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贝尔·达弥施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无可争议地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思辨性的分析和理论学说,构成了法国当代思想真正的锚定点。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向摄影这一机械的媒介提出质疑,包括摄影在电影领域内的延伸。他以谦逊的态度,通过借鉴而来或直截了当的手段,不懈地浇灌着这一永远需要开拓的研究领域。
这部以《落差》为题的“摄影”随笔集,旨在分析在摄影和电影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产生的“层差”,并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评话语的断裂。本书受到了德勒兹,特别是本雅明的影响,它将达弥施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字集成一册,使读者得以看到一种摄影思想的全貌。从作为序言的《关于摄影现象学的五点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本书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问,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无法为摄影撰写历史。而这本身,就证明这一问题是多么的恒常,多么的“构成问题”。在收录于本书的《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1981)一文中,达弥施写道——
“摄影不去改变历史,而是固执地动摇历史这一概念。假如有一样东西必须作为一种‘摄影小史’存在,那么,它的出发点不应该是一个源头的叙述,而是强制的重复,是它构成了摄影行为最为恒常的动力。无意识,正如人们所知,或者以为知道的,是没有历史的;但它在历史中还是起作用,而且对历史产生作用,使之动荡。摄影对记忆也有同样的作用。”
##二刷,发现译者不专心。四个主线脉络梳理清楚了。看到有评论概括说达弥施要阐述的问题是“摄影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由于摄影的本质,不可能存在一种摄影史。”但他在后面有讲“并不等于说摄影没有历史,摄影并非只是现实的一种指数,与电影相比它更希望直接与历史直接在场。”
评分##不如那本《云的理论》
评分##就 读了前两章 喜欢董老师的翻译
评分##太太太太太晦涩了,实在难读
评分##一本好书给翻译耽误了,差点为了翻译给三星。虽然原文估计也很难懂,但翻成这样真的是我终于努力读完了!!!
评分##摄影的哲学书很大一部分的价值便是教会你用影像生成新认知,从而锻炼出一种以影像用作思想材料的新型认知习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治好了我的强迫症,不强迫自己全部看完了,因为实在看不懂。
评分##他在说什么
评分##他在说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