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义主编的《中医刺络放血疗法》详细介绍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做到“有理有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本书重视络脉的辨识,突出刺“络”之“络”的证治。本书编写内容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操作放在首位。另外,强调操作的安全性,突出实用性。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资料较丰富。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选择相对**的、切实可靠的资料为素材,内容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性。在设计和编排上注意使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指导临床实践。
**章 绪论
**节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的历史
一、萌芽于远古
二、奠基于秦汉
三、发展于唐宋
四、提高于金元
五、成熟于明清
六、活跃于中华
第二节 世界其他传统医学中的放血疗法节
第二章 刺络放血疗法的基础
**节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基础节
一、络
二、血
第二节 辨络识血节
一、辨络
二、识血
第三节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一、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二、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特点
第四节 刺络放血疗法的取穴
一、刺络放血疗法的取穴特点
二、刺络放血疗法的配穴原则
第五节 刺络放血的部位
一、耳穴
二、阿是穴、反应点
三、浅表静脉(脉络)
四、常用经外奇穴及经穴
第三章 刺络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
**节 刺络放血常用工具节
一、三棱针
二、圆利针
三、皮肤针
四、毫针
五、火针
六、采血针
七、单针采血器
八、四针采血器
九、小眉刀
十、注射针头与注射器
十一、辅助工具
第二节 施术前的准备节
一、针具选择
二、部位选择
三、体位选择
四、环境要求
五、消毒
第三节 刺络放血操作方法节
一、三棱针
二、皮肤针
三、火针
四、刺血器
五、小眉刀
六、刺络拔罐
七、注射器抽血
第四节 施术后处理与局部护理节
第五节 出血量的要求节
一、决定出血量的因素
二、出血量类型
第四章 刺络放血疗法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禁忌
一、适应证
二、注意事项
三、禁忌
四、刺络放血疗法的异常反应及其处理
第五章 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节 内科疾病节
一、咳嗽
二、哮喘
三、眩晕
四、面痛
五、口眼喁斜
六、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七、胁痛
八、腰痛
九、痹证
十、中风
十一、癫痫
十二、血痹(雷诺病)
十三、厥证
第二节 外科疾病
一、红丝疔
二、乳痈
三、痔
四、脱肛
五、炸筋腿(静脉曲张)
六、臁疮
七、脱疽
八、失枕
九、颈痹
十、肩痹
十一、肘劳
十二、筋结
十三、肌纤维织炎
十四、闪腰
十五、历节 风
十六、梨状肌综合征
十七、坐骨神经痛
十八、皮痹(股外侧皮神经炎)
十九、踝关节 扭伤
二十、骨折后功能障碍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节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带下病
四、*年期综合征
五、产后癃闭
第四节 儿科疾病
一、小儿发热
二、小儿惊厥
三、小儿夜啼
四、小儿肺炎
五、婴幼儿腹泻
六、小儿疳积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一、针眼
二、霰粒肿
三、天行赤眼
四、聚星障
五、胬肉攀晴
六、眼内障
七、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八、暴发火眼(电光性眼炎)
九、喉痹
十、乳蛾
十一、舌炎
十二、鼻衄
十三、内耳眩晕
第六节 皮肤科疾病
一、发际疮
二、疖
三、丹毒
四、寻常疣
五、扁瘊
六、鼠乳
七、足瘊
八、热疮
九、蛇串疮
十、隐疹
十一、浸淫疮
十二、漆疮
十三、牛皮癣
十四、白疙
十五、蝴蝶斑
十六、白驳风
十七、粉刺
十八、油风
十九、发蛀脱发
二十、鸡眼
二十一、冻疮
二十二、脚气疮
第七节 中暑和中毒性疾病节
一、中暑
二、一氧化碳中毒
三、食物中毒
第八节 传染病
一、流行**冒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后遗症
三、痄腮
第六章 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刺络放血的常用穴位研究
二、刺络放血的出血量研究
三、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四、刺络放血的临床实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节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古朴的字体搭配写实的插画,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本身对中医理论颇感兴趣,但一直觉得刺络放血疗法有些神秘,甚至带点“血腥”的色彩。然而,当我在书店翻开它时,那种刻板印象立刻被瓦解了。书中的文字并非冰冷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向你娓娓道来他的行医心得。我对书中关于经络学说与刺络放血之间关系的阐述印象深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那些复杂的理论,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其精髓。特别是关于不同病症对应不同穴位的选择,以及放血量的控制,都描述得非常细致,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实际操作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刺络放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对传统医学的敬畏和传承精神,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是一名初学针灸的技师,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掌握更广泛的治疗手段,而刺络放血疗法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市面上关于此类的书籍不少,但我总觉得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难以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这次有幸读到这本《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我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首先,书中的图文并茂让我眼前一亮,各种穴位图、操作示意图都十分清晰准确,这对于我们实际操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操作手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如何做”,而是深入地阐述了“为何如此做”,这背后蕴含的医学道理,让我能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从而更加自信地应用于临床。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临床案例,这些生动的实例让我看到了刺络放血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疗效,也让我对未来自己的从业之路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我能够更加系统、扎实地学习和掌握这项古老而有效的疗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从它所蕴含的“匠心”来评价。从文字的推敲,到插图的选择,再到整体的风格,都透露出作者和出版方对这部作品的用心。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刺络放血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粗糙,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要么排版混乱,读起来让人提不起兴趣。而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和严谨。例如,在讲解一些关键的穴位时,不仅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图,还配以文字描述,让读者能够对穴位有立体化的认知。在讨论操作的禁忌症时,也列举得非常详细,并给出了充分的理由,这显示了作者对患者安全的重视。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辅助工具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的补充,让整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饱含人文关怀的医学著作,它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学事业的热忱。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养生保健非常有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一直希望能通过学习一些中医知识来更好地调理自己的身体。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我一直认为刺络放血是一种比较“激进”的疗法,可能会伴随较大的疼痛和不适,但这本书让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用非常温和的语言,解释了刺络放血是如何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达到养生保健目的的。特别是关于一些常见亚健康状态,比如疲劳、失眠、肩颈不适等,书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刺络放血调理方案,并且强调了操作的安全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也明白了“治未病”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一项看似复杂的疗法,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强调了其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做得相当出色。我一直对医学书籍的排版比较挑剔,但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逻辑清晰,过渡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混乱。从基础的理论介绍,到具体的操作指南,再到后期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非常适合不同程度的读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循经感传”和“局部反射”等概念的解释,这些细节的阐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放血治病”的表面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名家医案,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这项疗法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细的临床指导相结合,为有志于学习刺络放血疗法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