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儿科学专家鲍秀兰教授继《0~3 岁儿童ZJ人生开端》之后,奉献给广大婴幼儿父母和专业人士的Z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详细讲解各月龄段宝宝的养育问题、早期方法、ZX育儿理念、智能和体格发育、行为培养、安全问题、以及常见不适的应对等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鲍秀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WY会主任WY,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WY会WY,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WY会WY,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1席专家。
D一章 概述和新进展
001什么是ZJ人生开端
002如何使你的宝宝拥有ZJ的人生开端
003什么是早期教育
004为什么教育Z好从新生儿开始
005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006早期教育应注意些什么
007早期教育有效果吗?
008怎样才是爱孩子?
009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J的影响?
010如何按照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011父母过度保护、限制婴幼儿运动有什么不良后果?
012早期教育如何促进语言发育?
013语言发育有关键期吗?
014为什么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
015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吗?
016从新生儿开始如何促进视觉的发育?
017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人脸?
018正常出生的婴儿也可能发展为智力落后儿童吗?
019如何预防因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
020不同气质孩子有什么表现?
021不同气质孩子应如何养育和教育?
022什么是依恋?依恋有不同类型吗?
023安全型依恋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024婴儿的养育人经常更换有什么危害?
025如何培养安全依恋、预防不安全依恋?
026你了解情绪的作用吗?
027婴儿的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兴趣在早期教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028为什么说对婴儿Z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是使他快乐?
029父母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痛苦和悲伤?
030婴幼儿的记忆是如何发展的?
031婴儿会想事吗?
032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预防吗?
033婴幼儿健全人格包括哪些内容?
034如何培养婴幼儿快乐和稳定的情绪?
035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36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037D立自主性格应如何培养?
038什么是多元智力?
039孩子心中的两颗种子和谐发展有什么含义?
040婴幼儿早期J有动机吗?
041培养孩子自控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042什么是情绪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重要吗?
043如何使你的家庭成为宝宝的D一所好学校?
044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什么时候开始Z有效?
045什么是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观察(NBD)?对宝宝发育有什么意义?
046脑外间隙增宽需要治疗吗?
047如何识别异常的拇指内收?
048婴儿足尖着地是脑瘫的表现吗?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056新生儿皮肤上有小疹、色斑,有问题吗?
057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058为什么新生儿出院后观察黄疸是否加重FC重要?
059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060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061新生儿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暂停?
062新生儿出生后饥饿过久有什么风险?
063什么是马牙和螳螂嘴?
064新生儿头颅为什么有肿块?
065新生儿乳房增大怎么办?
066女宝宝为什么外阴部有分泌物?
067母乳喂养宝宝,如何知道宝宝是否吃饱了?
068宝宝吃奶量怎么掌握?
069宝宝吃母乳需要喂水吗?
070宝宝奶量摄入不足有什么表现?
071为什么宝宝经常要从口内流出些奶水,有时吐很多奶?
072宝宝的大便经常是稀的,每次吃完奶都要拉大便,正常吗?
073该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多少次为正常?尿黄有什么问题吗?
074宝宝尿布上有粉色痕迹,有问题吗?
075宝宝哭闹怎么办?
076孩子从小和妈妈分床睡好不好?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 新生儿期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新生儿的居室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但不要有穿堂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有感冒症状要避免接触宝宝,妈妈感冒时,喂奶要戴口罩。
接触宝宝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洁和消毒,妈妈哺乳时先将乳房清洁再喂奶。
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少用湿纸巾,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经常给宝宝洗澡,不需每天使用沐浴液或洗发水。在宝宝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用酒精消毒脐带残端2次,保持其干燥。
宝宝的衣物选择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被褥经常晒晒,注意卫生。宝宝的衣被厚薄要适宜,不要捂得太热,以手脚暖和而头颈部没有汗为准。在家里不要用包被将宝宝包裹得太紧,要方便宝宝四肢活动。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这个月的宝宝体重增长为1千克左右,平均每天增长30克~40克,满月时体重可达4��5千克。身长增加4厘米~5厘米。头颅骨增长很快,1个月内头围增加约3厘米。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母乳是婴儿早期Z理想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喂养有以下的优点:
(1)母乳喂养Z适合婴儿需要。母乳所含的营养素质量Z适合婴儿需求、消化、吸收和利用;母乳中蛋白质的性质优于牛奶,易被婴儿吸收和利用;脂肪成分好,易吸收,含有小儿脑发育的重要成分——亚油酸、卵磷脂和鞘磷脂等;所含乳糖可促进乳酸杆菌生长,能预防肠道疾病;钙磷比例(2∶1)适宜,利于吸收;母乳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高于牛奶。
(2)母乳喂养不易引起过敏。母乳中蛋白质属人体蛋白质,而牛、羊乳的蛋白质为异体蛋白质,可引起婴儿湿疹等过敏症状。
(3)母乳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母乳含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这是其他食物所不具备的。母乳中有多种免疫球蛋白、活的免疫细胞和活性溶菌酶,可保护婴儿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减少肠道和呼吸道感染。
(4)母乳直接喂哺,不需要消毒,既方便又经济。母乳几乎无菌,温度适宜,随婴儿需要自然调节。哺喂母乳不易过量,较少产生婴儿肥胖症。
(5)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婴感情,更易产生母婴依恋情绪,有利于婴儿智力发展。
(6)哺乳对母亲的好处是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婴儿吸吮乳房可促进母亲分泌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防止子宫出血;降低乳母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生概率。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吸吮刺激乳汁分泌。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婴儿不定时、频繁地吸吮乳头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吸吮次数、强度、持续时间与乳量分泌多少密切相关。因此,乳汁是越吸越多,且是边吸边分泌的。哺乳开始2~3分钟乳汁分泌较快,吸吮7~8分钟后乳汁减少。
婴儿出生后越早开始哺乳越好,Z好在生后剪断脐带在产床上J开始吸吮母乳,生后30分钟左右开始吸吮母乳有利于乳汁早分泌。生后头几天Z好按需哺乳,每1~3小时1次,间隔Z好不要超过3小时,以后每天喂8~12次。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母亲应体位舒适,心情愉快,全身肌肉放松。母婴必须紧密相贴,使婴儿体位和母亲相贴,婴儿的头和双肩朝向乳房,婴儿的嘴和乳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母亲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避免“剪刀式”夹住乳房(除非乳汁流速过急,婴儿有呛溢时)。每次喂奶前先将乳头触及婴儿的嘴唇,刺激婴儿口张大,使其能大口地把乳头和乳晕放入口内,在婴儿吸吮时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吸吮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先后次序交替,使两侧乳房均有排空的机会,并挤空剩余的乳汁,这样可促使更多的乳汁分泌。喂母乳期间不能让婴儿吸吮橡皮奶头,必要时用匙喂,以免婴儿产生乳头错觉、拒吸母乳,从而造成母乳喂养困难。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乳母膳食营养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应满足泌乳的营养素消耗的需要。轻体力劳动妇女哺乳期每天进食主食450克~500克,蛋类50克~100克,肉类100克~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50克,蔬菜400克(绿叶菜应占50%)。烹调方法应多用烧、煮、炖,少用油炸,进餐时多喝汤。每日三餐外,可适D加餐2~3次,餐间多饮水,这样可促进乳汁分泌。
乳母精神因素影响乳汁的质量。乳母惊恐、愤怒、悲伤、忧虑、焦急和疲劳等精神因素都能使乳汁分泌大受影响,甚至可引起婴儿消化紊乱。乳母心情愉快、生活平和、轻松自如,有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利乳汁分泌。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乳母常担心自己的乳汁量不足,不能喂饱婴儿,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估计乳汁是否足够:
(1)母亲可从自身乳房变化和婴儿吃奶前后的表现判断奶量是否充足。喂奶前乳房有胀满感,局部表皮静脉清晰可见,喂奶时有下奶感觉,喂奶后乳房变软。婴儿吸吮时,能听到连续吞咽声,有时随着吸吮,奶水会从婴儿口角溢出,说明奶是充足的。婴儿开始吸奶时,常常急速有力地吸吮,3~5分钟后会吸到大部分乳汁,继而吸吮力变小。婴儿吃饱后会自动松开乳头。宝宝在新生儿期夜间睡2~3小时J醒,随月龄增大,夜间睡眠时间达5~6小时,则提示婴儿每次都能吃饱。啼哭不一定是婴儿饥饿的信号,很多原因如太冷、太热、不舒服和要妈妈抱等都可用“哭”来表示。妈妈从哭声可学会区别婴儿不同的要求。
这本书的出现,真像是一场及时雨,拯救了我这个手足无措的新晋奶爸。在孩子出生前,我一直以为养孩子不过是吃饭、睡觉、换尿布,完全没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学问有多深。当宝宝真的来到我们身边,我才发现自己完全 unprepared。每天看着那个小小的生命,我既爱又怕,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影响到他的健康和成长。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确实不少,但我翻了几本,要么就是太理论化,要么就是内容过于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我才感觉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靠山。它以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把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关键节点,比如喂养、睡眠、洗澡、抚触,甚至是早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都讲得既清晰又详细。最关键的是,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书中提供的很多方法,比如如何安抚哭闹的宝宝,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观察宝宝的非语言信号的章节,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宝宝的需求,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猜测和误判。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育儿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逐渐有信心、有方法的新手爸爸。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市面上的育儿书大多都大同小异,无非是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但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让你云里雾里的书,而是真正从父母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建议。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宝宝睡眠的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家宝宝之前一直睡不好,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收效甚微。这本书里提供的关于建立规律睡眠习惯的步骤,以及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睡眠特点分析,让我茅塞顿开。我按照书里的方法,一点点地调整宝宝的作息,竟然真的看到了明显的效果!宝宝睡得更安稳了,我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而且,这本书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推崇那些过于超前的“天才教育”,而是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游戏、亲子互动来启蒙宝宝的各项能力,比如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这些方法都非常简单易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额外精力或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我愿意反复阅读,并且会推荐给所有新手父母的书。它就像一本随身的育儿百科全书,让我随时都能找到所需的答案和指引。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二胎妈妈,我对育儿这件事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但面对第二个孩子,我发现自己依然有很多新的困惑和挑战。特别是关于早期教育这方面,我总觉得第一个孩子可能因为我的“经验主义”而错失了一些发展的机会,所以我希望在二宝身上能够做得更好。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在延续了传统育儿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了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书中关于亲子阅读的技巧,让我意识到原来给孩子读书不仅仅是读内容,更要注重互动和引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还有关于游戏化学习的建议,也让我眼前一亮。它教我如何在日常的游戏中融入各种教育元素,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教育并非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报各种课程,而是在于父母如何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去引导和启发孩子。它给我提供了很多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让我能够以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来陪伴我的二宝成长。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育儿生涯中的一道曙光!作为一名新手妈妈,在孩子出生前,我对养育和早期教育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身边的人总是说“顺其自然”,但看着宝宝每天的变化,我心里总是充满了各种疑问:我的宝宝是不是发育得正常?我应该如何引导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遥远,我更需要一些切实可行、贴近生活的指导。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感觉找到了“组织”。它没有给我灌输一大堆复杂的育儿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实际的方面入手,详细地解答了我心中那些最迫切的问题。比如,关于宝宝的喂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吃多少、吃多久,还结合了不同月龄宝宝的生理特点,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甚至连辅食添加的顺序和注意事项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如何与宝宝进行有效互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玩耍,而是包含了很多心理学和发展学的小技巧,让我明白了原来和宝宝沟通可以如此有深度和意义。它教会了我如何观察宝宝的细微信号,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能够激发宝宝潜能的游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育儿导师对话,她耐心地解答我的困惑,指导我走向正确的方向。它让我不再焦虑,而是充满了信心,感觉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感到踏实和安心的育儿指南了。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科学育儿的年轻家长,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解答我在养育和早期教育方面疑惑的书籍。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充斥着各种未经验证的“偏方”,让我很难辨别其真伪。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它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专家的观点,将复杂的育儿理论转化成普通家长都能理解的语言。从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到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心理需求,再到科学的喂养、睡眠和疾病预防,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全面且有条理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早期教育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列举一些早教方法,而是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如何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发掘他们的天赋和兴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早期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超前学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导师,它用科学的知识和温暖的引导,帮助我一步步建立起自信和正确的育儿观,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面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