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 ||
| 定价 | 112.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15 | |
| 字数 | 256000 | |
| ISBN编码 | GB/T 20257.12017 | |
这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地形图图式》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它所呈现的那些具体的图例和符号。它更像是一个“通用语言”的构建者,为从事地图测绘、城乡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沟通平台。你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绘制地图,那该有多混乱?一张地图,不同的人看,可能有天壤之别。而这本书,就像是一部权威的词典,规定了每一个“词汇”(即图例)的精确含义和使用方法。当我深入研读那些关于等高线、地物符号、注记等内容的阐述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化”的力量。它消除了模糊性,减少了误读,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达。例如,对于同一类型的地物,比如一栋建筑,它的表示方式在不同的比例尺下可能有细微的差异,而这本书就明确规定了在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应该如何精确地绘制它,包括哪些细节需要表现,哪些可以省略,以及使用的具体符号。这种细致入微的规定,对于确保地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对专业精神的体现。
评分我经常会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地图的资料,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但很多时候,找到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直到我看到这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地形图图式》,我才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答案”。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总则到具体的图例,层层递进,非常便于理解。尤其是对于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式规定,它非常详尽地覆盖了地图绘制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水系的表示上,它不仅规定了河流、湖泊的符号,还区分了常年水、季节性水等不同类型,甚至连水边线、水域边界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种细致的划分,保证了地图在表达水文信息时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绘制精确地图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和“说明书”。虽然我可能不会亲自去绘制地图,但能够理解这些规范,对于我日后阅读和分析地图,以及与相关专业人士沟通,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拿到这本《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地形图图式》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一丝“枯燥”的念头。毕竟,标准类的书籍,很多人都会觉得它充斥着生涩的术语和冰冷的规定。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逐页翻阅,并且尝试去理解其中的逻辑时,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符号,它实际上是在讲述一个“地图语言”的构建过程。它告诉你,为什么某个符号是这样画的,为什么这个线型代表某种地物,甚至是如何通过地图的表达来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关系。比如说,关于高程的表示,除了等高线本身,还有关于高程点、坡度等的规定,这些共同构成了对地形的立体化呈现。书中对于这些元素的详细解释,让我对地图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我开始意识到,地图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图像,它背后承载着丰富的三维信息和精确的空间数据。这种“解密”的过程,让我对地图制作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绘制出精细地图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连接,都经过深思熟虑。它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遵循着一套内在的逻辑和科学的体系。当我研读它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如何从最基础的图式语言开始构建起来的。例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植被,比如乔木、灌木、草地等,都有着极其细致的符号规定,甚至包括它们的密度和高度范围都可能有所体现。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为了确保地图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表覆盖的实际情况。对于很多普通读者来说,这些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符号,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它们承载着大量重要的空间信息。这本书,就是搭建起普通人与专业地图语言之间桥梁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有机会去理解和欣赏地图绘制背后所蕴含的严谨和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地图图式这类的书籍,总觉得会比较枯燥乏味,更像是工程手册,而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但是,《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地形图图式》这本书,却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例如,在关于建筑物符号的章节,它不仅仅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符号,还涉及到符号的大小、形状、填充等细节,这些都与建筑物的实际尺寸和功能息息相关。这让我意识到,地图的绘制,其实是在进行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地理信息表达,而图式就是这种表达的“语法”。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地物,在不同的比例尺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是如何保证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它让我从一个“看客”变成了一个稍微能够“读懂”地图的“门外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建筑物的蓝图,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它不是一份简单的图纸集合,而是一套系统化的规范。当我仔细阅读关于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式规定时,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严谨和科学。例如,关于地籍要素的表示,它就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比如地块边界的线型、颜色,以及界址点、界址标等符号的绘制要求。这些规定对于不动产的登记、土地的管理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引发很多后续的问题。这本书通过明确的图式规定,为地籍信息的准确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在地理信息标准化方面的努力,旨在构建一个统一、规范的地理信息表达体系,这对于提升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图式的直观性和易读性。虽然里面充斥着各种标准化的符号和术语,但通过合理的排版和清晰的解释,它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图例的图形化展示,再配合文字说明,能够让人一目了然。比如,对于道路的表示,它不仅区分了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还对它们的宽度、等级、路面材质等要素进行了符号上的区分。这种多层次的表达方式,使得地图能够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并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当我看到那些详尽的图例说明时,我感觉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视觉语言”,而这本书就是我的入门教材。它让我明白,地图的绘制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表达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地形图图式》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工具书。但越读下去,越觉得它里面蕴含着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画图,更是在传递一种“地图思维”。比如,关于地物属性的表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还可能包含颜色、线型、粗细等多种视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才能在有限的地图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承载丰富的信息。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自然要素,如地形的起伏、水系的流向,都有着非常详细的图式规定,这使得地图能够更加生动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地理特征。这让我意识到,一张好的地图,不仅仅是准确的,更应该是富有表现力的,能够让读者通过地图“看”到真实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劣质印刷品。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没有花里胡哨的图饰,就是书名和标准号,一看就知道是正经八百的国家标准。我这人吧,平时对地图啊、测绘啊这些东西涉猎不深,但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得跟这些打交道。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一堆缩写和符号,一开始还有点懵,心想这得是个啥?不过好在,后面的内容,算是逐步把我从“小白”的状态里拉了出来。那些看起来复杂的图例,在书里都有详细的解释,甚至连它们出现的背景、应用场景都给讲清楚了。这就好比,你拿到一把新工具,不知道怎么用,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告诉你这个螺丝怎么拧,那个开关怎么按。而且,里面关于地形要素的表达,从山脉、河流到房屋、道路,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我以前看地图,总觉得那些线条和符号就是随便画的,现在才明白,原来背后有这么一套严谨的体系。这种严谨性,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行业内的“圣经”,指导着专业人士进行精确的地图绘制。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也多少能理解到这份工作的严谨和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地图的字典”,里面记录了各种地理元素的“词汇”和“用法”。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地图,但总是觉得云里雾里,不知道那些符号代表什么。而这本书,特别是关于1:500地形图的图式部分,就非常清晰地解释了这些符号的含义。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比如不同类型的界碑、界桩,都有着极其精确的符号规定。这让我明白,地图的绘制,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精确还原和信息传递。它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通过一套严谨的符号体系,来传达丰富的空间信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对地图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珍惜那些绘制出精确地图的专业人士。
评分字迹清晰
评分好
评分字迹清晰
评分好
评分字迹清晰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字迹清晰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