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 |
| ISBN号: | 9787302472926 |
|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介绍分析样品前处理涉及的主要基础知识与技术,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和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同时简要介绍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基础部分由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仪器研发公司的资深研究人员执笔。应用篇主要介绍环境、地质、冶金、农业、食品、生物、医药、化工、轻工等不同应用领域的不同类型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从标准方法和研究文献中筛选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应用部分由各类分析测试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执笔。 本书既可作为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适合在各类分析测试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分析实验室从事分析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
| 无 |
|
|
|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分析化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分析对象来看,分析样品的基体越来越复杂多样,待测组分的类型越来越多、含量越来越低。从分析技术来看,新的分析方法和新仪器发展迅速,分析速度不断加快,分析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越来越高。然而,从不同类型样品中有效释放或提取出目标组分、从复杂样品中消除基体和共存组分的干扰、富集微量组分来弥补检测技术灵敏度的不足等样品前处理步骤已成了整个分析过程关键的一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分析速度的快慢和分析操作的难易程度。本书是为了帮助在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疫机构、质量检验机构、工厂企业等各领域分析实验室从事实际分析测试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在系统学习样品前处理涉及的主要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特点的,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的书籍,既可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教材,也是日常工作中可以经常查阅的必备参考书。 |
|
|
|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绪论
1.1分析样品前处理的目的与要求
1.2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评价与质量保证
1.2.1样品前处理与分离科学
1.2.2前处理方法评价
1.2.3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1.3溶剂特性及其选择方法
1.3.1物质的溶解过程
1.3.2溶剂的极性
1.3.3溶剂选择方法
1.3.4溶剂的纯化
1.4前处理操作安全防护
1.4.1物质危险性质标准
1.4.2基本安全守则
1.4.3溶剂使用安全知识
1.4.4高压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1.4.5防爆
1.5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采样与样品保存
2.1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
2.1.1采样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
2.1.2样品保存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
2.1.3采样记录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
2.2环境样品
2.2.1水样的采集
2.2.2土壤样品的采集
2.2.3大气样品的采集
2.3地质样品
2.3.1常用采样方法
2.3.2采样原则及要求
2.3.3常见地质样品的采集
2.4钢铁与金属材料样品
2.4.1取样要求
2.4.2熔炼分析样品的采集
2.4.3成品分析样品(钢产品样品取样)
2.4.4原材料复验分析样品
2.4.5其他样品
2.4.6制样标识
2.5农产品样品
2.5.1植物组织样品
2.5.2籽粒样品
2.5.3水果、蔬菜样品
2.5.4饲料样品
2.6食品样品
2.6.1采样目的
2.6.2采样工具和容器
2.6.3样品分类
2.6.4采样数量
2.6.5采样步骤和方法
2.6.6样品运输及保存
2.7生物医学样品
2.7.1采样要求
2.7.2生物样品的采集
2.7.3生物样品的储存
2.8化工样品
2.8.1固体化工产品的采样
2.8.2液体化工产品的采样
2.8.3气体化工产品的采样
2.9轻工样品
2.9.1定义
2.9.2轻工样品抽样
2.9.3多种轻工产品采样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样品分解
3.1概述
3.1.1样品分解过程中的污染
3.1.2样品分解过程中的损失
3.1.3操作安全问题
3.2溶解
3.2.1水溶解
3.2.2顺序提取
3.3湿式消解
3.3.1常压消解
3.3.2高压消解
3.3.3流动消解
3.3.4蒸气消解
3.3.5纯酸的制备与超净器皿
3.4能量辐射消解
3.4.1红外/紫外辅助消解
3.4.2超声辅助消解
3.4.3微波辅助消解
3.4.4微波辅助紫外消解
3.4.5微波辅助消解的一般安全问题
3.4.6多种湿式消解的比较
3.5水解
3.5.1酸水解和碱水解
3.5.2酶水解
3.6干灰化
3.6.1高温干灰化
3.6.2低温干灰化
3.6.3微波灰化
3.7燃烧分解
3.7.1氧瓶燃烧
3.7.2氧弹燃烧
3.7.3高温燃烧水解
3.7.4微波诱导燃烧
3.7.5在线燃烧离子色谱
3.8熔融
3.8.1概述
3.8.2熔融操作
3.8.3熔剂选择
3.8.4常用坩埚
3.8.5其他熔融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溶剂萃取分离
4.1溶剂萃取方法分类与特点
4.2经典液液萃取
4.2.1方法原理与特点
4.2.2萃取体系与操作方式
4.2.3溶剂选择及乳化去除办法
4.2.4应用概述
4.3双水相萃取
4.3.1方法原理
4.3.2萃取体系
4.3.3萃取流程
4.3.4影响因素
4.3.5特点与应用
4.4胶团萃取
4.4.1方法原理与特点
4.4.2萃取体系
4.4.3影响因素
4.4.4应用概述
4.5液相微萃取
4.5.1方法原理与特点
4.5.2萃取模式
4.5.3单滴微萃取
4.5.4多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
4.5.5分散液相微萃取
4.6索氏提取
4.6.1方法原理与特点
4.6.2影响索氏提取的因素
4.6.3应用概述
4.7超声波萃取
4.7.1方法原理与特点
4.7.2实验装置
4.7.3影响因素
4.8微波辅助萃取
4.8.1方法原理与特点
4.8.2实验装置
4.8.3影响因素
4.8.4应用概述
4.9超临界流体萃取
4.9.1方法原理与特点
4.9.2实验装置
4.9.3影响因素
4.9.4亚临界水萃取
4.9.5应用概述
4.10快速溶剂萃取
4.10.1方法原理与特点
4.10.2实验装置
4.10.3影响因素
4.10.4选择性萃取
4.10.5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第5章固相萃取分离
5.1引言
5.2常规固相萃取
5.2.1固相萃取原理
5.2.2固相萃取常用固定相
5.2.3固相萃取装置与操作
5.2.4固相萃取方法开发
5.3分散固相萃取
5.3.1分散固相萃取
5.3.2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5.3.3磁固相萃取
5.4固相微萃取
5.4.1固相微萃取原理
5.4.2固相微萃取的形式
5.4.3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开发
5.5整体柱固相萃取
5.5.1概述
5.5.2整体柱的制备
5.5.3整体柱固相萃取
5.6其他新型固相萃取技术
5.6.1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5.6.2限进介质固相萃取
5.6.3生物亲和固相萃取
5.6.4纳米材料固相萃取
参考文献
第6章膜分离
6.1概述
6.2膜过滤
6.2.1微滤
6.2.2超滤
6.3透析
6.3.1透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6.3.2透析膜
6.3.3透析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6.4电渗析
6.4.1基本原理
6.4.2电渗析离子交换膜
6.4.3电渗析法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6.5膜萃取
6.5.1方法原理与特点
6.5.2微孔膜液�惨狠腿�
6.5.3中空纤维膜萃取
6.5.4支撑液膜萃取
6.6亲和膜分离
6.6.1分离原理
6.6.2亲和膜
6.6.3亲和膜分离方式
6.6.4亲和膜分离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色谱分离
7.1纸色谱
7.1.1平面色谱概述
7.1.2纸色谱原理与条件选择
7.1.3纸色谱样品前处理应用
7.2薄层色谱
7.2.1固定相与分离原理
7.2.2展开剂与展开方式
7.2.3薄层色谱样品前处理应用
7.3凝胶色谱
7.3.1分离原理与特点
7.3.2凝胶固定相
7.3.3凝胶色谱样品前处理应用
7.4柱层析
7.4.1概述
7.4.2常用固定相
7.4.3柱层析操作
7.4.4柱层析样品前处理应用
7.5柱切换技术
7.5.1柱切换流路
7.5.2在线富集
7.5.3在线干扰消除
7.5.4分组顺序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其他样品净化与富集技术
8.1沉淀分离法
8.1.1沉淀的生成与沉淀方式
8.1.2直接沉淀
8.1.3共沉淀
8.1.4均相沉淀
8.1.5离心分离
8.2泡沫浮选
8.2.1方法原理与类型
8.2.2沉淀浮选
8.2.3离子浮选
8.2.4溶剂浮选
8.3挥发与蒸馏
8.3.1挥发
8.3.2蒸发
8.3.3常规蒸馏
8.3.4分子蒸馏
8.4电化学分离
8.4.1自发电沉积
8.4.2电解
8.4.3电泳分离法
8.4.4化学修饰电极
8.5超分子分离
8.5.1小分子聚集体
8.5.2冠醚
8.5.3杯芳烃及其衍生物
8.5.4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8.5.5分子印迹聚合物
8.6样品前处理芯片技术
8.6.1芯片毛细管电泳
8.6.2芯片多相层流无膜扩散分离
8.6.3芯片液�惨狠腿�
8.6.4芯片固相萃取
8.6.5芯片过滤
8.6.6芯片渗析分离
参考文献
第9章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技术
9.1概述
9.1.1样品自动识别与跟踪技术
9.1.2工作站与机器人
9.1.3自动化样品前处理的时序
9.1.4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与联用
9.1.5自动化样品前处理的优势与问题
9.1.6自动化样品前处理的发展趋势
9.2自动溶剂萃取
9.2.1自动索氏提取
9.2.2加压溶剂萃取
9.2.3微波辅助萃取
9.2.4超临界流体萃取
9.3自动浓缩
9.3.1自动蒸发浓缩
9.3.2在线浓缩柱技术
9.4自动热解吸
9.5自动顶空萃取
9.5.1自动静态顶空萃取
9.5.2自动吹扫捕集
9.6自动固相萃取
9.6.1概述
9.6.2离线自动化固相萃取技术
9.6.3在线固相萃取技术
9.6.4自动化固相微萃取技术
9.6.5QuEChERS的自动化技术
9.7自动凝胶净化
9.7.1凝胶净化的自动化技术
9.7.2在线凝胶净化
9.8自动化样品分解技术
9.8.1自动化电热消解技术
9.8.2微波消解的自动化技术
9.8.3熔融的自动化技术
9.9在线过滤和透析技术
9.9.1在线超滤
9.9.2在线透析
9.10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平台
9.10.1无机样品前处理平台技术
9.10.2有机样品前处理平台技术
9.10.3微全分析系统/芯片实验室
参考文献
应用篇
第10章环境样品前处理
10.1概述
10.2环境空气和废气
10.2.1空气污染的特点
10.2.2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10.2.3大气中微量有害金属
10.2.4汽车尾气
10.2.5室内空气
10.3水样
10.3.1水样的类型与特点
10.3.2生活饮用水
10.3.3天然水
10.3.4海水
10.3.5城市污水
10.4污泥和底泥
10.4.1污泥和底泥的特点
10.4.2重金属元素测定样品前处理
10.4.3氮磷测定样品前处理
10.4.4有机物测定样品前处理
10.5土壤
10.5.1土壤样品的特点
10.5.2重金属元素
10.5.3土壤中的阴离子
10.5.4微量有机物
10.6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参考文献
第11章地质样品前处理
11.1概述
11.2岩石、土壤样品
11.2.1硅酸盐岩石样品
11.2.2碳酸盐岩石样品
11.3金属矿石矿物样品
11.3.1铁矿石样品
11.3.2锰矿石样品
11.3.3铬铁矿样品
11.3.4(钒)钛磁铁矿样品
11.3.5铜矿石样品
11.3.6铅矿石样品
11.3.7多金属矿石样品
11.4非金属矿石矿物样品
11.4.1磷矿石样品
11.4.2硫铁矿样品
11.4.3高岭土、黏土样品
11.4.4萤石样品
11.4.5铝土矿石样品
11.4.6云母、石棉样品
11.4.7重晶石样品
11.5稀土、稀有、稀散和贵金属矿石样品
11.5.1稀土金属矿石
11.5.2稀有、稀散元素样品
11.5.3贵金属矿石样品
11.6液态矿产样品
11.6.1海水样品
11.6.2卤水样品
11.7其他样品
11.7.1土壤样品顺序提取
11.7.2煤和煤灰样品
11.7.3富钴结壳
参考文献
第12章冶金材料样品前处理
12.1概述
12.1.1钢铁样品
12.1.2铁合金
12.1.3纯金属及金属氧化物
12.1.4各种合金
12.2标准方法
12.3应用实例
12.3.1钢铁
12.3.2合金
12.3.3金属及其氧化物
参考文献
第13章农产品样品前处理
13.1概述
13.2植物性农产品
13.2.1植物性农产品中无机元素的检测
13.2.2植物性农产品中有机物的检测
13.2.3植物性农产品中功能成分的检测
13.3动物性农产品
13.3.1畜禽类农产品
13.3.2水产品
参考文献
第14章食品样品前处理
14.1概述
14.2营养成分
14.2.1蛋白质与氨基酸
14.2.2脂肪与脂肪酸
14.2.3碳水化合物
14.2.4水分
14.2.5维生素
14.2.6矿物质
14.3食品添加剂
14.3.1防腐剂与抗氧化剂
14.3.2着色剂和甜味剂
14.4农药残留
14.5兽药残留
14.6真菌毒素
14.7污染物
14.7.1有害重金属
14.7.2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14.7.3苯并[a]芘
14.7.4N�捕�甲基亚硝胺
14.7.5多氯联苯
14.7.6氯丙醇与氯丙醇酯
14.7.7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
14.8非法添加物
14.8.1工业染色剂
14.8.2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14.8.3吊白块
14.8.4溴酸钾
14.8.5富马酸二甲酯
参考文献
第15章生物和医药样品前处理
15.1概述
15.1.1生命科学的发展状况
15.1.2生物和医药样品前处理技术特点
15.2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方法
15.2.1常用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储藏
15.2.2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15.3生物样品前处理应用实例
15.3.1血液
15.3.2尿液
15.3.3唾液
15.3.4毛发
15.3.5骨骼、指甲
15.3.6脏器
15.4药物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方法
15.4.1药物样品的特点
15.4.2化学合成原料药前处理方法
15.4.3药物制剂前处理方法
15.4.4中药分析前处理方法
15.5药物样品前处理应用实例
15.5.1化学合成原料药
15.5.2药物制剂
15.5.3中药材
15.5.4中成药
15.5.5其他药物样品
参考文献
第16章化工样品前处理
16.1样品类型与特点
16.1.1化工行业特点
16.1.2油品分析
16.1.3分析标准
16.2样品前处理方法简述
16.2.1族组成分析前处理
16.2.2无机化前处理
16.2.3油类样品前处理
16.2.4石油加工产品样品前处理
16.2.5催化剂和添加剂样品前处理
16.3应用实例
16.3.1石油及产品
16.3.2化工、石油制品
16.3.3催化剂、助剂与添加剂
16.3.4其他化工产品
参考文献
第17章精细化工和轻工产品样品前处理
17.1玩具样品前处理
17.2纺织品样品前处理
17.3食品接触材料
17.4化妆品样品前处理
参考文献
第18章其他样品前处理
18.1毒素样品前处理
18.1.1高毒性毒素样品前处理
18.1.2中药材及谷物中的毒素样品前处理
18.1.3微囊藻毒素样品前处理
18.1.4毒蘑菇类毒素样品前处理
18.2生物战剂和化学毒剂样品前处理
18.2.1生物战剂样品前处理
18.2.2化学毒剂样品前处理
18.3刑侦样品前处理
18.3.1毒品样品前处理
18.3.2印章色痕与签字色痕样品前处理
18.3.3爆炸物样品前处理
18.3.4毒物样品前处理
18.3.5含酒精的血液样品前处理
18.4放射性样品前处理
18.5考古与文物样品前处理
18.5.1陶瓷样品前处理
18.5.2骨骼样品前处理
18.5.3金属样品前处理
18.5.4首饰样品前处理
参考文献
ⅩⅥ
|
|
第3章样品分解 3.1概述 大多数分析方法都采用溶液进样方式,因此,固体或含有固体的样品必须首先制备成样品溶液。样品溶液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样品分解,通常是在能量(热、微波、紫外线等)和强烈的化学作用(酸和氧化剂)下,使样品中的有机物降解,无机物解离,即破坏样品基质,使待测元素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分解后的样品溶于溶液中,必要时还将进行其他净化前处理,方能成为待测样品溶液。 表3��1中列举了一些用于样品分解的方法。在样品分解操作中,一些环节或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如样品污染和损失,同时操作过程的安全和环保也必须引起重视。
表3��1主要样品分解方法
大类子类分 解 方 法
熔融
碱性熔融 酸性熔融
燃烧 开放系统干式灰化、低温灰化(氧等离子体灰化)、使用氢�惭趸鹧娴耐�克波尔德燃烧法 密闭系统氧瓶燃烧、氧弹、微波诱导燃烧 动态系统Trace�睴�睲at燃烧器
湿式消解 开放系统传统方式加热、微波加热 密闭系统传统方式加热、微波加热 流动系统
|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我在实验室里无数次因为样品前处理步骤不当而重复实验的经历。有时是提取效率不高,导致灵敏度下降;有时是引入了新的杂质,干扰了后续的检测;还有时候是为了达到分析要求,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溶剂,给操作人员和环境都带来了风险。所以,一本能够系统地讲解“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的书,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各种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比如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分离(如过滤、离心)、浓缩、衍生化等,并详细介绍每种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个词让我充满了希望,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如何处理复杂的食品基质,在环境监测中如何对痕量污染物进行前处理,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何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等等。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图表和流程图,将各种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过程可视化,那将极大地提高阅读和理解的效率,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学术气息,传递出一种严谨、专业的信号。“清华社直发”和“正版”的字样,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其内容可靠性和权威性的信心。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直接指向了分析科学中的一个核心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过去的实验经历中,样品前处理往往是影响分析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时甚至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因此,一本系统讲解该领域的专业书籍,对我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广泛的样品类型,从各种复杂的生物样品到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以及环境监测中各种介质的样品。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萃取、分离、浓缩、衍生化等,并对其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个词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实际的应用案例,展示这些前处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成功实践,并能提供一些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选择最佳前处理方法的决策流程,或者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建议,那就再好一 D.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设计,就如同其封面一样,透露出一种低调的专业感,烫金的“清华社直发”和“正版”字样,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版权的安全性倍感放心。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对于我这个在化学分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恰逢其时。我深知,再先进的分析仪器,也需要一个纯净、恰当的样品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然而,很多时候,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才是最耗时、最复杂、也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因此,我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拥有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书籍,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样品前处理的各项技术。我特别关注书中能否提供针对不同基质的样品(如高分子材料、生物样品、环境样品等)的标准化或优化处理方法。此外,我期望书中能介绍一些绿色、高效的新型前处理技术,例如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加速溶剂萃取(ASE)等,并详细阐述其原理、操作细节、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同时,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展示这些技术在解决实际分析问题中的成功经验,甚至能够包含一些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将对我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设计同样简洁大方,烫金的文字在灯光下泛着低调的光泽,触感也相当不错,纸张的厚度和质感也给人一种厚实可靠的感觉,拿在手里就知道是一本“分量十足”的书。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是对分析科学中一个极其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那就是“样品前处理”。在这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会过度关注高端的分析仪器和复杂的算法,却可能忽略了源头的质量——样品本身。如果样品没有经过恰当的处理,即使拥有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厨房,如果没有好的食材,再精湛的厨艺也做不出美味佳肴。因此,我对于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样品前处理的各个方面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分析技术(如色谱、光谱、质谱等)所需的前处理方法的差异和选择原则,因为不同的分析手段对样品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对于痕量分析,如何有效地富集和去除干扰物就是一大难题;对于复杂基质样品,如何避免基质效应的干扰也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前处理技术,以及对传统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帮助我们提高分析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同时还能减少溶剂的使用和废弃物的产生,符合当前绿色化学的趋势。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沉稳大气的封面设计,简洁的字体和“清华社直发”、“正版”的字样,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一种值得信赖的专业品质。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精准地概括了它所涵盖的核心内容,这正是当前许多分析领域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所急需的知识。我所在的实验室,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样品,从普通的饮用水,到复杂的生物样本,再到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物。如何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样品中,高效、准确地分离和提取出我们感兴趣的目标物质,同时又要避免引入新的干扰,保证后续分析的可靠性,一直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攻克的难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各种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例如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分离(如过滤、离心)、浓缩、衍生化等,并详细阐述其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应用”二字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技术在不同行业(如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药研发、材料科学等)的具体应用,并提供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并最终获得更精准可靠的分析结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蓝色调,搭配了简洁的白色字体,整体感觉非常稳重,一看就知道是学术类的书籍,尤其是在“清华社直发”和“正版”的字样下,更是增添了一份信赖感。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直接点明了主题,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对于化工、制药、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我之前在实验室工作,深知样品前处理的瓶颈,往往一个不恰当的前处理步骤,就可能导致后续分析结果的偏差,甚至前功尽弃。所以,一本系统讲解前处理技术的书籍,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封面上的“丁明玉主编”也让我对内容的可信度有了更高的预期,清华大学在工业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想必这本书汇聚了该领域内的专家智慧。我特别关注的是“应用”这个词,这意味着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结合实际案例,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涵盖各种类型样品的处理方法,比如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不同基质的样品,例如土壤、水、空气、生物组织、高分子材料等等,每一种样品都有其独特的挑战。而且,在当今对精准分析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前处理的效率和成本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果书中能兼顾这些方面,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从书的整体外观来看,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尤其是“清华社直发”和“正版”的标识,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有了充分的信任。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恰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我是一名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水样、土样和气样。有时候,微量的污染物隐藏在复杂的基质中,如何有效地将其分离和富集,是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比如,如何有效去除水样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干扰,如何从土壤中提取痕量有机污染物,如何从空气中采集和浓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前处理技术,例如固相微萃取(SPME)、液相微萃取(LLE)、三相萃取(TSE)等,并对其原理、操作条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以及针对不同分析仪器(如GC、HPLC、GC-MS、LC-MS等)的最佳前处理方案,这将极大地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从封面上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质。“清华社直发”和“正版”的字样,直接打消了我对盗版和劣质印刷的担忧,让我对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精准地击中了我在实际科研和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关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却往往忽略了“源头”的重要性——样品的预处理。一个不恰当的前处理,可能会毁掉整个分析过程,导致结果的不可靠,甚至需要重新采集样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我非常渴望阅读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讲解样品前处理的专业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覆盖各种类型的样品,从液体、固体到气体,以及不同基质(如土壤、水、空气、食品、生物组织、高分子材料等)的样品。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经典和现代的前处理技术,例如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浓缩、衍生化等,并对其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进行详尽的阐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蓝色调,搭配了简洁的白色字体,整体感觉非常稳重,一看就知道是学术类的书籍,尤其是在“清华社直发”和“正版”的字样下,更是增添了一份信赖感。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直接点明了主题,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对于化工、制药、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我之前在实验室工作,深知样品前处理的瓶颈,往往一个不恰当的前处理步骤,就可能导致后续分析结果的偏差,甚至前功尽弃。所以,一本系统讲解前处理技术的书籍,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封面上的“丁明玉主编”也让我对内容的可信度有了更高的预期,清华大学在工业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想必这本书汇聚了该领域内的专家智慧。我特别关注的是“应用”这个词,这意味着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结合实际案例,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涵盖各种类型样品的处理方法,比如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不同基质的样品,例如土壤、水、空气、生物组织、高分子材料等等,每一种样品都有其独特的挑战。而且,在当今对精准分析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前处理的效率和成本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果书中能兼顾这些方面,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尤其是“清华社直发”和“正版”字样,让我对购买的质量和权威性感到非常放心。我曾经在网络上购买过一些非正版的书籍,结果发现排版混乱,内容错误百出,阅读体验非常糟糕。这次能够直接从出版社购买,保证了书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书名“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也正是我目前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样品,它们可能来自复杂的生物体、环境介质,甚至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如何从这些复杂的样品中,高效、准确地提取出我需要分析的目标物,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可操作的方法,涵盖各种典型的样品类型和分析目标。比如,我特别想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那些量非常少,但又必须进行高精度分析的样品,以及那些基质非常复杂,很容易产生干扰的样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前沿的、高效的样品制备技术,比如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加速溶剂萃取(ASE)等,并对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详细的阐述,那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