潜心编纂与反复修订,力求将最新、最前沿的医学信息和临床实践经验,以最清晰、最系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的编纂团队,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是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更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他们紧密追踪国际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吸收了近年来各大国际指南、重要临床试验的结果,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临床实际,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优化。每一章的内容都经过多位专家的审阅和讨论,确保了其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真正做到了“集大家之所长,成一家之言”。 内容全面覆盖,全景式呈现内科学全貌 《实用内科学》(第15版)套装全2册,将庞大的内科学知识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和编排,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立体的知识框架。 第一册:基础与常见疾病 本册重点聚焦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常用诊断技术以及内科系统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系统性介绍各内科系统: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到肾脏、内分泌、风湿免疫、血液、感染等,每一系统的疾病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要点、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最关键的鉴别诊断思路。 诊断学精要:详细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定、胃肠镜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肾功能检查、内分泌激素测定、免疫学检测、血常规、骨髓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对于每种检查的原理、操作要点、结果判读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常见多发病的深度解析: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肝炎、脑卒中、帕金森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常见感染性疾病等,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内容不仅涵盖了疾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还深入探讨了疾病的长期管理、并发症防治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 危重症的初步处理:对于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急救、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肾损伤、急性中毒等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本书也提供了简洁明了的初步处理原则和抢救流程,帮助临床医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干预。 第二册:少见病、疑难病与专科进展 本册则侧重于内科学中相对少见但临床意义重大的疾病,以及各专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的更新。 少见病与罕见病的专题研究:对于一些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凶险或诊断困难的疾病,如各种心肌病、肺栓塞、肺间质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某些神经肌肉疾病、遗传代谢病、结节病、寄生虫病等,本书均进行了专门的篇章介绍,详细阐述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线索、鉴别要点和治疗原则。 疑难病例的诊疗思路:针对临床上常遇到的“疑难杂症”,本书提供了系统化的分析思路和诊断流程,帮助医生如何从繁杂的临床线索中抽丝剥茧,逐步缩小诊断范围,最终明确诊断。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升临床医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专科前沿进展:紧随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本册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各内科亚专科领域内的最新突破和技术革新。例如,在心血管领域,可能包含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在呼吸领域,如生物制剂在哮喘和COPD中的应用、新一代肺癌靶向药物;在消化领域,如微生态疗法、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新技术;在神经领域,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新进展;在肾脏领域,如肾移植免疫抑制的新策略、肾脏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等。 老年医学与多重用药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内科疾病的管理尤为重要。本册专门辟有篇幅,探讨老年人生理特点、常见合并症、药物相互作用与管理、跌倒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为老年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部分章节还会触及精准医学的理念,介绍基因检测、分子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选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增值服务,助力学习与实践 本套装特别强调“配增值”,这意味着除了纸质图书内容本身,还可能包含一系列配套的增值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使用价值和学习体验。虽然具体的增值形式可能因出版方而异,但通常会包括: 在线学习资源:可能提供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包含电子版内容、专家讲座视频、病例讨论、最新文献解读等,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互动问答社区:设立线上或线下的专家答疑平台,读者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和解答。 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可能包含一些实用的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如疾病风险评估量表、药物剂量计算器、常用指南速查表等,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更新与补充:出版社可能会定期提供相关内容的更新和补充信息,确保本书内容的时效性,让读者始终掌握最前沿的医学知识。 适用人群与阅读价值 《实用内科学》(第15版/配增值)套装,是为所有致力于内科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量身打造的必备工具书。 在读医学生与住院医师:本书系统性强,内容详实,是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内科住院医师学习内科学知识、掌握临床技能的理想教材和案头参考。 临床内科医生:对于已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内科医生,本书提供了最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理念,是更新知识、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水平的重要助手。 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生:本书的全面性也使其成为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生应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初步处理复杂疾病的有力支持。 医学研究人员:本书的深入论述和对前沿进展的介绍,也能为相关领域的医学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线索。 结语 《实用内科学》(第15版/配增值)套装,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知识体系、前沿的学术视角以及实用的临床指导意义,再次巩固了其作为中国内科学界权威工具书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陪伴每一位内科医生在探索医学奥秘、守护患者健康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拥有一套《实用内科学》(第15版),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全天候的医学智囊,必将极大地提升您的临床诊疗能力和学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