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

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养老
  • 养生
  • 健康
  • 长寿
  • 传统文化
  • 老龄化
  • 家庭健康
  • 饮食养生
  • 生活方式
  • 宝葫芦书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铂悦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1786
商品编码:25212274709
丛书名: 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宝葫芦健康生活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主编推荐


安享幸福晚年的生活百科
    饮食起居均有健康学问,生活点滴皆有长寿法则
    老人常遇到的健康问题,儿女常惦记的健康细节

    老年人看此书,知道如何养老。
    年轻人看此书,知道如何照顾好老人,也学会自己如何养生。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
作者:   耿引循 著
市场价:   32.8元
ISBN号:   9787501981786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2-01-01   版次:1   页数:264
  印刷时间:2012-12-01   印次:1   字数:250.00千字

  精彩内容
    4.服老是一种智慧
    的青年就是明天的老年。人的老化,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到老年,精力天衰退,身体天老化,谁都无法避免。老中医岳美中曾归纳老化现象为八点:记远事,不记近事;笑时有泪,哭时无泪;喜欢孙子,不喜欢儿子;喜欢硬食,不喜欢软食;眼昏花,看不清近处;耳朵聋,好打听闲事;遇怪人,没观察就问;想尿远,反溺在鞋上。所以常听老年人说,自己都烦自己。
    《老老恒言》云:“年高则齿落目昏,耳重听,步蹇涩,亦理所必致,乃或因是怨嗟,徒生烦恼。须知人生特不易到此地位耳!到此地位,方且自幸不暇,何怨嗟之有?”就是说,人到老年,牙齿脱落、两眼昏花、耳朵听不清,又举步艰难,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
    面对这些现象有些老人就会产生怨恨的情绪,其实这不过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因为人必然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人要面对和接受逐渐衰老的事实,不能因此成为心理负担。应该明白,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不容易了,应该觉得庆幸,还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呢?
    “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身兼养性。”意为老年人肝血已经逐渐衰弱,因而未免性情急躁。如果旁边的人 
......

  作者简介
耿引循 :主任医师,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出身扬州耿氏六世儒医世家,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继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并从事十余年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后因工作需要,调至西苑医院组建康复医学科。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被评为北京市“健康卫士杯”先进个人。多次在CCTV《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百科探秘》、《健康你我他》及BTV《生活》等节目做主讲嘉宾。

  内容简介


有一个老人,他学识过人,著作多被收入《四库全书》;他参阅了307本古书,上至《周易》,下至《张文仲备急方》;他75岁开始写书,身体验,把养生心得一一记下;他的书不近丹药,不求仙方,唯从日常做起,内容细致、方法简单,是中医养生读物中罕见的,被后世奉为“养生圣经”——他就是曹廷栋,他写的书名为《老老恒言》。

    本书依托《老老恒言》,力争X大化地把原书精华呈现给读者,同时又根据现代生活实际做相应修正和拓展。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有的只是操作性很强的养生感悟。读过此书,你会感到健康长寿不是离我们很远,不是高不可及,只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人人都有尽享天年的权利,人人都有望获得健康和长寿。

  目录
XX章 长寿之人言长寿之事
1.长寿是世人的普遍愿望
2.寿未至高龄者,不足以言养老
3.曹庭栋与他的《老老恒言》
第二章 恬淡虚无摄生养心
1.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2.淡泊名利,“戒之在得”
3.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时就放手
4.服老是一种智慧
5.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6.学会宽容
第三章 文化消遣怡情养性
1.智者寿——活到老学到老
2.笔墨挥洒,陶冶性情
3.观弈听琴,恬愉为务
4.力所能及,心旷神怡
5.花鸟鱼虫,自寻乐趣
第四章 安静平和宁心养神
1.静坐内观宁心神
2.好睡眠养心神
3.午后小睡养精神
4.不同季节的午睡
5.老年人宜闭目养神
6.白天不妨打个盹
7.排除杂念静心安神
第五章 注重细节起居养生
【安寝】
1.入睡困难可试用“操”、“纵”二法
2.睡眠的姿势及朝向
3.餐后不宜马上睡觉
4.就寝熄灯,寝而不语
5.冬宜冻脑,卧不覆首
6.暖腹睡眠X宜人
7.不提倡裸睡
【晨兴】
1.老年人起床有讲究
2.漱口叩齿保平安
3.晨起锻炼要避雾
4.早餐X宜喝淡粥
5.曝背养阳
6.天人合一,顺时起居
【盥洗】
1.发宜常梳,脸宜多洗
2.热水洗手洗脸好处多
3.老年人洗浴不宜过频
4.空腹不宜洗澡
【夜坐】
1.安睡之妙诀
2.隐灯静坐
3.睡前不可谈天说地
4.夏夜纳凉须防夜寒
5.散步也是一种催眠的方法
【见客】
1.老人待客不必拘礼
2.居家待客服装不必过于正规
3.老人待客应量力而行
【出门】
1.老人出门要看天气
2.老人出门前的准备
3.老人出门有三宝:鞋子、马扎和帽子
第六章 五味调和饮食养生
1.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
2.低盐饮食保健康
3.食物健脾好处多
4.饮食中的冷、热之道
5.长夏是补脾的好时节
6.怎样进餐更健康
7.老年人饮食是越烂越好吗
8.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9.煮饭煮粥的学问
10.饮茶的利弊
11.午后适当饮酒有利于疏通血脉
12.吸烟危害大
13.饮食习惯各有不同,适合自己就好
14.提倡蒸食
15.米是人体精气之源
16.食不必精,称意就好
第七章 散步导引运动养生
【散步】1.即使在室内也应时时缓步
2.饭后散步好处多
3.散步时X好不说话
4.老人散步应量力而行
【导引】
1.老人不妨学一点导引术
2.卧功——仰卧练腰腿
3.立功——站立练腿臂
4.坐功——巧练耳目动腰身
第八章 防疾慎药智慧养生
【防疾】
1.视听有度,避免过劳
2.老年人性生活应遵从自然之道
3.不要让背部受风
4.夏季应防暑气
5.饭后不宜急走
6.要学会顺应天地四时
7.防病就在生活点滴中
【慎药】
1.小病可用饮食来调理
2.如何用好人参
3.对自己的身体应做一个有心人
4.用药一定要慎重
5.调理好饮食起居胜过服长生药
6.老年人如何调理脾胃
7.内心淡定是一副良药
8.长生不可尽信药
第九章 穿衣戴帽服饰养生
【杖】
1.拐杖是老年人的好帮手
2.拐杖的选择
【衣】
1.衣不必华,适体就好
2.依据天时随时增减衣服
3.备件“背搭”护胸背
4.姜汁浸衣可治风湿、寒嗽
【帽】
1.皮帽不可轻易戴
2.要想不受风,护住风门和肺俞
3.春秋两季可戴空顶帽
【带】
1.老人系腰带不宜太紧
2.腰带佩囊中的生活细节
【袜】
1.膝部要保暖,袜口宜宽松
2.双脚四季都应暖
3.药袜可治病
【鞋】
1.好鞋好在“鞋底”
2.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
3.冬鞋宽大保暖,夏鞋轻便防潮
4.老人居家X宜穿布鞋
第十章 卧房杂器环境养生
【卧房】
1.卧房宜静宜简,对外联系应通畅
2.卧室冬防寒夏防暑的妙招
3.卧室的光线以柔和为佳
4.做好卧室的保温层
5.卧室一定要防潮
【床】
1.一张好床对老人十分重要
2.如何让床避开湿气
3.床的冷暖
【帐】
1.驱蚊--用蚊帐
2.如何用植物驱蚊
【枕】
1.枕头的高低与长短
2.枕头的填充物
3.别忘了耳枕、膝枕
【席】
1.席子不可长时间铺
2.老人适合用温和柔软的席子
3.席子的清洁与保养
【被】
1.被子保暖一定要宽大
2.什么质地的被子保暖
3.夜半天凉要添被
【褥】
1.贴身的褥子每年应换新絮
2.褥子要常晒
3.夏天用什么褥子
4.铺毡子可防湿气上身
【便器】
1.老年人便器不可或缺
2.大小便与排气均不可忍
3.如何通利小便
4.观二便可了解健康状况
【杂器】
1.眼镜
2.按摩器具
3.痰盂
4.取暖和降温器具
5.饮食小器具
6.拂尘
【书室】
1.书室的光线要明暗适度
2.书室要防风
3.书室应清新卫生
4.书室要防湿
5.书室的窗户
【书几】
1.书桌实用就好
2.书桌以香楠木品质--
3.书桌面冬夏冷暖要适宜
4.书桌摆放的位置
5.书桌下设个滚脚凳
【坐榻】
1.老人书房常用的椅子
2.要防椅子后面的风
3.解决冬季椅子冷的方法
第十一章 水米火候粥食养生
1.粥X宜人
2.择米XX
3.择水第二
4.火候第三
5.食候第四
附录
上品三十六
中品二十七
下品三十七

 

 


《医林集腋》:中国古代医家智慧的璀璨结晶 《医林集腋》,这部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集中国古代医家之大成,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丰富详实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绝伦的治疗方药,成为后世医者研习和借鉴的宝库。它并非仅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位名医的独家心得,而是历代医家智慧的汇聚与升华,宛如一座巍峨的医学殿堂,供后人驻足参悟,汲取养分。 一、 渊源流长,群贤毕至 《医林集腋》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积淀。其内容涵盖了从先秦时期朴素的医药萌芽,到汉唐时期奠定基础的辨证论治,再到宋元时期理论与实践的飞跃,直至明清时期集大成的各个阶段。书中收录的医案、方剂、论述,均出自当时医术卓绝、声名远播的医家之手。这些医家,或隐居山林,潜心钻研;或游走四方,济世救人;或朝堂之上,侍奉帝王;或民间之中,悬壶问世。他们各自怀揣着对生命健康的独特理解和精湛的医术,将毕生的所学所悟,如同繁星般点缀在这部医学巨著之中,共同构筑起《医林集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书中,你或许能看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严谨逻辑,感受到孙思邈《千金方》的仁心仁术,领略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博物精神,亦能体会到叶天士《温病条辨》的精细辨析。这部集腋之作,并非简单地将前人的成果罗列,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整合,使其理论脉络清晰,内容系统完整,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滋养着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 二、 内容宏富,包罗万象 《医林集腋》的卷帙浩繁,其内容之丰富,几乎涵盖了传统医学的方方面面。 1. 理论体系的深度挖掘: 全书对中医核心理论的阐释可谓鞭辟入里。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生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到气血津液的运行与代谢,再到病因、病机、病证的层层剥析,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作者们不仅讲述了“是什么”,更着力于探究“为什么”,力求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在论述“风”邪致病时,书中不仅描述了风邪的侵袭途径和常见症状,更深入剖析了风邪与人体正气的相互作用,以及风邪如何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变。对于“热”证的辨析,也并非简单地归为“火”,而是细分为内生之火、外感之火、虚火、实火等多种情况,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热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精妙性。 2. 辨证论治的实践指南: 《医林集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海量的临床医案和治疗方药。它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详细记录了各种疾病的诊断过程、证候分析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每一则医案都如同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医者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准确地判断病因、病机和证型,然后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 书中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论治尤为详尽,如感冒、咳嗽、发热、泄泻、腹痛、失眠、头痛、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几乎囊括了临床实践中的大部分症候。对于疑难杂症,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治疗思路,展现了古代医家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沉着与智慧。 3. 方剂学的宝库: 《医林集腋》中收录的方剂,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涵盖了内服、外用、丸、散、汤、膏、丹等多种剂型。这些方剂,有些是历代名方,经过历史的检验,疗效确切;有些是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创新或加减化裁而成,独具匠心。书中不仅列出了方剂的组成药物,更详细阐述了每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原则以及煎服方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方剂的组方意图和用药规律。 例如,在论述“温病”时,书中会详细介绍针对不同阶段(如卫、气、营、血)的经典方剂,并解释为何选择这些药物,它们如何协同作用,以达到清热解毒、解表散邪、养阴生津等目的。对于某些复杂的方剂,书中还会提供临证加减的原则,指导医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药,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色。 4. 药物学知识的普及: 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医林集腋》自然也包含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书中对各类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炮制方法、禁忌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介绍,往往结合了临床用药经验,使药物知识更加生动实用,便于医者理解和掌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许多天然药物的来源、形态、采集、炮制等细节也进行了描述,展现了古代医家对自然界的深刻认知和对药物的精益求精。这种对药物的深入理解,是中医“药食同源”、“辨证用药”思想的重要体现。 5. 养生保健的智慧启迪: 除了治疗疾病,《医林集腋》同样关注生命的健康与长寿。书中蕴含了大量的养生保健思想,涵盖了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疏导、运动锻炼等多个方面。这些养生之道,并非僵化的条条框框,而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自然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简单易学的建议。 例如,书中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给出相应的饮食调养建议,强调“食宜精”、“味宜淡”、“避寒暑”等原则。在情志方面,则倡导“乐由心生”、“静以养神”,告诫人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运动,书中也提倡“动则有益”,鼓励人们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抵御疾病。这些养生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价值非凡,传承不息 《医林集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更在于其对后世医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学术研究的基石: 这部巨著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研究素材。无数医者通过研读《医林集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了精湛的临床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它既是中医理论体系完整性的有力证明,也是其生命力旺盛的生动体现。 2. 临床实践的宝典: 在古代,以及在一些仍遵循传统医学的地区,《医林集腋》常常是医者案头的必备宝典。其中的医案和方剂,为医者在面对具体病情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许多沿用至今的经典方剂,其最早的记载或重要的阐述,便可能出自这部巨著。 3. 文化传承的载体: 《医林集腋》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生活智慧,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印记。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和研究,后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4. 现代医学的启示: 尽管时代在发展,现代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医林集腋》所蕴含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对天然药物的深入研究,依然能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在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医疗模式方面,古代医学的智慧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结语 《医林集腋》,这部承载着中国古代医家智慧的璀璨结晶,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珍视的医学瑰宝。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丰富详实的实践、精湛绝伦的方药,以及蕴含其中深刻的养生智慧,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指引了健康的道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重温《医林集腋》,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与不懈追求。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中华医学的辉煌过去,也引领着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养老”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和身体上的康健。《老老恒言》这本古籍在我心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总让人觉得充满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力量。我希望《养老有方》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桥梁,将《老老恒言》中那些宝贵的养生长寿之道,用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智慧的传递。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从容地面对年龄的增长,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希望它能告诉我,长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良好生活习惯来达成。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这个名字也很有趣,让我联想到那些小巧玲珑、却能装下无限惊喜的葫芦,感觉这本书应该也是如此,会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为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收获。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温和而富有启发性的,能够像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而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

评分

这本《养老有方》系列的书,我早就想入手了,一直拖到现在。最近手头有点闲钱,加上身体也确实到了需要开始关注养生的年纪,就果断下单了。拿到手的时候,包装得很严实,没有任何破损。书的装帧设计也很雅致,封面的配色是我喜欢的素雅风格,触感也很舒服,一看就是那种适合慢慢品读的书。我特别喜欢“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这个副标题,感觉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用性。我一直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该是像小葫芦里装着的各种宝贝一样,充满惊喜和乐趣。《老老恒言》这个名字也很有分量,一看就不是那种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养生指南,而是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东西。我之前对中国古代的养生智慧就很有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如何顺应自然、颐养身心的理念。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挖掘《老老恒言》中的精华,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呢?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养生方法,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评分

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身体也感觉越来越差。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研究养生,但我总觉得那些方法太复杂,而且效果也参差不齐。我希望《养老有方》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又能真正有效的养生方法。我特别看重“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这个标签,它给我一种“小而美”、“易于实践”的感觉。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是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教我们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睡眠、舒缓压力等方面来提升身体健康?《老老恒言》我虽然没读过原著,但听说过它的名气,感觉应该是蕴含着很多古人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解读这些古老的智慧,并转化为我能够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找回身体的活力,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我希望它能像一个随身携带的“健康宝典”,随时翻开,都能找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养生”的部分很感兴趣,总觉得里面蕴含着很多被现代社会忽略的智慧。《老老恒言》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似乎承载着历代文人雅士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我希望《养老有方》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部古籍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现代人能够理解和实践的养生之道。我特别关注“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这个概念,它给我的感觉是,养生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像从葫芦里变出各种小惊喜一样,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真正“有方”的方法,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够指导我如何在饮食、起居、情绪、运动等方面,找到一个与自己身体最契合的平衡点,从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生活。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希望,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切实的健康提升和生活指导。

评分

说实话,最近这段时间,我被各种健康资讯轰炸得有点晕头转向。健身房的教练、养生公众号、甚至连楼下超市的阿姨都在给我“科普”各种养生秘籍。但很多信息都显得过于激进,要么就是推销各种昂贵的保健品,要么就是要求极端的饮食和作息改变,听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我真正想要的,是一种平和、可持续的、融入日常生活的养生之道。我希望《养老有方》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思路,它名字里的“老老恒言”四个字,总给我一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感觉,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从一些非常基础的方面入手,比如如何调理饮食、如何调整作息、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甚至是精神层面的修养?我个人非常推崇“不生病”的健康状态,而不是“生病了再治疗”的被动模式。这本书是否会强调预防和主动健康管理?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对《老老恒言》中一些古老的养生方法进行现代化诠释,让那些古老的智慧能够“活”起来,真正地服务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接地气的建议,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那我会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