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新) | 作者 | 熊选国 |
| 定价 | 88.00元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811493 | 出版日期 | 2010-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781Kg |
| 内容简介 | |
|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确定的重大司法改革项目,有关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两个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将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试行。《量刑规范化改革:〈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理解与适用》一书即由承担上述文件起草、修改工作的“量刑规范化改革项目组”组织编写,以帮助各级法院法官正确理解和适用量刑规范化改革试行文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内容。 本书既是对前期试点经验及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今后进一步探索、完善的起点,对司法实务界实施上述两个文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对理论界进一步研究量刑规范化改革也会有很大帮助。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总论 一、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二、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程、试点工作情况和成效 三、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指导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量刑规范化改革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五、量刑规范化改革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篇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理解与适用 章 量刑的指导原则 节 量刑指导原则概述 第二节 依法量刑原则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宽严相济原则 第五节 量刑均衡原则 第二章 量刑的基本方法 节 外量刑方法研究概述 第二节 量刑步骤 第三节 量刑起点 第四节 基准刑 第五节 宣告刑 第三章 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节 常见量刑情节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犯及其他刑事责任能力情节 第三节 未遂犯及其他犯罪停止形态情节 第四节 从犯及其他共同犯罪情节 第五节 自首 第六节 立功 第七节 坦白 第八节 当庭自愿认罪 第九节 退赃、退赔 第十节 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 第十一节 被害人谅解 第十二节 累犯 第十三节 前科劣迹 第十四节 针对弱势人员犯罪 第十五节 在灾害和突发事件期间犯罪 第十六节 防卫过当与避险过当 第十七节 被害人过错 第四章 常见犯罪的量刑 节 常见犯罪概述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 第三节 故意伤害罪 第四节 罪 第五节 非法拘禁罪 第六节 抢劫罪 第七节 盗窃罪 第八节 罪 第九节 抢夺罪 第十节 职务侵占罪 第十一节 敲罪 第十二节 妨害公务罪 第十三节 聚众斗殴罪 第十四节 寻衅滋事罪 第十五节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第十六节 、贩卖、运输、制造罪 第五章 附则 节 量刑指导意见的授权性规定 第二节 量刑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量刑指导意见的时间效力 下篇 《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理解与适用 章 我国量刑程序改革概述 节 量刑程序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节 量刑程序改革的特点 第三节 量刑程序改革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 第二章 刑事审判程序中定罪与量刑的关系 节 量刑活动与定罪活动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量刑活动与定罪活动之间的区别 第三节 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关系 第三章 参与量刑程序的主体 节 量刑程序中的人民法院 第二节 量刑程序中的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量刑程序中的被害人和自诉人 第四节 量刑程序中的被告人 第五节 社会调查机构在量刑程序中的地位 第四章 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 节 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活动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简易程序中的量刑程序 第三节 普通程序简化审理中的量刑程序 第四节 普通程序中的量刑程序 第五节 裁判文书对量刑程序的表述 第六节 量刑程序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量刑事实及其证明 节 量刑事实概述 第二节 量刑证据材料的收集、调查与调取 第三节 量刑事实的证明 附录 一、量刑规范化试行文件 1.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3.“两高三部”印发《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4.“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二、参阅资料 1.《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第八稿)》(2007年4月) 2.《量刑程序指南(稿)》(2007年3月) 3.《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2008年8月) 4.《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2008年8月) 5.《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2009年4月修订) 6.《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2009年4月修订) 7.《新增十个罪名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2009年11月) 8.《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9.《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法院扩大量刑规范化试点罪名的通知》 三、部分高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2.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四、量刑规范化改革大事记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整合,预示着我国量刑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我深信,量刑的科学化、精细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本权威的量刑指南,能够极大地提升司法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并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感。我尤其关注新版意见在应对当前社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是否能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量刑参考。比如,在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领域,量刑的考量因素可能与传统犯罪有所不同,我期待新版意见能够对这些领域给予更深入的阐释。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体现出量刑的“温度”,在保障法律的刚性之余,更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我期待了很久,自从知道《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即将与“两高三部”的《关于规范量刑的若干意见(试行)》进行整合与更新的消息以来,就一直密切关注。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对量刑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在我看来,量刑是司法公正最直接的体现,它关系到案件的最终走向,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本好的量刑指导意见,不仅能为法官提供明确的尺度和指引,减少自由裁量权带来的不确定性,更能让普通民众理解法律的严谨与合理。我非常好奇新版意见在原有基础上会有哪些创新和突破,比如在量刑情节的细化、量刑幅度的动态调整、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方面,是否会有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规定。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也必将是我未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我希望它能够体现出最新的司法理念,并真正做到可操作、可衡量、可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
评分我对这本《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更新版充满期待。在我看来,量刑问题一直是法律实践中的一个核心难题。一方面,法律需要明确和统一的尺度来保障司法公正,避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量刑差异;另一方面,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旧版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进步,必然需要与时俱进。我特别关注新版意见是否在量刑的情感维度上有所体现,比如在量刑过程中如何更充分地考量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从而达到更具人情味的司法效果。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详尽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情来阐释量刑原则的应用,这样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会更加直观和深刻。
评分我非常迫切地希望阅读《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整合新版本。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刑事司法改革的读者,我深知量刑环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我期待新版意见能够更加细致地界定各类犯罪的量刑情节,并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量刑幅度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量刑上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体现出我国刑事司法理念的最新发展,比如在人权保障、罪犯改造以及恢复性司法等方面,是否有新的思考和指引。一本好的量刑指导意见,应该既是法官的“工具书”,也是公众了解司法的重要窗口。我希望它能够让更多人理解,法律的严惩不贷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在罪与罚之间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
评分收到这本书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是一个念头:这下法院判案不会再像大海捞针了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融合,在我看来,是司法实践走向成熟的标志。量刑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预测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至关重要。一本权威的量刑指南,能够有效地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不必要的争议,让司法判决更加令人信服。我特别关注的是,新版意见在平衡“罪责刑相适应”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这两个重要原则方面,是否有了更精妙的论述和更具体的指导。例如,在面对新型犯罪或者复杂案件时,如何运用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来做出既合法又合情的判决,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任何关心司法公正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