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作 者:赖爱鸾 编著 出 版 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8-1 版 次:1 页 数:207 字 数:240000 印刷时间:2013-8-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8180985 包 装:平装目录
第 1 章 一看就懂--月子常识 问与答·孕妈妈生产前*想知道的月子期困惑 坐月子就是指坐满1个月吗 急于上班,可以不坐月子吗 坐月子时不能洗头、洗澡吗 产妇不能吹风,只能呆在房间吗 坐月子期间为何要少弯腰 月子期间刷牙会造成牙齿脱落吗 坐月子时是听婆婆的,还是听医生的 坐月子必须根据体质进行食补吗 月子期间的食补都千篇一律吗 月子期间应忌食哪些食物 怎么安排去月子中心坐月子 如何请个月嫂在家照顾产妇坐月子 人照料产妇坐月子时 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现学现用 产前产后护理先知道 营养备战,生产助她一臂之力 经典助产补品:黄芪羊高汤 产后1小时,产妇身体的七种变化 分娩后1小时,如何护理产妇 产妇分娩后2小时应留在产房观察 产后,丈夫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产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产妇次下床护理须知 产妇次排泄护理须知 剖宫产产妇产后6小时需特别护理 过犹不及,产后不能立即服用人参 产妇第l周,对号入座这样过&"日子&" 分娩后卧床休息的注意事项 热水泡脚,产妇护理常喝水 产妇日常穿着需注意 卫生要则,产妇月子里洗澡宜与忌 空调、电视不宜长用 新爸爸要当好&"文秘&",为产妇读书、读报 产妇胀奶的*因和应对策略 哺乳妇女应忌用或慎用的药物 产后忧郁,不可忽视的&"情绪杀手&" 产后第42天,母婴2人做全面检查 第 2 章 月子前3天--恢复元气 挑荤拣素 月子前3天该怎么吃 聚焦女人产后常见的几大&"虚&" 产妇的营养需求离不了这几样 月子里必吃的几种明星炖补食材 关键第1口--生产当天这样吃 第2天,产妇需要补充能量 第3天,产妇需要补充的必需营养素 走出坐月子期间的几个饮食误区 现学现用 新手父母&"走马上任&" 幸福回味:新生儿刚出生的样子 检查新生儿各项指标 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奶 初乳不可浪费 新生儿喂奶姿势有讲究 几种不宜马上哺乳的情况 如何掌握新生儿吃奶的量 新生儿的次排便 新生儿不排便应该怎么办 如何抱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儿喜欢自己被包裹 如何给新生儿穿脱衣服 新生儿的脐带护理 第 3 章 月子第1周--代谢排毒 挑荤拣素 月子第1周该怎么吃 第1周营养主食类 第1周肉补元气类 第1周高纤蔬菜类 第1周点心甜品类 第1周清心茶饮类 第1周经典药膳类 现学现用 新手父母这样照顾小宝宝 新生儿的生活规律 新生儿特有的反射运动 新生儿睡觉不需要枕头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配方奶粉的选择 腹部按摩减轻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呕吐后如何喂奶 给新生儿选购衣服有讲究 如何给新生儿换尿布 尿布、纸尿裤、湿巾的选择 新手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新生儿的大便是否正常 新生儿惊跳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的应对 第 4 章 月子第2周--调理气血 挑荤拣素 月子第2周该怎么吃 第2周营养主食类 第2周肉补元气类 第2周活力海鲜类 第2周健康料理类 第2周高纤蔬菜类 第2周点心甜品类 第2周清心茶饮类 第2周药膳精品类 现学现用 新手父母这样照顾小宝宝 新生儿各种睡姿的优势比较 母婴同睡和分床睡的利弊比较 新生儿的保暖护理 夏季的防蚊措施 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轻松去除新生儿的乳痂 怎样给新生儿剪指甲 不要给新生儿掏耳朵 新生儿吐奶是否需要看医生 母乳型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打嗝了怎么办 区分新生儿的哭声信号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第 5 章 月子第3~4周--滋补进养 挑荤拣素 月子第3~4周该怎么吃 第3~4周营养主食类 第3~4周肉补元气类 第3~4周活力海鲜类 第3~4周健康料理类 第3~4周高纤蔬菜类 第3~4周点心甜品类 第3~4周养生茶饮类 第3~4周药膳精品类 现学现用 新手父母这样照顾小宝宝 新生儿喜欢家长怎样为他(她)做按摩 为新生儿拍照的注意事项 如何陪新生儿玩游戏 给新生儿选择玩具的要点 新生儿的早教开发 新生儿游泳益处多 新生儿便秘的护理 新生儿有眼屎怎么办 马牙需要处理吗 螳螂嘴需要处理吗 防止新生儿坠床和窒息 预防肠绞痛和鹅口疮 不要给新生儿剃满月头 满月宝宝出门晒太阳的注意事项 .. 给新生儿注射预防针 给新生儿制作满月纪念品 第 6 章 身体恢复--既要健康也要美丽 月子病 莫留后遗症 产后大出血 产褥感染 恶露不止 腰腿疼痛 子宫内膜炎 产后子宫脱垂 产后腹痛 盆腔静脉曲张 产后心力衰竭 乳头皲裂 乳腺炎 尿潴留 产后贫血 产后痔疮 俏妈咪 30天时尚蜕变 产后减肥误区 产后脱发 减肥恢&"腹&" 消除妊娠纹 打造美腿 乳房呵护 剖宫产疤痕 时尚塑身 附录 (一)分娩前母子用品准备一览表 (二)分娩一二三产程时间与宜忌表 (三)临床上Apgar评分标准简表 (四)0~3岁婴幼儿体格心智发育表内容介绍 “坐个好月子,健康一辈子”。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介绍了坐月子常识,以及前三天、周、第二周、第三四周以及产后塑身等,每章分为两小节“挑荤捡素”“现学现用”全面指导您坐月子时怎么吃和怎么照顾宝宝。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宣扬“完美妈妈”概念的书非常反感,因为那只会增加焦虑。我更欣赏那种坦诚面对育儿“不完美”的指南。这本书在处理“情绪管理”和“夫妻关系”这两个敏感话题时,表现出了极高的成熟度。它没有把“爱孩子”放在绝对的第一位,而是将“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伴侣关系”作为育儿成功的基础。有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大意是说:一个平和的父母,远胜过一个“知识渊博但内心焦躁”的父母。这本书在介绍如何应对宝宝的哭闹时,也总是会穿插一句提醒:“如果这是你连续第三次处理夜哭,请先深呼吸,给自己五分钟的冷静时间,再转身去处理孩子。”这种对“父母自我关怀”的强调,在很多育儿书中是缺失的,它们往往只关注“孩子需要什么”,而忽略了“我们能给予多少”。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在阅读时感觉很放松,它不是在给你定KPI,而是在给你提供一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科学育儿观”的坚持,但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早期干预”和“发展里程碑”的讨论部分。很多旧版育儿书对于“出牙”、“学步”这些节点的描述过于死板,一旦自家宝宝没有在那个“标准时间点”完成动作,家长就会陷入恐慌。这本书很巧妙地加入了“个体差异”和“宽容区间”的概念,它会列出大致的范围,但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观察宝宝自身的信号,而不是盲目对标外界的标准。例如,它在讨论“何时开始社交”时,并没有急着推荐早教班,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月龄孩子“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差异,指导父母如何在家中创造安全、低压力的社交环境。这让我意识到,育儿的本质,或许不是“教会”孩子什么,而是“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然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对我影响深远,让我从“训练者”的心态,转变成了“观察者”和“支持者”。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本以为又是那种堆砌理论、读起来枯燥乏味的育儿指南。我之前也买过好几本,要么是讲得过于学术化,跟实际操作相去甚远,要么就是过于“鸡汤”,除了鼓励几句,根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细节。但是这本,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首先,它的排版就很让人舒服,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小字,而是留白适中,图文并茂。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新手爸妈常见焦虑”这块的内容。比如,它没有简单地说“不要焦虑”,而是非常具体地分析了为什么会焦虑,并提供了详细的应对步骤。像宝宝刚出生那会儿,夜奶、哄睡简直是折磨,我当时几乎要崩溃了。翻到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它用一种近乎“过来人”的口吻,把处理夜醒的几种流派——什么“哭声拒绝法”和“渐进式安抚法”——都掰开了揉碎了讲,还配上了不同情境下的对话示例。这太重要了!理论知道一万遍,不如一个实操范例来得实在。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是它真的站在一个“初次为人父母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把那些我们不好意思问出口的“蠢问题”都涵盖进去了,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有种被理解和陪伴的感觉,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育儿书籍的关键在于“实用性”和“前瞻性”。很多书只关注了婴儿期,等孩子到了两三岁,里面的内容就基本功成身退了。但这本书的覆盖面,特别是它对0到3岁这个黄金发展期的划分和侧重,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按月龄罗列知识点,而是将0-6个月、6-12个月、1-3岁这几个关键阶段的任务和挑战,做了清晰的阶段性总结。举个例子,它对“辅食添加”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从“第一次接触米糊的颜色和质地”到“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过敏”,再到“如何逐步过渡到手指食物”,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建议和替代方案。我之前盲目地听信了网上的“速成法”,结果孩子挑食得厉害。对照这本书里关于“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章节,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节奏太快了。它强调的不是“吃多少”,而是“怎么吃”和“感受食物的过程”。更难得的是,它在谈论早期认知发展时,不再是空泛地谈“多陪孩子玩”,而是推荐了基于蒙特梭利和皮亚杰理论的、适合家庭环境的小游戏和材料,比如用日常厨房用品自制感官玩具,这些建议非常接地气,让陪玩这件事从负担变成了乐趣。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中对“家庭环境构建”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奶”的操作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有探索欲的家”的蓝图。比如,它用好几页篇幅专门讨论了“如何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从插座保护到家具固定,细致到连窗帘绳的长度都有建议,这对于我们这种第一次装修、对安全细节缺乏经验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它在谈论“玩具选择”时,也很有见地。没有推销任何昂贵的品牌或电子产品,而是强调了“开放式玩法”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大量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创意游戏的点子。读完这些内容,我不是感觉自己需要立刻去添置一堆昂贵的设备,而是感觉自己对“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教会我,最好的环境,往往是那个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家”,而不是任何昂贵的早教中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