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书名:看懂经气脉络(上、下)
作者: 王唯工 著
市场价: 69元
ISBN号: 9787544362160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12-01 版次:1 页数:518
印刷时间:2015-12-01 印次:1 字数:480千字
目录
《看懂经气脉络 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眼里的中医.上》
自序 / 1
前言 现代生物医学的盲点 / 3
第YI部
气的乐章: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第YI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 3
西医未解的循环难题 / 5
气才是解决现代病的重点 / 16
第二章 共振——中医的现代科学解释 / 43
气即共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 45
经络、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网路 / 74
第三章 脉诊——未来医理的基础知识 / 93
倾听身体的共振旋律 / 95
脉诊指标、中药与安慰剂的运用 / 127
疾病的根源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 150
第四章 健康与养生之道 / 185
日常养生的脉诊运用 / 187
小结 回顾与展望 / 207
第二部
气的大合唱:深度剖析诊断、辨证、论治方剂的根本原理
第YI章 共振与气 / 237
水与湿 / 239
中医之特色 / 241
三焦经与全身之气 / 245
由三、六、九共振频看《伤寒论》 / 247
三焦经之特性 / 249
三焦系统 / 250
营卫系统与三焦系统 / 252
卫气与外气 / 253
胆经为两组和弦之共同频率 / 255
只有二组和弦的大乐器 / 256
第二章 中西医的比较 / 259
中医与西医之比较 / 261
中医之现况 / 263
中医的望、闻、问、切 / 264
二十八脉 / 266
脉诊现代化的研究 / 269
八纲辨证 / 270
病因与治法 / 273
病因 / 276
治法 / 284
第三章 中医药的特色 / 287
中药之药理 / 289
为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 291
我们如何选择研究中医的方向 / 294
设计实验 / 297
意外的发现 / 301
由气看药性 / 307
归经的研究 / 310
方剂之结构 / 314
身体之防御是如何出错的? / 317
这个漏洞要怎么侦测呢? / 319
这个漏洞要怎么补救呢? / 321
物理治疗有什么好处? / 324
方剂是什么? / 325
温病的方剂 / 328
安宫牛黄丸 / 331
抢救刘海若 / 337
身外之物与身内之务 / 343
第四章 总结 / 347
小心地求证 / 349
中西医结合! / 352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 / 354
《看懂经气脉络 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眼里的中医.下》
第YI部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第YI章 人体的运作之舞 / 3
我健康吗? / 5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 6
血循环之再探 / 8
“气”与“血” / 12
各种气的感觉 / 13
三十亿个分支网的运作 / 16
能量医学的观点 / 17
人体的排废料系统 / 20
第二章 二氧化碳是毒 / 23
人体的下水道系统 / 25
酸水的形成 / 26
水肿的五个阶段 / 30
中医中的水肿与水毒 / 35
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 38
第三章 减水肿计划 / 43
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来源 / 46
饱和油和不饱和油的正确食用方式 / 47
为什么要多吃纤维素 / 50
健康饮食两大重点 / 52
第四章 保健的要诀(运动篇) / 55
酸水集中处 / 57
协助身体排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 61
第五章 保健的要诀(饮食篇) / 67
早期诊断并可自我检测的健康标准 / 69
饮食的四大原则 / 70
多吃油,皮肤就不油 / 75
蛋白质是ZUI不好的热量来源 / 77
食物分配的革新理论 / 79
结语 以能量为出发点的食物观 / 85
第二部
气血共振的奥秘
第YI章 气与血 / 91
身体之组成及更新 / 93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 95
心脏为血液之泵 / 96
第二章 病毒感染 / 105
感冒 / 107
膀胱经的重要 / 111
对抗伤寒之生理反应 / 112
疫苗是ZUI伟大的发明 / 114
第三章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117
高血压 / 119
血液之分配与调控 / 120
高血压之可能成因 / 122
加强系数 / 124
中医对高血压的看法 / 126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128
第四章 气血共振原理 / 133
血液流灌的方式 / 135
停留解波与驻波 / 136
回圈的奥妙 / 138
肺循环是体循环的迷你版吗? / 139
体循环的设计 / 144
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体设计总工程师 / 153
循环系统上“理论”的要求 / 155
共振 / 156
如果你是设计总工程师 / 162
发生学 / 168
分频供血的优势 / 169
血液压力波与交流电之传送 / 171
环状的末端 / 176
血循环与经络的关系 / 178
第六章 小结/ 183
过去的研究成果 / 185
高血压成因 / 189
心血管病成因 / 193
第三部
科学解读脉波曲线
第YI章 脉诊、脉诊仪与治未病 / 201
脉诊分析治未病 / 203
从脉诊重新诠释伤寒论 / 207
重大发现:外伤杂病处亦风邪共舞处 / 215
中焦、肺脉与肺脏 / 219
从桂枝汤探讨中医病毒感染治疗 / 227
第二章 十二经络与健康 / 233
完备以感官作为功能分类与定位的中医学 / 225
中医之全身定位系统 / 240
以十二经络系统来解析桂枝汤 / 248
西医重形,中医重势 / 256
第三章 中医看老化与湿 / 261
人的老化由阳经开始 / 263
湿与老化 / 271
发现新病种之一:慢性伤寒症 / 278
发现新病种之二:外伤杂病 / 285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 289
第四章 健康之道 / 293
促进健康之道 / 295
早期预警系统之需求──脉诊仪的诞生 / 299
亟须改革的医疗体制 / 302
浅谈以中华文化保健身体 / 305
张三丰对健身的提示 / 309
结语 工作尚未完成,期待共襄盛举 / 319
附录
......
精彩内容
**部:气的乐章
基因疗法无助于改善十大死因
然而,自从1970年之后,循环理论的论文就渐渐少了,因为研究不出新东西来。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是基因,科学家们至少做了廿年以上遗传工程的研究,可是有多少疾病是经由这些研究工作真正治好的呢?
前述十大死因并没有任何一项因为基因的研究而有重大改善。十几年前基因疗法开始发展时,大家都希望这些病都是因为遗传造成的,希望找到心脏病的基因、癌症的基因、脑中风的基因等等,医界、专家一直从事这样的研究。糖尿病方面的研究也*常多,一直想找出到底哪些基因与糖尿病有关。可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显著的成果。反而因为饮食习惯与环境的改变,糖尿病流行率已达7%(美国)及3.5%(台.湾地区)。
因此,对于基因工程,我们应该从两个方向去想:**个方向是基因工程学本身有没有缺陷?第二个方向是基因工程能否治所有的病?
所有的人类基因图谱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公布了。但所谓的基因疗法对十大死因,却没有一项有直接疗效的。基因疗法可以治疗甚么疾病呢?有的,如CNN报道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就可以治疗,但这种病症只是少数人的死因,而且自1999年起许多基因疗法的研究都暂停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初研究单位以为基因治疗是
......
内容简介
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了一个让中医以科学语言和大众沟通的方法,让不懂*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对象,也能够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69年因为对中医感到兴趣,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而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阳明大学医工所所长,并在台大电机系医工组、*国医药学院中医所任职授课。1988年shou次制成脉诊仪,在台大、荣总、*国医药学院等多所大医院与西医会诊,并与黄维三、林昭庚、张步桃、张家训、潘念宗、胡秀卿、钟杰、崔玖等多位中西医名家进行合作研究。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其发明上的贡献连续收录于Marquis世界名人录。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解决一些自己长期存在的亚健康问题。比如经常感到疲劳,睡眠质量不高,还有一些肩颈的不适。之前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这些常见症状的描述,以及背后可能涉及的经络失调,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很多调整方法,并非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饮食上的建议,以及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手法。这些方法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去做,比如调整睡眠时间,多喝一些温水,并且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个简单的肩颈放松动作,一段时间下来,确实感觉到身体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更加相信中医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相当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即便是一些涉及到专业术语的地方,作者也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解释来加以说明,让我这个对中医理论接触不多的人,也能相对轻松地跟上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比如在描述“气”的运行状态时,作者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让你能够想象出那种流动的、充满活力的感觉。这与我之前读过的很多中医书籍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那些书往往就像在念一本天书,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回避那些核心的理论,而是选择了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讲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或者说是对常见身体不适的解读,来引出经络、气血的相关知识,这种方式非常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感觉作者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临床大夫,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神秘感的视觉风格,让我第一时间就产生了想要翻开一探究竟的冲动。书名中的“经气脉络”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深邃的东方智慧气息,仿佛在召唤着读者去探索身体内部的奥秘。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很多书籍往往过于学术化,要么是艰涩难懂的理论,要么就是零散的生活小技巧,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而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看懂”这两个字,给了我一种期待,希望它能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读那些传统医学中看似复杂却又至关重要的概念。当拿到实体书时,纸张的质感也很舒服,印刷清晰,装帧也很扎实,看得出出版社是用了心的。我迫不及待地在拿到书的当天晚上就翻看了目录,初步的浏览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有了大概的预判,比如对人体经络的图解、对气血运行的描述,以及可能结合一些养生实践的案例。这种期待值,在拿到书的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它让我明白,身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经络、气血的畅通,则是维持身体健康活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更加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并且学会了一些如何去倾听和回应这些信号的方法。我不再盲目地去追求各种“速效”的健康产品,而是更愿意去从根本上调理自己的身体。这本书让我对中医养生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它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读者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的实用读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身健康有追求,或者对传统中医养生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它并非一股脑地抛出大量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体系。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非常精细、准确地描绘了人体的经络走向,穴位的位置,以及一些脏腑之间的关系。这些图解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在对照文字内容的同时,通过图片来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而且,图片的色彩搭配和线条的流畅性也做得很好,赏心悦目。我喜欢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去仔细研究那些图,仿佛在与身体内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逐渐建立起对身体整体的认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觉与文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和吸收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