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精装版)

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青松 著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苏联志愿队
  • 中国航空
  • 军事历史
  • 二战
  • 历史
  • 精装
  • 航空史
  • 战争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指文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6817612
商品编码:26729201069
品牌:指文图书(ZVENBOOKS)
包装:精装
开本:16
用纸:80g胶版纸+105克铜版纸
页数:4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中国上空的鹰(精装版)
作者: 张青松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装帧: 精装
页码: 432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 首部结合了日方史料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  

★ 100余幅独立建模、铜版纸印刷的志愿队飞机三视图、立体图、效果图  

★ 以大量原始档案、战报、回忆录、报道汇编而成  

★ 按照牺牲时间排序的志愿队烈士完整名录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张青松,男,湖南芷江人。对甲午陆战、抗战史、空战史有较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始于1937年11月,止于1941年。抗战之初,英美等西方列强保持中立时,苏联向中国伸出援手,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直接抽调优秀飞行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援华,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谱写了中苏两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情谊。中国1997年、2006年、2013年、2016年先后出版《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33—1945年)》《苏联三次援华征战纪实》《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援华抗日史话》。这些著作从不同程度和视角提及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华征战,但因其身份特殊,秘密参战,长期鲜有宣传,史料搜寻不易,历史模糊不清,渐为后人淡忘,因此或简略,或讹误,或遗漏,无法展现其全貌,以致目前未有一本研究这一领域的专门著作问世。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取得长足发展,民间往来频繁,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后人来华寻找父辈战斗的足迹时,需要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为史料依据。笔者整理收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的相关史料已十年有余,通过中、苏、日三方的大量原始档案、战报、回忆口述、报道等资料还原印证,力求史料翔实、客观公证、叙而不论,聚沙成塔,编成此书。本书从苏联援华的溯源开篇,到南京、南昌、徐州、武汉、衡阳、兰州、桂南、四川等空战,尽量还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波澜壮阔的历史原貌,兼顾史料性、可读性,使读者能全方位了解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从成立到结束的光荣战史,便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借鉴。  

但愿,这部“战史”能为相关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重新认识这段尘封的历史,提供一部较为翔实、可靠,并能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空白的参考书。 目录Catalog 第一章 来自北方的雪中送炭   

第二章 激战南昌的天空   

第三章 配合徐州会战   

第四章 保卫大武汉   

第五章 衡阳上空的角逐   

第六章 兰州空战显神威   

第七章 支援桂南会战   

第八章 内陆防空战   

附录 1 苏联志愿队烈士名录   

附录 2 苏联志愿队烈士墓地列表  插图Illustrations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对于多数人而言,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是一支陌生的队伍。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德、中英之间曾展开军事贸易乃至合作,“德械师”“霍克”战斗机已经广为人知,1941年成立的“飞虎队”更是家喻户晓。相比之下,1937年年底来华,1941年年初陆续撤离,在抗日战争*艰难的时期给予中国军民巨大支持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却长期掩埋于历史迷雾中,不为人知。  
2015年,时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有幸偷得闲暇几许,遍访祖国大江南北的抗日战争遗迹,东至淞沪,西出两川,北达蒙自,南下广州。行至重庆,在史迪威纪念馆附近购得画册数本,其中便有记载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华经过的《胜利的回忆》,方才了解其事迹。归家之后,阅尽相关著作,遍寻网站论坛,仍觉所知甚浅,故萌生出书的想法,希望委托熟悉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一部资料详尽、叙事完整、脉络清晰、细节丰富的著作。一方面,是希望广大读者了解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正确认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成长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人虽然无弹雨临头之虞,却不能不怀国土防空之忧,希望此书能加强他们的国防意识,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历时两年的制作过程中,我首先要感谢本书作者张青松,张老师不仅对我国空战历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精通日语,在本书中援引了详实的日方资料作为对照,难能可贵。书后制作精美的援华飞机三视图、效果图和场景图则是宋晨、张博两位老师的杰作。协调相关工作时,甄锐老师付出大量心血,并就文中提及的装备、机型进行了细致考证。*后还要感谢指文图书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将稿件转化为精美的图书。虽然有关各方均付出艰辛努力,但囿于诸多条件,书中不免会有错漏之处,欢迎各方学者与同好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以此书为砖,引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之玉,在未来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客服微信号 关注获取新书资讯,第一时间了解活动详情。 指文公众号

《长空砺剑:1937-1941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精装版) 烽火炼真金,战鹰铸国魂 1937年,卢沟桥事变骤起,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被点燃。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其中,一支特殊的空中力量,以其英勇无畏的身姿,在中国广袤的天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来自远方的苏联航空志愿队。这支由苏联政府派遣,集结了精锐飞行员、机械师和技术人员的队伍,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跨越万里,来到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用他们的热血与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 《长空砺剑:1937-1941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精装版)并非一部简单的军事史料汇编,而是一部深邃的历史画卷,它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地展现了这支在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国际背景下诞生的空中劲旅,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尤其是在1937年至1941年这段关键岁月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旨在还原那段尘封的峥嵘岁月,深入挖掘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战术运用、装备发展,以及他们与中国军民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并以此来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背后,那份来自国际社会的宝贵支持。 本书的叙事,并非仅限于空战的描写,而是将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轰炸,每一次缠斗,都置于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战略背景之下。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凭借其先进的空军力量,试图在中国战场上建立空中优势,对中国城市和军事目标进行肆无忌乱的轰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苏联航空志愿队的到来,如同一缕曙光,为中国空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军民带来了坚定的信心。 本书将重点聚焦于1937年至1941年这段时间。这段时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之一。国民政府在军事、经济、技术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空军方面,由于早期战略储备不足,以及日军的猛烈攻击,中国空军力量损失严重。苏联航空志愿队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燃眉之急。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和技术指导,帮助中国空军训练飞行员,维修飞机,甚至参与到了中国空军的战术制定和指挥当中。 本书的内容将从多个维度展开: 第一部分:历史的召唤——苏联援华的缘起与准备 我们将追溯苏联派遣航空志愿队的动因,探讨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中苏两国政府之间的政治、军事互助协议。本书将详细介绍志愿队的组建过程,从飞行员的选拔、训练,到飞机、武器的筹备,再到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的部署,力求展现一支专业、高效的军事力量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组建起来并奔赴遥远的东方战场。这部分内容将为读者理解整个援华行动的背景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长空逐日——关键战役中的空中铁拳 本书将对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关键性战斗进行深入剖析。从1937年淞沪会战的硝烟中,到1938年武汉会战的激烈空战,再到1939年至1941年间,志愿队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的多场战役中的表现,都将得到详尽的记录。我们不仅仅是描绘战机呼啸而过的场面,更要深入分析志愿队在实战中运用的战术,例如如何有效地协同作战,如何运用不同型号的飞机执行侦察、轰炸、掩护等多种任务,以及如何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形成陆空协同作战的有效模式。本书将还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空战场景,展现志愿队飞行员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第三部分:技术传承与战术革新——钢铁翅膀下的智慧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战事的记录,更会深入探讨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抗战期间,在技术和战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飞机,更是先进的航空技术和作战理念。本书将详细介绍当时志愿队使用的主要机型,如伊-15、伊-16、SB轰炸机等,并分析这些机型在中国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着重描写志愿队如何将苏联先进的空军战术,如俯冲轰炸、编队作战、夜间空袭等,引入中国战场,并与中国空军官兵共同研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作战模式。本书还将详细记录志愿队在维护、修理和改造飞机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他们如何培训中国飞行员和机械师,为中国空军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部分:血火情深——跨国友谊的见证 战争是残酷的,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也孕育了深厚的友谊。《长空砺剑》将不会回避战争的残酷,但更会着力展现苏联航空志愿队与中国军民之间,特别是与中国空军官兵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回忆录和口述采访,来描绘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勇士们,在中国人民遭受苦难时,所表现出的无私的援助和真挚的同情。从共同作战时的战友情谊,到日常生活中的相互扶持,再到牺牲后被安葬在中国土地上,志愿队烈士的英灵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紧密相连。本书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这种跨越国界、超越种族的情感,以及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第五部分:历史的回响——遗产与启示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对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作用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和评价。我们将分析他们的援华行动,对扭转中国战场上的空中劣势,打击日军嚣张气焰,以及提升中国军民士气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本书还将探讨这次援华行动对于中苏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国际援助、民族抗争以及和平意义的深刻思考。 《长空砺剑:1937-1941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精装版)是一部集历史研究、军事分析、人物传记、情感叙事于一体的鸿篇巨制。本书在资料搜集上,力求严谨,广泛借鉴了中苏两国的档案资料、官方文献、当事人的回忆录、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口述采访,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精装版的出版,更体现了对这段历史的庄重对待,精美的装帧将与内容的高质量相得益彰,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和阅读体验。 阅读本书,您将走进一个充满硝烟与荣耀的时代,感受中国人民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国际友人的帮助下,顽强抵抗侵略者。您将看到,那些在异国他乡奋勇作战的苏联飞行员们,他们是如何用血肉之躯,在中国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壮丽的弧线,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英雄主义的赞颂,对和平的祈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聆听那些关于勇气、牺牲、友谊和胜利的宏伟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三)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惊喜,一个关于历史真相的惊喜。我过去对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历史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们曾来华助战,但具体情况却一无所知。《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精装版,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年代空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书中那些详细的战史记录,让我对志愿队的组织架构、训练模式、装备配置有了深入的了解。作者在考证史料方面下的功夫显而易见,大量的文献引用和事实佐证,使得整部书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都极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战役的复盘分析,从战略到战术,从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协作,都有精彩的阐述。那些关于飞机性能、战术动作的专业描写,虽然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有些门槛,但却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军事层面,还穿插了不少关于苏联飞行员与中国人民之间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这让这段冰冷的战争史注入了温暖的人情味。它让我看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跨越国界的真诚与担当。

评分

(四) 作为一名对军事史,特别是二战史有着不懈追求的爱好者,我一直苦于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介绍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作用的书籍。终于,《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精装版)的出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与深度的挖掘。它不仅涵盖了志愿队抵华、作战、撤退等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苏联飞行员的战术思想、技术运用、以及他们在中国战场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这些图文并茂的证据,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鲜活感和说服力。作者在战史的叙述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将复杂的空战过程描绘得引人入胜。同时,书中对战役背景的梳理,以及对当时中国空军力量的介绍,也为理解苏联援华的意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鹰”的战史,更是一部关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侵略、并肩作战的史诗。

评分

(五) 我对于《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精装版)的体验,可以说是从“震撼”到“感动”再到“思考”的完整过程。首先,这本书在内容上的厚重感让我印象深刻,它系统地梳理了1937年至1941年间,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各项事迹。那些关于飞机型号、性能数据、以及具体的空战细节的描写,都显得格外专业和详实,让我对当时中国空军力量的匮乏以及苏联志愿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被那些英勇无畏的苏联飞行员们所深深打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跨越万里来到中国,为的是一份正义的信念和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书中穿插的许多感人至深的个体故事,例如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持,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都让我潸然泪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呈现了一段被忽略的军事历史,更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国际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所闪耀的光芒。它引导我思考,在国家危难之际,相互扶持的重要性,以及那些为和平而付出的巨大牺牲,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评分

(一) 这本书的精装版本确实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理想交织的气息。当我看到那些泛黄的照片,那些年轻的面孔,以及那些在抗日战场上翱翔的英姿飒爽的飞机,我仿佛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感受到机舱内飞行员们紧张而坚定的呼吸。书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那些为民族存亡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苏联航空志愿队成员个人经历的描绘,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友谊,都让我动容。尤其是那些关于技术细节的描述,比如飞机型号的性能、战术的运用,以及他们在艰难条件下如何克服困难、修复战机,都展现了那个时代航空技术发展的独特印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战史,更是一部人性史、一部友谊史,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也让我看到了国际援助的珍贵与力量。我可以说,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好奇,更是在我心中播下了对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深深敬意。

评分

(二) 我一直对二战中的亚洲战场,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的精装版设计典雅,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仿佛蕴含着无数尘封的故事。书中对苏联航空志愿队在华期间的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从初期的派遣、训练,到后期的实战、贡献,脉络清晰,令人信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战役细节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无论是日期、地点,还是参战部队、飞机型号,都力求准确。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苏联飞行员们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与中国军民紧密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书中关于技术战术的分析也十分精彩,让我对当时空战的残酷与复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描绘空中缠斗、对地攻击的段落,紧张刺激,仿佛身临其境。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这场援助背后的复杂国际政治背景,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呈现,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立体和深刻。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支援体系,以及中苏两国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关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