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索罗斯的救赎:一个自私的人如何缔造了一个无私的基金会(《金融》未尽的哲学和理念) 任志强推荐
定价:45.00元
作者:(美) 乔治·索罗斯, 查克·萨德提克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8633213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索罗斯的救赎》系投资大师、慈善大家索罗斯新作,《金融》未尽述的哲学和理念。世界上具有慈善心肠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成功积累起必要的财富,并成为一名慈善家的人,却寥寥无几。
内心的良知让我有自知之明,还使我意识到我这个终将逝去的凡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换句话说,对我这样一个凡人来说,我的自我意识太强烈了。我只有通过致力于人道事业,才能为自我意识找到足够的发挥空间。我渴望让世界更美好。
我认为,利他主义和慈善事业不仅仅是一种义务,而且是一种乐趣和成就感之源。这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品。我对慈善事业的偏爱远远超出了其他事情。慈善事业让我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让我突破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当我在郎德豪街上心脏病复发时,我就觉得为了聚集财富而死真的太不值得了。自那以后,在基金会开展的活动中,我多次面临致命的危险。我不想刻意寻找这些危险,但是为了慈善事业,一旦出现危险,我却甘愿冒风险。从事一项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事业,给我带来一种成就感。
——索罗斯
内容提要
目录
序言 我的慈善事业
部分 全球运动:资源诅咒、正义与经济发展
章 破除资源资源的诅咒
第二章 促进正义
第三章 通过经济发展缓解贫困
第二部分 失败的国家:海地与缅甸
第四章 帮助海地涅槃重生
第五章 推动缅甸变得开放与美好
第三部分 公共卫生:结核病与精神残疾
第六章 应对结核病
第七章 帮助智障人士
第八章 维护吉卜赛人的权利
第九章 巴尔的摩试验
第十章 新奥尔良的挑战
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美国)乔治·索罗斯 查克·萨德提克 译者:蒋宗强
乔治·索罗斯,国际金融家、投资家、慈善家。
查克·萨德提克,畅销书作家,曾任《纽约时报》记者、滚石的特约编辑。著有《鲜血和复仇》等作品,该书被《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和《出版商周刊》评为年度图书。
文摘
序言
这书名《索罗斯的救赎》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性,任志强写的,嗯,这是个敢说敢做的角色,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我一直觉得很有启发。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但光看名字,就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财富、慈善以及个人动机的讨论。索罗斯这个人,在金融界是传奇,但在公众视野里,他身上总带着一种复杂的标签,既是“金融大鳄”又是“慈善家”。“救赎”这个词,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从一个被很多人视为“自私”的金融巨鳄,转变为一个致力于“无私”的基金会缔造者?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的反思?任志强以他的视角来解读,想必不会止于简单的叙述,他可能会深入挖掘索罗斯内心深处的驱动力,以及这个基金会运作中所蕴含的超越金钱的价值。我很好奇,他会如何将索罗斯的金融哲学与他的慈善理念联系起来,去探索“金融”这个领域背后更深层的“哲学和理念”。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对资本的社会责任,乃至对全球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度审视,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任志强会为我们揭示怎样的“未尽”之处。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议题和商业伦理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被《索罗斯的救赎》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任志强这个名字,在公共领域一直以其直率和深刻的见解著称,所以当我知道他写了关于索罗斯的书,我立刻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索罗斯,这个在国际金融界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其“金融大鳄”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同时,他创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又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倡导和支持,展现了另一面。这本书的关键在于“救赎”二字,它似乎指向了索罗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从个人财富积累到社会责任承担的蜕变过程。我很好奇,任志强将如何描绘这个“自私”到“无私”的转变过程,是偶然的顿悟,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会如何解析索罗斯的金融理念与他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之间的联系?“《金融》未尽的哲学和理念”这句话,更是激发了我对书中可能探讨更深层次问题的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金融的力量如何在索罗斯手中被引导,从单纯的逐利,走向对社会公正和开放理念的推动,这种跨越,背后一定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学和对世界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而这正是任志强可能为我们深入挖掘的宝藏。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促使一个在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以精明甚至冷酷著称的人物,最终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社会议题?《索罗斯的救赎》这个书名,让我对索罗斯这个名字本身产生了全新的好奇。以往我们听到索罗斯,往往联想到的是金融危机、货币狙击,甚至是“金融大鳄”的标签。但“救赎”这个词,瞬间将故事的基调拉向了精神层面,似乎暗示着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过往的某种超越。更何况,是由任志强来讲述,他本身的职业背景和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就足以让人期待这本书的深度。我猜想,任志强在这本书里,不会仅仅满足于记录索罗斯基金会的成立和发展,他可能会试图去剖析索罗斯作为个体,在经历财富积累和世界动荡之后,是如何在思想上发生转变的。这种转变,是否源于一种责任感的觉醒,还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一个自私的人如何缔造了一个无私的基金会”,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挑战了我们对人性和动机的固有认知。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这种“反差”背后深层逻辑的解读,揭示索罗斯在追求经济利益之外,可能存在的更远大的志向,以及这种志向如何一步步催生出影响深远的慈善事业。
评分“索罗斯的救赎”——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脑海中涌现无数的画面和疑问。索罗斯,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话题性,他的金融操作曾搅动风云,而他后来的慈善事业,也同样备受关注。任志强,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直言不讳的人物,由他来解读索罗斯,必定不同凡响。我特别好奇的是“救赎”这个词,它暗示着一种个人精神上的挣扎与超越。索罗斯,作为一位在资本市场上披荆斩棘的人物,他的“自私”是建立在怎样的商业逻辑和生存法则之上?而又是何种契机,让他开始构建一个“无私”的基金会,去推动他所认为的“开放社会”理念?我推测,这本书不会仅仅是人物传记的流水账,更可能是一次对人性复杂性、财富观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探讨。任志强可能会将索罗斯在金融领域的智慧,与他投身慈善的理念进行对照,去探究这种“反差”背后的深层驱动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索罗斯的慈善不仅仅是金钱的捐赠,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试图通过金融力量之外的途径,去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努力。
评分《索罗斯的救赎:一个自私的人如何缔造了一个无私的基金会(《金融》未尽的哲学和理念)》,这个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任志强,一个在房地产界叱咤风云,同时又以其犀利和深刻的见解而闻名的人物,由他来解读金融巨头索罗斯,无疑会带来独特的视角。索罗斯,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与“金融大鳄”紧密相连,但“救赎”这个词,却赋予了故事另一层含义,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和转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无数复杂决策和利益博弈的“自私”之人,是如何萌生出建立一个“无私”基金会的想法,并最终付诸实践的?这个过程,必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人性的挣扎。我期待任志强能够深入挖掘索罗斯内心深处的动机,去剖析他从金融市场的操盘手,转变为一位全球性慈善家背后的哲学思考。而“《金融》未尽的哲学和理念”这部分,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我想象着书中会探讨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哲学,以及如何引导这种力量去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福祉,这超越了单纯的财富增值,触及了资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世界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