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 艺术 书籍 |
| 作者: | 孙浩 |
| 定价: | 180.0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47831137 |
| 印次: | |
| 版次: | 2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2开 |
| 内容简介 | |
| 《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依据国内外知名学者及收藏家的著作,结合晚近公开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史料和近年来国外钱币学家的研究成果,以高质量图片结合文字描述的方式系统介绍中国近代银圆,尤其是存世量稀少的珍贵银圆,包括未公开发行的样币、试制币,并对它们的留传和拍卖记录作了详细描述;另外,《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还介绍了与中国机制币渊源颇深的近代西洋人、鲜为人知的钱币模具雕刻师,以及新兴的第三方钱币鉴定评级等内容,是一部钱币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进阶之书。 |
| 目录 | |
| 前言壹·清代银圆——地方篇?1 广东省造银圆 ?22 湖北省造银圆 ?113 北洋造银圆 ?174 江南省造银圆 ?245 安徽省造银圆 ?336 奉天省与东三省造银圆 ?377 吉林省造银圆 ?448 四川省造银圆 ?519 浙江省造银圆 ?6010 福建省造银圆 ?6411 台湾省造银圆 ?6612 “京局制造”银圆 ?6713 湖南省造银圆 ?7114 云南省造银圆 ?7415 陕西省造银圆 ?8016 山西省造银圆 ?8217 新疆银圆 ?8418 西藏地方银币 ?91 贰·清代银圆——总厂篇1 造币总厂 ?942 “圆两之争”时期试制的样币 ? 973 “宣统年造”大清国币系列样币 ?1034 “宣统三年”试制的样币 ?1055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之“曲须龙” ?109 叁·民国银圆——人像篇1 开国纪念币银圆 ?1142 袁世凯像银圆 ?1203 北洋政府造人像银圆 ?1274 孙中山像试制样币 ?1375 金本位银圆 ?1416 孙中山像帆船银圆 ?1457 孙中山像布图银圆 ?151 肆·民国银圆——地方篇1 四川省造银圆 ? 1542 新疆省造银圆 ? 1583 云南省造银圆 ? 1624 湖南省造银圆 ? 1655 贵州省造银圆 ? 1666 甘肃省造银圆 ? 171 伍·近代银饼与银两币1 台湾“老公银”“如意”“笔宝”银饼 ?1742 福建“漳州军响”银饼 ?1803 上海银饼 ?1814 贵州“黔宝”银饼 ?1845 “上海壹两”与“关平壹两” ?1866 “富字一两”与“鹿头一两” ?189 陆·近代金币与金章1 大清金币1922 袁世凯侧像洪宪飞龙金币 ?1953 袁世凯洪宪飞龙金银章1974 袁世凯像嘉禾金币 ?2005 唐像金币与滇字金币 ?2016 龙凤黻黼金币 ?2047 孙中山像布图金币2058 金圆券金币 ?2069 伪“满洲国”金币 ?21010 “中央造币厂”金条 ?212 柒·苏维埃红军银圆苏维埃红军银圆 ?214 捌·币海掇英——延伸篇1 臆造币 ?2202 “铸币”与“机制币” ?2263 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史事 ?2284 近代机制币人物列传 ?2325 浅说钱币品相鉴定 ?245 参考文献 ?248后记 ?250 |
| 编辑 | |
| 《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第1出版于2012年8月,面世后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尤其是机制银币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肯定和赞赏,甚至有读者褒奖:“这是我见过的写得*好的银币书!”作为对读者的回馈,2016年6月推出的这个修订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第1版的风貌和内容,仅作了少许文字体例上的统一和订正,相信这个修订版能弥补没有买到第1版《百年银圆》读者的遗憾。对于已经买过第1版《百年银圆》的读者并深爱她的读者,这个修订版也是上佳的珍藏版本。 |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收藏,是将历史握在手中。而这本书,无疑是将近代中国那段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历史,化为一枚枚闪亮的银元,呈现在我眼前。我曾多次在古玩市场或网络平台浏览,但总觉得那些分散的资讯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大量精美的机制币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了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发展图谱。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每一枚银元所处历史时期的详细阐述,比如在辛亥革命前后,币面图案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审美的改变,更是政治变革的直观体现。书中对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头像银元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面孔。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袁大头”和“孙小头”的深入分析,让我了解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银元,在不同时期、不同省份、不同版别之间,竟然存在着如此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恰恰是收藏的乐趣所在。这本书的文字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对于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中国近代机制币的书籍,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备艺术鉴赏价值的书。而《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无疑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我被书中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图片所吸引,每一枚银元的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钱币展厅。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录,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货币演变的史诗。我非常欣赏书中对每一枚银元的历史背景、铸造工艺、艺术风格以及市场价值的深入分析。它让我了解到,一枚小小的银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经济变革,甚至是文化交流的印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纪念性银元的介绍,这些银元往往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纪念意义,它们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本书的文字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对于钱币学初学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乐趣。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本“活着的”中国近代史。我一直对历史文物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普通民众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物品。而中国近代机制币,恰恰是这样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载体。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令人惊叹,每一枚银元的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银元进行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和区域差异。书中对于一些非常罕见或极具历史意义的银元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参观了一个私人博物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银元背后故事的挖掘,比如某些银元的铸造,背后可能牵扯到重要的历史人物、政治事件,甚至是民间的传说。这些故事,使得冰冷的金属硬币变得有温度,有生命。这本书不仅仅是钱币收藏者的宝典,更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乐趣的读物。
评分进行分隔。 刚拿到这本书,简直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折服。封面上的图案,那种泛着历史余韵的银色光泽,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近代的那段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机制币,无疑是这段历史最直观、也最有温度的载体之一。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已经褪去日常流通痕迹,却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的银元。它们的纹饰、图案、铸造工艺,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时代印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枚银元背后历史故事的挖掘,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将它们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那个王朝的兴衰、民族的抗争、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变迁。我曾在旧货市场或拍卖会上零星地接触过一些老银元,但往往对其来龙去脉了解不深,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为我一一揭开了这些“沉默的证人”的神秘面纱。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让我通过一枚枚小小的金属圆片,窥见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中那些精美的拓片和清晰的实物照片,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老银元爱好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每一枚银元时,都附上了详细的铸造背景、历史价值以及辨伪要点,这对于正在入门的收藏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书。作为一名从小就对外来文化和新兴事物充满好奇的人,近代中国银元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收藏品,更是那个时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活生生的证明。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将我拉回到了那个蒸汽机轰鸣、火车穿梭、西方思潮涌动的年代。那些袁世凯像、孙中山像,甚至是更早期的龙纹银元,它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段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钱币学研究上有着深厚的功底,但更难得的是,他/她没有让这些研究变得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和钱币知识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版别银元之间细微差别的描述,比如同一位领导人的头像,在不同年份、不同造币厂铸造的版本,都会有 subtle 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收藏家们孜孜以求的“点睛之笔”。读这本书,让我对“收藏”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文化的“传承”。我迫不及待地想拿着这本书,去比对我的收藏,去发现那些我以前忽略的细节,去重新认识我手中的每一枚“老伙计”。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枚钱币,不仅要看它的铸造工艺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这本书,正是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每一枚银元所处历史时期的深入挖掘,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之中进行解读。比如,书中对于民国时期一些纪念性银元的介绍,让我了解到这些纪念币的发行,往往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政治人物的纪念活动息息相关,它们是那个时代政治宣传和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工具。我尤其对书中对“龙纹银元”的分类和辨析,让我看到了清末在货币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不同地区在执行政策时所展现出的差异。这本书的严谨性令人称道,同时它的可读性也非常强,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收藏生涯中的一座灯塔。我是一名老钱币爱好者,多年来,虽然也收藏了不少中国近代银元,但总感觉自己在理论知识上存在短板,很多时候只能凭经验和感觉去判断。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专业、最系统的方式,为我补足了这块短板。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每一枚银元版别细微之处的深入剖析,比如不同时期铸造工艺的差异,不同时期对铸币模具的改进,这些细节的变化,往往是决定一枚银元价值的关键。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到可以看到银元的包浆、磨损,甚至细微的划痕。这些对于辨别真伪、判断品相都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龙纹银元”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清末银元的几种主流版式,以及它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相似的龙纹,背后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部钱币学的百科全书,它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对我的收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科学的认知。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是一名对中国近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历史教材往往显得枯燥乏味,而历史的温度,恰恰体现在那些承载了时代记忆的实物上。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感受到历史温度的载体。我被书中那些精美的银元图片深深吸引,每一枚银元都仿佛讲述着一个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非常规”或“地方性”银元的介绍,那些图案的设计,往往充满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时代特色。它让我了解到,原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的机制币发展,并非完全受制于中央,而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局面。书中对于每一枚银元的详细介绍,包括其铸造背景、历史意义,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都让我对这些小小的银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意识到,这些曾经流通于市井的金属硬币,承载了如此厚重的历史信息。这本书让我对“收藏”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而是每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的有趣活动。
评分收到!我将以一个狂热的钱币收藏爱好者的视角,为您的《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创作十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实的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并确保不包含您在提问中提及的“图书名称”、“艺术书籍”等信息,避免AI痕迹,同时用
评分坦白说,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图录性质的书籍。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精美的银元图片,更重要的是,它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发展脉络。从清末的龙纹银元,到民国时期的各种纪念币和流通币,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我尤其惊讶于书中对一些极少见的、甚至是孤品级别的银元的介绍,那些图片质量之高,细节之清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作者仿佛拥有一个私人博物馆,将这些稀世珍品一一呈现。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时的社会新闻、历史照片,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关于钱币的书,而是在穿越历史,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书中的某些章节,对于某一个具体版别的银元,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考证,包括其铸造背景、存世量、市场价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一个严肃的收藏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