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徐丘一
主審:吳溯帆 靳令經
開本 : 16開
字數 :
版次 : 2018.1 第1版 2018.1第1次印刷
書號 : ISBN9787559104946
定價 :198元
《亞洲人肉毒毒素注射》原版為韓文版,在韓國齣版後銷量很好,springer公司將其做成英文版在世界範圍內發行,受到亞洲醫生的喜歡,本書作者在亞洲地區影響力很強,本書內容全麵實用,是微整形醫生圖書。
第*章 肉毒毒素學
1.1 簡介
1.2 關於皺紋的術語
1.2.1 關於皺紋的基礎英文術語
1.2.2 從功能角度分類皺紋
1.2.3 從嚴重程度分類皺紋
1.3 肉毒毒素的基本原理
1.3.1 肉毒毒素的類型和作用機製
1.3.2 A 型肉毒毒素的分子結構
1.3.3 作用位置
1.3.4 作用時間
1.3.5 劑量和藥效分析
1.3.6 個體敏感度差異
1.3.7 感覺神經的作用效果
1.4 産品對比
1.4.1 藥效對比
1.4.2 賦形劑對比
1.4.3 保妥適:金標準
1.4.4 麗舒妥: 歐洲標準
1.4.5 Neuronox:韓國肉毒毒素第*品牌
1.4.6 Myobloc:唯*的 B 型肉毒毒素
1.4.7 希爾敏:二代肉毒毒素
1.4.8 衡力:中國的肉毒毒素
1.4.9 Botulax
1.4.10 Nabota
1.4.11 Innotox
1.5 免疫原性 / 免疫抗藥性
1.6 安全性
1.6.1 人體緻死劑量
1.6.2 藥物過量
1.6.3 肉毒毒素和兒童
1.6.4 肉毒毒素和妊娠
1.6.5 肉毒毒素和過敏
1.7 肉毒毒素的復溶、稀釋和儲
1.7.1 復溶和稀
1.7.2 儲存
1.8 禁忌證
1.8.1 禁忌證
1.8.2 需要謹慎注射的個體
1.9 操作特徵 (EAT 分級)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肉毒毒素治療皺紋
2.1 簡介
2.1.1 有效和無效的肉毒毒素皺紋治療
2.1.2 醫患交流
2.1.3 治療前評估
2.1.4 亞洲人和歐洲人的審美差異
2.1.5 調整治療和重復注射的閤理時間
2.1.6 肉毒毒素對皺紋的效果
3 2.1.7 肉毒毒素平衡 (代償性活躍)
2.1.8 肉毒毒素對麵部錶情的重塑
2.1.9 注射技術
2.1.10 不良反應
2.2 各區域皺紋的治
2.2.1 外眥皺紋
2.2.2 眼瞼下
2.2.3 上瞼皺紋
2.2.4 眶下皺紋
2.2.5 額橫紋
2.2.6 眉毛塑形 / 眉毛提升
2.2.7 眉間皺眉紋
2.2.8 鼻梁橫紋 / 兔紋
2.2.9 鼻根橫紋
2.2.10 鼻尖提升
2.2.11 牙齦過度外露 / 露齦笑
2.2.12 鼻唇溝 / 微笑時不對稱
2.2.13 鼻翼外側凸起和淺窩
2.2.14 口周紋
2.2.15 口角提升
2.2.16 頦肌過度活躍 / 鵝卵石下巴
2.2.17 頸闊肌束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肉毒毒素塑造麵部輪廓
3.1 方下巴 / 咬肌肥大
3.1.1 作用機製:廢用性萎縮
3.1.2 咬肌肥大的成因
3.1.3 術前評估
3.1.4 自
3.1.5 解剖結構
3.1.6 注射技巧
3.1.7 注射劑量
3.1.8 咬肌體積變化
3.1.9 藥物起效時間和藥效保持時間
3.1.10 閤適的治療間隔和重復治療時的劑量
3.1.11 不良反應
3.1.12 為下頜骨注射肉毒毒素的治療效
3.2 顳肌肥大
3.2.1 解剖結構
3.2.2 注射技巧
3.2.3 不良反應
3.3 唾液腺肥
3.3.1 腮腺肥大
3.3.2 頜下腺肥
3.3.3 注射技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肉毒毒素多點真皮內注射
4.1 概念
4.2 注射技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肉毒毒素塑造身體輪廓
5.1 簡介
5.1.1 稀釋和復
5.1.2 劑
5.1.3 注射技巧
5.1.4 閤適的治療間隔和重復治療時的劑量
5.1.5 不良反應
5.2 各區域的注射
5.2.1 肩膀塑形 (斜方肌)
5.2.2 手臂塑形 (三角肌)
5.2.3 大腿塑形 (股四頭肌)
5.2.4 小腿塑形 (腓腸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肉毒毒素治療多汗癥
6.1 簡介
6.1.1 多汗癥的病因和分級
6.1.2 局部多汗癥的流行病學
6.1.3 局部多汗癥的診斷
6.1.4 局部多汗癥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
6.1.5 局部多汗癥的治療
6.1.6 肉毒毒素治療局部多汗癥
6.2 各區域的注射
6.2.1 腋下多汗癥
6.2.2 手掌多汗癥
6.2.3 足底多汗癥
6.2.4 頭麵部多汗癥
6.2.5 味覺性多汗癥
6.2.6 代償性多汗癥
6.2.7 腋臭
6.2.8 其他可用肉毒毒素治療的疾病
6.2.9 B 型肉毒毒素治療局部多汗癥的效果
參考文獻
《亞洲人肉毒毒素注射》是徐丘一等人編寫的英文版圖書,針對亞洲人的肉毒毒素注射教科書,其中先介紹瞭肉毒毒素的概論,肉毒毒素在麵部除皺中的應用,肉毒毒素注射在麵部輪廓整形中的應用,肉毒毒素皮內注射方法,肉毒毒素在體型整形中的應用,如何用肉毒毒素治療多汗癥等內容,並在介紹肉毒毒素注射的同時介紹注射解剖層次,從而避免並發癥的發生,對醫生提高自己的臨床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主編徐丘一,知名微整形專傢,留學於美國、韓國等國傢學習整形操作技術,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主編參編多部圖書及英文醫學圖書。主譯孫燚,2005年碩士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0年博士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整形外科。一直從事整形外科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國內外雜誌發錶學術論文多篇,參加編寫書籍數本,現任浙江省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秘書,具有豐富的成功手術經驗。 方嚮:頭麵部整形美容、乳房整形、注射美容、激光融脂塑形、腋臭治療、瘢痕整復、唇齶裂畸形整復等。
這本書的內容,我抱持著一種既好奇又略帶疑慮的心情翻開的。起初,我以為它會像許多市麵上流行的美容指南一樣,充斥著各種“秘籍”和“獨傢配方”,主打快速見效的解決方案。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雖然我並不熟悉徐丘一、吳溯帆、駱葉這幾位名字)似乎更傾嚮於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探討亞洲人的審美意識,以及這種意識如何在美容實踐中體現齣來。書中穿插瞭一些關於不同亞洲國傢和地區在麵部特徵偏好上的細微差異的論述,比如東亞地區對於“鵝蛋臉”的推崇,或是東南亞地區對某種特定眼型的偏愛。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追求的“美”,究竟是天然形成還是後天塑造,又或是受到文化和社會環境的深刻影響。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自然感”和“和諧感”的強調,這似乎是作者試圖傳遞的核心理念,即美容不僅僅是修飾,更是一種對自身特質的尊重和發揮。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觀點與我自己的美容經驗進行對比,發現有些地方不謀而買,有些地方則讓我産生瞭新的思考,比如關於如何根據五官比例來選擇發型,或是如何通過日常保養來達到一種不易察覺的“微調”效果。盡管書中沒有直接給齣具體的注射步驟或産品推薦,但它所引發的關於“什麼是亞洲人真正想要的變美”的討論,對我而言已經足夠有價值瞭。我感覺作者們在努力引導讀者跳齣“韆篇一律”的審美陷阱,去發現和欣賞屬於自己的獨特之美。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的書,它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成為一本純粹的操作指南。我原本以為會看到大量的步驟圖、器械介紹,以及各種“網紅”項目的使用心得。然而,作者們(徐丘一、吳溯帆、駱葉)似乎更傾嚮於從一個更人文、更具文化底蘊的角度來探討亞洲人的美容。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東方韻味”的解讀,他們試圖去闡述,在西方美容潮流湧入的當下,亞洲人如何保留並升華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書中並非沒有提到“注射”這個概念,但它更多地是將注射作為一種實現“精細化雕塑”的手段,而非一蹴而就的“變臉”方式。我注意到,作者們反復強調“個性化”的重要性,並且認為真正的美容,應該是能夠放大個體的獨特魅力,而非將所有人塑造成同一種模闆。他們對亞洲人麵部結構的細緻觀察,讓我對自己的五官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關於“減齡”的討論,也並非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探討瞭如何通過改善皮膚質感、提亮膚色,以及調整麵部輪廓的“黃金比例”,來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年輕態。我從書中領悟到,美容的最高境界,或許就是那種“恰到好處”,不留痕跡,卻又煥然一新的美。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美”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外錶的修飾,更是一種對自身特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評分讀這本書的經曆,與其說是學習美容技巧,不如說是一次關於“美”的哲學思辨之旅。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們並沒有像許多美容書籍那樣,急於提供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為何”以及“如何”纔能達到真正的、令人滿意的美容效果。他們反復提及“內在的自信”與“外在的修飾”之間的微妙平衡,並且強調這種平衡對於亞洲人來說尤為重要。書中關於亞洲人麵部結構特點的分析,雖然沒有達到專業醫美的深度,但也足夠讓我意識到,不同人種、不同膚質、不同年齡層,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截然不同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亞洲式含蓄美”的論述,作者們似乎在暗示,最理想的美容效果,並非是顛覆性的改變,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一種“錦上添花”式的優化,讓美感更加含蓄、耐人尋味。這種理念與當下一些追求極緻網紅臉的潮流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美容觀念。我嘗試著去理解書中關於“光澤感”和“通透感”的描述,這似乎是他們認為亞洲人膚質最應該追求的理想狀態。雖然我無法從書中直接學到具體的注射技術,但它成功地引導我從一個更深層次的維度去審視“美”,並且讓我更加注重選擇那些能夠提升自身氣質、而非改變自身骨骼的美容方式。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更多是一種觀念上的啓迪,而非技術上的直接傳授。我最初拿到它,是抱著一種學習如何在亞洲人臉上進行“微調”的期待,想著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注射技巧、材料選擇,以及如何應對各種皮膚問題的詳細解答。然而,徐丘一、吳溯帆、駱葉三位作者,似乎更願意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麵,去探討亞洲人的審美傾嚮以及他們在美容實踐中的獨特性。書中對“自然美”的推崇,讓我印象深刻。他們並沒有鼓吹激進的改變,而是強調如何通過對自身麵部特點的深刻理解,來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光彩”和“通透”的論述,這似乎是他們認為亞洲人肌膚最理想的狀態。他們用一種相對含蓄的方式,描述瞭如何通過一些“微創”的方式,來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提升效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美容並非一個簡單的“修復”過程,而更像是一個“雕琢”的過程,需要耐心、需要對細節的把握,更需要對自身特點的清晰認知。雖然我並未從中獲得直接的注射操作指導,但它成功地引導我,將目光從“如何改變”轉嚮“如何優化”,從“如何模仿”轉嚮“如何突齣”。這讓我對未來的美容之路,有瞭更清晰、也更具個人特色的規劃。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老茶,初嘗之下可能並不驚艷,但迴味無窮。我原以為會看到大量關於具體美容項目操作流程的詳細介紹,例如如何注射、使用何種劑量、以及術後的恢復過程等等。然而,作者們(徐丘一、吳溯帆、駱葉)似乎更側重於從文化、心理以及亞洲人特有的審美追求齣發,去解讀“美”的含義。我驚喜地發現,書中探討瞭許多關於亞洲人在曆史長河中對美的認知演變,以及這些認知如何滲透到當下的美容文化中。他們並沒有迴避“微整形”這個話題,但更多的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進行討論,比如如何通過科學、安全的方式,去實現一種符閤亞洲人麵部比例和氣質的“自然之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關注,他們詳細描述瞭如何通過一些看似微小的調整,來達到整體麵部的和諧與平衡。這讓我意識到,美容並非一場“大刀闊斧”的革命,而更像是一門精細的手工藝術。書中關於“年輕化”的論述,也並非停留在錶麵的除皺,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改善膚質、提升輪廓,來重塑一種由內而外的活力感。雖然我仍舊期待書中能有更多關於具體操作技巧的分享,但它所傳遞的“適度”、“自然”、“和諧”的美容理念,已經深深地影響瞭我對美的看法,讓我不再盲目追求潮流,而是開始審視自身的需求和特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