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書名:磁共振成像讀片指南(第三版)
:240.00元
作者:蔡宗堯,劉 文,肖朝勇 著
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53701547
字數:1400000
頁碼:729
版次:3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編輯推薦
————————————————————————————————————————————
讀者持續12年認可的精品圖書。
密切結閤臨床病例的磁共振影像診斷超值圖譜。
從22 例中精選的560多個病例,4000多幀上乘圖像,簡要的病史介紹,精準的診斷分析,畫龍點睛的綜閤評述,國內、全麵、實用的中樞神經係統MRI診斷“圖譜”。
目錄
————————————————————————————————————————————
章 磁共振成像診斷基礎
節 MRI基本原理
第二節 MRI係統的基本構成
第三節 MRI的主要參數及常用脈衝序列
第四節 MRI的檢查方法
第五節 MRI僞影
第二章 顱腦正常磁共振成像圖譜
節 顱腦MRI基本讀片知識及顱腦自鏇迴波(SE)正常圖譜
第二節 顱腦其他脈衝係列正常圖譜
第三節 脊柱與脊髓MRI基本讀片知識
第四節 自鏇迴波(SE)序列上顱腦、脊髓MRI基本正常錶現
第五節 自鏇迴波(SE)平掃序列上顱腦脊髓MRI基本異常錶現
第六節 自鏇迴波(SE)平掃序列上信號改變的臨床意義
第七節 彌散張量成像的正常與異常錶現
第三章 病例展示
節 先天畸形
第二節 顱腦損傷
第三節 腦血管病
第四節 顱內感染
第五節 腦脫髓鞘和變性病
第六節 顱內腫瘤
第七節 脊髓與脊柱病變
第八節 其他
主要參考書目
內容介紹
————————————————————————————————————————————
這是一本MRI診斷“圖譜”,是放射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醫師參考“詞典”,也是醫學影像專業醫學生、進修醫師和研究生的提高指南。本書分三篇,章簡介瞭MRI的基礎理論。第二章介紹當今MRI各掃描序列的正常錶現和正常圖像,包括SE、FLAIR、DWI、MRS、MRA、MRV、SWI、DTI、DTT、PWI、ASL、fMRI、腦脊液流動成像和椎管水成像等序列的正常圖像,這在當前國內齣版的MRI專著中尚屬。第三章為本書重中之重,以22 例中精選的560多個病例為主綫,以4000多幀上乘圖像為基礎,按神經病學疾病分類,闡述瞭常見和疑難疾病的MRI診斷和評析。
作者介紹
——————————————————————————————————————————————
蔡宗堯,男,1934年4月齣生,滿族,主任醫師。1961年畢業於南京醫學院放射專業醫師班。從事神經放射專業已50多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率先開展瞭“人腦射頻靶點的CT研究”,率先開展“低場MRA臨床應用研究”,繪製齣我國幅“氣體在顱內彌散路徑圖”等,均填補瞭國內空白。在國內外共發錶論文50餘篇,主編MRI專著3本,參編6本。獲江蘇省、南京市科技奬6項,曾任市放射學會秘書、委員、副主任委員和省放射學會委員。是江蘇省、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省保健委員會專傢組成員,中國低場MRI協會主任委員,北美放射協會委員。為我國培養瞭20多位神經放射專業人纔。是浙江、安徽等5省市三甲醫院的特邀神經係統MRI高級顧問。1995年至2005年共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20多次,並協助當地開展CT、MRI工作。1984、1994年2次被選派赴日本、新加坡研修CT、MRI。先後應邀赴RSNA、日本放射學會、香港放射學會進行學術交流。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和市精神文明標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是我國的神經放射學專傢之一。
........
說實話,我之前對核磁共振這塊總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雖然學過基礎理論,看瞭不少教科書,但真到自己上手讀片的時候,就感覺腦袋裏一團漿糊,各種徵象、各種序列,到底哪個纔是重點?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大氣的,特彆是“第三版”的字樣,讓我覺得內容應該比較新,而且經過瞭迭代更新,應該更貼近現在的臨床需求。我非常看重它在“入門到精通”這個承諾上的兌現程度。很多書打著“精通”的旗號,但內容卻停留在非常基礎的層麵,這讓我非常失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地從基礎講起,逐步深入,對於一些高級的、復雜的病竈,也能有詳盡的講解和分析。特彆是那些在CT上不易發現,或者CT錶現不典型的病變,核磁共振的優勢尤其明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這些病變的深入論述。例如,腦部的小竈性病變,脊髓的病變,盆腔、腹部的一些深部病變,這些地方的影像解讀常常是難點中的難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辨彆僞影,如何正確選擇窗寬窗位,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成像序列來突齣特定的病理改變。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在核磁共振讀片這條道路上的“領路人”,帶領我真正地掌握這項技術。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到一本能夠係統地梳理影像診斷學知識體係的參考書。畢竟,醫學影像的範疇非常廣闊,單靠零散的學習很難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特彆是“影像讀片從入門到精通”這幾個字,讓我覺得它可能能夠提供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我之前在學習影像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睏惑:明明知道有些徵象是重要的,但就是無法將其與具體的疾病聯係起來,或者在麵對一堆影像資料時,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顯得非常被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讀片流程,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分析每一個影像。比如,在讀腹部影像時,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從肝髒、脾髒、胰腺、腎髒等各個器官入手,逐一排查,並且在發現異常時,能夠快速聯想到可能相關的疾病。此外,我對影像的鑒彆診斷部分尤其感興趣。很多時候,不同的疾病可能會呈現齣相似的影像學錶現,這時候就需要依靠經驗和對細節的把握來做齣準確的判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提供一些深入的指導,比如通過對比分析,列齣相似徵象的不同病因,以及如何利用其他檢查手段來輔助診斷。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影像診斷過程中的“定海神針”,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麵對各種影像挑戰。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想瞭好久該怎麼下筆。當初在書店裏被它“正版”、“讀片指南”、“從入門到精通”這些字眼牢牢吸引住,覺得終於找到瞭那個能帶我撥開影像迷霧的“水晶球”。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圖片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我尤其期待它能針對一些臨床上常見的、但又容易混淆的病竈,提供一套清晰、係統化的鑒彆診斷思路。比如,在看到一些“小而精”的腫瘤,或者一些細微的病變時,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去分析,也不知道哪些徵象是關鍵。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循序漸進地觀察、分析,並且給齣一些“秘訣”,讓我能夠快速提升讀片能力,少走彎路。當然,作為一本“指南”,它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它要能指導我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些知識,比如在麵對某個具體患者的影像時,我應該關注哪些部位,需要特彆注意哪些技術細節,以及如何將影像學發現與患者的臨床信息相結閤,從而做齣更準確的判斷。讀片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經驗活,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建立起紮實的影像學思維框架,讓我以後麵對各種影像問題都能遊刃有餘。
評分我是一名影像科的新晉醫生,剛開始接觸臨床工作,對各種影像檢查的解讀還處於摸索階段。市麵上關於影像學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夠兼顧理論深度和臨床實踐指導的書籍卻不多。這本書的標題“正版 磁共振成像讀片指南 第三版”讓我覺得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讀片指南”和“入門到精通”這兩個方麵的承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非常清晰、易於理解的讀片框架,能夠指導我如何係統地觀察和分析每一個影像。比如,對於胸部CT,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從肺野、縱隔、胸壁等各個區域入手,逐一排除正常的解剖結構,找齣異常。對於核磁共振,我更希望它能詳細地講解不同序列的成像原理,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哪種序列,並且對於一些常見的病變,比如腦腫瘤、脊髓病變等,提供詳細的影像學特徵分析和鑒彆診斷。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大量的典型和不典型病例的影像圖片,並配以詳細的解讀,讓我能夠通過“看圖學片”的方式來快速提升自己的讀片能力。另外,對於一些臨床上比較棘手的病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門秘籍”,比如一些經驗性的判斷方法,或者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徵象。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臨床工作中的“良師益友”,幫助我快速成長,成為一名閤格的影像醫生。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醫學影像工作的從業者,我對市麵上關於影像學的書籍都保持著高度的關注。這本《正版 磁共振成像讀片指南 第三版》的標題,特彆是“讀片指南”和“從入門到精通”的字樣,讓我覺得它可能涵蓋瞭我一直以來希望深入瞭解的一些內容。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核磁共振成像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的書籍,尤其是在一些診斷的難點和爭議點上,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討。例如,在一些疑難病例的影像學診斷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影像徵象的解讀睏境,比如如何準確區分良惡性病變,如何評估病變的侵犯範圍,以及如何利用MR的多種序列來獲得更全麵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高級、更精深的讀片技巧和鑒彆診斷思路,不僅僅是局限於基礎的影像徵象描述,更能深入到病理生理機製的層麵,幫助我理解影像徵象的形成原因。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最新的影像技術和診斷理念,比如人工智能在影像診斷中的應用,或者一些新興的成像技術在臨床上的突破。此外,我非常看重書中病例的豐富性和典型性。隻有通過大量真實病例的學習,纔能真正提升讀片水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高質量的病例圖片,並附帶詳細的解讀,能夠啓發我的思考,讓我能夠將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閤,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