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帕特裏剋 莫迪亞諾作品
暗店街
北京時間10月9日19時,瑞典學院宣布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為法國作傢帕特裏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頒奬詞為: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瞭德國占領時期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暗店街(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帕特裏剋 莫迪亞諾作品)
北京時間10月9日19時,瑞典學院宣布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為法國作傢帕特裏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頒奬詞為: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瞭德國占領時期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作 者:【法】帕特裏剋·莫迪亞諾 著,王文融 譯
齣 版 社:上海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10-1
ISBN:9787532155361
版 次:1
頁 數:
字 數:
印刷時間:2014-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定價:25.00元
法國當代文學經典之作
龔古爾文學奬獲奬作品
我不由自主地從衣兜裏掏齣本想給弗雷迪看的我們的照片,其中有蓋·奧爾洛夫還是小姑娘時拍的那一張。我一直沒有注意到她在哭泣。從她蹙起的眉頭看可以猜到她在哭。一刹那間,思緒把我帶到遠離這片礁湖的世界的另一端,俄羅斯南方的一個海水浴療養地。這張照片就是很久以前在那裏拍的。黃昏時分,一個小姑娘和母親從海灘迴傢。她無緣無故地哭著,她不過想再玩一會兒。她走遠瞭,她已經拐過街角。我們的生命不是和這種孩子的悲傷一樣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嗎?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法國當代著名作傢,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莫迪亞諾1945年生於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揚古地區,父親是猶太金融企業傢,母親是比利時演員。1968年莫迪亞諾在伽利瑪齣版社齣版處女作《星形廣場》一舉成名。1972年的《環城大道》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奬,1978年的《暗店街》獲得龔古爾奬。1996年,莫迪亞諾獲得法國國傢文學奬。他還分彆於2010年和2012年獲得法蘭西學院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世界奬和奧地利歐洲文學奬這兩項終身成就奬。
莫迪亞諾的小說常常通過尋找、調查、迴憶和探索,將視野轉迴到從前的歲月,描寫“消逝”的過去;也善於運用象徵手法,通過某一形象錶現齣深遠的含義。
自1968年至今,莫迪亞諾已經齣版近三十部小說,在三十多個國傢齣版。
媒體評論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瞭對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捕捉到瞭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
--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詞
可以說,莫迪亞諾就是當代的馬塞爾·普魯斯特。
--彼得·恩隆德,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
精緻而巧妙……莫迪亞諾的策略是靜靜地靠近具有神秘和恐怖氣質的主題,就像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指齣一瓶盛著毒藥的瓶子……他給陽光照耀的現在打開瞭通嚮過去的黑暗之門。
--約翰·斯特羅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部分章節
我什麼也不是。這天晚上,我隻是咖啡店露天座上的一個淡淡的身影。我等著雨停下來,這場大雨是於特離開我時開始下的。
幾小時前,我們在事務所後見瞭一次麵。於特像往常一樣坐在笨重的辦公桌後麵,但穿著大衣,讓人覺著他真要走瞭。我坐在他對麵那張供主顧坐的皮扶手椅裏。乳白玻璃燈光綫很強,晃得我眼睛睜不開。
"好吧,居依……結束瞭……。"於特嘆瞭口氣說。
辦公桌上攤著一份捲宗。可能是那個目光驚愕、麵部浮腫、棕色頭發的小個子男人的捲宗,他委托我們跟蹤他的妻子。每天下午,她去與保爾-杜梅林蔭大道相鄰的維塔爾街一傢備有傢具的旅館,和另一個棕色頭發、麵部浮腫的小個子男人會麵。
於特若有所思地撫摸著鬍子,一把短短的、蓋沒瞭雙頰的花白鬍子。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茫然若失。辦公桌左邊是我工作時坐的柳條椅。
身後,一排深色木書架占去瞭半麵牆,上麵整整齊齊擺放著近五十年的各類社交人名錄和電話號碼簿。於特常對我說這些是他永不離開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書,這些人名錄和電話號碼簿構成寶貴、動人的書庫,因為它們為許多人,許多事編瞭目錄,它們是逝去世界的見證。
"你怎麼處理所有這些社交人名錄呢?"我手臂一揮指著書架問於特道。
"居依,我把它們留在這兒。我沒有退套房的租約。"
他迅速環顧四周。通嚮鄰室的雙扉門開著,看得見裏麵那張絨麵磨舊瞭的長沙發、壁爐、映齣一排排電話簿和社交人名錄,以及於特臉部的鏡子。我們的主顧經常在這間屋子裏等候。地闆上鋪著一塊波斯地毯,靠近窗戶的牆上掛著一幅聖像。
"居依,你在想什麼?"
"沒想什麼。這麼說,你保留瞭租約?"
"對。我不時會迴到巴黎來,事務所就是我落腳的地方瞭。"
他把香煙盒遞給我。
"我覺得保留事務所的原狀心裏會好受些。"
我們在一道工作已八年有餘。1947 年他創辦瞭這傢私人偵探事務所,在我之前與許多人共過事。我們的任務是嚮主顧提供於特所說的社交情報。他很樂意地一再說,一切都發生在上流社會人士之間。
"你認為你能在尼斯生活嗎?"
"能呀。"
"你不會厭煩嗎?"
他吹散瞭他的香煙冒齣白煙。
"居依,總有一天得退休的。"
他身子笨重地站瞭起來。於特大概體重有一百多公斤,身高1 米95。
"我的火車20 點55 分開。我們還有時間喝一杯。"
他在我前麵順著過道走到衣帽間。這衣帽間奇怪地呈橢圓形,淺灰褐色的牆壁已褪瞭色。一個裝得太滿閤不上的黑色皮包放在地上。於特拿起皮包,用一隻手托著它。
"你沒有行李嗎?"
"我提前寄走瞭。"
於特打開大門,我關上衣帽間的燈。在樓梯口,於特遲疑片刻,然後關上瞭門。聽到這金屬的哢嗒聲,我的心縮緊瞭。這聲音標誌著我生命中一個漫長時期的結束。
"這叫人情緒低落,是吧,居依?"於特對我說,他從大衣口袋裏掏齣瞭一方大手帕,用它擦瞭擦額角。
那塊長方形黑色大理石牌子依然在門上,牌子上用飾以閃光片的金色字母刻著:
C. M. 於特
私人偵查所
"我留下它。"於特對我說。
然後他鎖瞭門。
我們沿著尼耶爾林蔭道一直走到珀雷爾廣場。天黑瞭下來,盡管已進入鼕季,空氣還很暖和。我們在珀雷爾廣場綉球花咖啡館的露天座上坐瞭下來。於特喜歡這傢咖啡館,因為它的椅子和以前一樣飾有凹槽。
"你呢,居依,你有什麼打算?"他喝瞭一口加水白蘭地,然後問我道。
"我嗎?我找到瞭一條綫索。"
"一條綫索?"
"對。有關我過去的一條綫索……"
我用故作莊重的語氣講瞭這句話,他聽瞭微微一笑。
"我一直相信總有一天你將尋迴你的過去。"
這一次他是鄭重其事的,這使我很感動。
"可是你看,居依,我在考慮是否真值得這樣做……"
他沉默瞭。他在想什麼?他本人的過去?
"我給你一把事務所的鑰匙。你可以不時去一趟。這樣我會高興的。"
他遞給我一把鑰匙,我把它塞進褲兜裏。
"往尼斯給我打電話吧。告訴我……你過去的事……"
他站起來和我握手。
"要不要我陪你上火車?"
"哦!不,不……這太叫人傷心瞭……"
他一大步就跨齣瞭咖啡館,免得再迴頭,我感到心裏空落落的。這個人對我恩重如山。十年前,當我突然患瞭遺忘癥,在迷霧中摸索時,如果沒有他,沒有他的幫助,我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的病情感動瞭他,他甚至依靠眾多的關係為我搞瞭一個身份。
"拿著,"他一邊對我說,一邊遞給我一個大信封,裏麵有張身份證和一本護照。"現在你叫居依·羅朗瞭。"
我是來嚮這位偵探討教,請他施展纔乾為我的過去尋找見證人和蛛絲馬跡的。他補充說:
"親愛的居依·羅朗,從現在起,不要再朝後看瞭,想想今天和未來吧。我建議你和我一道工作……"
他之所以同情我,是因為--事後我聽說--他也失去瞭自己的蹤跡,他的一部分身世突然間好似石沉大海,沒有留下任何指引路徑的導綫,任何把他與過去聯係起來的紐帶。我目送這位身著舊大衣、手提黑色大公文包的筋疲力盡的老人在夜色中漸漸遠去,在他和過去的網球運動員、英俊的金發波羅的海男爵康斯坦丁·馮·於特之間,哪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
..........
第一次讀莫迪亞諾的作品,是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午後,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和舊書的味道。我選擇的是《暗店街》,它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疏離和神秘,仿佛藏著無數被遺忘的故事。讀的時候,我並沒有期待一個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被他那種看似平淡卻字字珠璣的敘述方式所吸引。莫迪亞諾筆下的人物,總是遊走在記憶的邊緣,他們的過去像一層薄霧,時而清晰,時而又模糊不清。主人公安德烈·莫爾丹,他試圖拼湊起自己破碎的身份,尋找那些失落的片段。在這個過程中,我仿佛也跟著他一起,在巴黎的老街巷中穿梭,在咖啡館的角落裏沉思。他筆下的巴黎,不是那種遊客眼中光鮮亮麗的模樣,而是充滿瞭陰影和迷惘,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被衝刷得麵目全非的角落。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場景,都被他賦予瞭獨特的情感色彩,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生命中那些無法言說的無奈。這是一種非常沉靜而又深刻的閱讀體驗,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那些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過去,是否真的就消失不見瞭?
評分《暗店街》這本書,讓我對“身份”這個概念産生瞭前所未有的疑問。書中的主人公,他的過往仿佛是一張被撕碎的照片,任憑他如何努力,都無法將其完全拼湊完整。他遇見的人,聽到的故事,都像是他人生拼圖中零散的碎片,卻又無法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漂泊不定、找不到根的感覺,在莫迪亞諾的筆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他描繪的那些人物,他們身上都帶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憂鬱氣質,仿佛每個人都背負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那些老照片,那些褪色的信件,那些斷斷續續的對話,都成為瞭解開謎團的綫索,但同時又製造瞭更多的疑問。我仿佛看到瞭一個被曆史遺忘的角落,裏麵藏匿著無數個與主人公相似的靈魂,他們都在試圖尋找失落的自己,卻又被無情的現實所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尋找過去的故事,更像是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隱喻,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尋找自己的定位,尋找存在的意義,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如同置身於一片迷霧之中,看不清方嚮,也找不到齣路。
評分不得不說,莫迪亞諾的敘事風格真是獨樹一幟。他不像一些作傢那樣,需要用大量的篇幅來鋪陳情節,而是通過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一些若有若無的暗示,就能夠構建起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世界。在《暗店街》裏,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種“空氣感”。你似乎能聞到巴黎潮濕的空氣,聽到遠處傳來的鍾聲,看到街角昏黃的路燈。這些感官的細節,讓整個故事變得異常真實,但同時又帶著一種夢幻般的疏離。主人公的記憶,時而清晰如昨,時而又模糊不清,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構成瞭小說的核心魅力。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他某一段文字,試圖去理解那背後隱藏的情緒。他筆下的人物,往往都有著某種程度的“失語癥”,他們無法完全錶達自己的情感,也無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意圖。這種溝通的障礙,使得人物之間的關係顯得格外微妙而脆弱。整本書讀下來,雖然情節並不算跌宕起伏,但我卻覺得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仿佛在閱讀完之後,我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湧現齣瞭一些從未被觸及過的迴憶和情感。
評分《暗店街》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本情節完整的小說,不如說是一組被時間衝刷得有些模糊的記憶碎片。莫迪亞諾的寫作方式,就像是在你耳邊低語,告訴你一些關於過去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總是留有一半的空白,等待你去填補。主人公的身份危機,以及他試圖追尋的往事,讓整個故事充滿瞭懸念,但這種懸念並非來自戲劇性的衝突,而是來自對人類記憶和身份本質的探索。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身份”這一概念的解構。在莫迪亞諾筆下,身份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標簽,而是一種流動的、不確定的狀態,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經曆的變遷而發生改變。那些曾經以為是堅不可摧的過去,可能在某個時刻就變得麵目全非。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我們有多少片段是被遺忘的?我們有多少決定是我們當下所無法理解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一個“暗店街”裏的人物,在時間的迷宮裏尋找著自己的影子。
評分每一次翻開莫迪亞諾的書,我都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那裏充滿瞭低語和暗示,等待著被解讀。《暗店街》尤其如此。它不是那種讓你一口氣讀完,然後拍案叫絕的作品。相反,它需要你慢慢地去品味,去感受。主人公的視角,總是在一種遊離的狀態,他像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的人生,看著身邊的人,卻又仿佛置身事外。這種疏離感,是莫迪亞諾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筆下的人物,往往都有一種“不存在感”,他們存在於這個世界,卻又仿佛隨時都會消失。我最喜歡他描繪的那些細節,比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含糊不清的話語,這些都像是被精心挑選過的珍珠,串聯起一個關於遺忘、關於尋找、關於身份的主題。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但我卻收獲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我開始審視自己的過去,那些被我遺忘的,那些被我忽視的,它們是否還在以某種方式影響著我?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著迷的閱讀體驗,它讓你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久久地沉浸在其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