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人心可测 姜振宇 破解微表情背后的密码 心理学入门基础书籍 教你慧眼识人的洞察术 心

正版 人心可测 姜振宇 破解微表情背后的密码 心理学入门基础书籍 教你慧眼识人的洞察术 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微表情
  • 人际关系
  • 洞察力
  • 行为分析
  • 沟通技巧
  • 姜振宇
  • 心机
  • 识人
  • 入门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42246
商品编码:26820198258
丛书名: 人心可测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人心可测 开本: 16开
作者: 姜振宇 页数:
定价: 49.80元 出版时间: 2018年1月
ISBN号: 9787505742246 印刷时间: 2018年1月
出版社: 中国友谊 版次印次: 1
编辑** "★ 姜振宇,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多家公安机关和反贪机关的特邀研究人员,曾多次协助司法机关,将研究成果用于刑侦案件。《四大名助》节目主持人,《**了得》《*强大脑》《非诚勿扰》特邀嘉宾。
★ 谁适合读这本书:职场上希望升职加薪的你;希望有高超读心术的你;情场上希望*懂TA的你;谈判时想掌控全局的你;★ 购买本书你将获得:①微表情专业技能:如何一眼分辨对方的真哭与假哭?双手交叉在胸前表明了TA是什么样的人?别人给你挖坑的问题,如何回答?什么样的目光会让人对你产生敬畏感?对手比你强,怎样才能占上风?②靠谱的识人术:朋友跟你是真亲热还是假亲热?追求Ta时,对方是否在嫌弃你?哪些破绽,可以看透他是不是在撒谎?在一堆人里如何快速找到和你想法不一致的人?③游刃职场的职业素养:面试的适合,HR到底看不看重你?你的团体成员,谁对你有异心?开会时老板嘴角往边上微微一翘有几个意思?老板发飙时,如何应对?谈判过程中,如何打破僵局,死里逃生?识人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能力,微表情就是通往人心真实可靠的途径。语言可能造假,行动可能伪装,但微表情是人类本能,不受思想的控制,来不及掩饰。《人心可测》掌握微表情,阅读每一张脸,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内容** "微反应作为人类本能反应,是了解他人内心意图准确的线索。微表情作为微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脸部细微的表情动作表现,是人容易观察到的微反应。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愉悦等是6种人类基本的微表情。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基线特征,主要从眉、眼、嘴的线条,可以进行通俗实用的微表情识别。因此,如果观察到了真实的微反应,接着又看到了试图掩饰和造作的表演,那么真相已经呈现在眼前。
《人心可测》将教你如何从一个人的长相、言行举止中读出他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发现他行为背后的心里秘密。与此同时,也教会你如何应对人,处理事。尤其是,当你遇到麻烦的事,理不清头绪,遇到虚伪的人,看不清对方真伪的时候,在本书里学到的微表情技巧就可以帮你渡过难关。并且不是熬过去,是积极主动,安全稳定,优化的控制性度过。" 作者简介 "姜振宇微表情神探,拥有200多万微博粉丝。
一个呆萌的学者、时尚的科研者。
他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他带领着**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他担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多家公安机关和反贪机关的特邀研究人员。
《四大名助》节目主持人,《**了得》《*强大脑》《非诚勿扰》特邀嘉宾。
著有《微反应》《微表情》《掌控者》《掌控者2》等书,销量过百万册。
微博@微反应-姜振宇" 目录

"**章 微表情识别:职场**技能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微表情/ 002应对老板发飙的技巧/ 011谈话控制技术/ 016分辨真假客气/ 021遇到无赖想赖账怎么办/ 027看微表情,判断人家是商量还是命令/ 037谈判破裂了,是技术差,还是实力差/ 043谈判控场技术,掌握他人惊讶情绪/ 048处理愤怒冲突,先扬后抑解风险/ 054拆穿没有破绽的谎言/ 059搞不定的时候使用选择题的魔咒/ 065低调的谦虚为什么讨人喜欢/ 071识别真诚的亲近和热切/ 076两件事少一件,都别判断别人在说谎/ 081第二章 微表情谈判:看透谈判对手的心谈判过程中的死里逃生技巧/ 088临时谎言的微表情破绽/ 093通过微表情看穿别人真实的内心/ 098如何应对属下们的吹捧和奉迎/ 103别人给你挖坑的问题,如何回答/ 109听懂领导的意思/ 115如何应对客气的寒暄不尴尬/ 120对方到底为什么发飙/ 126怎样让人相信你的立场/ 132度量是资源汇聚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137人群是金字塔结构的,你在哪一层/ 142什么样的目光会让人对你产生敬畏感/ 147HR 大人的言谈举止到底意味着什么/ 152关键时刻提条件,到底对不对/ 157各怀鬼胎的脸色,你都能看懂吗?/ 162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实在的人/ 168第三章 微表情控场:掌控全局破解高度伪装的迷局/ 176心里窃喜、表面无奈,应该怎么演/ 181在一堆人里快速找到和你想法不一致的人/ 186逼人表态的谈话控场技术/ 192对手比你强,怎样才能占上风/ 197对方咄咄逼人,用什么策略遏制对方的气势/ 203微表情帮你判断真或假/ 207对方不跟你说话时,不要用的错误策略/ 213攻关失败,你都犯了哪些错/ 219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先解决别人的问题/ 224破冰成功,培养亲近感开始/ 230先造需求,再提条件/ 235微表情判断需求,干扰围逼决策/ 241第四章 微表情运用:摘掉你的社交面具男生为什么喜欢女生楚楚可怜/ 248如何应对夸张的寒暄/ 253心怀敌意表面客气的伪装表现/ 259如何设置刺激源以及怎么应对别人的激将/ 265自尊受损时爆发愤怒的原因/ 271自尊是极为有效的刺激源/ 277教科书般经典的微表情/ 283对方沉默时,通过表情分析得知答案/ 289别人弱时加以援手,事半功倍/ 295社交行为的套路揭秘/ 301重要的结论,信息提前植入/ 306后记/ 311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藏在笑容里的秘密◆◆笑容是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世界中人脸上*常见的表情。原始的笑容表达了愉悦和爽快,然后聪明的人类把这种表达良好感受的行为固化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礼节,共识性的线性规则就是,如果别人对我笑,那么就说明对方是高兴的、愉悦的、善意的、友好的;如果我露出一个笑容给别人看,他也会明白这个意思的。
但是,人的大脑太聪明了,一旦笑容成为礼节,在这层社交表情的壳下面就会藏着各种小心思,有的甚至很黑暗,但表面上我都在笑,我是友好的,你放心吧,你要相信我哦!机会来了,走你!挥出一刀,一切如愿了。
这就是笑里藏刀的故事。
本篇我们专门来破解一下笑容的秘密。
首先我们来看纯粹的笑,没有任何杂质的真的开心的笑容是什么样子的。
开心的笑,是一种将心理快感转化为生理快感的运动。
真正的大笑表情的特征如下:1.眉毛保持松弛时的自然拱形,前额平滑,不产生任何变化。如果你是老人家,额头皱纹原来有多少就有多少。
2.眼轮匝肌(眼睛周围的肌肉)收缩,双眼紧闭,下眼睑凸起、提升(卧蚕)。
3.眼轮匝肌的收缩会在眼角内侧形成皱纹,在眼角外侧产生鱼尾纹,渐隐。
4.颧大肌收缩(从嘴角一直到你的耳朵边上),提口角肌协同收缩,嘴角向上,向两侧提升,同时脸颊隆起,提升到*高位置,呈*圆状态。
5.上唇提升后,露出大部分上齿。下颚打开,下唇在颧大肌和降下唇肌共同收缩的作用下拉长,表面变平滑,露出少量下齿(相对于上唇而言)。
6.下巴展开,皮肤平滑,自嘴角到下巴颌形成笑容特有的沟纹,与鼻唇沟一气贯通。
不要嫌我废话多啊,因为这些特征才是真实笑容的基准线,每一条都有用,都可以用来鉴定笑容的真伪。
我们总结一下, 笑容在脸上一共就两个动作,一个是眯小眼睛,另一个是张大嘴,这两个动作要同时发生,而且比例协调。眼睛越小,嘴就应该越大,反之亦然。然后,才是江湖上传说的那些间接标准,什么鱼尾纹之类的。你可能听到的说法是:眉毛没动作,额头不起皱,外眼角纹,苹果肌提升,下巴没皱纹,痉挛式呼吸……这些间接指标单用都不能鉴定真笑假笑,而那个***的“没有鱼尾纹就是假笑”理论可以轻松证伪,是因为这跟被测者的年龄、肤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专业的判断主要看眼睛和嘴的动作是否同步且等比,然后会看下眼睑的所谓“卧蚕”是否凸起,再看脸颊上的所谓“苹果肌”是否提升,*后才会注意容易受到年龄和肤质干扰的皱纹。
在《鹿鼎记》的故事中,真笑也是出现了很多次的,比如康熙和韦小宝打架之后,韦小宝见到陈近南并被他看得起之后,天地会群雄被陈近南召见的时候,等等。但是,*多的是假笑,各种假笑。
我们下面分析一下各种假笑。人类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笑表达具有细微差别的情绪,在笑容中甚至可以融入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等各种负面情绪,进而创造出具有多重意义的表情。这也是为什么在所有表情中,笑容是***的*适宜社交的表情。自然笑容中的眼眉和前额**放松。
因此,如果有特别的眉毛形态的加入,就在笑容中掺杂了那种眉毛形态所代表的情绪。
比如:1.惊喜惊喜*典型的特征是笑容里加入了扬眉,而且是均匀扬眉,两条眉毛整体等幅度上扬,再加上上眼睑睁大。这个特征就破坏了标准笑容里的眯眼动作,但因为惊讶本身没有负面属性,所以也是愉悦情绪,表达了没有想到的事情带来的高兴情绪。
《鹿鼎记》中,在康熙告诉韦小宝太后升了他的官之后,韦小宝表演了惊喜。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个消息,而且是从内务府太监那里知道的,但他又不能告诉康熙实情,必须得表演。
在此给大家复习一下识别惊喜的技巧。那么真正的惊喜和伪装的惊喜有什么区别?真正的惊喜有一个隐含的情绪,那就是不明所以,或者不敢相信。 因为好消息来得太突然,**是惊讶,第二是高兴,而第三个反应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也就会不太敢相信。这个不明白或者不敢相信,是很多人表演不出来的,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明白了来龙去脉,只能把惊讶和高兴表达出来。

......

......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它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奇妙旅程。本书并非直接揭示“人心可测”的奥秘,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案例、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实用的技巧,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 一、 揭开面纱:洞察行为背后的动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不禁思考“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人类行为的根源。它会讲解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理论,例如: 认知心理学: 探讨人们如何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将学习到,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我们内在认知过程的影响。比如,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本书会解释个体经验、信念系统和思维模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还会介绍一些关于信息处理的机制,比如注意力的选择性,记忆的建构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推理和判断来做出决策。这些基础知识将为我们理解更复杂的心理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 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我们会了解到群体的影响力,比如从众效应、群体极化,以及我们在群体中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本书也会探讨人际关系中的动力学,如吸引力、沟通的模式、冲突的产生与化解。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人们会表现出出乎意料的反应。例如,为什么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在朋友面前会滔滔不绝?为什么在紧张的会议中,人们的意见会变得更加极端? 发展心理学: 审视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婴儿时期的依恋关系,到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再到成年后的社会角色转变,本书将勾勒出人类成长的轨迹。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理特点,能让我们在与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时,采取更有效和恰当的方式。例如,如何理解孩子的叛逆期,如何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本书都会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人格心理学: 探究个体之间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本书不会直接给出一个“人格测量表”,而是会介绍一些关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例如特质论、类型论等。我们将了解,是什么样的因素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个性,以及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性格。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方式都与其人格特质息息相关。 通过这些基础理论的介绍,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心理学框架,从而能够更系统地去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二、 细微之处的秘密:观察与解读的艺术 除了理论框架,本书更侧重于培养读者的观察能力和解读能力。它强调,真正的理解往往隐藏在日常的细节之中。 非语言沟通的价值: 本书将深入探讨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将学习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语调变化,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姿势,都可能传递出比语言本身更丰富的信息。本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观察指南,例如: 肢体语言的解读: 交叉手臂意味着防御还是思考?身体前倾是表示兴趣还是压迫?本书会分析不同肢体动作的常见含义,并提醒读者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避免刻板解读。 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 即使是难以察觉的瞬间表情,也能透露出真实的情绪。本书会介绍一些基本的面部肌肉运动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帮助读者留意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信号。 眼神的交流: 眼神的接触时长、回避或直视,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本书会分析不同眼神状态可能反映出的信任、回避、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等情绪。 声音的语调和节奏: 说话的速度、音量、停顿,都能影响我们对信息传递者意图的理解。本书会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来捕捉对方的情绪和态度。 语言背后的暗示: 即使是语言本身,也常常包含着未明说的信息。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说话者的措辞选择、表达方式、以及言语中的逻辑漏洞。 措辞的玄机: 为什么有的人选择“我需要”而有的人选择“我想要”?不同的词语选择可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意图。 言外之意: 有时,最重要的事情并没有被直接说出口。本书会教导读者如何通过上下文、语境以及对话的模式来推断言外之意。 逻辑的线索: 在争论或表达观点时,逻辑的清晰度可以反映出思考的深度。本书会提供一些思路,帮助读者识别论证中的模糊之处或潜在的误导。 本书并非鼓励读者成为“读心者”,而是倡导一种基于观察和理性分析的洞察力。它强调,理解他人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 三、 提升自我: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联系。 自我反思的引导: 理解他人,始于理解自己。本书将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和练习,帮助读者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情绪反应以及思维习惯。例如,在面临压力时,自己通常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自己最看重的人际关系特质是什么?通过对自我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偏见、盲点,从而在解读他人时更加客观。 共情能力的培养: 共情,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视角来培养共情能力。它会提供一些练习,例如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场景,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 有效沟通的技巧: 洞察力最终要体现在有效的沟通中。本书将整合前面提到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清晰表达、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分歧。它会强调,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既要懂得倾听,也要懂得表达。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理解他人,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并远离那些可能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和发展那些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总结: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没有提供廉价的“读心术”秘诀,而是回归心理学的本质,通过严谨的理论、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引导读者踏上探索人性的旅程。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更深刻的思考去理解,用更真诚的心去感受。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获得一双“慧眼”,不仅能更好地识别人,更能深刻地理解人,最终实现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双重提升。它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每一个渴望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并在这个世界上更自在地生活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心理学研究的严谨,又不失大众读物的可读性。作者善于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但有些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比较枯燥,而这本书则恰恰相反,让我爱不释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不同微表情含义时的细致入微。他会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境下,某种表情可能代表着什么,并且强调了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对表情解读的影响,这让我觉得作者的观点非常全面和客观,避免了对微表情的过度简化和脸谱化。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识别他人的情绪,更是在学习如何更敏锐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对于提升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以前我可能只关注对方说了什么,而现在,我会在听的同时,留意对方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这种多维度的信息输入,让我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我甚至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提到的一些简单技巧,比如观察对方的微表情来判断其真实意图。虽然有时候会判断不准确,但我相信,熟能生巧,随着练习的深入,我的洞察力一定会越来越强。这本书也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是一本能够真正影响我生活的好书,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技能,更启发了我思考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度。

评分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我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所吸引。作者在讲解微表情的原理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背后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这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些零散的技巧,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理论点都配有大量的真实案例,有的是新闻事件,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这些案例的选取都非常有代表性,也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案例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逻辑。他不会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观察、去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一个心理学课堂,与老师一起探讨人性的奥秘,这种体验非常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以一种沉稳而又充满神秘感的蓝色为主调,搭配上“人心可测”这四个大字,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姜振宇这个名字在心理学领域也算小有名气,我一直对他所倡导的微表情分析很感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很好,字迹清晰,排版也比较舒服。在阅读前,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微表情来洞察人心的技巧。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难以捉摸的人,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或许就能更有效地与人沟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这本书的副标题“破解微表情背后的密码”,更是点明了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本通往未知心灵世界的地图,引领我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细微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识人”。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微表情,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身体和面部细微的变化,反思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感受。我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语言比语言本身更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内心状态。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理解他人的行为,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减少了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冲突。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难处,用一种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才能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看透”别人,更是关于“看懂”自己,从而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