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 | 45.00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汪福祥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26 |
| 字数 | 150000 |
| ISBN编码 | 9787119108605 |
UNIT 1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s in CATTI
综合能力提高综述
UNIT 2 Vocabulary Selection 词汇选择
Section 1: A General View of the Task
词汇选择题型总览
Section 2: To Get Hold of the Sentence’s Meaning
把握题干的语义取向
Section 3: Glossary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s
语境参照下的词汇选词
Section 4: Lexical Collocations
词汇搭配
Section 5: Idiomatic Expressions
习惯用语
UNIT 3 Vocabulary Replacement 词汇替换
Section 1: Get Hold of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statement
把握题干语句的语义取向
Section 2: The Context and Glossary Replacement
语境参照与词语替换
Section 3: Sentence Analysis and Glossary Replacement
句子分析与词汇替换
Section 4: Contextual Meanings of the Glossary
结构成分与词义判别
Section 5: Collocation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固定搭配与习惯用语
UNIT 4 Error Correction 语法改错
Section 1: Spot out the Grammatical Errors
语法错误的判别
Section 2: Pin-point out the Errors in Collocations
词语搭配错误的甄别
Section 3: Appropriate Use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习惯用语的正确使用
Section 4: Recognize the Structural Errors
句子结构错误的判别
Section 5: The Semantic and Loghical Relationship
语义及逻辑关系的判别
UNIT 5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Section 1: Get Hold of the Theme of the Writing
把握文章的主旨
Section 2: Decide on the “False” and “True”
“是”与“非”的甄别与判断
Section 3: Dig into the Lexical and Semantic Details
掘进思想表达的细节
Section 4: Rule out the “False” for the “True”
“是”与“非”的判断与排除
Section 5: Generalize and Synthesize the Message
概括归纳分析题型
UNIT 6 Cloze Test 完形填空
Section 1:Selection Through Contextual and Logical Analysis
选词的语境和逻辑分析
Section 2:Grammatical Analysis and Lexical Collocations
语法分析与词语搭配
Section 3: Contextual Reference and Glossary Connection
语境参照与词语关联
Section 4: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Glossary Selection
结构分析与词汇选择
Section 5: Semantic Analysis and Glossary Selection
语义分析与词汇选择
UNIT 7 A General Test for Self-evaluation 综合测试
Test One 测试一
Test Two 测试二
作为一本提高英语笔译综合能力的教材,本书的构思和内容编排,以“授之以鱼”为载体,尽大可能地使大家获得“得之以渔”的进学成效。基于此宗旨,每一章都以“综述”开篇,而在每章之内五个部分(Section)中所提供的试题前,均有“导言”做读者答题的“意识引领”,紧随其后的便是针对每道题的答题给出的“答题注释”。跟随“答题注释”的是每一部分的“小结”,用以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梳理。总的说来,如果把每道试题比作“授之以鱼”的“鱼”,那么题后的“答题注释”就有似于向读者提供的“授之以渔”的“渔”,而开篇的“导言”和收尾的“小结”便是对读者“收鱼”之前思考路向的引领和“收鱼”之后的感悟和总结。不妨说,本教材所“授”之“鱼”,为读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练习机会,而伴随而来的所“得”之“渔”,便是读者提高英语笔译综合能力的一种经验的积累,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本指定教材是根据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二级翻译口笔译大纲(新修订版)中相关内容的变动和更新编写而成,较之以前各版本相比,无论在选材、体例、结构还是在思想组织、内容编排以及知识点和要点设计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进,使本教材对读者笔译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点拨性和现实意义。本书共分七章。 章“综述”,主要用以阐释笔译综合能力与翻译水平的关系,涉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内容及方法。第二章的“词汇选择”和第三章的“词汇替换”,在引领读者捕捉试题题干语义取向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阐释选词抉择所要经历的思考点和思考路径。第四章的“语法改错”,在讨论甄别题干错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涉及修正错误的几个要点,为改”提供思路的指引。第五章的“阅读理解”,通过对内容各有侧重的试题及答题之思维过程的分析,重点介绍牵涉语篇理解和信息捕捉的几种策略以及答题所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和要点。第六章的“完形填空”,在考察读者语篇和语境意识以及语感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完形的思考步骤、思考方法以及涉及答题的要领和知识点。第七章包含两套综合测试题,为读者提供个自我测试、自我检验、自我提高的机会,目的是使读者通过接近真题的答题实践知彼知己:既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也觉察、感知到自己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为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找到攻关的突破口和路径。
汪福祥,男,(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英语系副主任、翻译学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定价 | 45.00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汪福祥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30 |
| 字数 | 160000 |
| ISBN编码 | 9787119108612 |
单元:辅导与训练综述
一. 对英语单词与语义网的认识
二. 关于英语词汇与翻译
三. 词汇选择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四. 词汇替换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五. 语法改错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六. 阅读理解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七. 完形填空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八. 结语
第二单元:词汇选择
词汇选择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三单元:词汇替换
词汇替换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四单元:语法改错
语法改错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六单元: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参考文献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问答
本书的创新点显而易见: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本书针对练习的具体内容增设“案例解析”,通过对知识点点拨式的讲解,把关注点和练习思路的引导呈现在纸面上。讲解内容有似大学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跟随其后的便是四套练习题。之所以增设“案例解析”,是因为练习好要有径可循,而“案例解析”中的讲解恰是为练习者提供答题思路的引领。
本书是指定教材《英语笔译综合能力》(二级)的配套训练用书。本书依据英语二级翻译口笔译大纲(新修订版)编写而成。本书在选材、思想组织、内容编排及知识点的介绍等方面,不仅内容新颖,而且有创新点,使得本书不但具操作性,而且突显练习路径的引导性和练习方法的启发性。本书共分七个单元。单元“练习与实践感悟综述”,着重介绍练习方法与翻译和答题能力提高的关系;第二单元“词汇选择”,以题干语句意思分析为基,重点介绍词汇语用的选择和思考路向;第三单元“词汇替换”,围绕同义词和近义词与语境的关系,重点介绍同/近义词词义之别及其细节分析;第四单元“语法改错”,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语法知识和改错能力的提高;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通过对短小精悍英文段落语言点和思想点之理解的阐释,介绍涉及阅读理解的几个要点和知识点;第六单元“完形填空”,通过“完形”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介绍,阐释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及方法;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通过内容较为丰富并接近二级考试真题之题例的答题,为读者提供近似于实战的答题体验,使读者对自己的答题能力有个自我评测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英语笔译实务(二级)新版
定价 48.00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开本 16
作者 卢敏
装帧 平装
页数 264
字数 370000
ISBN编码 9787119108629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考试大纲(试行)》有关笔译实务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指出: “考生需具备双语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能够运用一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双语互译, 且译文通顺、用词准确,无明显语法错误、错译和漏译。”本指定教材正是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的精神,依据《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二级考试大纲(试行)》的要求编写的,力求在提高考生快速、正确进行双语互译,培养考生翻译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给予考生尽可能多的、有效的指导和启发。本指定教材由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敏编写,是参加英语笔译二级考试的必备用书。
本教材共分15个单元,前14个单元由“英译汉”、“汉译英”、“笔译技巧”和“强化训练”四个部分组成,后一个单元专门讲述法律文件翻译。其中,“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包括课文一篇,每篇课文后都有详细讲解,并配有参考译文。课文都以实践语料为依据,取材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科学等主题领域,力求使考生扩展视野,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寻找提高双语互译的突破口;“笔译技巧”是针对翻译中常用且重要的技巧及易错的方面详细讲解,使考生在翻译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上能有一个质的提高;“强化训练”是检测考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合理,紧扣单元知识,对考生自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单元
英译汉 Benjamin Franklin — “The First American”
汉译英 容闳
笔译技巧:译者的修养
强化训练
第二单元
英译汉 Voracious Newspaper Readers
汉译英 中国给了我“天使般的行文”
笔译技巧:英译汉中文化因素的“归化”和“异化”
强化训练
第三单元
英译汉 Tea in Britain
汉译英 景颇族
笔译技巧:汉译英中长句翻译与译文的简洁
强化训练
第四单元
英译汉 The Margaret Mitchell House
汉译英 重视文化产品知识产权
笔译技巧:翻译需要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强化训练
第五单元
英译汉 Doping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Competitive Sports
汉译英 奥运会
笔译技巧:寻找理论到实践的切入点
强化训练
第六单元
英译汉 A Survey of the Olympic Games
汉译英 中国带来机会,不是威胁
笔译技巧: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转化
强化训练
第七单元
英译汉 Robot Performs 1st Surgery in US
汉译英 古代中国的火箭
笔译技巧:科技翻译技巧(一)
强化训练
第八单元
英译汉 Optical Communications
汉译英 人造地球卫星
笔译技巧:科技翻译技巧(二)
强化训练
第九单元
英译汉 Adventures of Literacy Workers
汉译英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
笔译技巧:英译汉句型转换和汉译英选词
强化训练
第十单元
英译汉 The Pleasures of Ignorance
汉译英 养花
笔译技巧:翻译过程
强化训练
第十一单元
英译汉 What Is Nanotechnology?
汉译英 茶的好处
笔译技巧:科技翻译中的“口吻”和被动语态的翻译
强化训练
第十二单元
英译汉 Spaceship of the Future
汉译英 盗版软件
笔译技巧:科技文章的遣词三境界与活用�瞚ng结构
强化训练
第十三单元
英译汉 The Ideal Place for Your Summer Vacation
汉译英 人间天堂——杭州
笔译技巧: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与翻译是“重写”或改写
强化训练
第十四单元
英译汉 How to Find the Right International Partners
汉译英 摩天大楼和经济的关系
笔译技巧:经贸翻译技巧
强化训练
第十五单元
英译汉 Respect the Law
汉译英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平等
笔译技巧:法律翻译
强化训练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问答
| 定价 | 43.00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卢敏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12 |
| 字数 | 297000 |
| ISBN编码 | 9787119108636 |
本书是《英语笔译实务》二级指定教材的配套训练用书,既可供讲授翻译的教师和准备参加英语二级笔译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普通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自学者单独使用。由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敏编写,是参加英语笔译二级考试的必备用书。
本书分为15个单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艺、贸易、外交、工业、农业、教育、法律、科技等领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为广大的考生提供大量的翻译练习材料,帮助考生强化翻译实践和训练,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增加对翻译的感悟,获得更多的翻译经验,分析研究好的译文,借鉴译文中的词语运用和翻译风格,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卢敏,中国外文局翻译资格考评中心副主任。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委员。2015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国际会议重要文件的英文翻译和审定稿,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其他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王炸”级别。它没有过多的学术辞藻来炫耀作者的学识,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帮助考生“拿分”上。我个人认为,对于应试者而言,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这本书在时间管理和考场策略上的指导,简直是无价之宝。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题型的用时分配建议,以及如何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核心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贴心的是,配套的训练册中的解析部分,不仅提供了参考译文,更重要的是,它对“失分点”进行了细致的标注和警示,比如“此处的名词化处理导致表达冗余”、“此处时态转换未能体现原文的因果关系”等等。这种对“常见陷阱”的提前预警,比单纯做对一两道题的价值要高得多,它让你在实战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开那些低级错误,从而有效提升卷面的整体质量。这种前置性的风险规避指导,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刚刚踏入笔译领域,对CATTI二级考试充满敬畏和期待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手把手”的教学态度,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书里对基础概念的讲解深入浅出,比如关于语篇分析和语篇衔接的那些原本听起来很玄乎的理论,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变得异常清晰。我记得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解析了官方样题的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那种层层剥茧的分析过程,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译者思维”是如何养成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译”,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译是最佳选择”。对于笔译实务部分的考察,这本书的选材也非常贴合实际工作场景,涉及了经济、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让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文本类型都有了一个初步的预判和准备。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迷茫的时候,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要如何构建自己的翻译知识体系和应试策略。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也做得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这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学习的我们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其他几本号称是“应试宝典”的教材,但读完之后总感觉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更像是一堆零碎的笔记堆砌而成,缺乏一种结构化的逻辑。然而,这本《现货 英语笔译综合能力+英语笔译实务》却完全不同,它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综合能力”和“实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非常精妙的梳理。它没有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如何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比如说,在讲解法律文件翻译时,书中会立刻引用综合能力中学过的关于“法律术语的等值性”和“文化语境适应性”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条款翻译中,这种学用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此外,书中配套的训练部分设计得极其巧妙,并非简单的习题堆砌,而是设置了不同难度梯度的任务,从基础的句子翻译到复杂的篇章重构,循序渐进,让人在不断挑战中巩固所学。这种系统性的训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一位严谨的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
评分作为一个对翻译质量有较高追求的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书能否帮助我从“能译”迈向“精译”。这本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操案例。它在处理一些高难度、多义性强的词汇时,不会给出单一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基于语境选择的判断框架。例如,对于一个在不同领域有截然不同含义的专业术语,书中会引导读者回顾前面所学的专业领域知识,并结合篇章的整体语境来进行权衡。这种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是真正区分普通译者和高级译者的关键。此外,书中对英汉互译中特有的“增译”和“减译”技巧的讨论,也极其到位,它用非常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在何种情况下应当进行信息补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大胆删减而不影响核心意义。这让我意识到,翻译不是简单的代码转换,而是一种高度灵活的、需要不断权衡取舍的艺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的笔译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确实是目前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集系统性、实用性和深度于一体的备考良品。
评分说实话,对于很多备考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把握CATTI考试的“度”。它既要考察语言功底,又侧重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应用需求。这本书在这方面把握得极其精准。我特别喜欢它在文化差异处理上的论述,书中提到,优秀的笔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桥梁搭建。它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特定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上的表达差异,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恰当的“解释性翻译”,而不是生硬的“词对词”的直译。这对于提升翻译的“地道性”至关重要。另外,关于篇章组织和逻辑连贯性的讲解,也是我之前在其他资料中很少见到的深度。书中通过对比分析一些翻译腔浓重的文本和流畅自然的文本,直观地展示了句子间的衔接词、代词指代、逻辑层次等在宏观层面上的重要性。这使我的关注点从单纯的词汇和语法层面,提升到了更高层次的文本建构能力,让我对“什么是好翻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清晰的实践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